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压电流转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直流恒流,升流,电流,电压转换,PWM
电压电流转换论文文献综述
王彦凯,周学军,张政[1](2019)在《一种升流型电流/电压转换电路的设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采用直流恒流供电的水下基础信息网络中的终端用电设备的供电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电流/电压转换电路,能够使输出电流大于输入电流。设计合理的反馈控制电路,对输出电压进行反馈调节,从而达到所需特定电压。通过理论分析和电路仿真,验证了该方案能够实现升流和输出特定的恒压。(本文来源于《船电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秦云朋[2](2017)在《通过调节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密度在迭层太阳电池中实现了12.8%的能量转换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迭层有机太阳能电池,通常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光谱互补的光电活性层通过前后串联的连接方式所构成,其中各光电活性层彼此互补的吸收光谱能显着弥补单节太阳能电池的缺陷,拓宽有机太阳电池的光谱响应,进而实现对太阳辐照更有效的利用。相比于单节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迭层电池能更好的吸收和利用有效的光子和能量。但是,对于迭层太阳能电池,能同时提高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密度仍然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在此工作中,我们通过使用窄带隙的非富勒烯小分子受体,IEICO,作为后电池活性层材料的受体,从而拓宽吸收光谱,提高短路电流密度,与此同时,使用宽带隙的PBDD4T-2F作为前电池的活性层给体材料来提高开路电压,从而在迭层太阳能电池中得到了12.8%的能量转换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I:能源高分子》期刊2017-10-10)
石晓伟,梅宗川,邱建文,李久锐,杨晓奇[3](2016)在《核电站用高精度双通道电流/电压转换装置研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电站由诸多复杂系统组成,这些系统内部及系统相互之间经常进行信号传递和转换,而电流/电压转换功能模块是小信号转换最常用的功能模块,所研究设计的电流电压转换模块可以实现将两路即双通道输入的0~20mA或4~20mA转换为两路0~5V或1~5V信号输出,精度可达到0.2%,同时实现输入输出之间信号隔离,所设计模块精度高,延迟小,运行稳定可靠,安装使用方便,并已经在国内核电站成功应用并取得良好口碑。(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6年04期)
姚修远,金新民,周飞,吴学智,李友敏[4](2015)在《零电压零电流转换软开关技术中二极管反向恢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谐振极型零电压零电流软开关技术(zero-voltage/zero-current transition,ZVZCT)旨在消除功率器件的开关损耗,但实际上在软开关谐振换流过程中会引入多次额外的二极管反向恢复过程,产生额外的损耗。由于软开关换流过程中的特殊性,采用一般的方法难以对反向恢复过程中的损耗进行评估和计算,给ZVZCT软开关设计带来了困难。该文在考虑二极管反向恢复过程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ZVZCT软开关技术的换流过程。通过引入二极管载流子寿命以及电荷控制方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软开关换流条件下的二极管反向恢复损耗模型。最后,通过软开关组件的双脉冲实验验证了该二极管反向恢复损耗模型的正确性。研究表明,采用ZVZCT技术的软开关设备的开关损耗与开关器件的二极管反向恢复特性直接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陆地,李翔,李甲锋,王建信[5](2013)在《电压-电流模式转换控制在开关电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以输出电压为控制对象和以输出电流为控制对象的电压控制型开关调节系统的两种不同的控制方式建立传递函数,对比分析了将控制对象从输出电压转变成输出电流后,随着控制对象的改变,系统带宽的下降是由于电流控制方式引入系数K造成的,从而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法,通过详细的理论分析、S im plis仿真和样机实验,验证了此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解决了工程中将控制对象从输出电压转变成输出电流后的困扰,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意义。(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3年10期)
李子青[6](2013)在《电压电流转换电路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工控仪表中,是先将非电信号(如压力、流量、物位等)转化成电信号(一般是电压信号),经长距离传输时需以电流方式配接,故对电压/电流转换电路的研究是很有实际生产的意义。本文将在这方面作一探讨研究。(本文来源于《电子制作》期刊2013年13期)
马佳智,段凤阳,郭全[7](2012)在《惯性加速度计电流电压转换误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以压频转换为核心的石英挠性加速度计的数据采集应用中,以何种方式实现电流电压转换并保证引入误差最小,尚未有明确的计算与论证。本文通过对几种可能出现的电流电压转换方式的误差进行分析和计算,从基础结构上明确了这几种转换方式的优劣,得到了最佳转换方案。(本文来源于《计测技术》期刊2012年05期)
柏受军,王鸣,郎朗,赵发[8](2012)在《LVDT位移传感器电压电流转换电路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使传感器输出信号能够远距离传输,设计了一种0~5 V到4~20 mA的电压电流转换电路。在Howland电流泵电路的基础上,增加电压跟随器和偏置直流放大器,实现电压电流的精确转换。仿真分析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电路能够满足传感器电流输出的要求,并已成功应用于LVDT位移传感器调理电路。(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2年04期)
钱江泳[9](2012)在《一种单片机控制的电压电流转换电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借用原有电气设备的单片机资源,增加外围电路,设计了一种用单片机控制的电压转电流电路。它用于把标准电压信号转换为标准电流信号进行远距离传输,可增强信号的抗干扰能力。该电路通过单片机控制,不但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电压电流转换曲线,减少因器件固有特性造成的转换误差,而且具有精度高,成本低,体积小,电路简单等特点。该电路已应用于采煤机电控系统的信号转换和信号传输,满足了设计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煤矿机电》期刊2012年02期)
王晓兰,王耀辉[10](2010)在《低电压期间转换电流控制方式的DFIG系统特性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双馈感应发电机具有较强的无功能力,既可以发出无功,也可以吸收无功。目前一些文献提出的风电场的电压控制策略主要是在建立在有功优先基础之上,有功优先受最大风能跟踪的影响在低电压故障期间向电网提供的无功量可能为零,不能对电网提供足够可靠的无功支撑。用网侧变流器和定子侧无功同时进行电压控制的策略在相关文献中已有详细论述,文章在此基础上,将机侧变流器在低电压故障期间转换为无功电流优先。仿真结果证明了无功电流优先与有功优先相比对稳定机侧电压有一定的优越性,进一步分析了低电压故障期间,无功电流优先对转速、桨距等机组参数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电气自动化》期刊2010年03期)
电压电流转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迭层有机太阳能电池,通常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光谱互补的光电活性层通过前后串联的连接方式所构成,其中各光电活性层彼此互补的吸收光谱能显着弥补单节太阳能电池的缺陷,拓宽有机太阳电池的光谱响应,进而实现对太阳辐照更有效的利用。相比于单节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迭层电池能更好的吸收和利用有效的光子和能量。但是,对于迭层太阳能电池,能同时提高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密度仍然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在此工作中,我们通过使用窄带隙的非富勒烯小分子受体,IEICO,作为后电池活性层材料的受体,从而拓宽吸收光谱,提高短路电流密度,与此同时,使用宽带隙的PBDD4T-2F作为前电池的活性层给体材料来提高开路电压,从而在迭层太阳能电池中得到了12.8%的能量转换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压电流转换论文参考文献
[1].王彦凯,周学军,张政.一种升流型电流/电压转换电路的设计与仿真[J].船电技术.2019
[2].秦云朋.通过调节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密度在迭层太阳电池中实现了12.8%的能量转换效率[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I:能源高分子.2017
[3].石晓伟,梅宗川,邱建文,李久锐,杨晓奇.核电站用高精度双通道电流/电压转换装置研究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6
[4].姚修远,金新民,周飞,吴学智,李友敏.零电压零电流转换软开关技术中二极管反向恢复的影响[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
[5].陆地,李翔,李甲锋,王建信.电压-电流模式转换控制在开关电源中的应用[J].电源技术.2013
[6].李子青.电压电流转换电路的探究[J].电子制作.2013
[7].马佳智,段凤阳,郭全.惯性加速度计电流电压转换误差研究[J].计测技术.2012
[8].柏受军,王鸣,郎朗,赵发.LVDT位移传感器电压电流转换电路的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2
[9].钱江泳.一种单片机控制的电压电流转换电路[J].煤矿机电.2012
[10].王晓兰,王耀辉.低电压期间转换电流控制方式的DFIG系统特性仿真分析[J].电气自动化.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