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额信贷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精准扶贫,金融扶贫,扶贫小额信贷,激励机制
小额信贷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朱文胜[1](2018)在《扶贫小额信贷:理论模型、激励机制与推进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实施存在科层激励与市场激励两种路径。地方政府作为扶贫小额信贷项目主要委托人,追求科层激励、集中决策的社会最优理想状态;商业银行和贫困农户作为项目的主要代理人,追求市场激励、分散决策的预期效用最大目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最优激励安排和有效激励架构,研究结果表明:集中决策的社会最优理想状态实质上是一种隐性激励方式,需要建立在科层激励、促进银政内部科层压力传导和改善银政对接贫困农户的"反科层治理"基础之上;分散决策的预期效用最大模式作为一种显性激励安排,在批量扶贫小额贷款项目的激励中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推进扶贫小额信贷项目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风险:地方政府面临科层激励成本不可控;无风险收益较低导致商业银行参与积极性不高;无风险收益较高又会导致商业银行努力程度不足;项目风险较大抑制贫困农户内生动力;信息不对称和参与方不努力导致项目风险失控;贫困农户信用风险损害项目可持续发展;难以运用法律手段,导致项目风险市场出清成本高等。为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激励目标要瞄准金融排斥的突出问题,降低参与各方努力成本系数;科层激励要增强项目共识、共商、共建、共享,为集中决策创造条件;激励方向要突出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运用科层激励和政府谈判能力形成向贫困农户利益倾斜的扶贫产业链定价机制;激励安排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高各方主体的合作水平和努力程度;要加强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的协调配合,实现科层激励的短期效应和市场激励的长期效应的有效迭加。(本文来源于《南方金融》期刊2018年12期)
梁巧慧,胡金焱[2](2015)在《小额信贷机构:一个国外研究理论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额信贷机构自设立之初便承担着为贫困人群提供金融服务(社会目标),以及维持自身经营和财务可持续性(财务目标)的双重目标。近年来,国外关于小额信贷机构的研究呈现出从定性分析到定量研究,从案例分析到区域对比的变化过程。相应的,研究内容也从最初的宏观层面扩展到机构绩效评价、风险治理机制等中微观方面。本文从小额信贷机构双重目标的实现、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风险的控制与监管等四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未来研究方向展望:第一,关注小额信贷机构行为的研究;第二,加强对小额信贷机构风险的研究;第叁,进行小额信贷机构发展方向的探索。(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01期)
宋朝利,李玉婷[3](2014)在《小额贷款公司无抵押小额信贷技术理论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融资难问题一直阻碍着我国微小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随着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与蓬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微小型企业的融资需求,而且其坏账率还显着低于商业银行,这源于小额贷款公司普遍采用了一种不同于商业银行传统信贷技术的新型信贷技术。论文以小额贷款公司无抵押小额信贷技术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其运作的基本机理,对于提炼和提高针对微小型企业的无抵押小额信贷技术,帮助微小型企业脱离融资困境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朱鹏[4](2014)在《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的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供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额信贷既是扶贫的一种重要方式,又是金融服务的创新。小额信贷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城乡低收入阶层,通过向低收入农户或农村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来提高农户或微型企业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小额信贷是对传统金融服务手段不断创新的结果,作为一种金融扶贫方式,小额信贷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受到广泛的欢迎。从目前我国的实践来看,虽然小额信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户的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阻碍因素,比如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小额信贷市场供不应求,小额信贷交易成本比较高,小额信贷供给机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信息不对称等等。本文从小额信贷供求的角度,分析我国小额信贷供求现状和供求失衡的原因,认为交易成本是小额信贷供求失衡的根本原因,并且利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供给和需求者均衡策略的选择路径,从而给出实现供求均衡的建议。本文内容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本文的选题意义、背景、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本文的主要研究探索内容、独特的创新点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等;第二部分为本文的理论基础概述,分别介绍演化博弈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行为经济学理论;第叁部分分别从供、需两方面对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做阐述,并且分析了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第四部分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双方进行分析,分析了交易成本造成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失衡的作用机制;第五部分给出了发展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山东财经大学》期刊2014-05-10)
张亮[5](2014)在《小额信贷与社会资本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以往唯实物资本理论与资本运行的逻辑,贫困人群必然被排斥在传统金融服务之外。小额信贷的社会实践源于对这部分遭受金融排斥的人群的社会关怀,在反思唯经济资本运行逻辑的基础上,成功吸收了社会资本的运行逻辑,实现了对农村信贷风险的有效控制,降低交易成本,满足了贫困人群改善生存发展的金融诉求。其内在逻辑是利用了农村社会群体关系网络中特定的信息传递机制,将农村地区强大的内部信息优势通过小组贷款机制传递到处于群体外部的小额信贷机构那里,以此解决了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作为一种有效的金融扶贫工具,小额信贷对于解决农村金融市场低效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小额信贷实践的不断展开,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出现了过度商业化的趋势,具体表现为过于注重财务绩效的最大化,而忽略了其为穷人服务、实现社会绩效最大化的发展初衷,并引发了一系列伦理争议,如高利率的争议、不当竞争导致客户过度负债、运营过程中难以兼顾各利益相关者利益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事关小额信贷社会实践的前途和命运。小额信贷毕竟是一种多层利益相关者方共同参与的复杂的社会实践,因而其受到来自多重变量的影响,其商业化趋势也是各种变量动态博弈的结果,是经济资本运行逻辑与社会资本运行逻辑共同作用下的必然过程。因而,针对小额信贷过度商业化的趋势,我们有必要回归到小额信贷社会实践发生的逻辑起点,即社会资本发生作用的原点。如何实现小额信贷财务绩效与社会绩效的协同发展,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本文试图从社会资本理论的维度,通过分析小额信贷机构内外部社会资本积累与组织绩效的内在关联,为实现“可持续地为穷人服务”的双重绩效目标的协调发展提供一种可能思路。社会资本理论对于小额信贷商业化问题、运行机制、社会绩效管理的强大解释力源于资本演化的内在逻辑。理论界已普遍认识到了社会资本对于农村金融市场信贷风险的规避和化解作用,并以此为切入点分析小额信贷与社会资本的内在关联,但研究尚不够系统和完善。首先,这些研究没有从社会资本的发生机制来分析小额信贷是如何成功实现对社会资本规避风险机制的内在机理的运用;其次,没有对社会资本理论进行系统地研究,片面地将社会资本理论的一个角度运用于小额信贷的分析中,甚至把社会关系直接理解成社会资本,没有搞清楚社会实践、社会关系、社会资本的内在关系,因而无法全面地分析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的小额信贷与社会资本的内在关联;第叁,只看到了社会资本对于规避信贷风险的积极功能,没有分析社会资本负的功能对于小额信贷实践过程中的消极影响;最后,以往的研究没有对社会资本的各层维度进行区分,偏重于从微观维度即借贷者的维度来分析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没有实现微观、中观、宏观层次的有机结合,缺乏全面的考量,进而难以运用社会资本理论的不同维度来分析小额信贷社会绩效和财务绩效协调发展的问题。本文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第二部分总领全文结构脉络,在介绍小额信贷商业化内涵以及过度商业化趋势引发的争议基础上,分析只有回到小额信贷社会实践与社会资本发生作用的起点,才能解决商业化进程中引发的问题与争议;第叁部分包括第二章和第叁章,第二章是从小额信贷的社会实践与社会资本发生作用的起点出发,分析小额信贷连带责任贷款模式的核心机制与社会资本发生关联的内在机理,探讨小额信贷如何运用社会资本的作用规律降低交易成本、规避信贷风险,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小组贷款模式在实践中也并不是万能的,需要不断对贷款机制和风险规避机制进行创新,而第叁章紧随其后介绍了我国在小额信贷贷款模式上的一个创新案例——余姚市“道德银行”,对其可贵探索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第四部分包括第四、第五章,第四章针对目前小额信贷过度商业化的趋势,从社会资本理论之维来分析小额信贷机构组织绩效,以此来探索一种实现小额信贷机构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协同发展的可能思路,第五章则重点探讨了社会关系、社会实践以及社会资本的内在关联,并从经济伦理的视角,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论述了基于多维度实践主体的社会绩效管理的运行逻辑;最后是总结。(本文来源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期刊2014-04-01)
彭锡光,焦瑾璞[6](2014)在《“担保+小额信贷”模式有效性之理论探析——基于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角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小额信贷目标客户与担保机构的产生为起点,阐述了"担保+小额信贷"模式的竞争优势,该模式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通过分析发现,"担保+小额信贷"模式并非完全有效,现有条件下不能转嫁风险,更不能促进小额信贷机构核心竞争力提升与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金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4年03期)
张龙耀,陈畅,刘俊杰[7](2013)在《社会资本与小额信贷风险控制:理论机制与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中国传统农区110个小额信贷的贷款小组为样本,对社会资本降低小额信贷风险的理论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小额信贷还款率影响因素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在小组贷款机制作用下,同伴压力和信任模式显着提高小额信贷的还款率,社会资本降低小额信贷风险的作用得到验证。同时,本文还发现社会资本对信贷风险的控制作用存在其有效边界,社区内部化特征显着,这也为越来越多的小额信贷机构放弃小组贷款并转变成个人责任贷款提供了解释。(本文来源于《经济学动态》期刊2013年02期)
曹宇波,隋玉银[8](2012)在《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理论发展与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额信贷覆盖面大、到户率高、经济效益好、扶贫效果显着、返贫率低、还贷率高、资金周转快。但是由于信用体系缺失、信贷集约型差、经济效益短暂、针对客户单一、发展速度慢等因素,导致了这种特殊的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文章就农村小额信贷机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山西省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提供立法和研究的依据。(本文来源于《经济师》期刊2012年12期)
何剑伟[9](2012)在《小额信贷商业化中的目标偏移——一个理论模型及西部小额贷款公司的经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商业化改革的趋势下,一些小额信贷机构的客户群上移,出现了目标偏移。本文通过建立理论模型,论证了在两类借款人交易成本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小额信贷机构的信贷目标定位对目标偏移问题的影响。利用西部小额贷款公司调研数据,本文验证了小额信贷商业化中的目标偏移问题以及小额信贷机构目标定位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差异化补贴、制定贷款对象监控机制以及考核社会绩效等建议,以期解决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目标偏移问题。(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科学》期刊2012年04期)
聂强,杜晓山[10](2011)在《小额信贷中团体贷款理论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追踪理论文献对小额信贷中团体贷款绩效的研究,有助于全面理解其作用机制。团体贷款创造了横向监督机制,缓解了信贷交易中的道德风险。但是,横向监督机制面临着监督成本,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局限,从而有效作用空间是有限的。在小额信贷贷款技术多元化趋势下,团体贷款对机构客户群选择的影响、团体贷款与社会资本的相互关系、与金融监管执行的关系以及与机构社会绩效的联系等问题,仍需要在进一步研究继续深入。(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探讨》期刊2011年09期)
小额信贷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额信贷机构自设立之初便承担着为贫困人群提供金融服务(社会目标),以及维持自身经营和财务可持续性(财务目标)的双重目标。近年来,国外关于小额信贷机构的研究呈现出从定性分析到定量研究,从案例分析到区域对比的变化过程。相应的,研究内容也从最初的宏观层面扩展到机构绩效评价、风险治理机制等中微观方面。本文从小额信贷机构双重目标的实现、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风险的控制与监管等四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未来研究方向展望:第一,关注小额信贷机构行为的研究;第二,加强对小额信贷机构风险的研究;第叁,进行小额信贷机构发展方向的探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额信贷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朱文胜.扶贫小额信贷:理论模型、激励机制与推进思路[J].南方金融.2018
[2].梁巧慧,胡金焱.小额信贷机构:一个国外研究理论述评[J].山东社会科学.2015
[3].宋朝利,李玉婷.小额贷款公司无抵押小额信贷技术理论机理分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4
[4].朱鹏.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的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供需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4
[5].张亮.小额信贷与社会资本理论[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4
[6].彭锡光,焦瑾璞.“担保+小额信贷”模式有效性之理论探析——基于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角度[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
[7].张龙耀,陈畅,刘俊杰.社会资本与小额信贷风险控制:理论机制与实证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3
[8].曹宇波,隋玉银.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理论发展与政策研究[J].经济师.2012
[9].何剑伟.小额信贷商业化中的目标偏移——一个理论模型及西部小额贷款公司的经验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2
[10].聂强,杜晓山.小额信贷中团体贷款理论研究述评[J].现代经济探讨.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