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军政生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吴赞诚,任职广东,天津机器局,福建船政大臣
军政生涯论文文献综述
黄江江[1](2014)在《吴赞诚军政生涯研究(1851-1880)》一文中研究指出吴赞诚是晚清时期庐江地区涌现的一位很有作为的地方大员,从任职知县开始到后来的署理福建巡抚为止,一直都勤勉任事,亲力亲为,以至于最终因劳累过度,身染剧病而终。本文以现有的史料为依据,以时间为脉络,对吴赞诚长达叁十多年的军政生涯进行剖析和研究,以求探讨吴赞诚在晚清时期的历史贡献,文章拟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任职广东和督办天津机器局(1851-1876)。1851年吴赞诚以朝考第一的成绩分发到广东永安任职知县。任职期间,他勤于政事,清廉为官,政绩卓着,获得当地百姓和上司的认可,累迁德庆州知州、虎门同知、惠潮嘉道,引起了李鸿章对他的关注。1872年,他被李鸿章奏调到天津机器局,协助李鸿章督办机器局。任职期间,他认真督办机器局各项事务,为天津机器局规模的扩大做出不少的努力,获得李鸿章的赏识和清政府的提拔。第二部分,任职福建船政大臣时期(1876-1878)。主政福建船政期间,吴赞诚兢兢业业的为福建船政出力,对福建船政有守业之功。他首先是继续强化福建船政的管理体系,不断的保举优秀人才,革退渎职官员,优待出力工匠;其次,全力筹措福建船政的生产经费;再次,支持学生出洋留学计划,并且亲自参与制定了学生的出国留学章程;第四,引进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和生产激起,制造新式的铁肋战船;最后,加强训练水师官兵的训练,支持海防建设和长江的防务。第叁部分,福建期间的两次巡台(1877-1878)。两次巡台期间,吴赞诚深入台湾后山腹地,密切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为刘铭传后来在台湾的建设打下了基础。他的主要作为有:首先是坚持丁日昌的开山抚番政策,亲自探查后山一带的地理民情,开辟道路,安抚当地的土番;其次,亲自督率军队平定台湾番社的叛乱,维护台湾内部的稳定;再次,划定番汉土地界限,努力化解番汉之间已经存在的矛盾;第四,巩固台湾的防务,加强台湾驻军的战斗力。(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刘丹,霍俊彦[2](2013)在《延平王郑成功闽北军政生涯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寻着历史的足迹,我们回味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闽北作为郑成功军政生涯的重要阵地,留下了延平王奋斗的血汗[1]。本文就郑成功闽北的军事行动,分析其军政生涯的伟大举措,并联系实际分析其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3年36期)
陈利华[3](2013)在《“郑成功闽北军政生涯与闽台成功文化交流”学术年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50周年,促进闽台成功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2012年9月14日,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南平市社科联、南平市郑成功研究会共同承办的"郑成功闽北军政生涯与闽台成功文化交流"学术年会在闽北中心城市南平隆重举行。来自福建省、市各高等院校、民间社团和新闻、科研机构的专家学(本文来源于《中国史研究动态》期刊2013年01期)
纪宁[4](2012)在《关于潘鼎新军政生涯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淮军的核心将领之一,潘鼎新对淮系集团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中法战争中,他虽然多有败绩,但并无对敌投降、弃军脱逃的行动;在作战指挥、布兵用将以及战略战术的运用等方面有可商榷之处;由于能力缺乏、胸襟不够,潘鼎新无法协调好前线各军间的关系,致使清军不能协同行动,影响了战局。(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14期)
赵德章[5](2010)在《蒋经国军政生涯中的第一位司机》一文中研究指出1937年8月某日,一辆从奉化溪口开往宁波的"别克"小轿车,在途中突然冲出车道撞向路边的坟墓上,"别克"虽无大碍,坐在车上的两个女人却受到了伤害:一个是蒋经国的苏联妻子蒋方良,她被碰掉了牙齿;另一个是蒋介石的侍卫长王世和之妻,身怀六甲的她落得个胎死腹中。(本文来源于《世纪》期刊2010年02期)
赵耀南[6](2008)在《刘秉璋军政生涯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刘秉璋是晚清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这首先体现在他是淮系集团中的重要一员。刘秉璋进士出身,以文人领军,是淮军“平粤”和“剿捻”战争中的着名将领;同时作为李鸿章的弟子和姻亲,他在淮系集团扩展势力的过程当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淮系集团的成长与发展均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刘秉璋还是一位精明强干且具有爱国精神和反抗意识的封建官僚,其仕途生涯历任江西布政使、江西巡抚、浙江巡抚、四川总督等职。在不同的地域内和不同的职位上,刘秉璋针对实际情形因地、因时制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辖区内的民生、财政、吏治等项工作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管理,同时对于外来侵略、民教冲突以及民族争端等问题也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恰当的处理,一定意义上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利益,较好地完成了一个地方官僚的使命。本文以时间为顺序,着重对刘秉璋自同治元年(1862)加入淮军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被参去职这叁十余年间的军政生涯进行了考察研究,并对其中的重大事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章除在《绪论》部分对选题立意、学术史概况和全文要旨进行了简要交代外,主要分四大部分来具体考察,要点如下:第一部分:刘秉璋军政生涯的淮军时期。刘秉璋进士出身,在淮军的“平粤”和“剿捻”战争中屡立“战功”,是一位着名的淮军将领;刘秉璋科举出身的背景以及他与李鸿章的特殊关系使他在淮军中具有较为独特的地位,并对淮军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第二部分:江西布政使和江西巡抚时期。在江西任职期间,刘秉璋针对境内财政窘迫和吏治腐败的现状,重点进行了清理积欠和澄清吏治的工作,同时还对频繁发生的“盗案”进行了有效的处理,并通过各种途径表达了他的洋务思想和海防观。第叁部分:浙江巡抚时期。任浙江巡抚时,正值中法战争,刘秉璋带领浙江军民,积极筹备海防,并在镇海之役中击溃法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此外,他还在筹饷理财及安民“缉盗”等方面做了许多积极有效的工作。第四部分:四川总督时期。在四川总督任上,刘秉璋除了继续致力于安民与理财的工作之外,还认真办理藏务,妥善处理民族间的矛盾与冲突,并对境内的开矿、教案等洋务事宜进行了管理。由于他一贯的在办理洋务方面的保守立场以及在处理教案、通商等事宜上与帝国主义各国的“不合作”,导致了多方的仇恨,最终被清政府革职。(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8)
周永光[7](2006)在《张发奎军政生涯及其与广西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扼要叙述粤籍军人张发奎一生的军事政治活动及其与汪精卫、蒋介石、李济深、李宗仁、白崇禧等要员之关系。着重介绍其联合桂系反蒋和他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在广西指挥抗日作战的主要情况。(本文来源于《广西地方志》期刊2006年03期)
王光远[8](2002)在《蒋介石早期的军政生涯》一文中研究指出蒋介石的军事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辛亥革命开始到1916年,他主要在陈其美手下从事军事活动,主要活动地点在上海;第二阶段:从1917年开始,他主要在许崇智手下活动,主要活动地点在广东;第叁阶段:从北伐开始到1932年,蒋介石掌握了军权,但并不稳固,为争夺军事领导权,展开了国民党新军阀混战;第四阶段:从1932年开始,蒋介石同汪精卫连手,新军阀混战基本结束,建立了蒋介石比较稳固的军事独裁统治。(本文来源于《文史精华》期刊2002年11期)
萧建中[9](1997)在《白崇禧军政生涯追记》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曾承办白崇禧的秘书工作,追思往事,粗有所见所闻所感。巨纤钩沉,秉笔纪实其军政生涯片断。一、国防部部长时期的白崇禧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5月“国民政府”由重庆迁回南京,改组中央军事机构,撤销军委会,设置国防部与参谋总部,白崇禧出任首任国防部部长。国(本文来源于《档案与史学》期刊1997年06期)
萧建中[10](1994)在《白崇禧 军政生涯钩沉片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曾承办白崇禧的秘书工作,追思往事,粗有所见所闻所感,巨纤钩沉,秉笔纪实其军事生涯片断.第一,白崇禧早期起家发迹的钩沉白崇禧,号健生,回族,人称为“小诸葛”,1893年出生于桂林附近临佳县叁威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考入广西陆军小学,最后毕业于河北保定军官学校,入戎伍行列.早期曾参加北伐、护法和反蒋等战斗,由一少尉见习官,逐渐跃为新桂系首脑之一.统一广西后,逐渐官至国民党陆军四星一级上将,“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兼“军训部”部长.抗日胜利后,出任南京政府首任“国防部长”,复调“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长官.后期顽固坚持反共反人民立场,于1949年底彻底兵败后逃海南转台湾.白崇禧当初之所以起家发迹,是与他足智善谋分不开的.(本文来源于《武汉文史资料》期刊1994年03期)
军政生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寻着历史的足迹,我们回味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闽北作为郑成功军政生涯的重要阵地,留下了延平王奋斗的血汗[1]。本文就郑成功闽北的军事行动,分析其军政生涯的伟大举措,并联系实际分析其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军政生涯论文参考文献
[1].黄江江.吴赞诚军政生涯研究(1851-1880)[D].安徽师范大学.2014
[2].刘丹,霍俊彦.延平王郑成功闽北军政生涯概述[J].兰台世界.2013
[3].陈利华.“郑成功闽北军政生涯与闽台成功文化交流”学术年会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3
[4].纪宁.关于潘鼎新军政生涯的评价[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5].赵德章.蒋经国军政生涯中的第一位司机[J].世纪.2010
[6].赵耀南.刘秉璋军政生涯述论[D].河北师范大学.2008
[7].周永光.张发奎军政生涯及其与广西的关系[J].广西地方志.2006
[8].王光远.蒋介石早期的军政生涯[J].文史精华.2002
[9].萧建中.白崇禧军政生涯追记[J].档案与史学.1997
[10].萧建中.白崇禧军政生涯钩沉片断[J].武汉文史资料.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