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拜年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镇居民收入,社会网络,春节拜年网
拜年网论文文献综述
何舒[1](2019)在《社会网络对城镇居民个人收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春节拜年网作为社会网络资本中的一类,一方面基于社会角度,从强联结性和弱联结性角度共同体现出社会网络在中国的独特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其仍包含传统社会网络理论中关于“经济人”假说视角的考虑。本文基于CGSS2008的全国调查数据,分析了春节拜年网规模效应和质量效应对城镇居民个人收入的影响,并对不同收入类型、不同雇佣身份和不同省份区域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1)从整体来看,我国城镇居民春节拜年网会对其收入产生正面显着影响,且质量效应大于规模效应。(2)但是通过Heckman两阶段模型实证发现,没有足够证据表明相比于没有拜年的人群来说,拜年群体的收入更高。本文结合文献研究认为这很可能是由于在传统文化习俗变迁的背景下,人们会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进行过年社交。(3)春节拜年网对职业外收入影响明显,其对收入的质量效应在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受雇佣者影响更为显着,其对收入的规模效应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为显着。不同场景的讨论均证明从总体上讲春节拜年网对城镇居民收入具有显着影响,且在不同场景下,其产生的规模效应和质量效应产生的影响大小不同。(4)最后,本文结合文献研究对实证结果进一步分析,并探讨传统文化习俗变迁背景下,在经济、文化、社会因素的叁重影响下,人们拜年行为的可能变化,一方面将会采取更为灵活的拜年社交方式(拜年网的收入效应并不存在样本选择偏差问题);一方面更注重以业缘和核心家庭为主的过年方式(质量效应大于规模效应),这也为相关研究提供具有意义的视角。(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9-09)
黄燕华[2](2008)在《二元路径在春节拜年网中的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元路径理论是魏昂德在研究中国城市精英的职业路径时提出的。他认为,在中国社会要成为精英,存在着两条不同的路径:拥有党员身份有助于个人成为干部精英,而个人的文化程度影响着个人成为专业技术精英。笔者认为,二元路径的理论不仅仅适用于职业晋升研究。在中国社会,党员与学历的作用差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笔者试图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验证二元路径在个人的春节拜年网中的存在:拥有党员身份的个人,其结识干部精英的机会是不是更大?拥有较高学历的个人,是不是拥有更多的专业技术精英的联系?个人的属性特征的差异,使得个人在构造其社会网络时产生一定的偏向性,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社会网络,这就是本文所论述的春节拜年网的“二元路径”。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是2003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春节拜年网的数据。春节拜年网是边燕杰(2000)提出的在中国社会依托于“春节拜年”这一时间来测量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的一种方法。在社会网络的结构分析中,自我与他人所拥有的是“关系”(Tie),个人不是独立性的存在。在这些关系中蕴藏着可摄取和动员的资源,个人可以动员这些资源而达到自身的工具性或情感性的目的。个人的社会网络对于个人收入的影响,是个人利用社会网络资源追求其工具性目的的一个方面,也是社会网络研究的一个重点。在分析了拜年网的二元差异现象的同时,本文对社会网络与个人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的同时,本文也对社会调查数据的两种分析方法:模型选择分析与线性回归分析进行了比较,并认为模型选择方法是一种便捷的、好用的分析工具。(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期刊2008-05-08)
谢利勇[3](2008)在《拜年网—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一种度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问题日益严峻。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是一个包涵内容非常广泛的问题。制度化构成对农民工融入城市固然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政府也在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包括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在内的制度改革,但是社会网络,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本文尝试利用农民工的拜年网作为测量工具来度量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主要分析的内容有:农民工进入城市之后拜年网络的规模以及结构的变化;农民工的个人因素对农民工的拜年网的规模和结构的影响;农民工的拜年网络与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作为城市融入的一部分的拜年网,在农民工进入城市之后,会发生些变化,总体上来说,拜年网的规模会扩大,网络本身的异质性增强,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工与城市中的居民之间互动在增加,这是农民工逐渐融入城市生活的一个表现。不同的农民工的拜年网的规模和关系结构是有差异的,特别是职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本身体现了不同的农民工融入城市程度的差异性。网络本身承载着资源,资源对于农民工进入、适应、融入城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民工可以从拜年网中获得异质性资源,异质性资源意味着农民工能够从网络中获取更多帮助。对次级关系的资源的依靠,跳出原有初级关系的束缚,可以推进农民工与城市的融合。在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过程中,社会关系网络(拜年网)既作为一个外在变量,也作为一个内在变量。拜年网与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以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在互相推动中前进。(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拜年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二元路径理论是魏昂德在研究中国城市精英的职业路径时提出的。他认为,在中国社会要成为精英,存在着两条不同的路径:拥有党员身份有助于个人成为干部精英,而个人的文化程度影响着个人成为专业技术精英。笔者认为,二元路径的理论不仅仅适用于职业晋升研究。在中国社会,党员与学历的作用差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笔者试图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验证二元路径在个人的春节拜年网中的存在:拥有党员身份的个人,其结识干部精英的机会是不是更大?拥有较高学历的个人,是不是拥有更多的专业技术精英的联系?个人的属性特征的差异,使得个人在构造其社会网络时产生一定的偏向性,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社会网络,这就是本文所论述的春节拜年网的“二元路径”。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是2003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春节拜年网的数据。春节拜年网是边燕杰(2000)提出的在中国社会依托于“春节拜年”这一时间来测量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的一种方法。在社会网络的结构分析中,自我与他人所拥有的是“关系”(Tie),个人不是独立性的存在。在这些关系中蕴藏着可摄取和动员的资源,个人可以动员这些资源而达到自身的工具性或情感性的目的。个人的社会网络对于个人收入的影响,是个人利用社会网络资源追求其工具性目的的一个方面,也是社会网络研究的一个重点。在分析了拜年网的二元差异现象的同时,本文对社会网络与个人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的同时,本文也对社会调查数据的两种分析方法:模型选择分析与线性回归分析进行了比较,并认为模型选择方法是一种便捷的、好用的分析工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拜年网论文参考文献
[1].何舒.社会网络对城镇居民个人收入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9
[2].黄燕华.二元路径在春节拜年网中的体现[D].中国人民大学.2008
[3].谢利勇.拜年网—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一种度量[D].湖南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