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既有桥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既有桥涵,既有线,风险识别,风险评价
既有桥涵论文文献综述
吕晓楠[1](2016)在《沪通线跨路跨河既有铁路桥涵接长施工风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托新建沪通铁路跨河、跨路框架桥涵施工实例,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识别与分析,提出了可行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措施,为今后相关工程风险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6年28期)
刘勇[2](2016)在《临近既有桥紫金街顶进框架桥涵下穿铁路平改立工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路顶进框架桥涵是解决下穿铁路的最佳途径,本文通过工程实例,阐述在营业铁路线上临近既有桥进行平交改立交工程中的铁路框架设计技术问题。在提出下穿框架桥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临近既有桥顶进框架桥结构设计、顶力计算、工作坑、后背、滑板、铁路线路加固和排降水等设计关键技术作了介绍,为类似的下穿工程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技术》期刊2016年09期)
韦俊峰,魏玉光,白云云[3](2014)在《27t轴重通用敞车与既有线路基和桥涵的适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换算土柱法计算了27 t轴重通用敞车编组列车作用下既有线的路基荷载,以及中—活载、中—活载(2005)ZKH活载标准下的路基设计荷载,得出27 t轴重列车路基荷载与两种活载标准下路基设计荷载的比值分别为1和0.97,基本用足冗余,建议对既有线路基进行加强。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建立2~40 m中小跨径混凝土简支梁桥的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并分析了27 t轴重通用敞车与按中-活载标准设计的既有铁路桥涵结构的竖向承载适应性,结果表明:既有线14m及以下跨径桥涵结构的荷载效率系数超过0.9,其中2~6 m跨径桥涵的系数超过1,建议在桥涵荷载试验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加强改造措施。(本文来源于《铁路重载运输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4-09-01)
富立彬[4](2014)在《浅谈在重载通道客货混线条件下对既有桥涵的加固》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朔州工务段管内北同蒲线、宁岢线在当前客货混线条件下,运量剧增,既有桥涵设备在运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迅速发展,日益成为运量增长的瓶颈。我国在桥梁加固方面,严、学、研密切合作,结合工程实践展开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主要针对北同蒲线大同--宁武间、宁岢线的桥涵设备现状和加固研究现状,进一步推广分段受力和主动加固的指导思想。(本文来源于《东方企业文化》期刊2014年11期)
于大海,王起才,张戎令,陈心亮,徐建威[5](2013)在《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既有铁路桥涵过渡段病害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既有铁路桥涵过渡段是最容易被忽视而发生病害的薄弱部位,发生不均匀沉降就会引起晃车,甚至影响行车安全。本文介绍了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原理,并采用高密度电法对既有桥涵过渡段病害情况进行了检测。通过加固前后层析成像剖面的对比,证实了高密度电法具有高效、深探测和数据精确的特点。该法在工程检测领域将有更广阔的前景。(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3年09期)
潘文华[6](2013)在《既有铁路顶进桥涵线路加固纵抬横梁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既有铁路顶进桥涵施工中,多采用D型便梁对线路进行加固。但采用此方法,存在材料组织进场不方便,施工成本过高等问题,且要点封锁时间长,对铁路运营影响较大。因此,选取一种既能尽量减小对铁路正常运营的影响,又能降低施工成本且便于施工组织的线路加固方法,是顶进桥涵施工一项关键技术。文章介绍了本工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工艺流程等,并对本工法进行效益分析及应用实例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期刊2013年04期)
胡所亭,牛斌,柯在田[7](2013)在《我国既有铁路桥涵对大轴重货车开行适应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外重载运输经验表明,货物列车轴重的增加能够有效提高运输效率,具有较好的经济性。我国既有铁路开行重载货物列车能够有效缓解运输压力,但加大了作用于铁路基础设施上的荷载。通过介绍我国铁路桥梁设计活载标准、货车发展历程,对运行不同轴重货车条件下1~200 m跨度的桥梁储备量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既有研究成果分析了既有桥涵开行大轴重货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我国既有线开行的货车轴重和参数建议值。(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3年03期)
胡所亭,牛斌,柯在田[8](2013)在《我国既有铁路桥涵对开行大功率机车适应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铁路重载运输大多是通过改造既有线和改变运营、养护维修模式来实现的。随着我国客运铁路网的建设和投入运营,通过在既有线路上逐步开行重载列车,或通过更高效的运输组织提高货运量,是我国铁路运输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重载机车作为重载列车的牵引动力,其轴重和功率较普通机车均有相应增加,也相应地增大了作用于线路基础设施上的荷载。本文通过介绍我国铁路桥涵概况和设计活载标准发展历程、大功率机车和货车的技术现状,从既有铁路桥涵竖向和纵向受力性能方面,分析既有线基础设施大功率机车开行的适应性,并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3年02期)
刘汉夫[9](2013)在《既有铁路桥涵重载评估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好地进行既有铁路桥涵重载评估,对其相关理论、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应按"重检慎修"的原则充分做好前期评估工作;人工检查、实桥检算和桥梁测试是不可偏废、叁位一体的评估手段;应充分利用既有桥涵的剩余承载力,以达到安全和经济的平衡;按以前的标准设计的梁大多具备短期承受较大轴重荷载的能力,使得短期内桥梁测试难以发现有价值的新问题,应建立长效观测、评估机制;某些方法、规范条文自身还不够完备,应及时进行研究、澄清与修正;评估人应具备概念评估的工作理念,以解决主要问题。(本文来源于《世界桥梁》期刊2013年01期)
张朋[10](2012)在《盘锦地区既有铁路下穿桥涵软土路基处理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铁路既有线由于受到建设时期设计规范和施工技术的限制,加上所承受的负荷不断增加导致既有线路路基存在严重的病害。随着铁路全面提速战略实施更加剧路基病害发展。随着铁路提速范围扩大列车的最高速度不断提高,既有路基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路基病害加剧,严重影响行车安全。由于列车行车速度的提高,列车对路基产生动荷载增加致使路基病害加重,路基病害加重又致使轨道状态恶化,造成既有线路的恶性循环,随时影响行车安全。提速试验将列车平稳性指标及车体振动加速度做为铁路提速重要指标来评判且要求达到优的标准。这就要求铁路路基具有更高的强度及更好均匀性并保持良好状态。在大多的线路提速中路基是提速扩能关键因素。从铁路路基设计发展来看,在低标准条件下修建的既有线路路基早已不堪重负,提速后外荷变化过大不能满足路基要求,因此既有铁路路基必须进行处理。辽宁盘锦位于我国东北,是东北沿海软土的主要分布地区,地质情况非常复杂,既有铁路改造建设面临着造价高、施工难度大、工期过长等一系列困难。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盘营铁路客专平改立工程既有铁路线下路基稳定及周围地区软土路基处理困难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软土路基土加固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本文介绍了盘锦地区软土处理方法,包括挤密砂桩法、碎石桩、粉喷桩、塑料排水板法,保证在该地区特殊的土质条件下的铁路路基工程质量达标、成本经济、施工方便、工期合理。经过前期的施工发现,采用常规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并不能解决该地区的特殊路基土的问题,寻找一种新的路基处理方法的要求迫在眉睫。本文在进行施工现场的地质、水文勘察之后,初步提出两种新的结构方案对路基进行处理。通过对前期两处桥涵两种加固方式进行对比,确定两个方案的具体施工工艺,并对处理后两处桥涵进行沉降观测和经济分析,最终确定出适合该铁路线特殊土质的路基解决方案,既有线试验地点软土路基施工及评价,包括技术控制指标、试验段施工的前期准备、既有铁路路基处理、质量检测与处理方案效果评定并与传统处理方法进行了经济技术比较、处理效果比较。(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期刊2012-11-01)
既有桥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铁路顶进框架桥涵是解决下穿铁路的最佳途径,本文通过工程实例,阐述在营业铁路线上临近既有桥进行平交改立交工程中的铁路框架设计技术问题。在提出下穿框架桥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临近既有桥顶进框架桥结构设计、顶力计算、工作坑、后背、滑板、铁路线路加固和排降水等设计关键技术作了介绍,为类似的下穿工程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既有桥涵论文参考文献
[1].吕晓楠.沪通线跨路跨河既有铁路桥涵接长施工风险研究[J].山西建筑.2016
[2].刘勇.临近既有桥紫金街顶进框架桥涵下穿铁路平改立工程设计[J].铁道建筑技术.2016
[3].韦俊峰,魏玉光,白云云.27t轴重通用敞车与既有线路基和桥涵的适应性研究[C].铁路重载运输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
[4].富立彬.浅谈在重载通道客货混线条件下对既有桥涵的加固[J].东方企业文化.2014
[5].于大海,王起才,张戎令,陈心亮,徐建威.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既有铁路桥涵过渡段病害检测中的应用[J].铁道建筑.2013
[6].潘文华.既有铁路顶进桥涵线路加固纵抬横梁施工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
[7].胡所亭,牛斌,柯在田.我国既有铁路桥涵对大轴重货车开行适应性分析[J].铁道建筑.2013
[8].胡所亭,牛斌,柯在田.我国既有铁路桥涵对开行大功率机车适应性分析[J].铁道建筑.2013
[9].刘汉夫.既有铁路桥涵重载评估问题研究[J].世界桥梁.2013
[10].张朋.盘锦地区既有铁路下穿桥涵软土路基处理效果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