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气象信息可视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气象信息,地图技术,Leaflet,可视化
气象信息可视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洋磊,陈瑶[1](2019)在《基于Leaflet地图技术的民航气象信息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民航各机场的气象信息主要以报文的方式提供给用户,无法结合地理信息向用户提供更加直观便捷的气象服务,本文基于Leaflet库设计、开发Web前端页面,结合地图信息将全球2800余个机场的实时气象信息以天气图标的形式进行显示,实现了航空气象信息与时空信息在地图上的充分结合。与此同时系统通过快速缓存、分级显示等技术解决了前端页面大量数据频繁更新所带来的资源消耗问题,以较高的效率将信息实时提供给用户。(本文来源于《现代信息科技》期刊2019年15期)
杨礼敏,胡平,王亚东[2](2019)在《上海气象信息全流程可视化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从建立气象信息流业务的可视化统一集中监控系统,实现对上海气象信息资源和安全、业务和应用,以及数据流转生命周期的智能分析和全面监控。业务和应用监控随时掌握业务流程实时状态信息,对重要业务流程实现分钟级的故障感知能力与部分故障预知、控制能力,有效缩短故障处理时间;数据和资源监控帮助多层次多角度随时了解资源使用情况、数据流转状态与数据热点;数据中心环境监控接入并整合数据中心基础资源运行环境监控,实现基础配套资源和安全态势的实时可视性,资源故障和安全时间随时对接技术人员第一时间处理。(本文来源于《气象科技进展》期刊2019年03期)
王帅[3](2018)在《浅谈气象影视节目图文信息可视化效果提升》一文中研究指出气象影视节目具有受众广泛、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等特点,是气公众气象服务的重要服务方式。然而无论是传统的电视气象节目还是新媒体类影视节目,最终目标都是信息的传递。尤其是气象影视节目中往往涉及大量气象数据信息、天气形势分析以及气象科普讲解内容,因此数据、图形、图表以及文字信息的使用非常频繁。本文将从气象影视节目信息的可视化效果提升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1文字信息处理。(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5 全媒体气象影视服务创新研究》期刊2018-10-24)
吴彬,杨咏钢,李艳芳,金志凤[4](2018)在《茶园可视化农业气象信息动态监测预警系统研制及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农业气象灾害对茶叶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茶叶生产气象服务及灾害预警的业务能力和效率,利用微电子测量技术、3G无线通信与控制技术、气象和农情信息可视化技术等,并通过远程服务器端监控和管理软件的搭建,自主设计和研制了一套茶园可视化农业气象信息动态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实现茶园图像信息、温湿度、降水数据的一体化采集和综合显示的功能;通过2014~2016年近叁年的外场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能及时采集和上传气象要素和图像信息,数据传输从不丢帧;解决了常规茶园自动气象站无法采集图像和微弱降水的短板和难题;外场试验中计算的平均传输速率为41.2KB·s-1,能满足实际业务需求;借助该系统即可实时知悉茶叶长势、茶园气象信息和气象灾害等。该系统的部署及试验,为开展茶叶气象服务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8年08期)
王晓宇,李颖,王萌萌,朱雪瑗[5](2018)在《船舶实测水文气象信息可视化分析平台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我国海洋气象测报志愿商船航经中国南部各重要海峡通道时的实测水文气象资料,利用Arc Engine开发一个可视化分析平台,实现船舶实测水文资料的存储管理和空间分析。数据长期累积后可大量补充气象预报参考点,并比对验证局部海区海洋要素的预报,逐步提高预报准确率。(本文来源于《中国海事》期刊2018年03期)
甘泉[6](2018)在《基于GIS的气象信息集成与可视化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GIS技术的推广与发展,现将其应用在气象数据中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地表达不同气象数据,更好的科学预报决策服务提供可视化气象资料。GIS集成了储存、管理、搜集、管理、显示等技术,具有地理信息功能的计算机系统,能够解决大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但是,怎样通过气象数据融合GIS解决气象科学研究与业务,成为重要研究课题,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8年05期)
王贞菲,公丽玲,王丹,李效伟[7](2016)在《基于微信平台的气象信息可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微信平台的基础上,针对中国气候资料日、月、年值数据,利用PHP脚本技术,以新浪云作为服务器,使用MYSQL数据库绘制折线图,实现信息可视化,最终设计开发了应用于微信的气象服务。最终验证了基于微信平台开发气象信息发布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微型机与应用》期刊2016年11期)
邹建明,李迅,丁德平,陈小满[8](2015)在《“北京气象”手机客户端气象信息GIS快速可视化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客户端APP应用是满足便捷、高效、可移动、可定位气象信息服务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对格点天气、雷达回波、专题图等更新频次高、空间分辨率高、数据量较大的气象信息手机客户端GIS快速可视化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提出在服务器端应用支撑层部署Surfer专业绘图软件,在客户端数据资源层部署Google预先渲染好的离线栅格瓦片地图,应用支撑层部署开源的OpenLayers WebGIS二次开发组件,在两端应用逻辑层采用数据缓存和分布式存贮技术的手机客户端气象信息GIS快速可视化J2EE技术架构,实现了格点产品、雷达回波、专题图等气象信息GIS快速可视化展示。(本文来源于《气象科技》期刊2015年04期)
黄珣,韩书丽[9](2015)在《气象信息业务可视化的技术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气象部门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以及对外合作的加深,国家级气象业务单位日常参访接待和决策管理人员有通过信息系统业务展示界面,直观了解气象实时业务综合运行状况的需求,但传统气象业务监视界面主要面向专业技术人员,界面信息可读性不高。本文针对气象业务特点,给出基于现有气象信息业务监视系统改造可视化显示界面的技术方案,从需求分析、总体思路、架构设计、数据接口、平台部署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实际业务,给出具体可视化改造方案。本文是信息业务可视化技术在气象部门的一次探索。(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5年13期)
冯慧菁[10](2013)在《基于GIS的气象信息集成与可视化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气象数据具有多源、异构、海量和空间的特征,如何以更加全面直观的可视化方法表达各种气象数据是当前气象数据应用中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以便为科学预报决策服务提供重要的可视化气象信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包含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与应用的具有地理信息功能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和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近年来在各个行业和领域的信息系统建设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也包括气象领域的信息系统建设。气象数据从面向对象的角度看,属于地理信息的范畴,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没有地理位置的气象要素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然而,传统的气象数据处理手段,如表格、曲线图等,不能在空间定位上精确定量地表达相关信息。因此,如何利用气象数据结合GIS解决气象科学研究和业务应用中的问题,为气象预报业务提供全面快速的决策支持信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依托招标项目“嘉定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一期)”,紧密结合实际业务的具体需求,围绕多源异构的气象信息集成与可视化系统建设进行研究,研制了以C#为开发语言、SuperMap为GIS开发平台、SQL Server2008为数据库管理工具的基于GIS的气象信息集成与可视化系统。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研究了多源异构的气象数据转化为GIS气象数据的方法,从而采用数据库技术建立存储GIS气象数据的空间数据库,为气象数据的空间查询和可视化表达提供数据保障。2、根据实际业务需求,集成了多源异构的气象数据,制定了功能相对全面、集成的GIS可视化系统,避免当前气象软件功能单一、种类繁多、最后导致各系统频繁切换而导致查看繁琐的使用问题。3、分析了当前气象数据在使用和表达方面的不足后,采用GIS组件技术,提出了基于GIS的气象数据转换和可视化表达的方法,实现气象数据空间特性的可视化表达。4、提出一种改进量子遗传算法,用于海量气象数据查询优化,为海量气象数据查询时系统响应时间过长的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方案,从而提高数据库查询效率。基于以上创新工作,实现了基于GIS的气象信息集成与可视化技术实现的嘉定区气象GIS平台,并已在上海市嘉定区气象局气象业务中得到成功部署和投入使用,收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这为综合有效利用各种来源广泛、信息量大的空间气象数据,进一步提高对气象数据的理解水平有了有益的探索。(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3-06-01)
气象信息可视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主要从建立气象信息流业务的可视化统一集中监控系统,实现对上海气象信息资源和安全、业务和应用,以及数据流转生命周期的智能分析和全面监控。业务和应用监控随时掌握业务流程实时状态信息,对重要业务流程实现分钟级的故障感知能力与部分故障预知、控制能力,有效缩短故障处理时间;数据和资源监控帮助多层次多角度随时了解资源使用情况、数据流转状态与数据热点;数据中心环境监控接入并整合数据中心基础资源运行环境监控,实现基础配套资源和安全态势的实时可视性,资源故障和安全时间随时对接技术人员第一时间处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象信息可视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李洋磊,陈瑶.基于Leaflet地图技术的民航气象信息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信息科技.2019
[2].杨礼敏,胡平,王亚东.上海气象信息全流程可视化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气象科技进展.2019
[3].王帅.浅谈气象影视节目图文信息可视化效果提升[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5全媒体气象影视服务创新研究.2018
[4].吴彬,杨咏钢,李艳芳,金志凤.茶园可视化农业气象信息动态监测预警系统研制及试验[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8
[5].王晓宇,李颖,王萌萌,朱雪瑗.船舶实测水文气象信息可视化分析平台设计与实现[J].中国海事.2018
[6].甘泉.基于GIS的气象信息集成与可视化系统[J].科技传播.2018
[7].王贞菲,公丽玲,王丹,李效伟.基于微信平台的气象信息可视化[J].微型机与应用.2016
[8].邹建明,李迅,丁德平,陈小满.“北京气象”手机客户端气象信息GIS快速可视化技术[J].气象科技.2015
[9].黄珣,韩书丽.气象信息业务可视化的技术实现[J].中国新通信.2015
[10].冯慧菁.基于GIS的气象信息集成与可视化系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