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文人觉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姜夔,个体生命,悲剧意识,觉醒
文人觉醒论文文献综述
杨秀平,胡洁,石平群[1](2019)在《浅谈宋代文人个体生命悲剧意识的觉醒(下)——姜夔的自由飘逸》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简介了南宋诗人姜夔从未入仕,生活困顿坎坷的一生。在个体生命不得施展的沉重压力之下,他将悲剧意识转化为艺术动力,以诗言志,以词写情。本文列举其代表诗词,阐释了姜夔对"骚雅"诗风的继承——婉转而含蓄;对"清空"诗风的自然抒写——其诗却抒写自然美景,清空硬朗。(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9年24期)
杨秀平,石平群,胡洁[2](2019)在《浅谈宋代文人个体生命悲剧意识的觉醒(上)——以秦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秦观一生仕途坎坷,在国家积贫积弱之时不能为之出力,是家国之悲,身处党争之中无法自拔,是命运之悲,个人价值不能实现,是人格之悲。在个体生命不得施展的沉压力之下,他将悲剧意识转化为艺术动力,以诗言志,以词写情,用真实的笔触书写自己不得意的一生。(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21期)
苏燕[3](2018)在《生命觉醒与社会重构——中国文人桃源情结形成的内因与外因》一文中研究指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深藏在大多数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心中的一个情结,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源于魏晋文人生命意识的觉醒和由此而产生的对生命本性的尊重,二是源于对现实社会的否定和由此而产生的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就前者而言,对生命意义的体悟与觉醒、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是中国文人桃源情结形成的内部原因;就后者而言,向往理想社会、否定痛苦现实、排解失意情怀是中国文人桃源情结形成的外部原因。(本文来源于《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段兰兰[4](2018)在《从元代文人画的发展看写意精神的觉醒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人画思想萌芽于汉代,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由于南宋时期大批文人画家的出现,这时期他们将文人画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直接决定了元代文人画理论的形成以及成熟。文人画发展到元代已经经历了宋朝的大发展,同时也是由于在宋朝的发展,才促进了文人画发展到元代文人画的写意精神的觉醒。宋代绘画以写实为主,富丽堂皇的表现形式使得院体画在宋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绘画达到了一个不可逾越的(本文来源于《艺术家》期刊2018年09期)
陈苑[5](2017)在《从《古诗十九首》中的时空描写谈汉末文人生命意识的觉醒》一文中研究指出《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期无名氏的作品。虽然是不同作者所作,但由于它们是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体现了该时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精神内蕴。本文通过分析《古诗十九首》中的时空描写,来探讨其所表现的汉末文人生命意识的觉醒。时空承载着生命,在时空描写的背后展现给我们的是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7年11期)
孙知笛[6](2015)在《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自我意识的觉醒》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社会离乱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离动荡、社会矛盾复杂的时期,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和文化风气有很大的影响,促使了文人士大夫阶层自我意识的觉醒。(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5年10期)
毛锐[7](2013)在《从嵇康的“自然论”看魏晋时期文人的意识觉醒》一文中研究指出嵇康作为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理论主张。在此思想的影响下,魏晋士人开始重新思考自我,他们追求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思想精神获得了空前解放。(本文来源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徐泳霞[8](2012)在《论元末江南文人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出入“玉山草堂”的文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玉山草堂为元末江南文人雅集的中心之一,当时的着名文人纷纷聚会于此,他们自由地游山玩水,吟诗结社,研讨艺术甚至评论时事。元代文人主体意识的增强,文人个性得以张扬,他们强调创新,甚至出现了多取向的探索。在文艺创作中,个性化因素逐渐增多,强调对"人"的尊重与宣传,在言行上也显得洒脱不羁,这些都表明了元末江南文人主体意识的觉醒。可以说,元统治者主观上冷落、闲置了一大批辅政的儒生力量,却在客观上为文艺的发展输送了营养,促进了元代文艺的短暂繁荣,这种原创性、开拓性在后来大肆加强文化钳制的明清两代是很难看到的。(本文来源于《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丛培新[9](2010)在《汉末文人生命意识觉醒的写照——再读《古诗十九首》》一文中研究指出《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言诗中最成熟的作品。这组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中下层文人。其创作之时正值汉代儒学衰微之时,旧有的道德原则失落,主体意识觉醒,新的信仰尚未建立起来,因而《古诗十九首》在思想内容上呈现出汉末文人的苦闷、彷徨等复杂的时代特点,真实地传达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内心情感,反映出汉末文人生命意识的觉醒。(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0年20期)
杨树文,华永明[10](2009)在《从元代花鸟画中看文人画家两种意识的觉醒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继两宋院体花鸟画发展的高峰后,由于文人的大量介入,元代花鸟画无论在题材内容还是表现手法与形式意味及美学精神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文章认为元代花鸟画家自我意识和艺术本体意识的双重觉醒是促成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文章对两种意识的内涵及其在元代花鸟画艺术中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和论述,进而阐明了其对明清文人写意画的大发展与中国"写意性"绘画艺术精神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来源于《新疆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文人觉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秦观一生仕途坎坷,在国家积贫积弱之时不能为之出力,是家国之悲,身处党争之中无法自拔,是命运之悲,个人价值不能实现,是人格之悲。在个体生命不得施展的沉压力之下,他将悲剧意识转化为艺术动力,以诗言志,以词写情,用真实的笔触书写自己不得意的一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人觉醒论文参考文献
[1].杨秀平,胡洁,石平群.浅谈宋代文人个体生命悲剧意识的觉醒(下)——姜夔的自由飘逸[J].新西部.2019
[2].杨秀平,石平群,胡洁.浅谈宋代文人个体生命悲剧意识的觉醒(上)——以秦观为例[J].文教资料.2019
[3].苏燕.生命觉醒与社会重构——中国文人桃源情结形成的内因与外因[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段兰兰.从元代文人画的发展看写意精神的觉醒及意义[J].艺术家.2018
[5].陈苑.从《古诗十九首》中的时空描写谈汉末文人生命意识的觉醒[J].文学教育(下).2017
[6].孙知笛.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自我意识的觉醒[J].商.2015
[7].毛锐.从嵇康的“自然论”看魏晋时期文人的意识觉醒[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8].徐泳霞.论元末江南文人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出入“玉山草堂”的文人为例[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9].丛培新.汉末文人生命意识觉醒的写照——再读《古诗十九首》[J].名作欣赏.2010
[10].杨树文,华永明.从元代花鸟画中看文人画家两种意识的觉醒及其意义[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