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关节突切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保留关节突,椎板切除术,胸椎管内肿瘤
关节突切除论文文献综述
杨孝军,叶丽丽,党维玲,沈世斌,马建林[1](2019)在《保留关节突椎板切除术治疗胸椎管内肿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保留关节突椎板切除术在治疗胸椎管内肿瘤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纳入本科2012年2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5例胸椎管内肿瘤患者,诊断明确且均接受后路手术治疗,5例患者均行保留关节突2/3以上的椎板切除术,在此基础上行胸椎管内肿瘤摘除。手术疗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标准进行评估计算,改善率=[(随访得分-术前得分)/(17分-术前得分)]×100%,根据脊柱Cobb角有无增大,判断脊柱稳定情况。[结果] 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JOA评分从术前的平均(7.52±1.24)分(5~10分)提高至术后的(16.54±1.74)分(16~17分),平均改善率为94.70%。所有患者未出现Cobb角增大。脊柱矢状位力线无明显改变,未出现脊柱不稳,随访时脊柱活动度较术前无明显改变。[结论]保留关节突的椎板切除术能够在保留脊柱稳定性的情况下实现胸椎管内肿瘤的摘除,是胸椎管内肿瘤摘除术的可靠手术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姜华[2](2019)在《一侧关节突切除入路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一侧关节突切除入路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高位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一侧关节突切除入路切除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的腰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观察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合并下肢肌力减退1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10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临床症状均缓解、改善,术后6个月腰部VAS评分低于术前(P <0.05),复查X光片均提示内固定稳固,椎间植骨融合良好。结论一侧关节突切除入路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王兆宁,郑立峰,陈岩,王宝,王可[3](2017)在《L4-5单节段TLIF单侧或者双侧小关节突切除术后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参数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L4-5单节段TLIF单侧或者双侧小关节突切除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参数的改变。方法:收集2009年1月份到2012年12月份于我院行L4-5单节段TLIF融合手术且随访时间大于24个月的患者。根据小关节切除的情况分为单侧切除组(单侧组)和双侧切除组(双侧组),分别有42例和34例患者。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和随访时测量如下影像学参数: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L)和节段前凸角(SL),比较术前和随访时的变化。通过术前和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6.5±13.5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110),双侧组术中出血量(311±89.3 mL)大于单侧组(263±69.7 mL)(P<0.05),术中并发症没有统计学差异(P=0.685)。两组患者随访时LL和SL均大于术前,PT小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均没有明显变化。双侧组术后PT小于单侧组(P<0.001)。两组患者随访时△LL、△SL、△PI和△SS均没有差异(P>0.05),但是双侧组△PT大于单侧组(P<0.001)。两组患者随访时VAS和ODI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双侧组随访时VAS和ODI均小于单侧组(P<0.05)。结论:双侧小关节切除并不能比单侧切除提高更多LL和SL,但是比单侧小关节切除临床疗效好。(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7年36期)
宋斌,邵凌云,沈建,张江[4](2017)在《PLIF结合单侧关节突切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PLIF结合单侧关节突切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8月至2016年6月,我院应用PLIF结合单侧关节突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状51例,在术前,术后7 d,术后1、6、12月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X线检查,并获得至少1年以上随访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1例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ODI、VAS评分,与术前ODI、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ODI及VAS评分与术后1、6、12个月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个月ODI及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融合率分别为79.71%、89.86%,所有病例均未见椎弓根钉棒系统松动或断裂、cage移位或下沉。结论 PLIF结合单侧关节突切除因其减少术中神经根牵拉、彻底减压椎管及侧隐窝对腰椎管狭窄症有良好的疗效,而且并不减少椎体间的稳定性,是一种有效及安全的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21期)
罗干,孙天威,李广,田融,徐天同[5](2017)在《双侧关节突关节切除联合椎弓根固定与椎间融合治疗双侧腰椎椎间孔狭窄症4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后路行双侧关节突关节切除术联合椎弓根固定与椎间融合治疗双侧腰椎椎间孔狭窄症(LF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天津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因双侧LFS行经腰椎后路双侧关节突关节切除术联合椎弓根固定与椎间融合治疗的41例患者,手术前后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分,测量手术前后椎间隙的前高、后高及腰1(L1)~骶1(S1)角,计算末次随访时ODI及VAS评分,椎间隙前高、后高及L1~S1角的变化。结果 4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6.2±2.4)个月。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降低,椎间盘前、后高度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时L1~S1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行双侧关节突切除术联合椎弓根固定与椎间融合治疗双侧LFS近期临床疗效满意。(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7年19期)
何仁建,王清[6](2012)在《腰椎不同范围关节突切除对钉棒系统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L4/5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后,不同范围关节突切除、椎间支撑植骨的生物力学强度,为临床切取双侧关节突用于椎间隙植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6具新鲜猪腰椎L3-L6标本用于实验,作者标本均采用L4/5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不同处理后分为以下4组:A组为正常组;B组:双侧关节突内侧1/2切除;C组:单侧关节突全切除;D组:双侧关节突全切除。分别对4组进行轴向压缩、前屈、后伸、侧曲及扭转测定,记录各组的应变、位移、刚度及扭角,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L4/5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的基础上,不同范围切除关节突、椎间植骨后的应变、位移、刚度及扭角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选择不同范围切除关节突的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4/5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和椎间支撑融合后行双侧关节突全切除对腰椎内固定后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为临床手术切除关节突行椎间植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泸州医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李宁,李霞,邓桂,梁届东[7](2012)在《下关节突切除椎管有限减压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单(双)侧下关节突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治疗重度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运用单(双)侧下关节突切除椎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的方法,治疗重度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30例。术后1年随访,比较JOA评分变化。结果术前平均(4.203±0.021)分,术后1年平均(12.701±0.01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8,P=0.035);优19例、良7例、中4例,优良率为86.7%。结论单(双)侧下关节突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脊柱的后柱结构(维持了脊柱的稳定性),提高了脊髓的骨性覆盖面积,减少了硬膜外的瘢痕粘连,消除了由于小关节突增生导致的腰痛,是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2年22期)
姜峰[8](2012)在《单侧关节突切除对腰椎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腰椎不稳所致的腰痛是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国外文献报道在西方国家约有50%的成年人曾患腰痛其中约半数需要就诊。自Mixt和Bar(1934)首次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的大半个世纪里人们对腰痛的认识越来越完善、深刻和丰富特别是因退行性变所致的腰椎疾病已逐渐被认识并且确定了较为完善的诊治手段临床观察表明:至少30%的腰痛患者的症状与腰椎不稳有直接关系,其病因大多为退变所致。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腰椎疾患的患者,且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这样不可避免的要对腰椎的解剖结构造成一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局部不稳,对于椎板、小关节突关节、韧带的切除范围国内外有部分报道,切除范围多少决定了术中是否应用内固定物维持腰椎的稳定性。这些认识促使我们进一步了解腰椎外科手术后,腰椎的生物力学变化,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目的:探讨腰椎单侧关节突关节部分切除和完全切除术后,对腰椎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情况。方法:选用6具成人新鲜尸体脊柱,年龄约24-47岁,平均32.9岁,制成腰4/5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 of spinal unit FSU),分为叁组,均剔除腰椎周围的肌肉组织,保留韧带关节囊的结构,标本两端用自凝牙托粉(主要成分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包埋固定,保持两端平行,两端用夹具固定,实验在无破坏情况下进行,实验分组及实验次序如下:A组,正常对照组;B组,模拟手术切除单侧(左侧)关节突,范围小于1/2;C组,模拟手术切除左侧关节突,范围大于1/2;用脊柱叁维运动实验机测量FSU叁点折弯(前屈)、压缩后伸、左右侧弯及左右侧旋转活动中位移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并将测量结果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腰椎前屈过程中,单侧关节突切除无论大于还是小于1/2与正常组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左右侧弯运动中,单侧关节突关节切除小于1/2时,与正常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关节突切除大于1/2时, 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左右旋转运动中,关节突切除小于1/2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当切除范围大于1/2时,P<0.05。说明在上述运动过程中,当关节突的切除范围小于1/2时,腰椎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左右侧旋转活动范围受到一定影响,但无统计学意义,当切除范围大于1/2时,腰椎的前屈、后伸范围受到一定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左右侧弯及左右侧旋转时,存在统计学差异,提示过多的切除单侧关节突关节有可能影响腰椎侧弯及轴向旋转能力,引起腰椎不稳。结论:由本实验的腰椎叁点折弯、后伸、左右侧弯及左右轴向旋转实验所反映的生物力学数据表明:腰椎单侧关节突切除术后,切除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腰椎生物力学的稳定性,切除范围小于1/2时,无明显影响,若大于1/2,腰椎的局部稳定性受到破坏,主要表现在FSU侧弯及旋转活动范围较关节突切除前明显增大,生物力学稳定性明显下降。(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2-03-01)
曲扬,赵宝林[9](2011)在《关节突分级切除对羊颈椎模型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保留椎旁肌肉情况下,下颈椎单侧关节突关节分级切除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5具新鲜山羊颈椎标本,先后分5组进行操作,即完整标本组,左侧C4-5关节突关节25%、50%、75%、100%切除组。先后测量每组每个颈椎标本在叁维空间六个方位(前屈、后仲、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随载荷增加而变化的活动度。最后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关节突关节切除范围的增大,在相同载荷条件下的位移也增大,其中增长幅度最大发生在50%-75%切除组之间,增长幅度平均在46.7%(前驱、后伸、左右侧弯四个方向)和71.5%(左右轴向旋转)。结论:在保留椎旁肌肉情况下,单侧关节突关节切除范围大于50%时,颈脊柱稳定性丧失。(本文来源于《东北叁省第二届国际骨科高峰论坛暨吉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叁届年会吉林省护理学会骨科护理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1-08-26)
曲扬,赵宝林[10](2011)在《部分关节突切除对羊颈椎粘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部分关节突切除对羊颈椎粘弹性的影响。方法:研究了6例新鲜羊颈椎标本应力松驰、蠕变特性。测定了完整颈椎(正常组)及切除C4-C5节段一侧50%关节突(对照组)颈椎的应力松驰和蠕变效应。得出了在恒应变、应力条件下应力、应变一时间曲线及数据。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了归一化应力松驰函数、蠕变函数及曲线。结果:正常组与对照组数据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应力松弛实验正常组3600s应力松弛量与对照组3600s应力松弛量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蠕变实验正常组3600s蠕变量与对照组3600s蠕变量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保留软组织的情况下切除一侧50%关节突对颈椎整体粘弹性影响较小。对颈椎的屈伸性和吸震性影响较小,不会因此增加其它间盘和关节突的代偿活动。(本文来源于《东北叁省第二届国际骨科高峰论坛暨吉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叁届年会吉林省护理学会骨科护理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1-08-26)
关节突切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一侧关节突切除入路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高位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一侧关节突切除入路切除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的腰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观察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合并下肢肌力减退1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10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临床症状均缓解、改善,术后6个月腰部VAS评分低于术前(P <0.05),复查X光片均提示内固定稳固,椎间植骨融合良好。结论一侧关节突切除入路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关节突切除论文参考文献
[1].杨孝军,叶丽丽,党维玲,沈世斌,马建林.保留关节突椎板切除术治疗胸椎管内肿瘤[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
[2].姜华.一侧关节突切除入路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J].广西医学.2019
[3].王兆宁,郑立峰,陈岩,王宝,王可.L4-5单节段TLIF单侧或者双侧小关节突切除术后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参数的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
[4].宋斌,邵凌云,沈建,张江.PLIF结合单侧关节突切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
[5].罗干,孙天威,李广,田融,徐天同.双侧关节突关节切除联合椎弓根固定与椎间融合治疗双侧腰椎椎间孔狭窄症41例[J].重庆医学.2017
[6].何仁建,王清.腰椎不同范围关节突切除对钉棒系统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影响研究[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2
[7].李宁,李霞,邓桂,梁届东.下关节突切除椎管有限减压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J].医学综述.2012
[8].姜峰.单侧关节突切除对腰椎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
[9].曲扬,赵宝林.关节突分级切除对羊颈椎模型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C].东北叁省第二届国际骨科高峰论坛暨吉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叁届年会吉林省护理学会骨科护理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2011
[10].曲扬,赵宝林.部分关节突切除对羊颈椎粘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C].东北叁省第二届国际骨科高峰论坛暨吉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叁届年会吉林省护理学会骨科护理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