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剩余承载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混凝土桥梁,动态可靠度,极限状态
剩余承载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周敏[1](2019)在《浅谈粘贴CFRP对桥梁结构承载能力剩余寿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以G30线现有桥梁为工程实例,根据实地考察结果,于该桥接近基于时变可靠度的承载力耐久性寿命时,采取张贴碳纤维布技术对其维修加固,预测其基于时效性的承载力耐久性寿命,经计算,张贴CFRP能有效提高桥梁寿命。(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9年14期)
李昌霖,王中强[2](2018)在《钢筋混凝土梁桥火灾后结构剩余承载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取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某钢筋混凝土梁桥在火灾后的剩余承载能力,根据国际标准升温曲线ISO-834,利用Midas FEA建立了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得出了构件内部温度场的变化情况,发现混凝土保护层对钢筋的强度有较好的抗火保护作用,混凝土内部温度随梁底沿梁高迅速降低;利用Midas Civil建立受损后和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梁桥有限元模型,计算研究了梁桥火灾作用后结构剩余承载能力变化,发现短时间的火灾对钢筋混凝土梁桥的整体强度影响不大,不会导致结构承载能力的变化;最后提出了针对钢筋混凝土梁桥抗火措施和加固设计思路。(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期刊2018年08期)
韩正君,赵耀[3](2018)在《船体大破口损伤下总纵极限剩余承载能力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大破口损伤下计算船体总纵极限剩余承载能力时,是否计及船舶的浮态变化以及破口位置和大小等非线性耦合因素的影响,是合理评估船舶破损后的总纵极限剩余承载能力时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方法]以某船船体舯剖面大破口损伤为研究对象,采用Smith方法对船体总纵极限剩余承载能力进行计算分析,重点计算船舶因破损可能导致的不同倾斜角和连续浮态变化的总纵极限剩余承载能力。[结果]结果表明,不考虑船舶浮态变化,仅在船舶正浮状态下扣除大破口结构的计算结果,将会过高估计船舶破损后的总纵极限剩余承载能力。[结论]所用方法较为简便、快捷,可为船舶结构设计以及船舶损伤后的快速决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舰船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骆伟,谢伟,刘敬喜[4](2018)在《复合材料波纹夹层结构低速冲击后的剩余弯曲承载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上下面板为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层合板、芯层为铝合金压制波纹的杂交复合结构,对其开展低速冲击性能试验及冲击后的剩余弯曲承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低速冲击对复合材料波纹夹层结构造成的损伤会对其剩余弯曲承载能力有较大的影响,但随着冲击能量的增大,剩余承载能力却变化极小,而冲击位置对结构的剩余承载能力影响却非常明显。(本文来源于《船海工程》期刊2018年01期)
王意杰[5](2017)在《中小跨T型刚构桥承载能力及剩余寿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中小跨径T型刚构桥为研究对象,基于在役中小跨径T型刚构桥健康监测平台,分析了中小跨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特点,并设置了结构关键构件预警阈值以得到长期有效数据,通过主应力分离方法剔除温度应力影响,得到有效结构动力响应,然后重点验证了大跨径桥梁关键构件承载能力利用率和剩余疲劳寿命的计算方法在小跨径桥梁结构中的可靠性与适用性,为中小跨径T型刚构桥健康监测系统的有效评价提供可行方法。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了中小跨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方案设计的原则、方法以及结构动力响应信息采集设备,传感器测点部署原则。同时,对七星桥健康监测系统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分析,为在役中小跨径桥梁开展结构健康监测提供了重要实践样本。(2)根据结构预警阈值分析的研究情况,确定了以灰色关联度法为主的阈值设置方法。在两年的数据基础上,分别对各关键构件数据的预警阈值进行了分析和设置,保证后期运行数据的有效性。同时设置异常点报告机制,当数据长时间超过阈值并保持一定趋势时对桥梁异常响应进行及时应变处理;(3)分析了关键构件承载能力计算方法,根据设计荷载的SUF(承载能力利用率)计算公式和实测静应力SUF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实测应力的SUF计算公式,利用应力分离技术实现了实测恒载效应和活载效应分离,并由此计算得到了七星桥关键构件的监测阶段SUF实测值,完成了基于实测静应力的关键构件承载能力利用率适用性的计算;(4)分析了关键构件剩余疲劳寿命计算方法,根据各传感器采集到真实动应力历程,通过雨流计数法将应力历程转换为用于疲劳分析的应力谱,并根据S-N曲线和Palmgren-Miner准则计算构件的剩余疲劳寿命,完成了基于实测法的剩余疲劳寿命适用性的计算。(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7-03-01)
白燕,王蕊,裴畅[6](2015)在《不同轴力作用下H型钢柱撞击后剩余轴压承载能力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H型钢多被用作单层工业厂房的柱结构,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吊装起重物或厂房车辆对钢柱的侧向撞击作用,引起其在材料和几何上的缺陷,从而造成其轴向承载能力的变化。本文以某工业厂房H型钢柱为研究对象,利用压力试验机完成了具不同程度撞击损伤H型钢柱轴向剩余承载能力的实验。并利用ABAQUS软件平台建立了具有不同程度撞击损伤H型钢柱剩余承载能力的有限元理论分析模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用验证后的计算模型,开展了H型钢柱在轴力和撞击力耦合作用下的荷载参数分析,建立了轴压比、撞击能与H型钢柱剩余承载能力的函数关系,为撞击后此类构件剩余承载能力的评估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2015年增刊Ⅰ》期刊2015-08-01)
白燕[7](2015)在《荷载参数对H型钢柱撞击后剩余轴压承载能力影响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在服役期间除受到拉压弯扭等静力荷载作用,还会受到地震和风等动态荷载,更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偶然荷载的作用。尤其是热轧H型纯钢结构翼缘宽,侧向刚度大,抗弯能力强,常被用作工业与民用建筑钢结构中的梁、柱,承重支架,地下工程的桩以及大跨度钢结构桥梁。此类薄壁打垮结构一旦遭遇冲击荷载,将发生较大变形,对其后续承载力产生较大不利影响,热轧H型纯钢结构在偶然遭遇到外部冲击荷载后的剩余承载能力成为工程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瞄准这一热点和难点课题,进行了如下叁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在太原理工大学结构实验室的重力式落锤冲击试验机DHR9401上进行了一端固定一端铰支热轧H型纯钢结构横向冲击试验。主要参数包括了冲击高度和落锤质量。试验中获得了试件的破坏形态、冲击力-时间曲线、跨中挠度值等。试验结果表明,热轧H型纯钢结构试件在低速冲击荷载作用下具备良好的塑性变形特征,抗弯能力较好。2、在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压力试验机500tYAW-5000上对撞击后不同局部屈曲损伤构件进行了剩余承载能力的轴压破坏试验,并进行了完整构件的对比试验。试验中获得了热轧H型钢柱的残余变形形态、轴压荷载值、跨中侧向位移和轴向位移、剩余承载能力等试验结果。3、运用以有限元分析理论为基础的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精细化的有限元模型,主要模拟了热轧H型纯钢构件在侧向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全过程及侧向冲击后残余变形形态构件的剩余承载能力过程,并与上述试验所得到的试验数据(冲击力时程曲线、轴向荷载、跨中位移、钢构件剩余承载力大小)建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分析模型结果与实验结果虽有偏差但均保持在10%以内,从而有效的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正确性。4、利用验证后的有限元模型,考虑轴力、落锤质量和冲击部位等荷载参数对热轧H型钢柱侧向冲击的影响及对其剩余承载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热轧H型钢构件加入轴力影响后,构件的跨中位移和轴向位移均增大,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水平显着降低,从而导致构件的水平承载能力降低;落锤质量和冲击部位对其抗冲击性能和剩余承载的影响结论为:随着落锤质量m0的不断增大,构件的剩余承载能力逐渐降低且达到极限荷载即构件失稳破坏的时间也越短;受撞部位1/4、3/4处的剩余承载能力值基本一样,而1/2处的剩余承载能力值明显降低,也同样说明了构件的跨中部位是冲击的最不利位置。基于以上计算结果给出了轴压比、撞击能与H型钢柱剩余承载能力的函数关系,为撞击后此类构件剩余承载能力的评估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5-05-01)
刘佳[8](2014)在《冲击损伤后RC短柱剩余承载能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的使用大约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与钢、木和砌体材料相比,混凝土具有材料来源、物理力学性能以及工程造价等方面的优点,所以混凝土在土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发展的速度也特别快。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服役期间,不仅受到传统荷载(如恒载、活载、地震作用以及吊车荷载)的作用,还有可能受到偶然荷载的作用,比如:爆炸荷载、冲击荷载。当冲击能量较大时,结构会整体失效甚至倒塌,而在一般情况下,冲击能量不足以导致结构的整体失效甚至倒塌,但冲击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动力特性改变,承载能力下降。因此,在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冲击性能的同时,研究一种有效评估钢筋混凝土冲击损伤程度的方法,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剩余承载力评估及其损伤后的加固改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学院抗爆防爆实验室的落锤试验机对RC短柱试件进行了试验,并用ZBL-U510非金属超声仪检测试件的损伤程度,然后用5000kN压力机对RC短柱进行轴压试验检测其剩余承载能力。最后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以下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利用落锤试验机对RC短柱施加冲击荷载,冲击过程中测得冲击力时程曲线、混凝土应变时程曲线、钢筋应变时程曲线,并利用高速摄像机记录冲击的全过程。(2)利用非金属超声仪ZBL-U510对损伤前后的RC短柱进行超声检测,对比分析损伤前后RC短柱的声学参数的变化,得出损伤因子D和非线性超声系数β,并建立损伤因子D和非线性超声系数β与冲击后剩余承载力的关系公式。(3)利用5000kN压力机获得损伤后RC短柱的轴力-位移关系曲线,得到损伤后RC短柱的弹性模量、极限承载力、峰值位移等。(4)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模拟冲击过程,得到冲击力时程曲线,并与试验值进行对比。(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4-07-01)
张焘[9](2014)在《外壁带裂纹的自紧厚壁筒剩余承载能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紧厚壁圆筒被广泛应用于核能、石油、运输、化工、军工等等各个行业和领域,它的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尤为重要,一旦发生爆炸或泄露事故将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多数情况下,厚壁圆筒发生爆炸等事故起源于裂纹或者其它缺陷的扩展,因此,研究带裂纹的自紧厚壁圆筒剩余承载能力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基于弹塑性理论和线弹性断裂力学等相关知识,把厚壁圆筒材料的包辛格效应系数考虑为等效塑性应变函数的形式,建立了双线性强化模型并推导出自紧厚壁圆筒的自紧残余应力公式;采用厚壁筒在内压作用下的应力强度因子作为参考载荷的应力强度因子,根据权函数法导出了外壁带裂纹的自紧厚壁筒的残余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公式;最后,通过对算例的计算,研究了厚壁圆筒自紧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和外壁带轴向单裂纹和轴向双裂纹两种裂纹数量下自紧残余应力强度因子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厚壁圆筒裂纹深度、内压以及自紧度等因素对带裂纹自紧厚壁圆筒剩余承载能力的影响。本文的推导结果和算例研究能够为带缺陷自紧厚壁圆筒容器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4-06-30)
丁超,赵耀[10](2014)在《船舶总纵极限强度后剩余承载能力有限元仿真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船舶在经历总纵极限强度后的强度计算关联到船体结构的生命力设计、破损条件下的安全评估以及救援方案制定等。船体结构在经历极限强度后无论是几何形状还是材料特性均呈现出强烈的非线性。针对这一特殊承载能力阶段,论文首先借助箱型梁模型试验对有限元仿真方法进行验证,进而研究有限元仿真中各个因素对承载能力计算的影响,提出了各影响因素如何选取的建议。根据影响因素的选取建议对一艘已进行过试验的护卫舰大型模型进行了有限元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表明了建议的有限元仿真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造船》期刊2014年01期)
剩余承载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取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某钢筋混凝土梁桥在火灾后的剩余承载能力,根据国际标准升温曲线ISO-834,利用Midas FEA建立了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得出了构件内部温度场的变化情况,发现混凝土保护层对钢筋的强度有较好的抗火保护作用,混凝土内部温度随梁底沿梁高迅速降低;利用Midas Civil建立受损后和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梁桥有限元模型,计算研究了梁桥火灾作用后结构剩余承载能力变化,发现短时间的火灾对钢筋混凝土梁桥的整体强度影响不大,不会导致结构承载能力的变化;最后提出了针对钢筋混凝土梁桥抗火措施和加固设计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剩余承载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1].周敏.浅谈粘贴CFRP对桥梁结构承载能力剩余寿命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9
[2].李昌霖,王中强.钢筋混凝土梁桥火灾后结构剩余承载能力分析[J].工程建设.2018
[3].韩正君,赵耀.船体大破口损伤下总纵极限剩余承载能力计算[J].中国舰船研究.2018
[4].骆伟,谢伟,刘敬喜.复合材料波纹夹层结构低速冲击后的剩余弯曲承载能力[J].船海工程.2018
[5].王意杰.中小跨T型刚构桥承载能力及剩余寿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
[6].白燕,王蕊,裴畅.不同轴力作用下H型钢柱撞击后剩余轴压承载能力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C].《工业建筑》2015年增刊Ⅰ.2015
[7].白燕.荷载参数对H型钢柱撞击后剩余轴压承载能力影响的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5
[8].刘佳.冲击损伤后RC短柱剩余承载能力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9].张焘.外壁带裂纹的自紧厚壁筒剩余承载能力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
[10].丁超,赵耀.船舶总纵极限强度后剩余承载能力有限元仿真方法研究[J].中国造船.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