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对策

中职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对策

李秋荣广西桂林市兴安师范学校541300

摘要: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希望学生能既高效又轻松地获得学习成功。但实际上,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原因,总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造成成绩暂时的不理想,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学困生。面对他们,班主任是批评训斥、压服放弃,还是坚持赏识教育,用真情和热情去点燃希望呢?

关键词:中职生学困生转化学法指导非智力因素

所谓学困生,就是指在受教育阶段未达到基本要求的学生。从中等职业教育的角度来说,即按照《学生守则》标准在政治思想和道德修养方面不合格,按《课程标准》要求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运用上不及格,在人格塑造上心理难以平衡、易失控的学生。一个人不会学习,就不能及时地获取大量的信息、新知识,就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教育学生学会学习,为他们的现在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老师的职责所在。对于中职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来说,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必需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那么造成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中职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但由于长期旧的教育体制、观念、方法的影响,在许多教师身上还继续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发展轻心理素质培养等传统应试教育的痕迹。这导致了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和低效率的学习之中,素质教育浮于表面。

2.教师个体素质的差异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师的所有工作中,育人是根本。但是,由于个体素质的差异,部分老师忽视了育人的根本,反而把成绩放在第一位。于是,成绩优秀的学生总是倍受赏识,中间阶层也很受关注,是老师的“推拉”对象,只有那些成绩落后、自卑压抑、可有可无的“学困生”们,常常被老师遗忘。在这些老师心目中,他们是智商低下、性格愚顽的代名词,欲去之而后快。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学困生转化能取得实效吗?

3.学生非智力因素缺乏,造成转化工作事倍功半

例如,学生自控能力差,常常抵不住外界因素的干扰与诱惑,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对所学科目缺乏兴趣;学生意志品质薄弱,耐挫力差,还有孤僻、任性、自卑等人格缺陷的影响……总之学生的潜能处于压抑状态,创新精神无从培养,个性也得不到全面发展,处于学习困难的状态。

4.中职学校生源的变化,造成了学困生群体规模的扩大

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在职业教育上的倾斜,使得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随着职校生源竞争的加剧,许多学校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纷纷打开校门,降低门槛,致使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每况日下。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5年前还能招到中考成绩在3等和4等的学生,现在基本上都是以7等以后为主了,甚至还包括因各种原因不能参加中考的学生。这样的生源条件,极大地增大了班主任转化工作的难度。

二、中职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原则

1.反复性原则

中职学困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兴趣需要不断地巩固加强,因此转化工作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妄图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老师在转化进程中,一方面要反复指导和训练,要有耐心,另一方面对转化成果的反复要有准备。

2.整体性原则

学困生的转化,既包括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习的信心,同时还应包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3.差异性原则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每个学困生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我们必须注意学生的差异,一方面针对学生的共性,我们在大集体中进行统一的指导与训练;另一方面针对个别差异,对学困生因材施教、个别辅导。否则转化工作效果出不来,甚至会适得其反。

4.多元性原则

作为中职班主任,要在转化方式的多元化、学法指导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等上面下功夫。

三、中职学困生转化的具体对策

1.树立育人为本的观念,关爱尊重赏识学困生

(1)关心热爱学生是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前提。

关爱学生,是教育工作者的天职,对中职学困生更需如此。有了对学生真诚的爱,才能尽量多地发现学困生的优点,尽量多地表扬他们的进步,才能使他们逐步感受到老师、同学和集体的温暖,使其主动地融入班集体,和老师同学们共同进步。

(2)学会尊重、赏识学困生是做好转化工作的重要催化剂。

“蹲下来看孩子,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行。”人有发展水平和个性心理的差异,但无高低贵贱之分。怎样看待学困生,把他们看成什么样的人,对他们持什么态度,是转化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教育只有在尊重他们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赞赏他们的兴趣、特长和进步的前提下,才是有效的,因为受尊重和被赏识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之一。这要求我们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的糟粕,实行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在矫正学生心理和行为偏差时,首先要从师生平等的本质出发,来调整自己对学生的态度、话语和行为方式,以满足他们自尊的需要,使他们乐意接受老师的劝说和指导,改正自己的错误。

(3)树立全面教育的观念,让每个学困生都得到发展。一个学生的发展经常受阻,老是在失败中生活,会使他感到苦恼,失去学习和生活的信心。为此我们要在教学上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实实行分层教学,有的放矢;二是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设定务实的目标;三是加强个别辅导,在一对一帮助中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四是根据学困生的爱好或专长有目的地选择课外活动,让他们在取得成绩中去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自信心,并引导他们把这种自信迁移到文化课的学习中去。

2.加强学法指导,促进中职学困生的转化

(1)首先要教会学生读和思,培养质疑精神。

(2)优化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参与学习的机会。

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要尽量采用图文信息丰富、实践性强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另一方面,在学习方式上,要倡导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和探究式学习法。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置不同层次难度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

(3)中职教育没有升学的压力,这其实也给我们的教学拓宽了空间,我们不妨把教室放到车间、写字楼、田野里,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

3.强化非智力因素,以情感人,促进中职学困生的转化

(1)合理运用激励机制,确立恰当的期望值。

期望值即对学生的预期值和既定目标。一般来说,期望值高于学生所达到的现实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的发挥,恰当的期望值应该是“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许多中职学困生的心里往往充满了自尊与自卑的矛盾,他们进入职校时有的已失去了上进的信心,有的在没有升学和就业压力下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老师的如果认为他们无药可救了,顺其自然,只求别给班里添乱,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只会让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陷入死胡同。为此,班主任必须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通过家长会或其他方式,让家长与老师共同会诊,为学困生信提出可望而又可及的近期目标,然后双方配合,把这种期望潜移默化到日常教学和生活之中,以激励他们去努力。

(2)创设机会,引导中职学困生树立积极的心态,增强他们的上进心与耐挫力。

在学习中,学困生是经常遇到挫折的,如果教师不进行引导,在经常的挫折下,学生容易丧失信心,进而放弃努力。“哀莫大于心死,愁莫大于无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创设各种机会,来帮助和培养他们的积极心态,增强其耐挫能力。比如,创设良好的班级励志情境;又如,采用个别谈话或班主任赠言等方式;再如,创造机会(班级文艺表演、体育类竞赛、演讲、课外团队活动等)让他们展示自己擅长的能力,来激发他们的自信;另外还有让他们走上班级管理工作岗位,当班团干等等。作为教师,要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捕捉学困生的优点,用一颗爱心去赏识学困生哪怕微不足道的成功。学困生在学习上有不足,但这不代表他们什么都不行,其实他们都有自己的亮点:有的字写得很漂亮,有的善于唱歌,有的善于下棋,有的爱打篮球,有的可以画出很漂亮的画作……可以说各有所长。我们就应去激发这些亮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实践证明,对于这些被老师遗忘的学生,一句鼓励的话,一抹赏识的眼光,一个赞许的微笑,往往胜过千言万语的教诲。

(3)以情感人,以趣促学,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教师的情感、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搞好课堂教学、营造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一者,教师要把激情带进课堂,以饱满的激情和良好的心境上好每一堂课,以自己的激情去激励学生的情感;二者,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每一个眼神、每一种语调都表达出对学生的爱和期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增强理智感,提高学习主动性,发挥创造性;三者,要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机和情趣。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徐乐关于“启发式”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6:(11)。

标签:;  ;  ;  

中职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