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西平县供电公司河南西平463900)
摘要:国家在发展,社会在变化,对于电网的发展也在日益进步。智能电网模式可以提高电网管理的运行水平,推动电力系统科学、合理的发展。智能电网中配网调控一体化是一项重点项目,应本着科学发展的原则有效地发展电力调控一体化。加强对配网调控一体化的运用研究对电力系统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和具体的应对措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为配网调控一体化更好的发展献计献策。
关键词: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运用
引言
随着我国科技快速发展,人们生活得到不断改善,电器设备的不断更新,提高了电力资源的需求。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电力企业通过智能配电网系统模式进行一体化操作,解决了传统配电网络中的短期停电和损坏电器设备的问题,有效保障了设备的运行安全,提升电力企业的供电稳定性[1]。文章主要针对配电网调控原则和未来的规划进行分析,对于配电调度中所存在的客观问题进行讨论,为了促使智能电网模式在配电调控一体化模式中能够顺利实现,电力企业利用合并管理性形式将配电网业务进行高速运转,有效提高了配电网运行管理智能化水平,促进电力企业的科学发展。
1基于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特征
在智能电网背景下,配电调控具有以下特征:①实时性。配网调控系统利用的了遥测技术与通信技术等,实现了数据信息的快速整理,将其存入到数据库,供调控人员使用,信息的实时性较强。②开放性。调控系统是基于开放平台,构建的开放性体系,第三方软件能够介入,进而能够实现信息交互。③系统性。基于智能电网下的配网调控系统,能够实现在线监测故障,进行故障评估与分析,进行信息分类与整理,给出故障处理策略,提高了配网运行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2电力调控中面临的问题
2.1电网管理水平不高
按照电力调控一体化科学发展的原则,电力系统中电力调控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对于电力系统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智能电网下电力调控一体化存在的问题被日益放大,如果处理不好,直接关系到电力质量和电力运行的稳定。目前,我国电网已经由过去传统的架空线向电缆线逐渐过渡,单条输电线综合铺设,对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要求更大,需要对电缆、架空线、开关站等一系列电力系统元素进行统筹和运用。如果电力部门仍然按照过去的管理做法进行操作,不但会对操作流程产生影响,也会在后续协调过程中出现问题。
2.2企业配网调控局限
纵观我国现有的局势可以发现,将企业配网调控管理工作中的操作面积扩散到最大化并不是可实施的举措。如果单一地将企业管理操作面积扩大,那么在整个调控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借助多种手段来实现企业配网的精确调控。特别需要明确的是,图纸和资料是无法全面满足扩大后的整个调控过程的。同时,在电缆设备中运行的不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如果在整个过程中所接触和使用的电力设备不当就会使电网架空线失去本该运行的功能。相对于这一点,国内有关企业配网调控的资料也是有所局限的,这不仅是知识配电调控精细化管理的严重阻碍,更是准确性的严重缺乏。
2.3管理方式不科学
现在的许多地区电站管理部门众多,电网设备数量远远大于工作管理人员的数量,不仅很难保证工作质量,在工作任务重,难度大的条件下,不能科学的配置人员,合理进行分工,还会造成工作人员态度不端正,工作积极性下降。这种工作模式的弊端显而易见,没有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因为电网设备操作复杂,专业性极强,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丰厚的专业素养和经验。综上,管理模式不科学造成严重危害,严重阻碍了电网调控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3实现配网调控一体化的具体办法
3.1GIS与SCADA系统互容
企业配网自动化调控一体化的思路不仅需要理论化基础的完善,更是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实施。结合有关的企业配网管理知识理论可以对原有的配网功能进行开发,比如自动化GIS基础上的SCADA配网功能。从它的实施意义上可以看出,是十分有利于企业配网调控自动化的生成的。根据现阶段配网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企业电网相应的标准要求,应当适时地对GIS和SCACA中的系统频繁数据加以交换,这不仅是确保系统互容的根本,更是为数据提供交换性和完善性的最佳保障。
3.2一次设备远方控制
各地市供电局监控中心须常态化开展开关远方分合闸操作及无功电压调整,已纳入集中监控的110kV及以上开关应采用远方控制,并统计远方控制成功率,不断提高操作安全和效率。各地市供电局监控中心要建设完善设备远方控制功能,在确保操作安全的前题下开展远方操控试验,将验收及风险评估合格的变电站及设备控制业务,调整到监控中心。中调推进系统控制相关功能建设,开展AGC、AVC等控制试验,具备调度远方控制的能力。除非系统安全需要,正常情况下中调不直接操作开关,可通过指挥地市供电局监控中心等执行设备操作。
3.3提升电网运行管理的工作效率
实施一体化调控模式后,电网信息数据的收集和获取都可以在同一时间完成,使调度员的错误率得到有效的降低,缩减维修时间,与此同时,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可以使数据得到更好的传递。比如,如果电网工作人员在进行一项调度命令,以往传统的运行模式的工作流程是在调度工作和现场监控之间进行电网信息的传递,在这个过程中,多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首先是监控中心的人员发现电网运行出现异常向调度中心进行汇报,然后调度中心再把汇报信息传达给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再将指令传达给维护队,维护队再对现场工作维修,这一流程十分繁琐,不仅可能导致信息传送的不够及时,还会导致信息传送的不准确,增加了故障维修时间和人员的浪费。而实施智能电网一体化后,对故障操作流程进行了优化,不仅提升了故障人员的工作效率,对故障进行维修的时间减少了,还可以让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之间相互学,信息更加公开化,提升部门的管理能力。
3.4统一配网管理的模式以及标准
配网调控的一体化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程。为了提高电网系统的互换性以及可操作性,需要统一管理的模式以及标准。在实际构件配网调控一体化时,应始终坚持灵活的原则,并根据绿色电力的相关细则以及要求,确保电网运行的更为可靠。而主网则需要面对配网中的变电设施以及输电电缆,一旦其中有一个环节出现了故障,所产生的损失以及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明确主网中设备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的标准,从而根据相关的规范和要求,做好设备运行的管理工作,确保主网中各设备的运行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电力系统对于国民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实施提高电网调控的工作效率和电网调控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确保电网运行的重要作用。因此,当今的电网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合理的进行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以便更好地促进企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和推进我国电网企业整个行业快速平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成山,王丹,周越.智能配电系统架构分析及技术挑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09):2-9.
[2]唐良瑞,盛洁,祁兵,黄宇峰.面向智能配电的异构融合通信网络动态负载均衡[J/OL].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01).
[3]孙伟,王建平,穆道明,储忠.智能配电通信无线传感网络链路质量评估预测建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19):61-66.
[4]刘霞,1984年生,女,河南省西平县人,2016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