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肌梗塞,休克,心原性,心室功能,左,超声心动描记术
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余正春,马小静,夏娟,胡萍[1](2019)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前后的左室局部收缩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测量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counterpulsation,IABP)治疗前后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变化,探讨此技术在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4例AMI并发CS的患者进行IABP治疗。应用STI技术测量各梗死心肌节段应变参数:纵向、径向、圆周应变峰值(LS_(peak)、RS_(peak)、CS_(peak))及达峰时间(TPS_(LS)、TPS_(RS)、TPS_(CS))。IABP治疗前后数据进行对比。结果:AMI并发CS患者IABP治疗后,各梗死节段LS_(peak)、RS_(peak)、CS_(peak)比治疗前增高,TPS_(LS)、TPS_(RS)、TPS_(CS)比治疗前缩短(P均<0.05)。结论:STI技术可以准确评价AMI并发CS患者IABP治疗前后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安秀芝,王秋霜,黄党生,张丽伟,杨菲菲[2](2019)在《叁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肌梗死对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叁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3D-STE)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对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检查,根据结果将心肌梗死节段数≥50%为透壁型心肌梗死组和心肌梗死节段数<50%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组,24例健康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行叁维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3D-STE测定左室心肌梗死区域心肌应变GAS、GLS、GCS和GRS及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SI)。结果不同心肌梗死节段的GAS、GLS、GCS和GRS及WMSI与对照组对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01),并与SPECT测定的MIS均良好相关性;ROC曲线分析显示,心肌梗死节段数≥50%心肌应变各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以GLS的诊断价值最高[0.82(0.71~0.90),R值<0.001,CutOff值-11.6,敏感性70.4%,特异性87.1%]。结论叁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准确评估心肌梗死程度,并对左心室局部收缩进行有效评价,以GLS为最敏感。(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王星懿,周微微,王效增,刘楠楠,焦晓芳[3](2018)在《实时叁维超声评价缺血性二尖瓣返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实时叁维超声评价缺血性二尖瓣返流的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自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67例心肌梗死合并二尖瓣返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肌梗死程度将38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伴二尖瓣返流患者分为A组,29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二尖瓣返流患者分为B组,同时选取4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C组。二维超声测量二尖瓣返流的流颈宽度及二尖瓣返流面积与左房面积之比,应用实时叁维超声测量左室各节段射血分数,比较各组间相关参数。结果 A组患者二尖瓣返流面积与左房面积之比为(24. 90%±2. 34%),显着高于B组的(18. 20%±6. 68%),A组患者的流颈宽度为(4. 60±1. 04) mm,显着高于B组的(3. 00±2. 25)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各节段射血分数较B、C两组均减小,其中,前侧壁基底段、中间段,下侧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下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后间隔中间段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患者的下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后间隔基底段、中间段较C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实时叁维超声技术可无创评价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准确评估缺血性二尖瓣返流情况,为临床治疗及患者预后提供有效信息。(本文来源于《临床军医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赵志玉,陈金玲,周青,曹省,宋宏宁[4](2016)在《心肌分层应变参数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获取冠心病患者左室心内膜下、中层及心外膜下心肌的节段、整体纵向应变以及整体圆周应变,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方法: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78例,根据选择性冠脉造影(SCA)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6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冠心病组再根据冠脉狭窄程度和累及支数分为轻度狭窄组(冠脉狭窄50%-75%)和重度狭窄组(冠脉狭窄≥75%)、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分别采集受试者心尖四腔、两腔、左室长轴观以及短轴叁个水平的动态图像,应用Echopac工作站分别获取左室各节段心内膜下(TLSendo)、中层(TLSmid)、心外膜下(TLSepi)心肌各节段纵向应变、左室心内膜下(GLSendo)、中层(GLSmid)、心外膜下(GLSepi)心肌整体纵向应变以及左室心内膜下(GCSendo)、中层(GCSmid)、心外膜下(GCSepi)心肌整体圆周应变。结果:无论有无冠脉狭窄及冠脉病变范围大小,TLSendo、TLSmid、TLSepi、GLSendo、GLSmid、GLSepi以及GCSendo、GCSmid、GCSepi均呈梯度递减(P<0.05);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轻度狭窄组及重度狭窄组TLSendo、TLSmid、TLSepi均显着减低(P<0.05);与冠心病轻度狭窄组比较,重度狭窄组TLSendo、TLSmid、TLSepi均显着减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多支病变组及单支病变组GLSendo、GLSmid、GLSepi以及GCSendo、GCSmid、GCSepi均显着减低(P<0.05);与冠心病单支病变组比较,多支病变组GLSendo、GLSmid、GLSepi以及GCSendo、GCSmid、GCSepi均显着减低(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左室各层心肌收缩功能均不同程度减低,2D-STI获取的分层应变参数能准确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心肌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6-11-18)
李胜,张晓红,刘江潮,周跟东,周昌清[5](2015)在《实时叁维超声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实时叁维超声(RT-3DE)技术在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局部室壁运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临床诊断冠心病及可疑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为"罪犯血管"的患者为冠心病组(30例),对照组为30例正常人。应用RT-3DE测量左室心肌局部容积曲线和局部射血分数(r EF),比较两组的9个节段的r EF及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手术前、术后3天、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局部射血分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PCI术前缺血区域相应节段的r EF明显降低(P<0.05)。与PCI术前相比,冠心病组患者术后1个月开始部分节段r EF增大(P<0.05),6个月增加最明显(P<0.05),术后3天r EF无明显变化。结论 RT-3DE可准确识别缺血心肌节段,动态观察PCI术前、术后局部心肌功能的变化,判断术后疗效。(本文来源于《安徽医学》期刊2015年06期)
张瑞芳,宋歌[6](2014)在《叁维斑点追踪技术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犬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叁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犬左室局部收缩功能中的应用价值与优势。方法 24只成年杂种犬在麻醉状态下进行心外科手术,制作心包吊篮并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于结扎前、结扎180min后分别应用3D-STI及2D-STI检查。实验结束后,行心肌氯化叁苯基四氮唑(TIC)染色,以TTC染色结果为金标准将左室心肌分为梗死心肌节段和非梗死心肌节段两组,比较两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S)的大小及运用3D-STI和2D-STI的耗时。结果 20只犬成功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结扎后梗死心肌节段2D-STI和3D-STI的LS均较结扎前的基础状态明显减低(P<0.01),非梗死心肌节段2D-STI和3D-STI的LS结扎前后则无明显改变(P>0.05);运用3D-STI存储图像和分析图像所用的时间均明显短于2D-STI(P<0.01)。3D-STI参数的ROC曲线下面积比2D-STI大,2D-STI和3D-STI参数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1、0.926,其敏感度均为88.2%,特异性分别为70.6%、85.3%。2D-STI和3D-STI测得左室心肌各节段的LS在检查者内和检查者间比较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3D-STI可准确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是一种方便、快速、可重复性好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的新方法,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4-06-20)
张芳,何涛,郭盛兰,张棣,观志强[7](2012)在《应变率成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应变率成像(SRI)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左室收缩功能。方法 58例首次ST段抬高型前壁AMI接受PCI患者,根据术后1 h ST段回落≥50%分为回落组(49例),<50%分为非回落组(9例),术后1个月及6个月均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及SRI检查。结果术后1个月回落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平均收缩峰值应变率(mPSSR)均高于非回落组(P<0.05),术后6个月回落组LVEF、mPSSR均显着高于非回落组(P<0.01)。结论 SRI技术可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左室心肌收缩功能进行定量分析。(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2年08期)
汪涛,康春松,王健,薛继平[8](2012)在《组织速度成像评价冠心病不同程度缺血心肌的左室局部收缩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分析冠心病(CAD)不同程度冠脉狭窄缺血心肌及心梗后缺血心肌纵轴方向运动速度、运动位移、应变及应变率的特点,评价其对不同程度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CAD患者采用TVI技术检测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纵轴方向运动速度及运动位移、组织形变及形变速率,并比较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组织追踪成像(TTI)、应变(SI)及应变率成像(SRI),检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随着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程度加重,TVI各曲线变得紊乱,收缩期波峰显着降低,非心梗1级组、2级组、3级组及心梗组各收缩期峰值参数逐渐降低,心梗组明显下降(P<0.05)。运动立称(SD)、运动速度(SV)各组间比较:心梗组与非心梗1级组、心梗组与非心梗2级组比较,左前降支所支配的各基底段、中间段及前壁心尖段SV、SD均降低(P<0.05);非心梗3级组与1级组比较,3个节段(前间隔基底段、前壁基底段及中间段)SV、SD降低(P<0.05);心梗组与非心梗3级组比较,11个节段SV、SD降低(P>0.05)。S、SR各组间比较:心梗组与非心梗1级组比较,11个节段组织应变(S)、应变速度(SR)降低(P<0.05);心梗组与非心梗2级组比较,除侧壁心尖段外,余10个节段S、SR降低(P<0.05);心梗组与非心梗3级组比较,5个节段(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及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S、SR降低(P<0.05);非心梗3级组与1级组比较,5个节段(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及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S、SR降低(P<0.05)。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缺血心肌节段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组织追踪成像、应变及应变率成像四项收缩期峰值参数逐渐减低,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2年07期)
佘亚鹏,赵新民,司定然,徐更田,史灵灵[9](2011)在《冠心病左室心肌局部收缩功能异常的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two-dimensional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通过逐帧追踪灰阶图像中散射性微小斑点的运动轨迹,具有空间和时间分辨率高、无角度依赖性等特点,(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佘亚鹏,赵新民,司定然,徐更田,史玲玲[10](2010)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对冠心病左室心肌局部收缩功能异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测量正常人及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长轴及短轴各节段的二维应变值,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节段性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心绞痛组(73例)、心梗组(67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采集左心室长轴和短轴方向的二维动态图像,测量分析心肌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和圆周应变(CS)。结果①对照组应变曲线排列规律,纵向应变由基底部到心尖部递增;同一水平室间隔周向应变值较高;径向应变在同一水平不同节段分布较一致。②心绞痛组、心肌梗塞组缺血室壁节段LS、RS和CS减低,应变曲线紊乱;组间比较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整体应变LS、RS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CS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肌梗塞组与对照组及心绞痛组LS、RS和CS的减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TI能够准确测量左室心肌节段的二维应变值,定量评价心肌缺血程度;LS和RS是冠心病早期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期刊2010-10-28)
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叁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3D-STE)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对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检查,根据结果将心肌梗死节段数≥50%为透壁型心肌梗死组和心肌梗死节段数<50%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组,24例健康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行叁维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3D-STE测定左室心肌梗死区域心肌应变GAS、GLS、GCS和GRS及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SI)。结果不同心肌梗死节段的GAS、GLS、GCS和GRS及WMSI与对照组对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01),并与SPECT测定的MIS均良好相关性;ROC曲线分析显示,心肌梗死节段数≥50%心肌应变各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以GLS的诊断价值最高[0.82(0.71~0.90),R值<0.001,CutOff值-11.6,敏感性70.4%,特异性87.1%]。结论叁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准确评估心肌梗死程度,并对左心室局部收缩进行有效评价,以GLS为最敏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1].余正春,马小静,夏娟,胡萍.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前后的左室局部收缩功能[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9
[2].安秀芝,王秋霜,黄党生,张丽伟,杨菲菲.叁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肌梗死对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影响[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
[3].王星懿,周微微,王效增,刘楠楠,焦晓芳.实时叁维超声评价缺血性二尖瓣返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8
[4].赵志玉,陈金玲,周青,曹省,宋宏宁.心肌分层应变参数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6
[5].李胜,张晓红,刘江潮,周跟东,周昌清.实时叁维超声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评价[J].安徽医学.2015
[6].张瑞芳,宋歌.叁维斑点追踪技术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犬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实验研究[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4
[7].张芳,何涛,郭盛兰,张棣,观志强.应变率成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研究[J].广西医学.2012
[8].汪涛,康春松,王健,薛继平.组织速度成像评价冠心病不同程度缺血心肌的左室局部收缩功能[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
[9].佘亚鹏,赵新民,司定然,徐更田,史灵灵.冠心病左室心肌局部收缩功能异常的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检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
[10].佘亚鹏,赵新民,司定然,徐更田,史玲玲.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对冠心病左室心肌局部收缩功能异常的研究[C].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