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分离机理论文-李佳熹,王立阳,刘瑞霞,刘晓玲,高红杰

手性分离机理论文-李佳熹,王立阳,刘瑞霞,刘晓玲,高红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手性分离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来酸扑尔敏,对映体分离,分离条件优化,分子对接方法

手性分离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熹,王立阳,刘瑞霞,刘晓玲,高红杰[1](2019)在《基于万古霉素手性柱的马来酸扑尔敏对映体分离及其识别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药物是环境介质中一类新型污染物,多数药物具有手性对映体特性,药物对映体的分离分析是研究对映体水平药物环境行为和效应的前提.采用商品手性柱Chirobiotic®V,在反相条件下,对马来酸扑尔敏进行了手性分离,考察了不同流速、柱温、pH值和流动相组成对分离的影响,并优化了色谱条件.结果表明:以含0.1%(体积分数)冰醋酸和0.1%(体积分数)叁乙胺的水溶液(TEAA)与四氢呋喃(THF)混合为流动相,在所研究范围内,随着流动相中THF含量的增加、pH值增大和流速增大,马来酸扑尔敏对映体的分离效果降低;柱温影响存在峰值现象,即分离效果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优化得到的拆分条件为:流动相TEAA∶THF为95∶5(V/V),pH值为3,流速为0.3 mL·min~(-1),柱温为15℃.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模拟万古霉素不同区域与扑尔敏对映体间的相互作用,计算得到了最稳定结合能,据此预测对映体的出峰顺序与实验结果完全一致.初步手性识别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手性识别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作用.(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康经武[2](2017)在《毛细管电泳对映体分离与手性识别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分离是色谱研究和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作为与气相色谱、液相色谱互补的技术,由于具有分离柱效高、运行成本低、分析时间短等优点,毛细管电泳在手性化合物的分离,特别是对于极性的手性药物的分离分析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报告总结了我的研究小组在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方面的一些工作。糖肽类抗生素是具有独特分离选择性的一类毛细管电泳的手性添加剂,但是对于手性分离的机理的认识一只比较模糊。我们通过对比两个结构非常近似的糖肽类抗生素Vancomycin和(本文来源于《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5-19)

吴海霞[3](2016)在《氨基酸在奎宁—冠醚组合型手性固定相分离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氨基酸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氨基酸的手性拆分获得了医药界的广泛关注。色谱法具有高效能、高选择性以及操作简单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在奎宁的阴离子交换作用和冠醚络合的协同作用下,奎宁-冠醚组合型手性固定相对氨基酸具有较好的手性拆分能力。本论文首先考察了流动相组成对奎宁-冠醚组合型手性固定相手性识别氨基酸的影响。通过考察流动相种类对酸性样品的手性分离的影响,我们发现酸性样品的手性拆分主要依靠阴离子交换作用。改变流动相中离子添加剂的浓度考察了酸性样品的保留行为,流动相中的阳离子与冠醚络合形成的复合物可与奎宁协同作用于酸性样品的手性拆分。通过考察流动相种类对伯胺化合物和氨基酸的手性分离的影响发现伯胺化合物的手性拆分主要是依靠冠醚的络合作用,而氨基酸的手性拆分则是离子交换和冠醚络合协同作用的结果。为了进一步研究氨基酸的保留行为,我们测定了色氨酸在奎宁-冠醚组合型手性固定相中的等温吸附线。流动相中的阳离子与氨基酸竞争作用于冠醚络合位点,竞争作用随着阳离子添加剂直径的增大而增强。样品与固定相表面发生的离子交换和络合交换会导致流动相中局部的盐浓度波动,给实验带来误差。根据奎宁-冠醚组合型手性固定相的结构特征,建立了氨基酸在固定相表面的吸附模型。并通过迎头特殊点洗脱法测定色氨酸在奎宁-冠醚组合型手性固定相的等温吸附线,并用所建立的等温吸附方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固定相手性识别氨基酸是离子交换和冠醚络合协同作用的结果。该模型的建立对理解氨基酸在此类固定相中的手性保留行为以及固定相的结构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6-04-10)

赵中杰,陈振贺,赵文涛,姜锐,王福明[4](2012)在《叔丁醇-水流动相提高环糊精手性HPLC分离性能的分子模拟与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了以丁醇作为流动相,环糊精作为固定相的新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体系.采用分子模拟法建立和验证了仲、叔、正丁醇-环糊精的相互作用模型,在用褪色光度法验证后,以模型为依据选择叔丁醇作为流动相,成功地在Waters 515-717-996液相色谱系统上分离了盐酸克伦特罗、硫酸沙丁胺醇、普萘洛尔、酪氨酸和色氨酸5种对映体.实验结果表明,丁醇流动相可通过和环糊精的竞争性相互作用提高色谱固定相对对映体的识别能力.(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7期)

佘东来[5](2011)在《毛细管电泳分离手性氨基酸和多肽及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药物对映异构体间的活性差异不容忽视,不同立体构型的药物分子往往具有不同的生物和生理活性。氨基酸和多肽作为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样也存在手性。因此,构建一种快速、高效的氨基酸和多肽手性分离方法,对药学、生物学、化学等众多研究领域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通过构建不同的手性分离体系,对氯甲酸9-芴基甲酯衍生的手性氨基酸和多肽进行分离,通过改变对实验条件的优化,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并对其分离机制和对映异构体的出峰顺序进行了讨论。1.以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做手性选择试剂,构建分离体系。对异丙醇、环糊精的种类及浓度、脱氧胆酸钠等表面活性剂、缓冲液的种类和浓度、pH等条件进行了优化。最终的分离条件为pH=10,150mmol/L的硼酸缓冲液为背景电解质溶液,异丙醇的浓度为15%(v/v),β-环糊精浓度为25mmol/L,牛磺脱氧胆酸钠浓度为50mmol/L,并用此条件对19对手性氨基酸进行了高效分离。2.以万古霉素作为手性选择试剂,构建分离体系。利用海美溴铵抑制万古霉素在毛细管内壁的吸附和改变电渗流,并结合区段灌注的技术控制万古霉素强紫外吸收的问题。最终实现了其中的15对氨基酸的高效分离。3.β-环糊精分别与脱氧胆酸钠和牛磺脱氧胆酸钠组合,构建了两种分离体系,对4种有两个手性中心的肽类物质进行了分离。结果发现β-环糊精与脱氧胆酸钠组成的分离体系,使4种肽类物质得到了良好分离。而利用β-环糊精与牛磺脱氧胆酸钠组成的分离体系还实现了其中两种多肽类物质的同时分离。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对手性分离机制进行了讨论。发现通过改变氨基酸或多肽类物质与手性选择试剂间的结合能力,可以调节手性分离效果。而且发现氨基酸对映异构体在万古霉素和β-环糊精的分离体系中,对映异构体出峰顺序的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对映异构体的出峰顺序主要是由分析物与手性选择试剂间的结合强度以及结合物的迁移速度决定,在不同的分离体系中,决定因素不同,因此其变化趋势不同。(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1-04-01)

朱淮勤[6](2010)在《环糊精用于手性氨基酸衍生物分离机理及包合氯霉素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1903年β-环糊精(β-CD)问世以来,环糊精的制备、性质以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已被广泛的运用于众多领域,比如医药、食品、环保、分析化学等,值得一起的是超分子化学,这是当今化学研究领域的前沿。而环糊精由于其特别的结构,作为重要的超分子主体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环糊精是由若干个D-葡萄糖单元以α-1,4糖苷键结合而成的一类环状排列的低聚糖,环糊精家族主要包括叁种环状低聚糖即α-CD、β-CD和γ-CD。环糊精是一个的锥形圆筒形中空的结构,内部只有醚键和碳氢键,外表面含有羟基,使得空腔内部呈现疏水外部亲水的特性。本课题以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为主体分子,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1、研究了全甲基环糊精固定相气相色谱手性分离氨基酸衍生物的分子动力学模拟;2、环糊精与氯霉素包合物性质及机理的研究。1、对映体的分离和分析在现代生物化学、药物化学和有机合成化学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手性色谱作为一种快捷方便、准确灵敏的对映体分离和分析的方法,近些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同时,由于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具有广泛的手性识别能力,以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作为固定相的手性气相色谱法在近几年获得了广泛的重视。然而,目前缺少一个能广泛解释其手性识别现象的较好的方法,为此,提出了应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来研究手性识别机理,从分子水平上阐述手性识别的本质,了解手性识别作用在固定相上的部位及其作用力等。此部分研究了全甲基-β-环糊精作为气相色谱固定相分离氨基酸衍生物过程中的全甲基-β-环糊精与氨基酸衍生物分子识别过程,得到了与实验相一致的结论。本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应用分子对接和MD方法,模拟了氨基酸衍生物N-TFA-AAA-OEt与全甲基-β-环糊精(PM-β-CD)以及带有间隔基团的全甲基-β-环糊精(MUPM-β-CD)手性识别过程,得到了与色谱实验一致的对映体保留顺序。模拟结果发现:对映体分子与环糊精的作用位点为全甲基-β-环糊精的空腔内部;在手性识别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对映体分子,存在着不同手性分离的主导驱动作用力;构象诱导匹配过程也同时发生,氨基酸衍生物对映体与环糊精的构象诱导过程具有立体选择性。(2)模拟还研究了更接近与实验条件的模拟体系,即一个主体分子对多个客体分子的体系。具体而言就是模拟体系中包括一个MUPM-β-CD分子、D型和L型分子各10个。通过对MUPM-β-CD分子与10个D型和10个L型分子的竞争性结合过程中的能量、质心距离以及分布频率的研究可以很好的解释实验结果,并且能和实验数据保持一致。(3)通过不同的主体(PM-β-CD和MUPM-β-CD)对N-TFA-AAA-OEt的手性识别过程的研究发现:主体为PM-β-CD对N-TFA-AAA-OEt的手性识别过程较后者更加符合实验数据。由此可见,在环糊精为手性分离主体的色谱分离中环糊精为手性分离的作用中心。2.此部分以难溶性药物氯霉素为模型药物,以β-环糊精和羟丙基-β-环糊精为包合材料,制备了氯霉素包合物,筛选出较好的包合材料为羟丙基-β-环糊精。并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模拟研究了环糊精与药物分子氯霉素包合过程,从原子水平对作用位点及包合方式进行研究。本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在两种环糊精对氯霉素药物的包合作用的研究中,采用了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以及相溶解度法对主客分子间的包合作用、包合比、包合物空间构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β-环糊精和羟丙基-β-环糊精均与氯霉素在溶液中形成了1:1摩尔比可溶性包合物,且羟丙基-β-环糊精的效果更为明显;而且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分光光度法研究证实,β-环糊精和羟丙基-β-环糊精均与氯霉素已形成包合物,且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合作用更为稳定。此外,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模拟方法研究了叁种溶液环境下(纯水体系、10%乙醇水溶液体系以及20%乙醇水溶液体系)中氯霉素与β-CD以及HP-β-CD的包合过程,并与实验结果相比较,模拟结论实验结果具有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0-06-09)

李霞,周智明,孟子晖[7](2010)在《β-环糊精衍生物的超分子体系识别机理及其在手性分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系统地研究和揭示β-CD衍生物对客体分子的作用机制和一般规律,本文综合评述了β-环糊精(β-CD)衍生物超分子体系的识别机理,分析了主客体结构、溶剂小分子、溶液pH值及固定相链接方式对其机理的影响,以及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核磁共振、热力学分析、X-射线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机理研究方法,并介绍了β-CD衍生物在色谱手性分离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色谱》期刊2010年04期)

夏冬辉[8](2009)在《分子对接和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环糊精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环糊精及其衍生物是毛细管电泳(CE)手性分离的重要手性选择剂,因其与手性对映体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差异而实现手性分离。同时CE手性分离迁移行为与手性化合物分子结构有密切关系。本文将分子模拟中的分子对接技术与化学计量学中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方法结合起来,用于研究环糊精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机理,为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及其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对在分子水平上理解手性识别及手性分离机理有着重要意义。全文分为叁大部分,共5章。论文第一部分概述了本工作的研究背景、环糊精的结构特征和环糊精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机理及其研究现状。此外,还概述了分子对接技术和定量构效关系基本概念以及本文研究工作内容。论文第二部分应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环糊精衍生物与手性对映体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及其差异,探讨其手性识别及分离机理。在第二、叁章中,采用分子对接软件AutoDock程序分别计算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与心得安及其五种类似物手性对映体和磺化-β-环糊精(Sulfated-β-CD)与五种手性芳香醇对映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自由能,并对其相应的手性识别及分离机理进行了探讨。论文第叁部分应用定量构效关系方法研究手性化合物结构——毛细管电泳迁移时间(QSEMt)模型。在第四、五章中,通过CODESSA程序计算并选择13对手性对映体分子描述符,采用启发式方法(HM)和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分别建立了线性和非线性的手性化合物QSEMt定量构效关系模型。(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9-06-01)

黄笃树[9](2008)在《乳状液膜和支撑液膜体系手性分离苯丙氨酸的传质机理与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药物对映体的液膜手性分离及其传质模型的研究为当前最热门的课题之一。本文阐述了手性药物的基本概念,综述了目前主要的手性拆分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对液膜手性拆分过程的传质机理及模型研究现状和意义进行了阐述。对乳状液膜和中空纤维支撑液膜手性分离苯丙氨酸对映体的传质机理及模型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与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研究了以N-癸基-L-羟基脯氨酸和铜离子配合物为手性载体,Span-80为表面活性剂,煤油为溶剂的乳状液膜体系手性分离苯丙氨酸对映体的分离性能。考察了各因素等对选择性分离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合适的萃取条件为:表面活性剂Span-80和有机溶剂煤油体积比8:92;苯丙氨酸外消旋体浓度为1.0 mmol/L;手性萃取途径是从外水相到内水相;外水相pH 4.8;Cu~(2+)浓度5 mmol/L。通过对乳状液膜手性分离过程中传质机理的研究以及各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到了可以分析和预测乳状液膜手性拆分过程传质的反应-扩散模型,该模型同时考虑了外水相边界层的扩散阻力和手性对映体与载体的反应阻力。外水相苯丙氨酸对映体的浓度以及分离因子α表示为:当外相对映体浓度远小于液膜相手性载体浓度时,该手性传质过程中外相边界层的扩散为控制步骤,利用数据拟合得到了外水相与液膜相界面边界层扩散的传质系数k_e。将常数表达式中引入表观分配系数的概念,可以得到改进的反应-扩散模型,改进后模型对外水相D-苯丙氨酸对映体的浓度分率的模拟值与实验结果的最大偏差大大减小,由20.4%降为10.7%。模型中的常数表达式为:研究了在中空纤维液膜器中采用N-癸基-L-羟基脯氨酸和铜离子配合物为手性载体的支撑液膜体系手性拆分苯丙氨酸对映体。通过对比不同的流体流速对手性分离过程的影响,选择最佳的流体流速为3mm/s。研究了对映体浓度和分离因子与缓冲溶液pH的变化关系,选择缓冲溶液的pH为4.8。从总传质阻力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中空纤维支撑液膜过程中各影响因素的分析及理论推导,得到了接收相中各手性对映体浓度以及手性药物拆分过程分离因子对时间的总传质阻力模型。该数学模型同时考虑了手性对映体在料液相、接收相与液膜相间的分配行为和料液相边界层、接收相边界层以及支撑液膜相的扩散阻力。接收相中苯丙氨酸对映体的浓度及分离因子α可表示为:利用实验结果,拟合得到了模型中的未知参数,为以后进一步的研究及实验装置的放大提供了参考。进一步研究了中空纤维支撑液膜手性分离过程的传质机理,得到了描述接收相中各手性对映体浓度、液膜相中各手性对映体浓度以及手性药物拆分过程分离因子对时间变化的偏微分方程组。通过对某些条件的假设与简化处理,得到了偏微分方程组的解析解,即反应一扩散模型。该数学模型同时考虑了手性对映体与载体的反应和料液相边界层、接收相边界层以及支撑液膜相的扩散阻力。接收相和中空纤维支撑液膜相中苯丙氨酸对映体的浓度以及手性分离因子可表示为:在描述手性对映体与载体反应的各因素中,药物对映体与载体反应的正向速率常数,反向速率常数对浓度和分离因子的影响很小,故可以考虑将其忽略,从而得到该过程的快速反应--扩散模型。模型中的常数λ_j表达式化为:将反应-扩散模型中手性对映体与载体的反应行为用手性对映体在料液相、接收相与液膜相间的表观分配行为取代,同样可以得到描述接收相中各手性对映体浓度、液膜相中各手性对映体浓度以及手性药物拆分过程分离因子对时间变化的偏微分方程组,其解析解为分配-扩散模型。该数学模型同时考虑了手性对映体的表观分配行为和料液相边界层、接收相边界层以及支撑液膜相的扩散阻力。接收相和支撑液膜中苯丙氨酸对映体的浓度以及手性分离因子可表示为:将所得到的传质模型对手性拆分过程中苯丙氨酸对映体的浓度和分离因子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能够很好地吻合;总传质阻力模型、反应-扩散模型与快速反应-扩散模型以及分配-扩散模型的模拟结果基本一致。对料液相与接收相的pH值,边界层传质阻力以及液膜传质阻力等因素对手性拆分过程中对映体的浓度和分离因子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模型能够应用于苯丙氨酸对映体的中空纤维支撑液膜手性拆分过程中各操作条件的优化。(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8-10-01)

余勤,南峰,向瑾,梁茂植,秦永平[10](2008)在《OJ手性柱分离芳基烷酸类非甾体解热镇痛药的色谱保留特性和拆分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纤维素类手性柱OJ柱,分离布洛芬、依托度酸、非诺洛芬钙、酮洛芬、洛索洛芬等5个芳基烷酸类非甾体解热镇痛药对映体,并通过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和热力学研究对OJ手性柱手性分离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OJ手性柱可在正相条件下分离系列芳基烷酸类非甾体解热镇痛药,对映体的色谱保留和分离度可以通过改变流动相中醇类置换剂和浓度、有机酸性改性剂和浓度、柱温等因素调节.(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08年09期)

手性分离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手性分离是色谱研究和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作为与气相色谱、液相色谱互补的技术,由于具有分离柱效高、运行成本低、分析时间短等优点,毛细管电泳在手性化合物的分离,特别是对于极性的手性药物的分离分析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报告总结了我的研究小组在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方面的一些工作。糖肽类抗生素是具有独特分离选择性的一类毛细管电泳的手性添加剂,但是对于手性分离的机理的认识一只比较模糊。我们通过对比两个结构非常近似的糖肽类抗生素Vancomycin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手性分离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佳熹,王立阳,刘瑞霞,刘晓玲,高红杰.基于万古霉素手性柱的马来酸扑尔敏对映体分离及其识别机理[J].环境科学学报.2019

[2].康经武.毛细管电泳对映体分离与手性识别机理研究[C].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会议论文集.2017

[3].吴海霞.氨基酸在奎宁—冠醚组合型手性固定相分离机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

[4].赵中杰,陈振贺,赵文涛,姜锐,王福明.叔丁醇-水流动相提高环糊精手性HPLC分离性能的分子模拟与机理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

[5].佘东来.毛细管电泳分离手性氨基酸和多肽及作用机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

[6].朱淮勤.环糊精用于手性氨基酸衍生物分离机理及包合氯霉素机理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

[7].李霞,周智明,孟子晖.β-环糊精衍生物的超分子体系识别机理及其在手性分离中的应用[J].色谱.2010

[8].夏冬辉.分子对接和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环糊精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机理[D].西北大学.2009

[9].黄笃树.乳状液膜和支撑液膜体系手性分离苯丙氨酸的传质机理与模型[D].中南大学.2008

[10].余勤,南峰,向瑾,梁茂植,秦永平.OJ手性柱分离芳基烷酸类非甾体解热镇痛药的色谱保留特性和拆分机理[J].化学学报.2008

标签:;  ;  ;  ;  

手性分离机理论文-李佳熹,王立阳,刘瑞霞,刘晓玲,高红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