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增发折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科创,非公开发行,注册制,发价,证券发行,发行条件,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对象,股本总额
增发折价论文文献综述
倪楠[1](2019)在《科创板鼓励再融资引入战略投资者 增发价最多可折价20%》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1月8日的例行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表示,为贯彻落实关于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的具体要求,证监会起草了《科创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9-11-13)
宋贺,李曜,龙玉[2](2019)在《风险投资影响了企业定向增发折价率吗?》一文中研究指出定向增发是资本市场再融资的主要手段,涉及财富在新老股东之间的重新分配。风险投资作为重要的机构股东,在其支持上市的公司中是否会对定向增发效率产生影响呢?文章以创业板上市公司在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完成的定向增发事件为样本,系统研究了风险投资对其支持的上市企业定向增发折价率的影响。结果发现:(1)风险投资能够显着降低定向增发折价率。(2)在面向内部大股东的定增中,风险投资主要发挥监督效应,降低增发前的盈余管理,缓解大股东的利益输送;在面向外部机构投资者的定增中,风险投资主要发挥认证效应,提升公司股票信息度,缓解外部机构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在同时面向内部大股东和外部机构投资者的定增中,监督效应和认证效应均存在。(3)进一步研究显示,在2017年2月中国证监会出台定增新政后,风险投资降低企业定增折价率的效应依旧存在。文章拓展了风险投资在股票私募发行中的监督和认证功能研究,丰富了关于定增高折价形成机理的文献,也为监管部门完善企业定向增发政策提供了有益启示。(本文来源于《财经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徐斌[3](2019)在《增发对象、保荐人声誉与定向增发新股折价率》一文中研究指出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上市公司对定向增发再融资方式热情高涨。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高度集中,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处于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中小股东难以监督和制衡大股东的行为。在尚未有完善的资本市场规章条例和公司治理机制的情况下,中小股东的利益容易被有控制权的控股股东所损害。以往研究表明定向增发这一再融资方式存在控股股东操纵发行折价率的行为。由于定向增发信息披露要求低于公开增发等融资方式,定向增发发行程序简单,为控股股东提供可操作的空间。随着定向增发再融资方式受到上市公司追捧,学术界针对定向增发折价率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已有的研究都是围绕着定向增发折价成因以及控股股东对如何操纵新股折价率等,但是鲜有学者研究什么因素可以去抑制大股东操纵新股发行折价率的行为,本文研究发现保荐人由于具有专业的胜任能力和丰富的保荐经验,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有动机和能力去发现和抑制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而盈余管理是控股股东操纵新股折价率的一种方式,因此高声誉的保荐人能够起到抑制控股股东操纵新股折价率的作用。同时,当机构投资者参与认购定向增发新股时,会提升公司的股权制衡度,而机构投资者相较于其他投资者而言有监控能力和信息获取的优势去监控控股股东及管理层,能够发挥公司治理作用,从而抑制控股股东通过低价认购定向增发股票进而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行为,因此相对于股权制衡度低的定向增发新股公司,高股权制衡度的公司操纵新股折价率的现象得到了缓解。本文将A股定向增发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研究了定向增发新股折价率与认购对象的关系,还研究了保荐人声誉、股权制衡度作为调节变量如何影响增发新股折价率与认购对象。本文在归纳以往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用认证中介理论、控制权收益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代理理论等为理论基础分析了保荐人声誉以及股权制衡在定向增发中影响价格的机制。接着根据理论分析了定向增发折价率与增发对象的关系并用保荐人声誉与股权制衡作为调节变量提出了理论假设,以A股定向增发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了假设推导部分提出的假设,在此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本文的建议。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定向增发新股折价率与增发对象有关,向控股股东及其关联股东定向增发新股的折价率要高于向非关联股东定向增发新股的折价率;(2)定向增发新股公司聘请的保荐人声誉越高,向控股股东及其关联股东增发新股的折价率与向非关联股东增发新股的折价率差异更小;(3)定向增发新股的公司股权制衡度越高,公司向控股股东及其关联股东定向增发新股的折价率要低。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定向增发信息披露机制,鼓励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加大力度监管大股东认购定向增发股票;加大对保荐人“只荐不保”的惩罚力度。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从而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框架。第二部分归纳了定向增发折价、保荐人声誉、股权结构的相关文献。第叁部分介绍了定向增发对象、保荐人声誉、股权结构与定向增发折价率的理论。第四部分分析了增发对象、保荐人声誉、股权结构与定向增发折价率的关系,从理论上解释了保荐人声誉和股权制衡作为调节变量如何影响定向增发折价率与定向增发对象的作用。第五部分是实证分析。本文通过构建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结论。第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和根据结论提出建议,同时提出了本文不足的地方。本文贡献在于:以往研究学者们大多从定向增发折价成因以及控股股东对新股折价率的操纵方式等进行研究,但是鲜有学者研究什么因素可以去抑制控股股东操纵新股发行折价率的行为。本文研究了保荐人声誉和股权制衡是否能抑制控股股东操纵新股折价率的问题。本文发现高声誉保荐人和高股权制衡度的公司能抑制定向增发中控股股东操纵新股折价率的行为,为大股东操纵折价率的行为提供一个新的监管方向;同时有助于定向增发制度和监管政策、保荐人制度的完善。(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9-06-01)
佟岩,谢明智,李思飞[4](2019)在《企业成长性与机构投资者行为选择——基于定向增发折价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构投资者可以一定程度上遏制大股东在定向增发中的掏空行为,但企业成长性会影响机构投资者的行为选择。以2006—2015年沪深两市进行定向增发的公司为研究样本,将机构投资者分为6类:券商、信托、保险、基金、投资公司和其他公司,采用大样本数据分析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面对来自于不同成长性企业的定向增发时,他们参与定向增发的不同状态会如何影响发行折价率。研究发现:(1)企业成长性好时,机构投资者参与认购会显着降低发行折价率,且认购比例越高,折价率越低,而企业成长性不好时,机构投资者参与对折价率无显着影响;(2)企业成长性好时,证券、基金、信托和资产管理公司的认购比例越高,发行折价率越低,而企业成长性不好时,投资公司的认购则增加了折价率。因此,政策制定时需区分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在定向增发中可适当引入独立的机构投资者来维护增发价格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张强,佘杰[5](2018)在《定增择时与折价率及股价的长期市场表现——来自我国A股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股权再融资的过程中,公司是否存在市场择时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我国A股市场2006-2016年间完成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定增过程中的择时行为及对定增折价率和公司股价长期市场表现的影响,发现上市公司对于定价基准日和股票发行日的选择存在明显的择时行为,无论何种类型的定向增发,只有定价基准日的择时能力显着影响公司股价的长期市场表现;对于面向控股股东和机构的定向增发,上市公司分别通过对定价基准日和发行日的择时来影响折价率;对于混合定向增发,上市公司的择时行为对折价率没有显着影响;对机构定增或混合定增时,上市公司股价的长期超额回报为负,且对定价基准日择时能力越强,股价长期表现越差。上述研究结果深化了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择时行为的认知,为完善我国定向增发定价规则的制定以及加强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商业研究》期刊2018年11期)
李美蓉[6](2018)在《定向增发折价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定向增发作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之一,自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年出台《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起,定向增发逐渐成为资本市场上股权再融资主流,往往成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首选方式。定向增发作为一种资本市场重要的融资方式,对实体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近年来,国家对定向增发从政策上大力支持,使得定向增发得以飞速发展和壮大,广大投资者越来越重视和追捧其在证券市场中的投资价值和资源配置作用,但是在实际实施时,融资过程中存在高折价现象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文在上述背景下展开研究,研究定向增发折价率的影响因素,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2-2016年间五年的数据为样本,分别检验定向增发发行对象、认购方式及定价基准日的选择对定向增发折价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发行对象与认购方式结合对定向增发折价率的影响。本文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为绪论。该部分主要包括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采用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研究整体思路和研究框架,并指出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最后界定本文研究的相关概念和影响因素。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该部分主要对定向增发折价现象存在原因、定向增发折价率影响因素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文献回顾和梳理,并对现有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评述。第叁部分为理论基础、现状分析及研究假设。本部分说明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市场择时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并对定向增发的实施进行现状分析,在理论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第四部分为研究设计。本部分说明选取研究样本和数据来源、研究变量的衡量方式,并建立研究模型。第五部分为实证分析。该部分先后进行描述性统计及分析、相关性分析、对假设模型进行的多元回归分析,最后进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验证研究假设。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在对本文理论分析、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形成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指出本文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方向。本文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关于定向增发折价率的影响因素,大股东参与的定向增发折价率高于非大股东参与,以资产方式认购的定向增发折价率更高,大股东以现金方式参与定向增发时折价率更高。上市公司选择发行期首日作为定价基准日相较于其他日期会大幅降低折价率。本文的创新主要表现为研究内容深化及事件选取角度的新颖:在研究定向增发各因素单独对折价率的影响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定向增发发行对象与认购方式结合对折价率的影响。从2017年定增新规这一事件出发,研究定价基准日对折价率的影响,为2017年出台的定增新规中提出的“定价基准日只能为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期的首日”这一规定的合理性从实证角度提供较为直接的经验证据。(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8-10-01)
蒋秀青[7](2018)在《大股东持股、定向增发折价率与资本配置效率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我国股市创建以来,大量的上市公司通过股票融资获得了实现自身发展的所需资金,缓解了公司的资金约束,同时也使得资本配置得以优化。2006年5月8日我国颁发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定向增发作为一种股权再融资方式进入我国资本市场。由于定向增发的发行门槛低、成本少,方便公司进行并购、重组,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进行股权再融资成为了一种趋势。在我国定向增发市场中,高折价率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明显要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股票市场中的(私募)折价率。因而很多学者就高折价率存在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但目前大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股东控制、认购方式、信息不对称、关联交易、资产注入方式等方面来研究高折价率,有些学者结合定向增发所引发的经济后果或市场反应来探讨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是利益输送行为还是支持行为。为了更加全面地研究定向增发,本文从定向增发所引入的机构治理等制度优势和资源配置优化功能入手,选取了定向增发前后一年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作为资本配置效率变动的衡量指标。研究发现,无论大股东是否参与定向增发,公司都实现了资本配置效率的优化,而且定向增发折价率、大股东参与度、大股东持股比例均与全要素生产率呈显着正相关。这说明高折价率并不是利益输送的表现,而是大股东支持效应的表征。本文的研究补充和丰富了有关定向增发的相关理论。本文共分为六章,每章具体内容如下:第1章,本章节首先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其次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的相关文献,并给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2章,本章对定向增发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公司实施定向增发的动机以及定向增发的流程。重点介绍了在定向增发过程中学者们关注的高折价率产生的原因以及被广为接受并且发展也很成熟的四个理论。第3章,通过对几种资本配置效率的衡量方法和衡量指标的对比分析,本文选取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资本配置效率的衡量指标。进一步通过对常用的叁种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选定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即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作为公司资本配置效率的衡量指标。最后,对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分解进行详细的说明,同时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第4章,本章节选取2011-2015年间发生定向增发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大股东持股与定向增发折价率之间的关系。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回归结果分析发现,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存在较强的利益输送动机。第5章,本章节首先对上市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的变化从多方面进行了分析解释,并依据此部分的分析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假设。然后根据研究假设建立了相关模型,并对模型结果进行了分析。由此得出:高折价率虽然直观上代表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但也是大股东支持效应的表征。第6章,本章节对文中所得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分析,并给出了研究结论所具有的启示意义。同时,根据本文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后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山东财经大学》期刊2018-06-01)
陈璐[8](2018)在《政机构投资者网络位置对定向增发折价率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定向增发是资本市场进行股权再融资的重要方式,发行折价是国内外学者对定向增发研究的重要问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发现当定向增发对象不同的时候,折价率水平也有差异。作为重要的认购对象,机构投资者随着国家监管当局的大力扶植,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的表现活跃,其总市值占比已达到43.96%,已然成为市场上的主导力量,在公司经营决策中的影响不容小觑。由于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以及人文环境,机构投资者存在较强的投机动机和能力,深刻影响着机构投资者的经济决策,进而对定向增发的结果产生深刻的影响。研究机构投资者及投资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对定向增发折价率的影响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的迫切和重要。社会网络研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公司的研究领域,为我们研究公司问题提供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机构投资者网络普遍存在于上市公司之中,具有不同网络位置特征的机构投资者承载不同的信息资源。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参与定向增发的机构投资者对定向增发折价率的影响。研究证实增发对象会显着影响折价率,大股东及关联方参与的定向增发折价率显着较高,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定向增发折价率显着较低。进而,本文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网络位置特征是影响定向增发折价率的重要因素,参与增发的机构投资者网络中心度越高,定向增发折价率越低,验证了信息不对成假说,说明增发公司无需负担机构投资者的搜索信息的成本;而拥有丰富结构洞的机构投资者在定向增发中能获得显着更高的折价率,符合交易成本理论,说明增发公司为获得机构投资者的资源优势,愿意提供更高的折价率进行交换。在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同时参与定向增发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的网络位置对折价率的影响更加显着。本文以机构投资者的主动投资特性为切入点,从其网络特征视角丰富了机构投资者的刻画维度,验证了社会网络对机构投资者的影响通道,有助于进一步揭示一级市场定价的“黑匣子”。(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沈超文[9](2018)在《新叁板企业定向增发折价行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叁板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为定向增发股票,定向增发具有比较灵活的机制和宽松的条件,能为很多新叁板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但与此同时也会发生利益输送等扰乱市场良性发展的行为,特征往往是定增发行价格低于股票的内在价值。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定向增发对象(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定向增发目的(补充流动性资金和项目融资等)、股票流动性和融资规模的角度,分析不同因素对定增折价率的影响。本文的数据来源于2017年全年成功实施定向增发的新叁板公司,经过样本筛选、实证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1、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的比例越高,定增折价率就越高,有很明显的利益输送现象;2、当有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时,大股东会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使定增折价率降低;3、定增目的为补充流动性资金时,其折价率会高于其他以项目融资为目的的定增;4、新叁板企业的股票流动性越高,定增折价率越低;5、定增融资规模越大,折价率越高。通过以上结论,本文还对新叁板定向增发市场的规范性提出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31)
张涵[10](2018)在《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发行折价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定向增发在我国已发展十余年,其因为相较于配股和公开增发拥有的巨大优势,定向增发市场发展迅猛,一直是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首选方式。为了引导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在2017年2月15日,证监会修订并颁布了《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和《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两项文件。这两项文件在发行规模、发行定价和融资时间间隔叁个方面对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进行了具体限制,新政的颁布不仅强化了定增定价的市场性和公允性,还引导了上市公司理性融资。本文以《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颁布后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针对定向增发的定价问题,对定增发行折价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首先,本文将梳理海内外定向增发股权融资的有关研究结果,然后梳理我国种种股权再融资手段的特点和定向增发融资的流程。然后,通过对相关理论基础的研究,从上市公司自身经营状况、定定向增发项目特征以及市场因素叁方面,选取11个解释变量,并提出相关假设。最后,本文针对2017年2月15日至2018年2月期间成功实施定向增发的497家公司样本,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发行折价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定向增发折价率的因素。研究表明,公司自身经营状况方面公司的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定向增发项目要素方面定增的发行规模,以及公司总体规模和股票的区间日均换手率均对定增折价率有显着影响。其中,公司整体规模、营业收入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定增发行规模以及股票区间日均换手率均与发行折价率负相关,资产负债率与发行折价率正相关。(本文来源于《华东政法大学》期刊2018-05-30)
增发折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定向增发是资本市场再融资的主要手段,涉及财富在新老股东之间的重新分配。风险投资作为重要的机构股东,在其支持上市的公司中是否会对定向增发效率产生影响呢?文章以创业板上市公司在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完成的定向增发事件为样本,系统研究了风险投资对其支持的上市企业定向增发折价率的影响。结果发现:(1)风险投资能够显着降低定向增发折价率。(2)在面向内部大股东的定增中,风险投资主要发挥监督效应,降低增发前的盈余管理,缓解大股东的利益输送;在面向外部机构投资者的定增中,风险投资主要发挥认证效应,提升公司股票信息度,缓解外部机构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在同时面向内部大股东和外部机构投资者的定增中,监督效应和认证效应均存在。(3)进一步研究显示,在2017年2月中国证监会出台定增新政后,风险投资降低企业定增折价率的效应依旧存在。文章拓展了风险投资在股票私募发行中的监督和认证功能研究,丰富了关于定增高折价形成机理的文献,也为监管部门完善企业定向增发政策提供了有益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增发折价论文参考文献
[1].倪楠.科创板鼓励再融资引入战略投资者增发价最多可折价20%[N].证券日报.2019
[2].宋贺,李曜,龙玉.风险投资影响了企业定向增发折价率吗?[J].财经研究.2019
[3].徐斌.增发对象、保荐人声誉与定向增发新股折价率[D].江西财经大学.2019
[4].佟岩,谢明智,李思飞.企业成长性与机构投资者行为选择——基于定向增发折价的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张强,佘杰.定增择时与折价率及股价的长期市场表现——来自我国A股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经验证据[J].商业研究.2018
[6].李美蓉.定向增发折价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8
[7].蒋秀青.大股东持股、定向增发折价率与资本配置效率的关系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8
[8].陈璐.政机构投资者网络位置对定向增发折价率的影响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8
[9].沈超文.新叁板企业定向增发折价行为分析[D].山东大学.2018
[10].张涵.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发行折价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8
标签:科创; 非公开发行; 注册制; 发价; 证券发行; 发行条件; 证监会; 上海证券交易所; 发行对象; 股本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