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前列腺癌,PSA密度(PSAD),游离PSA比值(f,t,PSA),活组织检查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论文文献综述
黄顺坛,潘楚灶,唐顺利[1](2019)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结合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比值在灰区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PSA密度(PSAD)结合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 PSA)百分比(f/tPSA)在灰区(PSA 4~10 ng/ml)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0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PSA灰区患者临床资料,依病理结果分前列腺癌(PCa)组和前列腺增生(BPH)组,对比f/tPSA及PSAD的差异,评价PSAD和f/tPSA预测前列腺癌的价值。结果前列腺癌病理确诊53例,两组的PSAD和f/tP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a组比BPH组:0.12±0.05 vs 0.15±0.06,(0.26±0.12) ng·ml~(-1)·cm~(-3)vs (0.20±0.10) ng·ml~(-1)·cm~(-3),P<0.05]。结论 PSAD和f/tPSA是诊断灰区前列腺癌较理想的参数,有鉴别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罗继毅,李成山[2](2018)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Gleason评分、血清铁蛋白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Gleason评分及血清铁蛋白(sF)与患者发生骨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确诊的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45例(转移组)、前列腺癌未发生骨转移的患者90例(对照组),收集时间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检测并对比两组的PSAD、sF及Gleason评分,绘制ROC曲线分析叁项指标预测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临床价值。结果转移组患者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sF、前列腺体积、PSA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转移组的Gleason评分构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Gleason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sF+PSAD+Gleason评分联合应用诊断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灵敏度为95. 64%、特异度为91. 30%、AUC值为0. 930。结论检测分析前列腺癌患者的PSAD、sF及Gleason评分有助于对患者是否发生骨转移进行评价。(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师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陈志远,张艳,周懂晶,黄丽霞,刘玉品[3](2018)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在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第二版评分为3分患者临床决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第二版(PI-RADS v2)评分为3分患者临床决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接受前列腺穿刺且穿刺前MRI PI-RADS v2评分为3分的54例患者,根据穿刺病理结果分为前列腺癌(PCa)组(n=11)和良性组(n=43)。比较2组间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二者比值(F/T)及PSAD、前列腺体积、标识病灶体积的差异,并以ROC曲线分析PSAD诊断PI-RADS v2评分3分患者前列腺病灶良恶性的效能。结果2组间PSA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TPSA、FPSA、F/T、前列腺体积及标识病灶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SA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1(P<0.05),以PSAD=0.25ng/ml~2为临界值,其诊断PI-RADS v2评分为3分患者前列腺病变良恶性的敏感度为72.73%(8/11),特异度为74.42%(32/43)。结论PSAD可有效评估PI-RADS v2评分3分患者的患癌风险,以PSAD=0.25ng/ml~2筛查PI-RADS v2评分为3分的高危患者,可减少无效穿刺,提高穿刺阳性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朱家亮[4](2017)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诊断老年前列腺癌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和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用于老年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老年前列腺癌患者69例(前列腺癌组)、同期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前列腺增生组)及健康体检老年男性51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于清晨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PSA、PSAD和HMGB1含量。结果前列腺癌组血清PSA、PSAD和HMGB1水平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和对照组(前列腺增生组:t=29.674、25.212、23.665,对照组:t=35.654、36.293、30.286,均P<0.05);前列腺增生组血清PSA、PSAD和HMGB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7.203、22.603、19.910,均P<0.05)。PSA+PSAD+HMGB1联合诊断前列腺癌敏感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PSA、PSAD、HMGB1单独检测。PSA与PSAD、PSAD与HMGB1、PSA与HMGB1均呈正相关。结论老年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PSAD、HMGB1水平明显升高,PSA+PSAD+HMGB1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7年20期)
李业山,王兆鹏[5](2016)在《外周血前列腺癌基因3前列腺特异抗原F/T比值以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外周血前列腺癌基因3(PCA3)、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PSA(f PSA)/总PSA(t PSA)(F/T)比值以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作用。方法以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医治的79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40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A组,39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B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3组受试者均行直肠超声检查,应用Trizol总RNA抽提试剂盒说明书对血清PCA3进行检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染色法对血清PSA进行测定,并计算F/T值、PSAD值。结果 A组F/T值均显着低于B组和健康对照组,PCA3、PSAD和PSA值均显着高于B组及健康对照组;B组F/T值均显着低于健康对照组,PSAD和PSA值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SA灵敏度为72.5%,特异度为69.8%;F/T灵敏度为77.9%,特异度为58.4%;PSAD灵敏度为74.1%,特异度为74.8%;PCA3灵敏度为82.6%,特异度为90.4%;联合检测灵敏度为83.0%;特异度为92.3%;PCA3、F/T、PSA及PSAD联合评估前列腺癌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优于各项指标单独评估AUC值。结论 PSA、PCA3、F/T及PSAD值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临床应用价值较大。(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6年18期)
蔡敏娴,卢彩成,陈国强,张贵荣[6](2016)在《经直肠超声检查前列腺体积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对检出前列腺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的前列腺穿刺中各项前列腺相关指标与前列腺癌检出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行前列腺穿刺2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前列腺体积(PV)与前列腺癌检出率之间的关系。所有穿刺病例在行穿刺术前均行PSA、直肠指诊(DRE)及经直肠超声扫描测量PV并计算得出PSAD。结果:在总共278例前列腺穿刺的病例中,有61例经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检出率为22.25%。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两组患者除年龄以外,PSA、PSAD和PV均有显着性差异,PSA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6,显着高于PSA(0.551)。当PSAD截断值为0.15ng/m L2时,检出前列腺癌的特异度为89%。结论:随着PV的增大,前列腺癌的检出率逐渐减低,PSAD诊断效能优于PSA,对预测前列腺癌的发生和恶性程度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6年16期)
翁锡君,谢立平,郑祥义,汪朔,蔡柏森[7](2016)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预测前列腺癌包膜侵犯的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预测前列腺癌包膜侵犯的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4年1月于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治疗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22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分期将患者分为包膜侵犯组(p T3a期,110例)和局限包膜内组(pT_2期,112例)。采用Gleason评分评价前列腺癌的分化程度。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以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 PSA),计算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f/t)。经直肠B超测定前列腺体积,计算PSAD。结果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leason评分、tPSA、f/t及PSA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leason评分、tPSA、f/t、PSAD预测前列腺癌包膜侵犯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3〔95%CI(0.549,0.697)〕、0.653〔95%CI(0.582,0.725)〕、0.338〔95%CI(0.267,0.408)〕、0.708〔95%CI(0.641,0.775)〕,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D最佳界点为0.27μg·L~(-1)·cm~(-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6%、48.2%,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7.0%、8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PSAD是前列腺癌包膜侵犯的危险因素〔OR=4.639,95%CI(1.303,16.514),P=0.018〕。结论 PSAD预测前列腺癌包膜侵犯具有一定的准确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6年20期)
朱国飞,凌中立,王铁汉,顾骧[8](2015)在《前列腺体积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与前列腺癌检出率之间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前列腺体积(PV)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与前列腺癌(Pca)检出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4-10间在我院行前列腺穿刺的2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PV和PSAD与Pca检出率之间的关系。比较不同PV和PSAD患者间Pca的检出率,并使用ROC曲线评价PV、PSAD和两指标联合评价Pca的应用效果。结果 227例患者中PV均数为(35.7±2.3)m L,PSAD均数为(0.35±0.19)ng/m L2。PV和PSAD最佳截点值分别为37.2和0.22。PV、PSAD、两指标并联和两指标串联的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525、0.718、0.870和0.439。结论综合考虑PV和PSAD有助于提高Pca检出率。(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学》期刊2015年11期)
杨志华,钟观宝,王国庆[9](2015)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预测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后复发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测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测患者复发或转移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行前列腺根治切除术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46例患者根治术后进行随访观察24个月,测定患者根治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指标,并根据患者术后24个月内是否出现复发或转移进行分组,比较上述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24个月随访观察,在这期间共有14例患者经检查出现复发或转移,分成复发组和非复发组,两组术前的PSA、前列腺体积、PSAD分别为复发组(72.84±31.54、104.51±38.63、0.697±0.141),非复发组(44.67±24.63、74.82±31.93、0.567±0.086),复发组术前的PSA、前列腺体积、PSAD均显着的高于非复发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D值预测复发例数为16例,术后随访观察实际复发例数为14例,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198,P=0.656>0.05);PSA预测复发例数20例,实际复发14例,统计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51,P=0.021<0.05);采用PSAD预测与PSA预测结果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889,P=0.346)。采用PSAD进行前列腺癌术后复发预测的灵敏度=85.71%,特异度=81.25,误诊率=18.75%,漏诊率=14.29%,诊断指数=1.670,Youden指数=0.670,ROC曲线下面积AUC=0.873。结论通过术前测定前列腺癌患者的PSAD值可以较为准确的对前列腺癌根治切除术后患者的复发情况进行预测,从而为术后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20期)
刘欣[10](2014)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及游离/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不同水平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t 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1、回顾性分析1996年10月至2012年12月因PSA增高或直肠指检、经直肠超声高度怀疑为前列腺癌而在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行经直肠穿刺活检的患者共计2976例,去除PSA结果丢失者52例,病理结果丢失者共134例,最终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共2790例。2、将2790患者按PSA水平分为四组,A组:0.0~4.0ng/ml、B组:4.1~10.0ng/ml、C组:10.1~20.0ng/ml、D组:≥20.1ng/ml评价DRE、TRUS、f/t PSA、PSAD在不同PSA水平下不同年龄患者中的诊断价值。3、按年龄分为五组:≤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评价不同PSA水平下不同年龄患者列腺癌的检出率。结果:1、在2790例患者中,共检出PCa1150例,检出率41.22%。在A、B、C、D四组中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18.95%、27.21%、33.28%、56.80%。2、DRE对B、C、D叁组患者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31.79%、28.14%、31.34%,特异性分别为68.56%、64.66%、71.20%,TRUS对上述叁组患者的诊断敏感性23.84%、24.12%、25.71%,特异性分别75.99%、63.41%、57.07%3、A组的343例患者中,共检出PCa前列腺癌65例,检出率19.0%。DRE和TRUS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66.2%、69.2%,特异性分别34.2%、33.1%,DRE结合TRUS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9.2%、59.7%。4、在A组患者中,f/t比值在前列腺癌组(0.22±0.13)要低于非前列腺癌组(0.27±0.13)(P<0.01),而PSAD值虽然在前列腺癌组(0.09±0.16ng/ml/cc)略高于非前列腺癌组(0.06±0.07ng/ml/cc),但二者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1)。在B、C、D叁组中,f/t比值在PCa组均要低于非前列腺癌组(P<0.01),PSAD值在前列腺癌组均要高于非前列腺癌组(P<0.001)。5、在B、C、D叁组患者中, Gleason≤6分者分别占43.71%、35.17%、23.13%,Gleason≥8分者分别占13.91%、15.60%、36.60%。6、A组患者中,Gleason≤6分和≥8分者分别占29.23%、35.38%。7、A、B、C、D四组中,ROC曲线下面积:f/t比值分别为0.613、0.635、0.681、0.651;PSAD分别为0.500、0.749、0.774、0.908。结论:(1) PSA≤4.0ng/ml且DRE和/或TRUS高度怀疑为前列腺癌的患者,高级别癌检出率高;PSA≥4.1ng/ml时,随PSA升高,高级别前列腺癌检出率增高,特别是当PSA≥20.1ng/ml时,检出率明显增高。(2) PSAD对PSA≤4.0ng/ml的患者没有诊断价值,对PSA水平4.1~20.0ng/ml的患者,有一定准确性,对PSA≥20.1ng/ml的患者有较高准确性。目的:以经直肠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评价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对PSA≤4.0ng/ml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4月至201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PSA≤4.0ng/ml的前列腺穿刺患者共343例,年龄30~91岁。将患者按PSA水平0.0~1.0ng/ml、1.1~2.0ng/ml、2.1~3.0ng/ml、3.1~4.0ng/ml分为四组,评价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t-PSA, f/t)、前列腺抗原密度(PSA density,PSAD)在不同PSA水平下前列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同时按年龄分为五组:≤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评价不同PSA水平下不同年龄患者列腺癌的检出率。结果:343例患者中,共检出前列腺癌65例,检出率19.0%。PSA水平0.0~1.0ng/ml、1.1~2.0ng/ml、2.1~3.0ng/ml、3.1~4.0ng/ml时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分别16.28%(21/129)、17.17%(17/99)、21.82%(12/55)、25.00%(15/60)。PSA≤2.0ng/ml时,f/t比值在前列腺癌和非前列腺癌患者中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SA>2.0ng/ml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SAD值在前列腺癌组与非前列腺癌组中分别为(0.09±0.16ng)/ml/cc、(0.06±0.07)ng/ml/cc,但二者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1)。随着PSA值的升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也相应升高,但各年龄段的检出率没有差异性(P>0.05)。结论:当PSA在2.1~4.0ng/ml之间时,若DRE/TRUS异常,则应引起重视,定期随访,监测PSA变化,若f/t≤0.15,伴或不伴DRE/TRUS异常,均应该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而对于PSA在0.0~2.0ng/ml之间时,DRE、TRUS、f/t比值和PSAD均不能有效诊断前列腺癌。(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期刊2014-05-19)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Gleason评分及血清铁蛋白(sF)与患者发生骨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确诊的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45例(转移组)、前列腺癌未发生骨转移的患者90例(对照组),收集时间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检测并对比两组的PSAD、sF及Gleason评分,绘制ROC曲线分析叁项指标预测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临床价值。结果转移组患者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sF、前列腺体积、PSA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转移组的Gleason评分构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Gleason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sF+PSAD+Gleason评分联合应用诊断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灵敏度为95. 64%、特异度为91. 30%、AUC值为0. 930。结论检测分析前列腺癌患者的PSAD、sF及Gleason评分有助于对患者是否发生骨转移进行评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论文参考文献
[1].黄顺坛,潘楚灶,唐顺利.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结合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比值在灰区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
[2].罗继毅,李成山.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Gleason评分、血清铁蛋白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8
[3].陈志远,张艳,周懂晶,黄丽霞,刘玉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在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第二版评分为3分患者临床决策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8
[4].朱家亮.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诊断老年前列腺癌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
[5].李业山,王兆鹏.外周血前列腺癌基因3前列腺特异抗原F/T比值以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作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6
[6].蔡敏娴,卢彩成,陈国强,张贵荣.经直肠超声检查前列腺体积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对检出前列腺癌的影响[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
[7].翁锡君,谢立平,郑祥义,汪朔,蔡柏森.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预测前列腺癌包膜侵犯的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
[8].朱国飞,凌中立,王铁汉,顾骧.前列腺体积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与前列腺癌检出率之间关系的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5
[9].杨志华,钟观宝,王国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预测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后复发情况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
[10].刘欣.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及游离/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