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苯苄唑的正常人体药代动力学

联苯苄唑的正常人体药代动力学

一、联苯苄唑的正常人体药物动力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懿珊[1](2019)在《免疫性大疱病患者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菌种鉴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确诊的86例免疫性大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免疫性大疱病患者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对真菌镜检阳性的病例进一步完善真菌培养及显色培养,明确致病菌种,从而指导临床,采取相关预防措施,降低口腔念珠菌感染发生率。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09月于我院皮肤科收治的86例完善口腔真菌检查的免疫性大疱病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激素服用时间、激素初始剂量、激素累积剂量、环孢素使用情况、基础疾病,对以上各因素进行关于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2.菌种鉴定:对2017年10月至2018年09月完善真菌镜检阳性的病例,利用沙氏葡萄糖琼脂(Sabouraud dextrose agar,SDA)斜面培养基及科马嘉(CHROMagar)显色培养基进行真菌培养及显色培养。结果:1.收集的86例患者中,口腔念珠菌阳性者为42例,阴性者为44例,阳性率为48.8%。表明在临床上免疫性大疱病患者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发生率非常高。2.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86例患者中,天疱疮47例,大疱性类天疱疮39例;男性患者共35例,女性患者51例;70岁及以上患者共47例,70岁以下患者39例;病程范围在10天至9年之间。激素累积剂量在0-1g者共26例,1-2g患者共10例,2-3g患者8例,>3g患者42例;激素初始剂量在20mg至100mg之间;激素服用时间在2天至9年之间。发病于春季患者共19例,发病于夏季者27例,发病于秋季者23例,发病于冬季者17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共17例,未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69例;合并慢性胃炎者20例,未合并慢性胃炎患者共66例;合并高血压者28例,未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共58例;血红蛋白<120g/L者共15例,血红蛋白≥120g/L者共71例;合并糖尿病者共29例,未合并糖尿病者57例;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共48例,未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共38例;联合使用环孢素者共24例,未联合使用环孢素者共62例;环孢素使用剂量在200mg至23.7g之间。根据是否有口腔念珠菌感染,将病例分为口腔念珠菌阳性组和口腔念珠菌阴性组。对以上因素即性别、年龄、疱病类型、病程、激素初始剂量、累积剂量、激素使用时间、发病季节、有无联合使用环孢素、环孢素使用累积剂量、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胃炎、低蛋白血症、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进行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一般情况影响因素分析中:86例患者中天疱疮患者阳性率为48.9%(23/47),大疱性类天疱疮阳性率为48.7%(19/39)。男性患者阳性率为45.7%(16/35),女性患者阳性率为51%(26/51)。年龄≥70岁患者阳性率61.7%(29/47),<70岁阳性率33.3%(13/39)。阳性组平均病程为26.48±31.81(月),阴性组平均病程为13.18±28.00(月)。(2)激素使用情况影响因素分析中,激素累积剂量在0-1g患者的口腔念珠菌阳性率为23.1%(6/26),1-2g阳性率为40%(4/10),2-3g阳性率为50%(4/8),>3g阳性率为66.7%(28/42)。阳性组平均激素初始剂量为54.16±20.37(mg),平均激素服用时间为19.97±26.84(天);阴性组平均激素初始剂量为48.07±17.16(mg)、平均激素服用时间为9.28±24.96(天)。(3)季节对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发病于春季阳性率为52.6%(10/19),夏季阳性率为33.3%(9/27),秋季阳性率为60.9%(14/23),冬季阳性率为52.9%(9/17)。(4)在基础疾病影响因素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念珠菌阳性率为64.7%(11/17),未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阳性率为44.9%(31/69)。合并慢性胃炎者阳性率为40%(8/20),未合并慢性胃炎者阳性率为51.5%(34/66)。合并高血压者阳性率为50%(14/28),未合并高血压者阳性率为48.3%(28/58)。血红蛋白≥120g/L者,念珠菌阳性率为46.5%(33/71),血红蛋白<120g/L者,阳性率为60%(9/15)。合并糖尿病患者念珠菌阳性率为82.8%(24/29),未合并糖尿病患者阳性率为31.6%(18/57)。合并低蛋白血症者阳性率为75%(36/48),未合并低蛋白血症者阳性率为15.8%(6/38)。(5)在环孢素使用情况影响因素分析中,联合使用环孢素阳性率66.7%(16/24),未联合使用环孢素阳性率为41.9%(26/62)。在使用环孢素的24例患者中,阳性组环孢素平均累积剂量为10.18±7.45(g),阴性组环孢素平均累积剂量为6.21±7.54(g)。激素累积剂量>3g、联合使用环孢素、糖尿病、低蛋白血症、高龄(年龄≥70)、病程长,口腔念珠菌感染率高,经卡方检验或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疱病类型、性别、激素初始剂量、激素服用时间、合并慢性胃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血红蛋白<120g/L,环孢素累积剂量,不影响口腔念珠菌感染率。经卡方检验或t检验,差异无显着性(P>0.05)。3.对以上有意义的因素(激素累积剂量>3g、联合使用环孢素、糖尿病、低蛋白血症、高龄(年龄≥70)、病程长)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激素累积剂量>3g、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联合使用环孢素四种因素均有P<0.05,OR值>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菌种鉴定:2017年10月至2018年09月于我院完善真菌镜检阳性的患者共25例,行真菌培养,菌落呈乳白色、光滑湿润,提示均为念珠菌感染;进一步完善显色培养,菌落颜色呈绿色共24株,为白念珠菌;菌落颜色呈紫色1株,为光滑念珠菌。结论:1.免疫性大疱病患者口腔念珠菌感染发生率接近50%。2免疫性大疱病患者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有:(1)高龄(≥70岁)、(2)病程长、(3)激素累积剂量>3g、(4)糖尿病、(5)低蛋白血症、(6)联合使用环孢素。其中激素累积剂量>3g、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联合使用环孢素为免疫性大疱病患者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3.免疫性大疱病患者口腔念珠菌感染的致病菌仍以白念珠菌为主。

孙嘉一[2](2018)在《Drugs During Pregnancy Lactation汉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医药技术已经为人们日常不可或缺的重要科学技术。随着国际跨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医疗科技英语文本的翻译意义重大。随着国内医疗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在此方面的研究水平日益加深,将一本全面的外语手册翻译为中文,有助于加强国内医疗水平的发展,挽救无数的生命。本项目的翻译对象是Drugs During Pregnancy Lactation《妊娠期和哺乳期的药物》,由Elsevier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印刷,出版以来广受业界好评,被誉为不可多得的产期用药指南范本,本书为2015年印刷的第三版。全书总字数为433,594字,译者负责2.6.16-2.6.29部分约18000字的翻译任务。本书属于医疗翻译英语类型的文本。国内医疗手册中文译本在市场上较为匮乏,译者参与团队合作对此医疗文本手册进行汉译,进而为医疗用药手册文本的翻译实践教学、医疗手册翻译体系规范化提供参考,亦可为今后从事医疗英语译实践的研究译员和知识学习的广大教师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为他们拓宽视野提供经验,使得妊娠期和哺乳期的用药更加规范化,从而提升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水平。由于本书翻译不同于普通的科技文翻译,医疗文本承载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文化作用,所以本文翻译的意义十分重大。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主要采用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结合文本类型理论、文本特征分析、文本功能分析,并结合语言特点和本文的文内因素和文外因素,参考大量平行文本,结合实用型文本翻译技巧,并从适当删减词汇、巧用切分合并、主动被动转态、调整前后顺序等翻译方法,建立术语库和语料库完成文本翻译。项目实践的活动过程中,译者总结归纳并检验了多种翻译理论实践成果,强化了翻译实践理论的能力。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翻译硕士,译者希望通过总结自己在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为今后从事翻译工作的师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华海康,朱小红,杨莉佳[3](2017)在《联苯苄唑溶液治疗体股癣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盐酸联苯苄唑溶液和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外用治疗体股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0例体股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96例,外用联苯苄唑溶液;对照组94例,外用盐酸特比萘芬乳膏。两组疗程均2周,在治疗结束、2周随访时记录症状、体征积分及真菌学检查结果,以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体股癣停药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58.33%和35.19%,总有效率83.33%和80.85%;2周随访时痊愈率为72.92%和65.96%,总有效率89.58%和85.11%。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苯苄唑溶液治疗体股癣安全有效、使用方便。

王东亮[4](2017)在《盐酸特比萘芬片在犬体内的药动学及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文中认为盐酸特比萘芬是第二代丙烯胺类广谱抗真菌药,具有抗真菌机制明确、抗真菌谱广、疗效确切、剂型多、适用性广等特点,目前已在人医临床广泛应用,但在动物方面的研究仍较少。本试验旨在通过对犬进行盐酸特比萘芬注射液注射和盐酸特比萘芬片口服给药,以获得相关药动学参数,了解特比萘芬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及绝对生物利用度,为兽医临床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及有效降低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8只体重较一致的健康比格犬采用交叉试验设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只(公母各半)。第一阶段,第一组犬单剂量(5 mg/kg bw)静脉注射2%盐酸特比萘芬注射液,第二组犬单剂量(20 mg/kg bw)口服盐酸特比萘芬片;第二阶段,第一组犬单剂量(20 mg/kg bw)口服盐酸特比萘芬片,第二组犬单剂量(5 mg/kg bw)静脉注射2%盐酸特比萘芬注射液,两阶段洗脱期为2周。另设一平行较低剂量口服给药组,即8只犬单剂量(10 mg/kg bw)口服盐酸特比萘芬片。给药后按预定时间采集血样。血浆中特比萘芬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进行检测分析,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59:41,V/V)。外标法定量。特比萘芬的实测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WinNonlin5.2版药动学分析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单剂量(5 mg/kg bw)静脉注射2%盐酸特比萘芬注射液后,特比萘芬在犬体内的平均消除半衰期(T1/2)约为15.16 h,平均滞留时间(MRT)约为2.44 h,药物从零时间至24 h的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h)约为1.80 μg·h/mL,平均表观分布容积(Vd)约为49.78 L/kg,平均血浆清除率(CL)约为2.42 L/(kg·h)。犬单剂量10 mg//kg bw和20 mg/kg bw口服盐酸特比萘芬片后,特比萘芬在犬体内T1/2分别为19.25和18.15 h,平均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69和1.88h,平均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0.16和0.32μg/mL,MRT分别为5.22和5.02 h;AUC0~24h分别为0.62和1.09μg·h/mL;按AUC0~24h估算,平均绝对生物利用度(F0~24h)分别为17.08%和16.59%。结果表明,特比萘芬在犬体内分布广泛,消除缓慢;犬口服盐酸特比萘芬片吸收迅速,但吸收不完全;犬单剂量10 mg//kg bw和20 mg/kg bw 口服盐酸特比萘芬片,达峰时间、消除半衰期、平均滞留时间和生物利用度均无显着差异,但达峰浓度和药时曲线下面积成比例增加,具剂量相关性。

左莉华,孙志,郭兴杰,朱振峰,张俊,贾萌萌,张晓坚[5](2016)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拆分5种手性药物》文中指出目的:以硫酸化-β-环糊精(S-β-CD)为手性选择剂,建立毛细管电泳法分离苯丙哌林、曲马多、联苯苄唑、利阿唑和1-苄基-3哌啶醇5种对映体药物。方法 :采用未涂壁熔融石英毛细管柱,磷酸二氢钠缓冲溶液,分离电压20 kV,考察了硫酸化-β-环糊精质量浓度、背景电解质pH值、缓冲盐浓度共3个因素对手性药物拆分的影响。结果:在最优的电泳条件下5种药物均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分别为10.41,6.10,4.09,2.80,5.5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适于苯丙哌林、曲马多、联苯苄唑、利阿唑和1-苄基-3哌啶醇的对映体分离。

柴锦燕[6](2016)在《左旋甲状腺素钠透皮吸收凝胶剂的研制及初步动物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甲状腺素(Thyroxine,T4)是由甲状腺合成分泌的,对人体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是甲状腺病尤其是甲减不可缺少的激素治疗药物。甲减是多发病,男、女、老、幼均可发生,又是全身性、慢性病,若不及时合理治疗儿童可成为呆小病终身残疾,成人严重者可丧失劳动能力甚至生活能力,严重影响人口素质。但只要使用合理的治疗即可获得理想的疗效,唯一方法是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当前国内出售的商品甲状腺激素的替代药物只有甲状腺片、左旋甲状腺素钠(Levothyroxine,L-T4)、左旋三碘甲状腺原氨酸(Levo-Triiodothyronine,L-T3)三种口服药片。而当前国内医疗领域由德国进口的左旋甲状腺素钠片(优甲乐)几乎占领了整个医疗市场还时常断药,国内生产干甲状腺片的厂家也在减少。目前国内尚无其它甲状腺素剂型,而甲减患者多为终身用药,其中儿童甲减特别是新生儿、幼儿天天喂药十分不便,成人甲减也有不宜或不愿口服用药者,如伴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为此本项目拟研制一种经皮给药治疗甲减的新剂型。目的制备左旋甲状腺素钠透皮吸收凝胶剂;筛选、优化左旋甲状腺素钠凝胶剂的配方并对其进行质量研究;研究此凝胶剂的体外透皮性能,建立测定左旋甲状腺素钠凝胶剂体外释放以及体外透皮率的方法,考察左旋甲状腺素钠凝胶剂体外释放行为;成功构建甲减动物模型;通过动物涂抹实验,考察左旋甲状腺素钠凝胶剂对甲减大鼠模型的初步治疗效果。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立式),对左旋甲状腺素钠凝胶剂进行其体外透皮性能测定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方法,测定接收液中左旋甲状腺素钠的含量,色谱条件: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700:300:1);检测波长:225nm;流速:0.9ml·min-1;柱温为室温;进样量:20μl。以左旋甲状腺素钠体外透皮24h的单位面积的累计渗透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筛选左旋甲状腺素钠凝胶剂的配方。腹腔注射131I 500μCi制备甲减动物模型。利用荧光发光免疫分析测定的方法,检测大鼠血清甲状腺素(Thyroxine,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的浓度。分组情况:A组:L-甲状腺素钠凝胶剂高剂量组,5只,隔日抹0.2g凝胶/100g体重;B组:L-甲状腺素钠凝胶剂中剂量组,5只,隔日抹0.1g凝胶/100g体重;C组:L-甲状腺素钠凝胶剂低剂量组,5只,隔日抹0.05g凝胶/100g体重;D组:口服优甲乐组,5只,每日灌胃5ug优甲乐/100g体重;E组:空白凝胶剂组,5只,每日抹0.1 g空白凝胶/100g体重;F组:正常对照组,5只,不做药物治疗的处理。分别于给药2周,4周,8周经内眦静脉取血,离心后取上清,测定血清T4、FT3、FT4、TSH的含量,检测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方差分析(ANOVA),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左旋甲状腺素钠的检测浓度在0.1-10.0μg/m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为:y=72688x+2940.1 R2=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8%、99.63%、99.85%,RSD分别为1.39%、0.99%、0.24%。2.左旋甲状腺素钠凝胶剂累积透过量的释药机制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y=0.2363 t+0.7235,R2=0.9978,稳态透皮速率为236 ng·cm-2·h-1。3.左旋甲状腺素钠凝胶剂的优化处方组成为20%聚乙烯醇、5%丙三醇、2%氮酮、6%油酸。4.正常大鼠组T4(nmol/L)、FT3(pmol/L)、FT4(pmol/L)、TSH(uIU/mL)的浓度分别为(65.10±9.2、4.40±0.48、29.73±3.73、0.006±0.0008);甲减大鼠模型组T4、FT3、FT4、TSH的浓度分别为(3.51±1.2、0.54±0.29、2.63±1.52、0.016±0.003)。甲减大鼠模型组与正常大鼠组T4、FT3、FT4、TSH的浓度分别比较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成功制备了甲减大鼠模型。5.给药2周,比较T4、FT3、FT4、TSH的浓度:A,B,C,D,F组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B组与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组与F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组与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6.给药4周及8周,比较T4、FT3、FT4、TSH的浓度:C,D组与F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与D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F组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成功制备了左旋甲状腺素钠透皮吸收凝胶剂,并且成功构建了甲减动物模型。左旋甲状腺素钠凝胶剂对大鼠甲减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而且左旋甲状腺素钠凝胶剂组药物起效快,2周即可达到正常大鼠水平,而且平稳持续到8周;口服优甲乐组血药浓度得到4周才能相对平稳,到8周时低剂量左旋甲状腺素钠凝胶剂组与口服优甲乐组治疗效果相当。证明对于甲减的治疗,左旋甲状腺素钠凝胶剂优于口服优甲乐。左旋甲状腺素钠凝胶剂具有很多优点:粘度适中、透皮吸收速度较快、与皮肤、组织的相容性良好、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无毒性、无过敏性而且易于涂抹、易于清洗,使用方便等,作为一种经皮给药进行治疗的新剂型,可以扩大甲减的治疗手段,以保证不宜或不便口服药患者的治疗需要。

郑星星[7](2013)在《头孢克肟纳米乳的研制及药效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制备头孢克肟纳米乳(CFM-NE),并对其质量、稳定性、安全性、体外抑菌效果和临床药效进行评价,为头孢克肟纳米乳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测定头孢克肟在不同油相中的溶解度,利用伪三元相图法筛选并优化处方,确定最佳配方,制备头孢克肟纳米乳,用染色法鉴别其结构类型,用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考察CFM-NE的形态和粒径分布,并测定Zeta电位和多分散系数(PDI),通过高速离心试验、温度试验、光稳定性试验和加速试验对其进行稳定性研究;(2)建立了CFM-NE中CFM含量测定的紫外分光光度法;(3)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对CFM-NE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并根据公式计算其LD50及95%可信限;(4)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NCCLs)制定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CFM-NE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无乳链球菌、不动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研究CFM-NE的体外抑菌效果;(5)对10日龄雏鸡进行人工感染大肠埃希菌,将雏鸡分为CFM-NE高、中、低剂量组、CFM预混剂对照组、感染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考察各给药组对感染鸡的治疗有效率和治愈率,从而对CFM-NE防治雏鸡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进行初步研究。结果:(1)CFM-NE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EL-4027.1%、肉桂醛6.8%、头孢克肟2.0%、蒸馏水64.1%;其类型为O/W型;乳滴呈圆形,分散均匀,平均粒径为12.1nm,多分散系数是0.141,Zeta电位是-10.6mV;经高速离心试验、温度及光稳定性试验和加速试验表明CFM-NE稳定性良好。(2)CFM在101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所测得的平均回收率为(99.49±0.481)%,RSD为0.483%,表面该方法的准确度高;6次重复测量的吸收度值为0.1587,RSD为0.325%,表明该方法的重复性良好;日内精密度的RSD为0.345%,日间精密度的RSD为0.435%,均小于1%。(3)CFM-NE口服LD50为4116mg/kg,LD50的95%可信限为:3641~4653mg/kg,属于低毒级药物,安全性好。(4)头孢克肟纳米乳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无乳链球菌和不动杆菌的MIC分别为:1,4,4,2,8μg/mL,MBC分别为2,8,8,4,16μg/mL,均小于CFM原料药、阿莫西林分散片和头孢氨苄胶囊,杀菌效果显着。(5)CFM-NE高、中、低剂量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0%、80%、66.7%,有效率分别为93.3%、86.7%、73.3%,头孢克肟预混剂组的治愈率为53.3%,有效率为63.3%,感染对照组的治愈率为26.7%,有效率为26.7%。由统计结果知,CFM-NE高、中剂量组的平均增重差异不显着,与感染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与头孢克肟预混剂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与CFM-NE低剂量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结论:本研究制备出的头孢克肟纳米乳澄清透明,稳定性良好,质量体系符合要求,口服安全性好,属低毒药物,抑菌效果显着,对临床雏鸡感染大肠埃希菌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头孢克肟预混剂组。

张海亮[8](2009)在《伊维菌素—特比奈芬环糊精包合物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伊维菌素(Ivermectin,IVM)是目前良好的驱除家畜消化道线虫和体外寄生虫的药物,特比萘芬(Terbinafine,TBF)为较好的抗真菌药物,二者联合使用可有效治疗家畜体内外寄生虫和真菌混合感染疾病。由于二者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限制了它们的临床应用。环糊精作为一种新兴的水溶性添加物,常用于增加客体分子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本文主要阐述伊维菌素和特比萘芬制成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鉴定和质量标准体系。试验内容和结果如下。1.IVM和TBF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通过对比研磨法、超声法和饱和水溶液法3种制备方法的包合效果,确定研磨法制备IVM包合物,超声法制备TBF包合物。通过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优化了包合物的最佳制备方案:IVM主客体物质量比为3∶1,包合温度55℃,包合时间2 h;TBF主客体物质量比为1∶1,包合温度25℃,包合时间1 h。结果表明,上述条件制备的包合物的溶解性好且稳定。2.IVM和TBF环糊精包合物的鉴别和含量测定为了进一步考察包合物的内部结构和包合效果,通过相溶解度法,薄层色谱分析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析法鉴别出包合物中主客体分子已按1∶1形成包合物。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包合物含量,标准曲线方程式,IVM为A=0.0361C-0.0116 ( R2=0.9998,n =6),TBF为A=0.0226– 0.0171 C(R2=0.9996,n = 6),表明该方法稳定、准确。3.IVM-TBF环糊精包合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稳定性试验表明包合物耐热,不耐湿,光稳定性好。两种药品包合物联合应用未发生配伍反应。以简化寇氏法测定得的伊维菌素-特比奈芬环糊精包合物(以伊维菌素计)对小鼠皮下注射的LD50为33.98 mg/kg。家兔股四头肌刺激试验表明伊维菌素-特比奈芬环糊精包合物可以皮下注射。4.IVM-TBF环糊精包合物的临床效果观察通过临床试验,IVM-TBF环糊精包合物对山羊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为90.91 %,虫卵减少率为98.07 %,对羊虱驱杀的总有效率为93.75 %,对毛癣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

李成[9](2008)在《外用抗真菌药联苯苄唑研究概况》文中指出联苯苄唑是一种新型的氮取代性不含囟素的咪唑类局部抗真菌药,由联邦德国拜尔研究中心首先合成,1982年登记注册,并先后在原西德、日本、法国、英国、比利时等国家作为

郭娜[10](2008)在《几种手性药物的对映体分离方法与药物动力学研究》文中认为手性药物的对映体分离已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热点。许多药物的两个对映体具有不同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性质,药理作用也有显着差异,因此建立快速、准确、高效的手性药物拆分方法对新药开发、监测对映体立体选择性、对映体生理活性等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分离了佐匹克隆和奥昔布宁两种手性药物的对映体;手性固定相法分离了硫普罗宁、联苯苄唑、佐匹克隆和奥司他韦四种手性药物的对映体;并建立了艾司佐匹克隆中左旋杂质的检查方法;对盐酸氧氟沙星在大鼠体内的立体选择性药物动力学及体内构型转化进行了研究。1.佐匹克隆和奥昔布宁的对映体分离方法研究建立了使用β-环糊精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拆分佐匹克隆对映体、使用羟丙基-β-环糊精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拆分奥昔布宁对映体的方法,并分别考察了手性添加剂、有机改性剂、缓冲盐的种类和浓度以及流动相的pH值和流速及柱温等因素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优化了色谱分离条件,并对分离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2.硫普罗宁、联苯苄唑、佐匹克隆和奥司他韦的对映体分离方法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直链淀粉手性固定相(Chiraipak AD-H手性柱)在正相洗脱方式下对硫普罗宁、联苯苄唑和佐匹克隆三种手性药物进行对映体分离,使用纤维素手性固定相(Sumichiral OA-2500s手性柱)在正相洗脱方式下对奥司他韦对映体进行分离,分别考察了流动相中有机改性剂的种类和浓度、酸碱浓度、柱温、流速等因素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优化了分离条件,并对分离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四种手性药物的对映体均得到了完全分离。方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3.艾司佐匹克隆原料药中左旋杂质的检查方法研究右旋佐匹克隆又称艾司佐匹克隆,与其消旋体对比,药效强,不良反应少,目前正在作为一种新药进行临床研究。对于艾司佐匹克隆原料药及其制剂,左旋体为杂质需控制其含量。本文利用Chiralpak AD-H手性柱分离消旋体佐匹克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艾司佐匹克隆原料药中左旋杂质的检查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艾司佐匹克隆原料药和制剂中左旋杂质的限量检查。4.盐酸氧氟沙星在大鼠体内的立体选择性药物动力学及体内构型转化的研究建立了简便的手性配体交换色谱法拆分盐酸氧氟沙星对映体,对盐酸氧氟沙星在大鼠体内的立体选择性药物动力学及手性转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给予大鼠盐酸氧氟沙星消旋体后,血浆中右旋氧氟沙星的浓度始终高于其左旋体,右旋体与左旋体的Cmax比值为1.3,AUC0-t比值为1.7,配对student’s t-检验结果表明,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盐酸氧氟沙星对映体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具有立体选择性。通过检测给予大鼠盐酸左氧氟沙星后的血药浓度,考察盐酸左氧氟沙星在大鼠体内代谢过程中的构型转化,实验结果显示在血浆中并没有检测到其右旋体,证明左氧氟沙星在大鼠体内代谢过程中不发生构型转化。

二、联苯苄唑的正常人体药物动力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联苯苄唑的正常人体药物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免疫性大疱病患者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菌种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2)Drugs During Pregnancy Lactation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Drugs During Pregnancy Lactation翻译任务描述
    2.1 项目背景
    2.2 文本内容描述和翻译要求
    2.3 文本翻译的目的与意义
第3章 Drugs During Pregnancy Lactation翻译过程描述
    3.1 译前准备
        3.1.1 原文的阅读和翻译辅助工具的准备
        3.1.2 背景知识的了解
        3.1.3 平行文本的查找
        3.1.4 相关翻译理论的准备
    3.2 翻译流程
        3.2.1 翻译流程的设计
        3.2.2 计算机辅助工具的使用和术语表的制定
    3.3 译后事项
        3.3.1 导师监督项目进度
        3.3.2 译员自我审校
        3.3.3 专业审校
第4章 翻译理论的运用
    4.1 诺德的文本分析法探究
        4.1.1 诺德的文本分析理论
        4.1.2 文内因素分析
        4.1.3 文外因素分析
    4.2 文本类型分析
    4.3 文本特征分析
    4.4 文本功能分析
第5章 Drugs During Pregnancy Lactation翻译方法和技巧
    5.1 词汇的翻译
        5.1.1 专业术语翻译
        5.1.2 药品通用名称翻译
        5.1.3 词性转换
    5.2 句子的翻译
        5.2.1 适当增减词汇
        5.2.2 巧用切分合并
        5.2.3 转译法
        5.2.4 调整翻译顺序
第6章 翻译实践总结
    6.1 翻译人员的职业素养
    6.2 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反思
    6.3 翻译经验的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原文及译文
    附录2 术语表
    附录3 所使用的翻译辅助工具
致谢

(3)联苯苄唑溶液治疗体股癣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1.2 病例分组、试验用药及方法
        1.2.1 病例分组
        1.2.2 试验用药
    1.3 疗效判断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停药时临床疗效
    2.2 停药2周后临床疗效
3 讨论

(4)盐酸特比萘芬片在犬体内的药动学及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犬真菌性皮肤病
        1.1 犬常见真菌性皮肤病分类
        1.2 抗真菌药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2 盐酸特比萘芬研究进展
        2.1 理化性质
        2.2 作用机理
        2.3 体外抗真菌活性
        2.4 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2.5 靶动物安全性
        2.6 不良反应
        2.7 检测方法
        2.8 药物代谢动力学
        2.9 特比萘芬的临床应用
    3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犬血浆中特比萘芬HPLC测定方法的建立
    1 材料
        1.1 仪器及设备
        1.2 对照品
        1.3 试剂
        1.4 试液的配制
    2 血浆中特比萘芬含量的HPLC检测方法
        2.1 血浆样品预处理
        2.2 色谱条件
        2.3 测定法
        2.4 检测限(LOD)和定量限(LOQ)的测定
        2.5 标准曲线的绘制和线性范围
        2.6 准确度的测定
        2.7 精密度的测定
        2.8 特比萘芬的稳定性考察
    3 结果
        3.1 色谱行为
        3.2 检测限和定量限
        3.3 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
        3.4 准确度
        3.5 精密度
        3.6 特比萘芬的稳定性考察
    4 讨论
        4.1 提取条件的优化
        4.2 色谱条件的优化
    5 小结
第三章 盐酸特比萘芬片在犬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1 材料
        1.1 仪器设备
        1.2 试剂
        1.3 药品
        1.4 试验动物
    2 方法
        2.1 实验设计与给药方案
        2.2 血样采集及保存
        2.3 给药后血浆样品中特比萘芬血药浓度的测定
        2.4 数据分析处理
        2.5 绝对生物利用度的计算
    3 结果
        3.1 口服和静脉注射一般临床观察结果
        3.2 色谱图
        3.3 血药浓度及药动学特征
    4 讨论
        4.1 犬单剂量静脉注射盐酸特比萘芬溶液后的药动学特征
        4.2 犬单剂量口服盐酸特比萘芬片后的药动学特征
        4.3 盐酸特比萘芬片在犬的临床推荐给药方案
    5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拆分5种手性药物(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试药
    1.2 仪器
2 方法
    2.1 电泳条件
    2.2 溶液配制
3 结果
    3.1 拆分条件的考察
        3.1.1 S-β-CD质量浓度的选择
        3.1.2 背景电解质pH值的选择
        3.1.3 缓冲盐的浓度的选择
    3.2 最优条件下5种药物对映体的分离
4 讨论
    4.1 相关因素对拆分影响的探讨
    4.2 拆分机制的探讨
    4.3 研究手性药物的临床意义

(6)左旋甲状腺素钠透皮吸收凝胶剂的研制及初步动物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L-甲状腺素钠凝胶基质的筛选和优化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2 结果
        1.2.1 四种处方的配制
        1.2.2 空白凝胶剂的粘性及成膜性观察结果
        1.2.3 空白凝胶剂的人体皮肤过敏性观察结果
    1.3 讨论
        1.3.1 辅料的性质调研
        1.3.2 L-甲状腺素钠的溶解
        1.3.3 聚乙烯醇凝胶基质的配制注意事项
    1.4 小结
二、L-甲状腺素钠凝胶剂的体外透皮研究
    2.1 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2 结果
        2.2.1 不同时间点凝胶剂的体外透皮试验
        2.2.2 体外透皮试验:累积透过量方程
    2.3 讨论
        2.3.1 漏槽条件
        2.3.2 脱毛注意事项
        2.3.3 接收液的选择
    2.4 小结
三、建立HPLC法测定L-甲状腺素钠
    3.1 对象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2 结果
        3.2.1 检测波长的选择
        3.2.2 流动相的筛选
        3.2.3 色谱条件
        3.2.4 标准曲线的绘制
        3.2.5 精密度试验
        3.2.6 加样回收率试验
    3.3 讨论
        3.3.1 流动相比例的选择
        3.3.2 流动相PH的选择
    3.4 小结
四、L-甲状腺素钠凝胶剂处方的确立及质量研究
    4.1 对象与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研究方法
    4.2 结果
        4.2.1 正交设计实验结果
        4.2.2 方差分析结果
        4.2.3 最优组合为A_2B_1C_2D_3的HPLC色谱图结果
        4.2.4 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
    4.3 讨论
        4.3.1 正交设计的意义
        4.3.2 促渗剂:氮酮浓度的选择
        4.3.3 皮肤刺激性试验
    4.4 小结
五、甲减大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5.1 对象与方法
        5.1.1 研究对象
        5.1.2 研究方法
    5.2 结果
        5.2.1 甲减模型组的症状
        5.2.2 甲减模型组血清T_4、FT_3、FT_4、TSH的含量及体重的变化
    5.3 讨论
        5.3.1 造模动物的选择
        5.3.2 造模方案的选择
        5.3.3 不同剂量131I造甲减模型
        5.3.4 甲减的判定标准
    5.4 小结
六、甲减大鼠动物模型的治疗
    6.1 对象与方法
        6.1.1 研究对象
        6.1.2 研究方法
    6.2 结果
        6.2.1 给药2周,比较T_4、FT_3、FT_4、TSH的浓度
        6.2.2 给药4周及8周,比较T_4、FT_3、FT_4、TSH的浓度
    6.3 讨论
        6.3.1 动物给药注意事项
        6.3.2 L-甲状腺素钠凝胶剂与优甲乐的比较
    6.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凝胶剂在临床应用方面中的研究新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7)头孢克肟纳米乳的研制及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动物细菌性疾病的研究概况
    1.2 头孢克肟的研究进展
        1.2.1 头孢克肟的理化性质及其作用机理
        1.2.2 头孢克肟的抗菌活性
        1.2.3 头孢克肟的制剂研究
        1.2.4 头孢克肟的药动学研究
        1.2.5 小结
    1.3 纳米乳的研究概括
        1.3.1 纳米乳的形成机理
        1.3.2 纳米乳的结构类型
        1.3.3 纳米乳的处方设计
        1.3.4 纳米乳的制备方法
        1.3.5 纳米乳的质量评价
        1.3.6 纳米乳的临床应用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头孢克肟纳米乳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纳米乳配方的筛选
        2.2.2 CFM-NE 的制备
        2.2.3 CFM-NE 的质量评价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头孢克肟纳米乳分析方法的建立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紫外吸收波长的确定
        3.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3.2.3 回收率试验结果
        3.2.4 进样重复性和精密度试验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头孢克肟纳米乳的安全性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头孢克肟纳米乳的体外药效学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头孢克肟纳米乳对雏鸡实验性感染鸡大肠埃希菌病的药效研究
    6.1 材料
        6.1.1 试验动物与菌株
        6.1.2 试验药品
    6.2 方法
        6.2.1 细菌培养与接种
        6.2.2 动物分组
        6.2.3 人工感染
        6.2.4 给药方法
        6.2.5 临床观察
        6.2.6 疗效评价指标
    6.3 结果
        6.3.1 临床观察
        6.3.2 疗效结果
    6.4 讨论
    6.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伊维菌素—特比奈芬环糊精包合物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伊维菌素研究进展
        1.1.1 理化性状
        1.1.2 药理作用及其应用
        1.1.3 作用机理
        1.1.4 伊维菌素的耐药性和残留检测
        1.1.5 伊维菌素制剂研究进展
    1.2 特比萘芬研究进展
        1.2.1 特比萘芬的结构与化学特性
        1.2.2 特比萘芬的抗真菌作用机理
        1.2.3 特比萘芬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1.2.4 特比萘芬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1.3 增加药物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的方法研究
        1.3.1 成盐或成酯
        1.3.2 药物水溶性前体物的合成
        1.3.3 乳剂的形成
        1.3.4 脂质体
        1.3.5 微球和纳米乳
        1.3.6 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1.4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特性研究
        1.4.1 环糊精的性质
        1.4.2 环糊精衍生物研究进展
    1.5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应用研究
        1.5.1 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1.5.2 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1.5.3 促进黏膜吸收和提高生物利用度
        1.5.4 药物新剂型的研制
        1.5.5 环糊精在医学上应用
    1.6 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进展
        1.6.1 β-CD 包合物的制备方法
        1.6.2 包合反应的影响因素
        1.6.3 包合物的质量标准
        1.6.4 包合物的鉴定
    1.7 包合作用机理研究
        1.7.1 包合比的测定
        1.7.2 摩尔比率法
        1.7.3 等摩尔系列法
        1.7.4 Benesi-Hildebrand 法
        1.7.5 固体包合物包合比的测定
        1.7.6 高效液相色谱法
        1.7.7 表面张力测定法
        1.7.8 毛细管电泳法
    1.8 结语
第二章 伊维菌素-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2.1 仪器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包合方法的选择
        2.2.2 正交设计法优选工艺的研究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正交试验结果
        2.3.2 标准曲线的制备
        2.3.3 回收率试验结果
        2.3.4 精密度试验结果
        2.3.5 包合物中IVM 含量、利用率和增容倍数的测定
        2.3.6 包合物鉴定结果
    2.4 讨论
        2.4.1 正交试验设计
        2.4.2 正交试验双重指标
        2.4.3 包合方法的确定
        2.4.4 包合材料的选择
        2.4.5 包合时间的确定
        2.4.6 投料比对包合率的影响
        2.4.7 温度与包合平衡常数的关系
        2.4.8 有机溶剂在包合物形成中的作用
        2.4.9 增容倍数
    2.5 小结
第三章 特比萘芬-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3.1 仪器与试剂
    3.2 试验方法
        3.2.1 不同制备方法对TBF-β-CD 包合物的影响
        3.2.2 正交设计法优选工艺的研究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制备方法对TBF-β-CD 包合物的影响
        3.3.2 正交试验结果
        3.3.3 标准曲线的制备
        3.3.4 回收率试验结果
        3.3.5 精密度试验结果
        3.3.6 包合物中TBF 含量、利用率和增容倍数的测定
        3.3.7 包合物鉴定结果
    3.4 讨论
        3.4.1 包合方法的确定
        3.4.2 包合材料的选择
    3.5 小结
第四章 包合物的质量评价、安全性试验及临床疗效观察
    4.1 试验材料
        4.1.1 药品与试剂
        4.1.2 仪器
        4.1.3 试验动物
    4.2 试验方法
        4.2.1 配伍试验
        4.2.2 包合物稳定性考察
        4.2.3 急性毒性试验
        4.2.4 家兔股四头肌刺激性试验
        4.2.5 临床试验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配伍试验
        4.3.2 包合物稳定性考察结果
        4.3.3 急性毒性试验
        4.3.4 家兔股四头肌刺激性试验结果
        4.3.5 临床试验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几种手性药物的对映体分离方法与药物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手性药物的研究概况
        1.1.1 手性与手性药物
        1.1.2 手性药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1.1.3 手性药物的立体选择性药物动力学
        1.1.4 手性药物立体选择性研究的意义
    1.2 手性化合物的色谱分离方法
        1.2.1 手性衍生化法
        1.2.2 手性固定相法
        1.2.3 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
        (1) 环糊精手性添加剂法
        (2) 手性配体交换色谱法
    1.3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第二章 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分离两种手性药物的对映体
    2.1 仪器与试剂
    2.2 溶液的制备
    2.3 佐匹克隆的对映体分离方法研究
        2.3.1 色谱条件
        2.3.2 流动相中盐的种类及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2.3.3 流动相中β-环糊精的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2.3.4 流动相中有机改性剂的种类及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2.3.5 流动相pH值对分离的影响
        2.3.6 柱温对分离的影响
        2.3.7 流速对分离的影响
        2.3.8 方法的重复性及检测限
    2.4 奥昔布宁的对映体分离方法研究
        2.4.1 色谱条件
        2.4.2 手性添加剂的选择
        2.4.3 HP-β-CD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2.4.4 有机改性剂的种类及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2.4.5 流动相中缓冲盐的种类及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2.4.6 流动相pH值对分离的影响
        2.4.7 柱温对分离的影响
        2.4.8 流速对分离的影响
        2.4.9 方法的重复性及检测限
    2.5 小结
第三章 手性固定相法分离四种手性药物的对映体
    3.1 仪器与试剂
    3.2 溶液的制备
    3.3 直链淀粉手性柱分离三种手性药物的对映体
        3.3.1 硫普罗宁的对映体分离方法研究
        (1) 色谱条件
        (2) 流动相的选择
        (3) 流动相中不同碳数和结构的醇对对映体保留和分离的影响
        (4) 流动相中正丙醇的浓度对对映体保留和分离的影响
        (5) 流动相中酸的种类及浓度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
        (6) 流速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
        (7) 柱温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
        (8) 手性柱的精密度
        3.3.2 联苯苄唑的对映体分离方法研究
        (1) 色谱条件
        (2) 流动相中不同碳数和结构的醇对对映体保留和分离的影响
        (3) 流动相中异丙醇的浓度对对映体保留和分离的影响
        (4) 流动相中酸碱浓度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
        (5) 流速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
        (6) 柱温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
        (7) 手性柱的精密度
        3.3.3 佐匹克隆的对映体分离方法研究
        (1) 色谱条件
        (2) 流动相中不同碳数和结构的醇对对映体保留和分离的影响
        (3) 流动相中异丙醇的浓度对对映体保留和分离的影响
        (4) 流动相中酸碱浓度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
        (5) 流速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
        (6) 柱温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
        (7) 手性柱的精密度
    3.4 纤维素类手性固定相分离奥司他韦对映体的方法研究
        (1) 色谱条件
        (2) 有机改性剂的种类及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3) 流速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
        (4) 柱温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
        (5) 手性柱的精密度
    3.5 讨论
第四章 艾司佐匹克隆原料药中左旋杂质的检查方法研究
    4.1 仪器与试剂
    4.2 溶液的制备
    4.3 方法与结果
        4.3.1 色谱条件
        4.3.2 专属性试验
        4.3.3 灵敏度试验
        4.3.4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4.3.5 精密度与重复性试验
        4.3.6 回收率试验
        4.3.7 溶液稳定性试验
        4.3.8 测定方法及结果
    4.4 讨论
第五章 盐酸氧氟沙星在大鼠体内的立体选择性药物动力学及体内构型转化的研究
    5.1 仪器与试剂
    5.2 溶液的制备
    5.3 实验动物
    5.4 血浆样品分析方法
    5.5 血浆中盐酸氧氟沙星分析方法的确证
        5.5.1 方法的专属性
        5.5.2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5.5.3 精密度和准确度
        5.5.4 提取回收率和稳定性
    5.6 药物动力学研究
        5.6.1 血浆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5.6.2 血浆样品的测定
        5.6.3 实验结果
    5.7 讨论
        5.7.1 色谱条件的选择
        5.7.2 流动相条件的选择
        5.7.3 血浆样品的预处理
        5.7.4 内标的选择
        5.7.5 盐酸氧氟沙星在大鼠体内的立体选择性药物动力学及体内构型转化的研究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联苯苄唑的正常人体药物动力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免疫性大疱病患者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菌种鉴定[D]. 王懿珊.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2]Drugs During Pregnancy Lactation汉译实践报告[D]. 孙嘉一.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8(03)
  • [3]联苯苄唑溶液治疗体股癣的临床观察[J]. 华海康,朱小红,杨莉佳.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A1)
  • [4]盐酸特比萘芬片在犬体内的药动学及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D]. 王东亮. 扬州大学, 2017(01)
  • [5]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拆分5种手性药物[J]. 左莉华,孙志,郭兴杰,朱振峰,张俊,贾萌萌,张晓坚.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6(12)
  • [6]左旋甲状腺素钠透皮吸收凝胶剂的研制及初步动物实验研究[D]. 柴锦燕. 天津医科大学, 2016(01)
  • [7]头孢克肟纳米乳的研制及药效学研究[D]. 郑星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2)
  • [8]伊维菌素—特比奈芬环糊精包合物的研制[D]. 张海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S2)
  • [9]外用抗真菌药联苯苄唑研究概况[J]. 李成.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8(S1)
  • [10]几种手性药物的对映体分离方法与药物动力学研究[D]. 郭娜. 沈阳药科大学, 2008(11)

标签:;  ;  ;  ;  ;  

联苯苄唑的正常人体药代动力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