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践踏干扰论文-席建超,武国柱,甘萌雨,葛全胜

旅游践踏干扰论文-席建超,武国柱,甘萌雨,葛全胜

导读:本文包含了旅游践踏干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六盘山,敏感性,抗性指数,耐性指数

旅游践踏干扰论文文献综述

席建超,武国柱,甘萌雨,葛全胜[1](2009)在《六盘山生态旅游区典型植被对人类旅游践踏干扰的敏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的承受能力是土地管理的一个核心问题,一般情况下旅游活动与自然环境保护间存在着明显的冲突。本研究结合六盘山人类旅游活动季节性规律,以野荷谷、小南川、梁殿峡3个核心景区中易受旅游干扰的典型植被类型为对象,在植物初春萌芽(5月)至生物量最大期(8月)通过践踏实验,模拟典型植被类型和主要植物物种对人类旅游践踏的敏感性(相对敏感性和绝对敏感性),并构建叁类(抗性、耐性和弹性)指数进行定量表征。研究结果表明:①从3种植被类型的相对敏感性看,其植被类型的抗性、耐性和弹性间具有一致性,其大小顺序为梁殿峡高山草甸植被>野荷谷华北落叶松林下植被>小南川乔灌草植被,3种植物类型抗性分别为59.62%、37.86%、14.16%,耐性指数为90.51%、84.217%、26.80%,弹性指数为78.017%、66.04%、15.35%;②从各植被类型组成物种的绝对敏感性看,小南川景区表现最为敏感,消失物种最多(6种),野荷谷次之(5种),梁殿峡最少(2种);叁个景区中消失物种主要为山荆子、龙牙草、华北落叶松幼苗、李幼苗、莓叶委陵菜和豆科野豌豆;③研究结果表明,处于初春萌芽阶段的景区植物幼苗,对人类践踏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旅游践踏不仅当时造成部分植物消亡,也对植物后续的生长产生较大负面作用,进而影响到旅游区生态系统正常的发展演替。(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09年08期)

武国柱[2](2009)在《六盘山生态旅游区核心景区对人类旅游践踏干扰的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六盘山是西北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基地,有黄土高原的绿岛之称。景区内气候凉爽,植被葱绿,自然景观魅力独特,是西北黄土高原区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鉴于六盘山生态旅游区在西北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的特殊地位,以及拥有开发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对旅游已经造成的冲击程度进行调查评估,为六盘山生态旅游区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提供理论基础,为评估未来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助于六盘生态保护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研究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的影响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本实验对六盘山生态旅游区旅游步道、不同植被类型及植被的敏感性对人类旅游践踏干扰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从生态系统响应和游客主观认知的双重视角,采用既成事实法对六盘山旅游区旅游步道对人类旅游践踏干扰的响应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自然状态下旅游践踏干扰主要集中在步道边缘1~3m范围内,但不同生态系统差异较大。在所调查的叁个景区中,小南川景区乔灌草生态统主要集中在旅游步道1m左右;梁殿峡景区高山草甸生态系统集中在1~2m之间;野荷谷景区华北落叶松林下生态系统则达到3m左右。(2)采用地表覆盖物响应指数(ILCI)和游客可接受改变限度(LAC)来衡量受干扰旅游步道响应程度,在1m范围内各调查样区ILCI均达到4级或5级严重冲击程度;1~2m间以梁殿峡景区ILCI值(39%)较高,介于1~2级之间,而小南川与野荷谷景区ILCI值属1级轻微影响;3m及以外叁者影响基本较小。(3)游客对旅游步道沿线土壤裸露度可接受改变限度为55.7%,3个调查样区1m范围内植被覆盖减少率(CR)均超过此水平。调查样区旅游步道响应强弱与步道坡度、步道边坡坡度以及步道宽度具有一定相关性。地表覆盖物响应指数因与其它各响应变量间显着相关,可作为评估旅游干扰系统响应的一项简易而有效的指标。2、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冲击,最容易反映在植物种群和土壤的变化上,选择保护区叁个核心景区小南川、粱殿峡、及野荷谷的不同植被类型,在初春植物萌芽敏感期(5月),分别进行0、25、75、200、500次的践踏模拟处理,在2周,3个月后跟踪调查植被与土壤的响应情况,结果如下:(1)旅游践踏强度与植物生长负效应呈显着相关,各种类型植被都表现为高度降低,盖度下降,种群发生变异,土壤硬度增加等负面效应,即使经过2周和3个月恢复,践踏对植被生长负面影响并没有消失,仍在持续。(2)不同植被类型对人类旅游践踏干扰响应差别较大。小南川景区对旅游践踏响应最大,梁殿峡次之,野荷谷最小。(3)结合旅游者对景区土壤裸露度的可接受改变限度(LAC)测定,小南川景区在处理前后,均超过LAC阈值;梁殿峡景区仅在500次践踏强度处理下,2周后LAC超过阈值,3个月后,恢复到LAC阈值以内;野河谷景区在75~500次践踏处理后,2周内都超过LAC阈值,3个月后250次和500次处理仍超过阈值水平。可见,瞬间饱和践踏很容易对植被带来重大破坏,这些后续变化已影响到旅游者游憩体验。叁种地表植被类型中,除野荷谷景区外,小南川和梁殿峡景区植被长期管理问题十分突出。3、结合六盘山人类旅游活动季节性规律,以叁个核心景区中易受旅游干扰的典型植被类型为对象,在植物初春萌芽(5月)至生物量最大期(8月)模拟植被对人类旅游践踏的动态响应过程,并构建植被类型的相对抗性指数和主要物种的绝对抗性指数衡量其敏感性。(1)叁种植被类型相对敏感性指标抗性、耐性和弹性间具有一致性,其大小顺序为梁殿峡高山草甸植被>野荷谷华北落叶松林下植被>小南川乔灌草植被。(2)叁种植物类型抗性分别为59.624%、37.860%、14.159%,耐性指数为90.506%、84.217%、26.799%;弹性指数为78.017%、66.044%、15.347%。(3)叁种植被类型中主要物种的绝对敏感性与典型植被类型表现出敏感性的一致性。小南川各物种抗性和耐性指数表现最为敏感,消失物种最多,为6种。野荷谷景区为5种。梁殿峡最弱有2种。叁个景区中消失物种主要以蔷薇科的山荆子、龙牙草、华北落叶松幼苗、稠李幼苗、莓叶委陵菜和豆科野豌豆为主。(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席建超,胡传东,武国柱,吴普,葛全胜[3](2008)在《六盘山生态旅游区旅游步道对人类践踏干扰的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生态系统响应和游客主观认知的双重视角,对六盘山旅游区旅游步道对人类旅游践踏干扰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自然状态下旅游践踏干扰主要集中在旅游步道边缘1~3m范围内,但不同生态系统差异较大。在调查的3个景区中,小南川景区乔灌草生态统主要集中在旅游步道1m左右;凉殿峡景区高山草甸生态系统集中在1~2m之间;野荷谷景区华北落叶松林下生态系统则达到3m左右;②采用地表覆盖物响应指数(Index of Land Cover Impact,IL-CI)和游客可接受改变限度(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LAC)来衡量受干扰旅游步道响应程度,在1m范围内各调查样区ILCI均达到4级或5级严重冲击程度;1~2m间以凉殿峡景区ILCI值较高(39%),介于1~2级之间,而小南川与野荷谷景区ILCI值属1级轻微影响;3m及以外叁者影响基本较小。游客对游道沿线土壤裸露度可接受改变限度为55.7%,3个调查样区1m范围内植被覆盖减少率(CR)均超过此水平;③调查样区旅游步道响应强弱与游道坡度、边坡坡度以及游道宽度具有一定相关性;④地表覆盖物响应指数因与其它各响应变量间显着相关,可作为评估旅游干扰系统响应的一项简易而有效的指标。研究结果也表明,目前旅游践踏干扰已对游道沿线环境以及游客游憩体验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改变目前景区开发无序状态,加强旅游步道规划设计和游客行为规范,建立长期环境监测系统,将对制定防治游憩冲击策略,促进六盘山生态旅游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旅游践踏干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六盘山是西北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基地,有黄土高原的绿岛之称。景区内气候凉爽,植被葱绿,自然景观魅力独特,是西北黄土高原区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鉴于六盘山生态旅游区在西北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的特殊地位,以及拥有开发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对旅游已经造成的冲击程度进行调查评估,为六盘山生态旅游区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提供理论基础,为评估未来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助于六盘生态保护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研究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的影响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本实验对六盘山生态旅游区旅游步道、不同植被类型及植被的敏感性对人类旅游践踏干扰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从生态系统响应和游客主观认知的双重视角,采用既成事实法对六盘山旅游区旅游步道对人类旅游践踏干扰的响应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自然状态下旅游践踏干扰主要集中在步道边缘1~3m范围内,但不同生态系统差异较大。在所调查的叁个景区中,小南川景区乔灌草生态统主要集中在旅游步道1m左右;梁殿峡景区高山草甸生态系统集中在1~2m之间;野荷谷景区华北落叶松林下生态系统则达到3m左右。(2)采用地表覆盖物响应指数(ILCI)和游客可接受改变限度(LAC)来衡量受干扰旅游步道响应程度,在1m范围内各调查样区ILCI均达到4级或5级严重冲击程度;1~2m间以梁殿峡景区ILCI值(39%)较高,介于1~2级之间,而小南川与野荷谷景区ILCI值属1级轻微影响;3m及以外叁者影响基本较小。(3)游客对旅游步道沿线土壤裸露度可接受改变限度为55.7%,3个调查样区1m范围内植被覆盖减少率(CR)均超过此水平。调查样区旅游步道响应强弱与步道坡度、步道边坡坡度以及步道宽度具有一定相关性。地表覆盖物响应指数因与其它各响应变量间显着相关,可作为评估旅游干扰系统响应的一项简易而有效的指标。2、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冲击,最容易反映在植物种群和土壤的变化上,选择保护区叁个核心景区小南川、粱殿峡、及野荷谷的不同植被类型,在初春植物萌芽敏感期(5月),分别进行0、25、75、200、500次的践踏模拟处理,在2周,3个月后跟踪调查植被与土壤的响应情况,结果如下:(1)旅游践踏强度与植物生长负效应呈显着相关,各种类型植被都表现为高度降低,盖度下降,种群发生变异,土壤硬度增加等负面效应,即使经过2周和3个月恢复,践踏对植被生长负面影响并没有消失,仍在持续。(2)不同植被类型对人类旅游践踏干扰响应差别较大。小南川景区对旅游践踏响应最大,梁殿峡次之,野荷谷最小。(3)结合旅游者对景区土壤裸露度的可接受改变限度(LAC)测定,小南川景区在处理前后,均超过LAC阈值;梁殿峡景区仅在500次践踏强度处理下,2周后LAC超过阈值,3个月后,恢复到LAC阈值以内;野河谷景区在75~500次践踏处理后,2周内都超过LAC阈值,3个月后250次和500次处理仍超过阈值水平。可见,瞬间饱和践踏很容易对植被带来重大破坏,这些后续变化已影响到旅游者游憩体验。叁种地表植被类型中,除野荷谷景区外,小南川和梁殿峡景区植被长期管理问题十分突出。3、结合六盘山人类旅游活动季节性规律,以叁个核心景区中易受旅游干扰的典型植被类型为对象,在植物初春萌芽(5月)至生物量最大期(8月)模拟植被对人类旅游践踏的动态响应过程,并构建植被类型的相对抗性指数和主要物种的绝对抗性指数衡量其敏感性。(1)叁种植被类型相对敏感性指标抗性、耐性和弹性间具有一致性,其大小顺序为梁殿峡高山草甸植被>野荷谷华北落叶松林下植被>小南川乔灌草植被。(2)叁种植物类型抗性分别为59.624%、37.860%、14.159%,耐性指数为90.506%、84.217%、26.799%;弹性指数为78.017%、66.044%、15.347%。(3)叁种植被类型中主要物种的绝对敏感性与典型植被类型表现出敏感性的一致性。小南川各物种抗性和耐性指数表现最为敏感,消失物种最多,为6种。野荷谷景区为5种。梁殿峡最弱有2种。叁个景区中消失物种主要以蔷薇科的山荆子、龙牙草、华北落叶松幼苗、稠李幼苗、莓叶委陵菜和豆科野豌豆为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旅游践踏干扰论文参考文献

[1].席建超,武国柱,甘萌雨,葛全胜.六盘山生态旅游区典型植被对人类旅游践踏干扰的敏感性研究[J].资源科学.2009

[2].武国柱.六盘山生态旅游区核心景区对人类旅游践踏干扰的响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3].席建超,胡传东,武国柱,吴普,葛全胜.六盘山生态旅游区旅游步道对人类践踏干扰的响应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8

标签:;  ;  ;  ;  

旅游践踏干扰论文-席建超,武国柱,甘萌雨,葛全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