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孝顺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植物内生菌,拮抗作用,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孝顺竹论文文献综述
邹路路,余雷,凃昌,向慧龙,朱洁倩[1](2019)在《孝顺竹内生菌BME17对水稻白叶枯和条斑病生防效果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5月从校园内健康孝顺竹叶分离纯化得到1株具有生防潜力的细菌BME17菌株.为研究BME17菌株的生防潜力,对水稻白叶枯病菌PXO99和细菌性条斑病菌RS105的平板抑菌活性以及水稻盆栽的防治效果,以期为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材料.通过形态观察、理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测序对其进行鉴定.平板对峙法检测其对PXO99和RS105的拮抗作用,并对该菌的生防效果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ME17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平板上,内生菌BME17对PXO99的抑菌圈直径(D)/菌落直径(d)为2.18;而对RS105的抑菌效力比值为1.87.盆栽防治试验,内生菌BME17对PXO99引起的水稻白叶枯防治效果为43.06%;而对RS105引起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为24.32%.内生细菌BME17对水稻细菌病害表现出一定的生防潜力.(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冯秀智,童志鹏,胡竹平,黄程鹏,周秀峰[2](2018)在《不同配植孝顺竹土壤-植物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不同经营措施对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生长的影响,以及竹类植物叶片以外器官的氮磷化学计量特征是否适用于表征植株生长状况及土壤养分丰缺,对浙江农林大学竹种园内列植、群植2种配植的孝顺竹林地土壤-植物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群植孝顺竹林地土壤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含量高于列植,有效氮磷比值(42. 18±6. 36)远低于列植(118. 70±24. 51),列植具有降低土壤有效养分的作用,群植模式更有利于养分循环平衡。列植模式可以促进孝顺竹氮素在笋、秆中的积累而降低全株磷的积累,列植氮磷比介于8. 02~19. 72,群植介于3. 30~18. 18,传统以叶片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来表征孝顺竹植株生长状态及土壤养分丰缺情况的方式并不合适,尤其是在人为干预条件下。(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1期)
李珍[3](2018)在《孝顺竹高生长过程中转化酶活性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比较分析孝顺竹生长过程中转化酶活性的差异,初步揭示转化酶活性在孝顺竹高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对高生长的影响。本实验采集了孝顺竹1米高的底部、中部、顶部叁部分,3米高、5米高、7米高的第二节间、第四节间和顶部;凤尾竹0.3米高的底部、中部、顶部叁部分,1米高、1.8米高的第二节间、第四节间和顶部。提取粗酶液后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法测定细胞壁转化酶、液泡转化酶和中性/碱性转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无论是孝顺竹还是凤尾竹叁种酶的活性都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同一个竹种、同一个高度下,酶活性最高的都是液泡转化酶,最低的都是中性/碱性转化酶。叁种转化酶在同一高度不同部位也有不同的酶活性,一般来说都是顶部最高,中部最低。孝顺竹的叁种酶活性在各个时期各个部位都要比凤尾竹高。此研究成果对如何调控孝顺竹及其变种凤尾竹的高生长有重大意义,可为竹种培育和繁殖提供相关参考。(本文来源于《第七届长叁角植物科学研讨会暨青年学术报告会摘要集》期刊2018-10-12)
黄大勇,李立杰,徐振国,黄大志,韦丽颜[4](2018)在《孝顺竹新品种‘紫斑孝顺竹’》一文中研究指出‘紫斑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Zibanxiaoshunzhu’为孝顺竹品种‘银丝竹’Bambusa multiplex‘Silverstripe’的变异植株经进一步分离、移栽、培育而成的竹类新品种。2001年发现于广西林科院竹园的‘银丝竹’竹丛中。‘紫斑孝顺竹’与‘银丝竹’的关键区别在于其秆和枝具有大小不一的紫色斑块,因而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本文来源于《世界竹藤通讯》期刊2018年04期)
林树燕,邵丽娟,李洁,张莉,丁雨龙[5](2018)在《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的大孢子及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利用扫描电镜对孝顺竹的雌蕊形态以及大孢子和雌配子体的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孝顺竹雌蕊单子房,1室,双珠被,薄珠心;大孢子母细胞是由1个雌性孢原细胞直接发育而成,大孢子四分体为线性,位于珠孔端的1个大孢子分化成为功能大孢子,然后由功能大孢子依次经历二核、四核、最终形成1卵细胞2助细胞2极核3反足细胞的成熟胚囊。此外,孝顺竹为雌雄同熟类型,根据雌、雄蕊发育的对应关系,从雄蕊形态可估测雌配子体发育阶段。有少数雌蕊出现败育现象,可能是孝顺竹结实率低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李佳,马晓月,张学英,高志民[6](2016)在《孝顺竹组培苗增殖培养影响因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孝顺竹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以及接种方式等对孝顺竹组培苗增殖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孝顺竹增殖生长的培养基配方为MS+6-BA 2.0 mg/L+NAA 0.4 mg/L+活性炭1 g/L;对孝顺竹组培苗进行埋节处理可以提高增殖系数;同时孝顺竹组培苗去除顶梢后伤口下部竹节增大,有利于出现不定根,也可以提高增殖系数。(本文来源于《世界竹藤通讯》期刊2016年04期)
葛高波[7](2015)在《不同配植孝顺竹养分积累与分配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园林应用中常见的有2种栽植方式,即列植于道路两旁及丛植于围墙边缘,不同的栽植方式必定会对植株的营养积累及土壤养分产生影响。本研究在浙江农林大学实验林场建立面积分别为100m2的列植、群植孝顺竹标准地各3个,于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调查样地生物量的基础上,分别采集不同年龄标准株叶、枝、秆植物样品和林地土壤,分析植株各组分中氮、磷、钾及土壤养分含量,探讨2种不同配配植孝顺竹植株营养元素积累的动态和土壤养分的变化,可为园林景观设计中孝顺竹的配置及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群植孝顺竹根区和非根区土壤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均高于列植,土壤速效钾含量相当,土壤pH值则表现为列植高于群植。而且群植孝顺竹在密度、胸径、株高上均高于列植,说明人为措施对孝顺竹生长及土壤有明显影响。(2)不同配植孝顺竹叶、枝、秆中氮(N)、磷(P)、钾(K)含量的年变化动态基本一致,7~9月,不同器官中N、P、K含量较高,而12月至次年3月N、P、K含量一般较低。群植孝顺竹的叶中N、P含量、枝中的N、P、K含量、秆中的N含量均高于列植区域。枝叶秆中的N、P、K含量随年龄的增长均有所下降。(3)不同配植显着影响着孝顺竹叶、枝、秆生物量和养分储量,但对其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影响不大。孝顺竹地上部总生物量表现为群植(23.4t·hm-2)>列植(8.69 t·hm-2),群植生物量是列植的2.7倍,各器官生物量大小均表现为秆>枝>叶,其中竹秆生物量占地上部生物量的77%左右。孝顺竹地上部氮、磷、钾养分总储量表现为群植814 kg·hm-2)>列植04kg·hm-2),群植养分储量是列植的3.3倍;氮、磷、钾养分总储量大小顺序均为秆>叶>枝,其中竹秆中养分储量占比为列植(61%)、群植(57%)(4)土壤养分与植物营养元素没有显着相关性,而植物各器官间N、K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土壤各理化性状之间也有较强的相关性,尤其是群植土壤相关性达极显着。(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5-12-15)
林树燕,李洁,赵荣,董晓波,丁雨龙[8](2015)在《孝顺竹花芽分化及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是一种常见的优良园林用竹。近年来江浙地区孝顺竹陆续开花,为了解竹子花芽及花序的形态建成,通过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对孝顺竹花芽分化及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花各器官的发生顺序从外至内为1外稃→1内稃→3浆片→6雄蕊→1雌蕊。雄蕊各花药原基的发生顺序是:近小穗轴的1个原基→两边的4个原基→远离小穗轴的1个原基。孝顺竹花药壁发育类型为单子叶型,绒毡层为腺质型,其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产生左右对称型小孢子,花粉粒多为叁细胞型。(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王怡,陈宏志,符饶,甘晓庆[9](2015)在《纳溪区孝顺竹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标准样方法研究了纳溪区孝顺竹各器官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孝顺竹各器官平均生物量从高到低排列为竹秆>竹枝>竹叶>竹蔸>竹根。单株生物量在各龄级上的分布规律为3a(1006.79g)>2a(868.90g)>1a(631.26g)。各龄级地上部分生物量均高于地下部分,地上部分生物量是地下部分10~12.5倍。林分生物量在各龄级上的分布规律为2a(2476.35 kg·hm-2)>3a(1395.24 kg·hm-2)>1a(673.34 kg·hm-2)。以竹高、胸径为自变量,各器官生物量为因变量建立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除竹根外,其它均以幂函数(W=c DaHb)所拟合的数学模型相关性最高。(本文来源于《四川林勘设计》期刊2015年02期)
林树燕,李洁,赵荣,徐强,丁雨龙[10](2015)在《南京地区孝顺竹的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孝顺竹的开花物候、开花动态以及花序特点,通过野外定位观察,对孝顺竹的开花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孝顺竹为假花序,假小穗簇生,为连续开花类型竹种;南京地区孝顺竹花芽一般在10月初开始分化,次年4—5月小花盛开;盛花期小花内、外稃张开,雌蕊柱头伸出,雄蕊花丝伸长,花药伸出稃外;果实为颖果。(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孝顺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究不同经营措施对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生长的影响,以及竹类植物叶片以外器官的氮磷化学计量特征是否适用于表征植株生长状况及土壤养分丰缺,对浙江农林大学竹种园内列植、群植2种配植的孝顺竹林地土壤-植物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群植孝顺竹林地土壤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含量高于列植,有效氮磷比值(42. 18±6. 36)远低于列植(118. 70±24. 51),列植具有降低土壤有效养分的作用,群植模式更有利于养分循环平衡。列植模式可以促进孝顺竹氮素在笋、秆中的积累而降低全株磷的积累,列植氮磷比介于8. 02~19. 72,群植介于3. 30~18. 18,传统以叶片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来表征孝顺竹植株生长状态及土壤养分丰缺情况的方式并不合适,尤其是在人为干预条件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孝顺竹论文参考文献
[1].邹路路,余雷,凃昌,向慧龙,朱洁倩.孝顺竹内生菌BME17对水稻白叶枯和条斑病生防效果的初步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冯秀智,童志鹏,胡竹平,黄程鹏,周秀峰.不同配植孝顺竹土壤-植物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江苏农业科学.2018
[3].李珍.孝顺竹高生长过程中转化酶活性的变化[C].第七届长叁角植物科学研讨会暨青年学术报告会摘要集.2018
[4].黄大勇,李立杰,徐振国,黄大志,韦丽颜.孝顺竹新品种‘紫斑孝顺竹’[J].世界竹藤通讯.2018
[5].林树燕,邵丽娟,李洁,张莉,丁雨龙.孝顺竹(Bambusamultiplex)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研究(英文)[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8
[6].李佳,马晓月,张学英,高志民.孝顺竹组培苗增殖培养影响因素探讨[J].世界竹藤通讯.2016
[7].葛高波.不同配植孝顺竹养分积累与分配的差异[D].浙江农林大学.2015
[8].林树燕,李洁,赵荣,董晓波,丁雨龙.孝顺竹花芽分化及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9].王怡,陈宏志,符饶,甘晓庆.纳溪区孝顺竹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特征[J].四川林勘设计.2015
[10].林树燕,李洁,赵荣,徐强,丁雨龙.南京地区孝顺竹的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