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场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砂砾岩分布,古水流方向,古水流体系,须四下亚段
新场地区论文文献综述
樊靖宇,葛祥,吴见萌[1](2016)在《基于测井资料重建新场地区须四下亚段古水流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场地区须四下亚段为川西地区的重点油气勘探目标,储层发育程度和天然气富集规模与砂砾岩体分布规律和发育程度密切相关,但砂砾岩体的识别和分布规律一直困扰着该区勘探评价的深入。利用常规测井资料与成像测井资料开展了新场地区须四下亚段砂砾岩平面展布特征和古水流向分析,建立新场地区须四下亚段沉积时期古水流体系。研究成果对储层发育有利相带预测与须四下亚段气藏的进一步勘探开发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测井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陈磊,姜振学,陈委涛,纪文明,黄何鑫[2](2016)在《川西新场地区须五段泥页岩超压成因及其对含气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页岩气储集层中往往发育异常高的地层压力,其压力的大小不仅直接影响了泥页岩中有机质的热演化生烃作用,而且还决定着页岩气的保存和富集程度。为了研究川西新场地区须五段泥页岩的异常高压成因及其对含气性的影响,选取该地区3口井的页岩岩心样品进行现场解吸、X衍射矿物分析和等温吸附等一系列分析测试来辅助说明超压产生的原因。然后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测试数据,对泥页岩的异常高压成因进行了定性分析,初步探讨了泥页岩异常高压发育与含气量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造成川西新场地区须五段泥页岩异常高压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欠压实作用、生烃作用、粘土矿物脱水作用和构造挤压作用。页岩含气量与异常高压的发育程度呈正相关关系,页岩异常高压越发育,其含气量越大,产气量也越高。同时压力系数可以作为保存条件的综合判别指标,川西新场地区须五段泥页岩压力系数较高,保存条件较好。(本文来源于《现代地质》期刊2016年02期)
黄静,李琦,康元欣,刘勇,熊亮[3](2016)在《致密砂岩气储层微观孔隙及成岩作用特征——以川西新场地区须五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加准确地在川西新场地区叁迭系须家河组五段中寻找有效储集体,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微米CT扫描等资料,结合储层物性资料,对川西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五段致密砂岩储层的岩石学、微孔隙空间分布、成岩作用和储层物性等特征及储集空间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须五段致密砂岩储层岩石类型为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储层超致密,储集空间为纳米级晶间孔、微米级溶蚀孔及成因不同的微裂缝,其中晶间孔为储集空间的主体;综合岩心微米CT扫描结果发现,有机质丰度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孔隙的发育和分布,孔隙度随有机质丰度的增大而增大;微孔隙的形态和分布影响了储层的连通性,其集中连片分布优于分散孤立分布。压实、交代和胶结等成岩作用是导致砂岩致密化的重要因素,溶蚀作用对改善储层物性有一定的作用,但对砂岩孔隙度改变不大。(本文来源于《岩性油气藏》期刊2016年02期)
王莹,张克银,甘其刚,周文,熊亮[4](2015)在《四川盆地西部新场地区上叁迭统须家河组二段构造裂缝的分布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川西坳陷新场地区上叁迭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具有储层致密、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裂缝对储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电成像测井的手段,对工区内7口重点井须家河组二段发育的天然裂缝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下列结论:(1)该层位裂缝主要有3组:T3末期的NE—SW向裂缝,K1末期的NW—SE向裂缝,N-Q时期的ESE—WNW至ENE—WSW向裂缝;(2)从线密度横向分布的角度分析,大致表现为距离断裂系统越近的位置裂缝的线密度越大的特点;(3)主要发育低角度以及高角度斜交裂缝,水平缝发育较少,垂直缝不发育;(4)裂缝线密度的不均质性较强;(5)中砂岩是裂缝的主要载体,裂缝在粗砂岩、中砂岩中发育得更好,页岩最不利于裂缝发育;(6)粗砂岩中发育裂缝的井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裂缝随层厚的增加而增多的趋势,中砂岩、细砂岩和页岩中裂缝随层厚的增加而增多的特点并不具有普遍意义,有些井细砂岩中发育的裂缝表现出不随层厚的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地质学刊》期刊2015年04期)
李敏同,彭顺风,吴聪哲[5](2015)在《川西坳陷新场地区上叁迭统须家河组四段九砂组储层物性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川西新场地区须四段储层小层储层物性开展精细研究,以九砂组为研究对象,基于物性分析资料,研究了其岩石学特征和物性特征。(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5年10期)
白帆,吴小奇,曾华盛,袁晓宇[6](2015)在《川西新场地区须二段天然气成因类型和来源》一文中研究指出须二段是四川盆地陆相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层系之一。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新场地区须二段天然气干燥系数普遍高于0.95,为典型干气;δ13C1和δ13C2值分别为-34.5‰~-30.3‰和-29.1‰~-23.4‰,δD1值介于-168‰~-157‰之间,烷烃气碳、氢同位素系列主体表现出典型正序特征,部分样品发生了乙、丙烷碳同位素的部分倒转。新场须二段天然气为混合成因,重烃气表现出以原油裂解气为主并混有部分煤型气的特征,而甲烷则主要表现出煤型气的特点。气源对比研究表明,新场须二段天然气主要来自马鞍塘组—小塘子组烃源岩,须二段自身烃源岩也有一定的贡献。(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5年05期)
史洪亮,杨克明,熊亮,魏力民,陈冬霞[7](2015)在《新场地区上叁迭统须五段陆相页岩层系非常规天然气特征与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除下古生界海相页岩具有页岩气开采的价值外,四川盆地陆相领域页岩层序也非常发育;其中川西坳陷须五段获得突破,但其非常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十分复杂、成因类型多样,开展非常规天然气特征和成因的研究对于有效的认识四川盆地陆相页岩的勘探开发前景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川西坳陷上叁迭统须五段陆相页岩层序天然气组分和同位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该区实际地质条件的分析,研究了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天然气成熟度和天然气的赋存状态。结果表明:须五段天然气主要为烃类气体,甲烷含量、干燥系数变化大;但平均值较低,烷烃同位素具有δ13C1<δ13C2<δ13C3<δ13C4的正常序列分布特点;但甲烷碳同位素值(δ13C1)变化大,在-44.4‰~-27.1‰之间;乙烷碳同位素值明显偏轻,介于-28.1‰~-22.9‰之间。须五段天然气为典型煤型气,具有成熟-中等成熟阶段热成因气的特征;天然气为吸附气与游离气的混合气体,但以吸附气为主,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同位素的分馏效应,导致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偏重。(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5年21期)
黄静[8](2015)在《川西新场地区叁迭系须家河组五段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岩石学等理论,以区域地质、钻/测井与地震剖面资料分析为基础,综合岩心、野外剖面资料,通过对新场地区叁迭系须家河组五段单井测井、地震层序分析,确定新场须五段高分辨率等时层序地层格架方案,并将砂体及沉积体系置于层序地层格架内,以中期旋回为单元研究其时空展布特征,最终建立新场须五段沉积模式,预测有利储集相带,从而为新场须五段储层勘探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新场须五段自上而下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9个短期基准面旋回。3个中期旋回对应于上、中、下叁个亚段,9个短期旋回对应9套砂组。新场须五段基准面旋回层序结构可归纳为叁种类型,A类向上“变深”非对称旋回;B类向上“变浅”非对称旋回;C类对称旋回。短期旋回结构具有多样性,3种旋回结构均发育,A类多发育于下亚段,B类多发育于须五上亚段,C类则多发育于须五中亚段;中期旋回结构发育C1型和C2型旋回结构,长期旋回仅发育C1型旋回结构,即向上“变深”旋回大于向上“变浅”旋回,反映须五段沉积演化经历了缓慢湖进-快速湖退的过程。结合测井、岩心、露头资料对须五段进行相标志分析、测井相及单井相分析,确定新场须家河组五段以浅水湖泊-叁角洲沉积体系为特征,划分出叁角洲前缘以及滨浅湖2种沉积亚相,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及滨浅湖泥、砂泥坪、滩坝等6种沉积微相。选取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单元进行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研究,上、下亚段以叁角洲前缘河道砂沉积为主,中亚段主要为以粉砂为主的滨浅湖滩坝相。须五段沉积时期的沉积模式为叁角洲一湖泊沉积模式,北部西部距物源近,多发育河道砂,向南水体加深,逐渐相变为滨浅湖。综合须五段沉积相和高产岩性组合分析,水下分流河道为须五段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5-05-01)
赵双丰,张枝焕,李文浩,闫红星,万甜甜[9](2015)在《川西坳陷孝泉-新场地区陆相天然气地球化学及运移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气运移研究一直是油气地质领域中至关重要但又最为薄弱的环节,选取甲烷碳同位素、气体干燥系数(C1/C1-5)、i C4/n C4、非烃气体组成等多项天然气运移示踪参数,对孝泉-新场地区陆相天然气的运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须家河组储层紧邻烃源岩,天然气就近成藏,二次运移特征不明显,由于运移距离较短,烃源岩生排烃与天然气的成藏几乎同期进行;侏罗系天然气为次生气藏,天然气以燕山晚期至喜山期形成的深大断裂带为运移通道,由须家河组垂向运移至侏罗系储层,并沿输导砂体由构造低部位向构造高部位侧向运移,至适当圈闭中聚集成藏,天然气大规模运移时期为晚白垩世末期—古近纪。(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谢丹,王鹏,张文凯,罗乃菲,周瑶[10](2014)在《川西坳陷孝泉—新场地区天然气成因类型与运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孝泉—新场地区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及轻烃等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对该区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运移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天然气以烃类气体为主,天然气中甲烷含量平均值高于94%,以干气为主。碳同位素资料证实研究区天然气主要为热成因气,且以煤型气为主。同时,天然气碳同位素与组分资料都证实了须二段存在少量的油型气,这部分油型气主要来自须二段早期的石油裂解。研究区上叁迭统须二段、须四段天然气甲烷与乙烷含量的差异,主要体现了热成熟作用对天然气组分的影响,侏罗系天然气甲烷与乙烷含量差异,则体现了天然气自中侏罗统向上侏罗统的垂向运移特征。研究区上叁迭统须二段、须四段及中侏罗统天然气存在水溶相与游离相两种运移相态,中侏罗统天然气的水溶相强于须二段与须四段,上侏罗统天然气则以游离相运移为主。(本文来源于《天然气技术与经济》期刊2014年06期)
新场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页岩气储集层中往往发育异常高的地层压力,其压力的大小不仅直接影响了泥页岩中有机质的热演化生烃作用,而且还决定着页岩气的保存和富集程度。为了研究川西新场地区须五段泥页岩的异常高压成因及其对含气性的影响,选取该地区3口井的页岩岩心样品进行现场解吸、X衍射矿物分析和等温吸附等一系列分析测试来辅助说明超压产生的原因。然后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测试数据,对泥页岩的异常高压成因进行了定性分析,初步探讨了泥页岩异常高压发育与含气量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造成川西新场地区须五段泥页岩异常高压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欠压实作用、生烃作用、粘土矿物脱水作用和构造挤压作用。页岩含气量与异常高压的发育程度呈正相关关系,页岩异常高压越发育,其含气量越大,产气量也越高。同时压力系数可以作为保存条件的综合判别指标,川西新场地区须五段泥页岩压力系数较高,保存条件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场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樊靖宇,葛祥,吴见萌.基于测井资料重建新场地区须四下亚段古水流体系[J].测井技术.2016
[2].陈磊,姜振学,陈委涛,纪文明,黄何鑫.川西新场地区须五段泥页岩超压成因及其对含气性的影响[J].现代地质.2016
[3].黄静,李琦,康元欣,刘勇,熊亮.致密砂岩气储层微观孔隙及成岩作用特征——以川西新场地区须五段为例[J].岩性油气藏.2016
[4].王莹,张克银,甘其刚,周文,熊亮.四川盆地西部新场地区上叁迭统须家河组二段构造裂缝的分布规律[J].地质学刊.2015
[5].李敏同,彭顺风,吴聪哲.川西坳陷新场地区上叁迭统须家河组四段九砂组储层物性特征[J].石化技术.2015
[6].白帆,吴小奇,曾华盛,袁晓宇.川西新场地区须二段天然气成因类型和来源[J].石油实验地质.2015
[7].史洪亮,杨克明,熊亮,魏力民,陈冬霞.新场地区上叁迭统须五段陆相页岩层系非常规天然气特征与成因[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
[8].黄静.川西新场地区叁迭系须家河组五段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
[9].赵双丰,张枝焕,李文浩,闫红星,万甜甜.川西坳陷孝泉-新场地区陆相天然气地球化学及运移特征[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10].谢丹,王鹏,张文凯,罗乃菲,周瑶.川西坳陷孝泉—新场地区天然气成因类型与运移[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