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批评论文-刘冉

空间批评论文-刘冉

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批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空间批评,《地下铁道》,黑人女性,物理空间

空间批评论文文献综述

刘冉[1](2019)在《空间批评视角下《地下铁道》中黑人女性的逃离与追寻》一文中研究指出长篇小说《地下铁路》作为美国当代作家科尔森·怀特黑德的新作,以其冷酷的叙事风格和强烈的史观,书写了19世纪中期一个年轻的黑奴女性穿越美国心脏地带、备受折磨的逃亡之旅。以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为基础,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叁方面分析黑人女性在面对白人文化主导下种族歧视的迫害、男权社会的压榨、女性之间的同室操戈等多重压迫,以及内心的恐惧焦虑与美好向往交加之时,如何逐步超越集体无意识而强化自我意识,跨越理想愿景与赤裸现实之间的鸿沟,开启奔向自由的空间转换,踏上逃离与追寻的生存之道。(本文来源于《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国露[2](2019)在《文学与城市社会学——对戴维·哈维空间批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戴维·哈维从城市空间理论着手,对当代文学艺术及批评理论中的城市形象进行分析研究,并且认为当时代的艺术家将城市空间描绘成为了"拼贴"形象;并且以危机城市形象表征了当代社会的文化症候;同时,在文学镜像深层的追求中,当代社会希望在复杂、多元的诉求中找寻到一种"共同"的文化主题。哈维城市空间的研究方式为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范式。(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2期)

薛淞艺[3](2019)在《数字时代艺术批评的空间转向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作品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宣传,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足不出户就领略到艺术的魅力。虽然目前我国很多群众及艺术工作者都积极地参与到艺术批评过程中,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对艺术没有形成足够的认识,甚至会有不同程度的误解。这就需要艺术批评家通过网络平台对现阶段艺术发展现状以及艺术作品进行讨论和批评,从而促进艺术的良性发展。(本文来源于《参花(下)》期刊2019年07期)

唐建南,韦君霞[4](2019)在《叁重空间:生态批评视角解析《洪疫之年》》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生态批评视角分析加拿大女作家阿特伍德的小说《洪疫之年》显示了叁重空间的不同特点:民不聊生的废市是反乌托邦的罪恶之城,理性至上的大院是掌控社会话语的监狱,旨在重建美好世界的伊甸崖是生态乌托邦。叁重空间在洪疫降临时都崩溃瓦解,从生态批评的地方研究角度审视其毁灭原因可以看出:废市是物欲横流的"非地方",水深火热中生活的人们无法与空间实现认同,难以呵护所居之地;大院将自己封闭的家园视为"唯一真实的地方",以牺牲其他空间的利益而获得发展,对地方正义的践踏使大院也危在旦夕;伊甸崖是单一封闭的地方乌托邦,抹杀多元性、固步自封的理念使其无法抗拒外界强大的邪恶势力,最终走向瓦解。因此,人们有必要辩证思考生态批评研究中的地方意识,只有建构一个使人们产生依恋、宣扬地方正义、多元开放的地方,才能促使人们真正呵护地方家园,从而缓解当前的生态社会危机。(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立宏,张海新,李月欣[5](2019)在《小人物的闹剧——空间批评视域下哈金的《池塘》》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列斐伏尔等学者意识到在文学作品中空间的重要作用。自此,空间批评逐步实现了从地理学到文学的转向。美国华裔作家哈金第一部长篇小说《池塘》巧妙地利用空间建构故事,并折射出作品的主题。本文试从物理空间下的对比、社会空间里的挣扎、从犹豫的反抗到坚定的妥协叁个方面,站在空间批评的角度,对主人公作为小人物所引发的这场闹剧进行解析。(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胡燕[6](2019)在《超越冲突》一文中研究指出威廉·戈尔丁(1911-1994)是二十世纪杰出的英国小说家,其大多数小说都阐述了人性的问题。小说《蝇王》发表于1954年,是戈尔丁最着名的代表作之一,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蝇王》讲述了一群儿童在未来的第叁次世界大战中由于飞机失事,被困于荒无人烟的海岛。起初他们仍可以和睦相处,而随着事件的推移,孩子们之间互相残杀,从而揭示了人性的缺陷。本论文运用空间理论分析这部作品中所展现的物理空间、社会空间所承载的文明与野蛮的冲突以及超越冲突的精神空间,从而论证只有通过西蒙的充满爱的精神空间才能达到救赎。论文共有五个部分,引论部分介绍威廉·戈尔丁及其小说《蝇王》;国内外对戈尔丁和他的作品的研究状况;最后介绍空间理论的发展过程及代表人物的理论。第一章介绍物理空间视角下文明与野蛮的冲突。通过分析孩子们在不同的物理空间下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论证暴力行为无法达成人类的救赎。第二章介绍社会空间视角下两个群体的对抗。通过分析孩子们到达海岛初期和谐、理性的社会关系如何嬗变为充满暴力的社会关系,本章阐释了小说中体现出的文明与野蛮的交锋、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压迫以及随之而来的反抗,由此推出对抗的社会关系无法达成人类的救赎。第叁章通过对杰克、拉尔夫以及西蒙的心理过程的分析展现他们的精神空间,突出超越冲突主题以寻求精神上的救赎。杰克自我放纵的精神空间以及拉尔夫追寻自我约束的精神空间都无法引领人类达到精神上的救赎。以对抗的方式解决问题只能带来失败的结局。唯有西蒙,这个基督式人物充满爱与善良的精神空间表达了作者所认同的获得救赎的唯一条件——用自我牺牲的方式来播撒爱与和平的种子。本文通过分析海岛上的物理空间、社会空间的文明与野蛮的冲突以及超越冲突的精神空间,旨在警示人类时刻保持精神上的爱与善良,从而获得真正的救赎。(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5)

马丽[7](2019)在《战争中女性的不同命运—空间批评视角下的《英国病人》》一文中研究指出迈克尔·翁达杰作为加拿大文学界着名的小说家,因其专注于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其所有小说都可以被描述为诗意小说。《英国病人》被视为翁达杰的代表作品。小说一经出版,因其碎片化的叙事技巧及人物的生动描写被评论家广泛接受。《英国病人》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写作背景,小说通过描绘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故事,描述了人物在战争中体验的复杂的人生经历。许多评论家被其碎片化叙事技巧及其打破空间和时间界限的独特的写作风格所吸引。迄今为止评论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这本小说,例如身份问题、后殖民主义、叙事学、生态批评等,但仍可以从新的角度对文本进一步深入探讨,特别是从空间批评的角度分析女性在战争中的不同的命运。本论文试图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的角度分析《英国病人》中哈娜和凯瑟琳在战争中不同的人物命运。翁达杰在小说中揭示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女性角色的人物命运:在战争中凯瑟琳失去了年轻的生命;而哈娜治愈了她饱受战争摧残的心灵并开启了她的新生活。论文首先分析了不同地理空间位移对身处战争中的女性命运的不同影响。其次,论文分析了战争期间身处不同社会空间中女性不同的命运,包括凯瑟琳的叁角恋对其致命的影响以及哈娜在和谐的社会关系中治愈了自己。最后论文阐释了不同战争经历中凯瑟琳和哈娜不同的心理空间的变化和成长,最终导致其不同的命运。通过从空间批评角度分析女性在战争中不同的命运,本文旨在强调身处战争阴影下女性的不同态度和行为对其命运的影响。即使在战争中饱受苦难,女性仍要积极面对,就像小说中的哈娜一样。这也是翁达杰想要通过描绘这两个女性角色的不同命运想表达的含义。(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6-04)

袁静[8](2019)在《从空间批评解读《男孩》和《青春》中主人公约翰的文化身份》一文中研究指出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是南非20世纪移民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于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南非复杂的现实环境和流散的成长经历使库切始终处于文化身份的边缘地带。库切的小说创作充满了对西方浅薄的道德观和残酷的理性主义的反思与批判。他的自传体小说《男孩》和《青春》是两部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作品。前者描写了主人公约翰在南非的孩童生活,后者是关于他大学毕业后在英国的寻根之旅。以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批评和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身份为理论框架,本文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个体空间叁个方面解读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文化身份问题。列斐伏尔认为充满社会和文化蕴含的空间影响着个体的思想和行为,霍尔提出文化身份是流动的,在移民流散经历中不断变化。在物理空间中,通过分析自然地理景观的转换,本文揭示了约翰既无法摆脱南非本土文化的束缚,又无法融入英国的边缘化处境。在社会空间中,通过阐述约翰所处的家庭,学校和工作空间,说明了他从身份焦虑到困境再到身份追寻的艰难时光。个体空间主要表明了约翰个性和心理的变化。由于对阿非利堪文化身份的否定,童年时代的约翰处于沉默,压抑自我。步入青年时代,约翰自身的疏离气质和流散状态也使他的英国寻根之旅幻灭。本论文通过从空间批评解读《男孩》和《青春》,旨在为研读库切的这两部自传体小说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通过对约翰所经历的叁个空间维度的分析,本论文探讨了空间对个体的塑造作用和对文化身份的影响,说明了空间批评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意义。此外,论文作者通过研究约翰从南非到英国的身份追寻之旅,表达了对后殖民社会中边缘人物生活状态的关注,同时重新审视了帝国流散知识分子的文化身份。(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6-04)

兰柳[9](2019)在《空间批评理论视阈下的《砖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3年莫妮卡·阿里的处女作《砖巷》一经出版便好评如潮。小说的主人公纳兹奈恩出生于孟加拉的一个村落里。18岁的时候,她嫁给了一个年过四十且素未谋面的男人。婚后丈夫把她带到了南亚移民聚居地—伦敦东部。纳兹奈恩的移民生活从那里展开,她的内心世界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从空间批评角度对《砖巷》进行研究。空间批评可表述为空间理论于文学批评领域的话语实践,它是由二十世纪后半叶西方经济及政治领域进程中所呈现的“空间转向”所明确出来的。在分析《砖巷》的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的基础上,本文揭示了空间背后所存在的社会问题,例如宗教问题,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女性所受到的压迫与束缚等等。本文主要包括叁大部分:绪论、正文和结语。绪论部分对莫妮卡·阿里的生平经历与《砖巷》的主要内容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分析了《砖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正文包括四章内容。第一章为理论基础,简述空间批评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并从地理空间、社会空间与心理空间叁方面介绍了亨瑞·列斐伏尔的空间批评理论。第二章首先从地理空间展现孟加拉与英国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其次对《砖巷》中地理空间的转换进行了分析。地理空间的转换为纳兹奈恩的自我解放提供了一个物质条件并帮助纳兹奈恩明确了自我身份。第叁章首先从社会空间介绍男性与女性的不平等,其次对《砖巷》中社会空间的转换进行了分析。社会空间的转换帮助纳兹纳恩打破了封建文化的牢笼并帮助她摆脱了男权社会的压迫。第四章首先从心理空间研究孟加拉女性的心理活动,其次对《砖巷》中心理空间的转换进行了分析。心理空间的转换指引纳兹奈恩去重建内心世界并重获自我价值。最后一部分是整篇论文的结论。概括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并讨论《砖巷》中的各层空间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增强艺术感染力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何田玉[10](2019)在《无家:空间批评视域下的《远山淡影》》一文中研究指出石黑一雄是着名日裔英国作家,于201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远山淡影》作为他成功且兼具影响力的处女座,一经发表震惊世界文坛。自出版以来获奖无数,且深受广大读者的关注与喜爱。而“无家性”也逐渐成为石黑一雄作品的主要主题之一。国内外研究者与评论者对于这本小说的研究成果颇丰,例如叙述手法,创伤回忆,人物分析等。而在众多研究中,从空间理论分析这本小说的研究比较少且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论文则拟运用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分析主要人物在地理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叁个方面的状态。在这本小说中,地理空间包括战后的长崎和安静的英国,而这对母女不论是在哪个地理空间中都是飘零和孤独的。精神空间中,母亲深受战争的创伤并且想寻找新的生活,但为人母的责任却令她犹豫和矛盾。而女儿则因为战争的创伤和没有安全感的家庭备受压抑,最终选择自杀。社会空间中则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矛盾。这本书通过一位二战后移民英国的日本老妇人悦子的叙述,为读者描绘了战后日本的纷呈世相。通过对《远山淡影》中叁个空间的分析可以看出,每个空间都是充满矛盾,动荡和不稳定的,人们都处于一种无家可归的状态。而这些都体现了石黑一雄作为一位国际作家,对饱受战争创伤的个体生命的深切关怀。(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1)

空间批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戴维·哈维从城市空间理论着手,对当代文学艺术及批评理论中的城市形象进行分析研究,并且认为当时代的艺术家将城市空间描绘成为了"拼贴"形象;并且以危机城市形象表征了当代社会的文化症候;同时,在文学镜像深层的追求中,当代社会希望在复杂、多元的诉求中找寻到一种"共同"的文化主题。哈维城市空间的研究方式为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范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批评论文参考文献

[1].刘冉.空间批评视角下《地下铁道》中黑人女性的逃离与追寻[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9

[2].张国露.文学与城市社会学——对戴维·哈维空间批评的研究[J].北方文学.2019

[3].薛淞艺.数字时代艺术批评的空间转向思考[J].参花(下).2019

[4].唐建南,韦君霞.叁重空间:生态批评视角解析《洪疫之年》[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

[5].王立宏,张海新,李月欣.小人物的闹剧——空间批评视域下哈金的《池塘》[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

[6].胡燕.超越冲突[D].北京邮电大学.2019

[7].马丽.战争中女性的不同命运—空间批评视角下的《英国病人》[D].内蒙古大学.2019

[8].袁静.从空间批评解读《男孩》和《青春》中主人公约翰的文化身份[D].内蒙古大学.2019

[9].兰柳.空间批评理论视阈下的《砖巷》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10].何田玉.无家:空间批评视域下的《远山淡影》[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

标签:;  ;  ;  ;  

空间批评论文-刘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