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蠕变内应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蠕变,内应力,注塑,非线性
蠕变内应力论文文献综述
吴海宏,赵振峰,申长雨[1](2008)在《聚合物注塑内应力计算的蠕变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聚合物粘弹性理论出发,构建了注塑制品内应力计算的蠕变模型。结合蠕变试验结果,分析聚合物注塑粘弹性行为的非线性响应,并提出在应力、温度作用下聚合物弹性模量和粘度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法对工程塑料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平板注塑制件脱模前的内应力进行了模拟计算并与相关试验数据及模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精度较高,且计算过程简便,为进一步准确预测注塑制件内应力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08年12期)
陶文亮[2](2006)在《基于CSR法的蠕变内应力测试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CSR法对蠕变内应力的测试进行了研究,并在材料试验机上实现了CSR法的蠕变内应力测试。提出了将蠕变内应力应用于工程实际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用CSR法测定高温构件的蠕变内应力是可行的,将蠕变内应力用于高温构件的剩余寿命预测是有效的,并可克服一般外推方法的不足。(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田素贵,张静华,金涛,杨洪才,徐永波[3](1998)在《单晶镍基合金稳态蠕变期间的内应力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001]取向单晶镍基合金稳态蠕变期间位错运动内应力的测定及EDAX微区成分分析,研究了两种合金的抗蠕变性能。结果表明,随温度的提高,合金2中γ′相尺寸和体积分数明显减少,而合金1中高浓度的Al,Ta元素使γ′相保持较高的体积分数,这是合金1蠕变抗力优于合金2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航空材料学报》期刊1998年03期)
陶文亮,吴望周,戴树和[4](1996)在《蠕变内应力的测试与工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蠕变内应力的测试方法进行研究。采用CSR法在材料试验机上实现了蠕变内应力测试,并将试验结果用于工程应用。在正常工况下,F-301加热炉炉管不会发生蠕变破坏。(本文来源于《贵州工学院学报》期刊1996年01期)
石荣,李贺军,杨峥,乔生儒,刘应楼[5](1995)在《单向碳/碳复合材料的蠕变内应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应力降落法测定了单向PAN基碳纤维T300增强热解碳基复合材料在1900~2350℃的蠕变内应力σo,结果及分析表明,对单向C/C复合材料,σo不是一个材料常数,而是温度T、初始应力σs及结构因子S的函数,即σo=σo(T,σs,S)。对同种材料(S一定),在恒定初始应力σs下,σo=-0.086T+290.6;在同一温度下,σo随σs的增加而增大。由单向T300/热解碳的微结构模型提出了一种粘弹模型以分析其蠕变内应力σo的物理本质,认为它反映了界面对蠕变的阻碍作用,σo对界面敏感。(本文来源于《固体火箭技术》期刊1995年04期)
忻云彪,王正东,吴东棣[6](1992)在《用蠕变内应力预测高温管道残余寿命》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恒应变速率法测定高温管道蠕变内应力并预测其残余寿命,不管是以蠕变极限为失效准则,还是以持久强度为失效准则,都可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而以蠕变极限为失效准则的蠕变内应力法与常规的以蠕变试验为基础的等温外推法相比,还具有试验时间短的优点。(本文来源于《华东化工学院学报》期刊1992年05期)
庄林忠,许嘉龙,陈国良[7](1986)在《合金基体层错能及蠕变内应力对Refractoloy26合金蠕变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不同含钴量Refractoloy26合金的基体层错能和蠕变内应力对合金蠕交性能的影响关系。测定了不同含钴量合金的基体层错能(γs),以及在565℃时的蠕变内应力蠕变速率和断裂寿命。结果表明,降低含钴量使合金蠕变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钴对合金基体层错能及蠕变内应力的影响。通过对基体成份相同,一类是γ′沉淀强化,一类是固溶强化合金中稳态蠕变速率与基体层错能及蠕变内应力间关系的研究,得到描述合金稳态蠕变速率的一般表达式:(本文来源于《上海钢研》期刊1986年05期)
蠕变内应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CSR法对蠕变内应力的测试进行了研究,并在材料试验机上实现了CSR法的蠕变内应力测试。提出了将蠕变内应力应用于工程实际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用CSR法测定高温构件的蠕变内应力是可行的,将蠕变内应力用于高温构件的剩余寿命预测是有效的,并可克服一般外推方法的不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蠕变内应力论文参考文献
[1].吴海宏,赵振峰,申长雨.聚合物注塑内应力计算的蠕变模型[J].机械工程学报.2008
[2].陶文亮.基于CSR法的蠕变内应力测试与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
[3].田素贵,张静华,金涛,杨洪才,徐永波.单晶镍基合金稳态蠕变期间的内应力及影响因素[J].航空材料学报.1998
[4].陶文亮,吴望周,戴树和.蠕变内应力的测试与工程应用[J].贵州工学院学报.1996
[5].石荣,李贺军,杨峥,乔生儒,刘应楼.单向碳/碳复合材料的蠕变内应力[J].固体火箭技术.1995
[6].忻云彪,王正东,吴东棣.用蠕变内应力预测高温管道残余寿命[J].华东化工学院学报.1992
[7].庄林忠,许嘉龙,陈国良.合金基体层错能及蠕变内应力对Refractoloy26合金蠕变行为的影响[J].上海钢研.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