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准员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准员工
准员工论文文献综述
吉恩·马克斯,陈栋[1](2019)在《不要拒绝曾放你鸽子的准员工》一文中研究指出Not showing up after accepting an offer is unacceptable, but if you have a chance to hire someone again don’t shut them out—they may have beneficial skills.被录用却又爽约确实让人无法接受,但如果有机会重新聘用那个人,不要把他们拒之门外——他们可能仍有一技之长。(本文来源于《英语世界》期刊2019年10期)
任芳慧[2](2019)在《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双主体,准员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当前作为一个高等技术职业学院的文科专业的国际贸易专业来说,如何能够树立起鲜明的专业培养特色以培养出"双主体,准员工"工学结合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是其专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在这个前提下,通过对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构建和研究,构建起更加优秀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构建学术与应用相结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就能使教学实践做到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也是国际贸易专业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在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显而易见的方向所在。基于此,对基于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模式构建的创新研究就显得不可或缺。将基于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对工学结合模式构建的创新研究进行阐述和分析,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9年17期)
姚嫣菲[3](2018)在《“准员工制”订单培养的校企资源共享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准员工制"订单培养是市场经济形势下产业的订单经济向教育界渗透的一种表现,是高等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和改革趋势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发现企业很难与"准员工"建立密切的联系,企业与学校也很难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为了解决该困难,提出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搭建校企资源共享系统。(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8年32期)
张木森[4](2018)在《企业共青团组织在“准员工”组织社会化中的作用与创新——以中交四航局临时团支部建设工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应届毕业生在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后到正式入职前,企业暂时没有机会管理这些"准员工",而学校方面也往往因为是其毕业生而疏于管理,因此形成了一个管理的"空窗期"。中交四航局近年来通过企业共青团组织工作前置,用临时团支部的形式将"准员工"纳入企业的团组织管理,有效地加快"准员工"组织社会化过程,促进其尽快完成身份转化。(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期刊2018年10期)
李国,陈希[5](2017)在《校企合作培养职场“准员工”》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在重庆举行的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矿山技术测量赛和煤矿灾害救援赛中斩获两项国赛一等奖。技能大赛是对学生专业技术操作水平、判断思维能力及职业素养的全面考察,也是职业学校办学成果的一个展现。来自重庆城市职业学院的李阳表(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17-07-14)
柏晶,尹睿[6](2016)在《职业教育新模式“准员工2+1”人才培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职业教育普遍采用的"准员工2+1"模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能力,然而目前高职教育在具体实施这一模式时还存在与企业合作不够深入、学生管理漏洞多、企业对学生实习重视不够等多种问题。职业院校必须在发挥"准员工2+1"人才培养模的优势效能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准员工2+1"教育模式实践,探究其中隐含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策略。(本文来源于《继续教育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黄晓林,陈淼,田江春[7](2015)在《准员工(大学生)职业心理成长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最后一学期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完成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衔接,企业实习时学生会出现了工作适应性、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入职后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了调研,从与同事相处、与领导沟通、情绪调节、职业生涯规划四个方面以案例方式进行归类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5年31期)
谢伊青,李辉[8](2015)在《大一学生成为企业准员工》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大一学生杨婧文,怀着紧张又激动的心情在"洲际英才班就业意向协议书"上,认真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意味着她已成为洲际酒店的一名准员工,在思想上开始逐渐向职业人身份转变。"毕业后就业有保障,能快速适应工作环境,符合岗位的人才要求,让我感到踏实。"与杨婧文一样,上海二工大2014级酒店管理定向班的37名学生参与了现场签约,他们都成了企业的准员工。这次签约仪式,对他们来说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次经历,因为这是多数学生自己做主签下的第一份协议,(本文来源于《成才与就业》期刊2015年12期)
尼勃斐,郑元芳[9](2015)在《探索技工院校改革之准员工教育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全国技工院校纷纷踏上改革之路,邢台技师学院也创新提出了准员工教育体系,准员工特有的教学体系,含有专业能力、筛选适宜方法的能力、社会接受能力。该教育体系凸显了工学一体的总指引,把通用架构内的职业素养、带有企业化特性的新颖管理设定成侧重点。培育出来的准员工人才,采纳技能型这一总体导向,接纳就业指引。学院整合校企协作,建构现代化态势下的职业教育,在一体化框架内实施教学变革,侧重培育最适宜的职业能力,即核心职业技能,提升综合水准。(本文来源于《中国培训》期刊2015年07期)
朱丽,林水丽[10](2015)在《企业健康发展从“和”来》一文中研究指出4月22日,福建邵武市供电公司党政工主要负责人与来自基层的15名班组长面对面,倾听广大班组长对班组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这是该公司倾听基层一线员工心声,把准基层班组员工需求、推进班组建设的一个平台,也是该公司创建和谐企业的一个剪影。 多年来,邵武市(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15-05-13)
准员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当前作为一个高等技术职业学院的文科专业的国际贸易专业来说,如何能够树立起鲜明的专业培养特色以培养出"双主体,准员工"工学结合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是其专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在这个前提下,通过对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构建和研究,构建起更加优秀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构建学术与应用相结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就能使教学实践做到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也是国际贸易专业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在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显而易见的方向所在。基于此,对基于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模式构建的创新研究就显得不可或缺。将基于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对工学结合模式构建的创新研究进行阐述和分析,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准员工论文参考文献
[1].吉恩·马克斯,陈栋.不要拒绝曾放你鸽子的准员工[J].英语世界.2019
[2].任芳慧.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双主体,准员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现代商贸工业.2019
[3].姚嫣菲.“准员工制”订单培养的校企资源共享系统[J].现代职业教育.2018
[4].张木森.企业共青团组织在“准员工”组织社会化中的作用与创新——以中交四航局临时团支部建设工作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
[5].李国,陈希.校企合作培养职场“准员工”[N].工人日报.2017
[6].柏晶,尹睿.职业教育新模式“准员工2+1”人才培养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6
[7].黄晓林,陈淼,田江春.准员工(大学生)职业心理成长案例分析[J].科技视界.2015
[8].谢伊青,李辉.大一学生成为企业准员工[J].成才与就业.2015
[9].尼勃斐,郑元芳.探索技工院校改革之准员工教育体系[J].中国培训.2015
[10].朱丽,林水丽.企业健康发展从“和”来[N].工人日报.2015
标签:准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