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萤火虫同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导向机制,改进萤火虫算法,PID控制器
萤火虫同步论文文献综述
胡国祥,鲍仁明,张鹏,顾昊[1](2019)在《基于改进萤火虫算法的永磁同步电机PID参数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萤火虫算法的永磁同步电机PID控制器的参数优化算法。通过改进萤火虫算法对电流、转速PID参数进行整定。本文在算法中引入导向机制,可以使步长在迭代初期保持较大值,便于全局搜索,在迭代后期保持较小值,便于精确获得最优解;在传统萤火虫算法中,若是萤火虫个体在其自身动态决策域半径内没有找到比自己更亮的萤火虫,则此类萤火虫随机移动将不能确定,可能导致算法局部最优或者收敛速度缓慢。为了优化此类问题,提出一种导向性的移动策略,加快迭代速度,更容易获得全局最优。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控制算法,能够快速准确的跟踪电机转子的速度,具有响应快、鲁棒性强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变频器世界》期刊2019年06期)
李维刚,冯宁,刘超,刘翱[2](2016)在《基于同步扰动随机逼近的混合萤火虫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标准萤火虫算法(FA)中存在的种群过早收敛、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等不足,提出一种以memetic算法为框架、将同步扰动随机逼近和萤火虫算法相结合的混合算法(FA-SPSA),即首先使用萤火虫算法对种群进行全局寻优,然后使用同步扰动随机逼近算法对选出的部分最优个体进行局部搜索,从而增强萤火虫算法跳出局部最优解的能力。通过6个标准测试函数对FA-SPSA算法的性能进行检验,并与标准萤火虫算法、果蝇算法、改进的果蝇算法等其他4种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FA-SPSA算法在寻优精度、收敛速度、鲁棒性等方面的性能总体上优于对比算法。(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李洋,童心童画[3](2016)在《奇妙的萤火虫同步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1680年,荷兰旅行家肯普弗在泰国旅行。他在湄南河上顺流而下的时候注意到一个奇特的现象:一些明亮发光的昆虫飞到一棵树上,停在树枝上,有时候它们同时闪光,有时候又同时不闪光,闪光与不闪光很有规律,在时间上很准确。(本文来源于《课堂内外(小学智慧数学)》期刊2016年10期)
郝创博,宋萍,杨诚,武江鹏[4](2016)在《多相位粒度萤火虫同步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针对分布式时间同步算法中,低耦合系数的分组同步问题和大耦合系数的相位振荡失稳现象,提出一种多粒度一致分布式时间同步算法,采用离散多相位粒度模型,将报文交换的相位信息采用多个相位分辨力进行耦合同步,有效地减少了分组现象,加快了同步进程,并提高了算法的执行效率。最后利用仿真实验和传统的M&S仿生算法进行对比实验,验证了其在非全连接网络中,可以取得比传统算法更好的同步效果。(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赵海磊[5](2015)在《基于“萤火虫同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布式时间同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无线传感器测试网络的集中式时间同步技术已经日臻完善,但是其扩展性、抗毁性差以及同步误差随跳数增加而积累的问题一直存在,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和应用的灵活性。而分布式时间同步方法的出现给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能,它们不需要建立全网路由来分发同步消息,而采用分布式的思想,新加入的节点仅与其相邻节点交换信息,进而通过多点协同的方式实现全网的时间同步。其中最具启发意义的研究是将针对“萤火虫同步”现象的理论研究应用到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中,而该过程所要面对的难点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复杂多变的拓扑结构以及随机耦合延迟的存在。本文在阅读大量有关萤火虫同步现象研究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技术等方面的文献基础上,结合着名的M&S模型以及RFA同步机制,提出了改善网络同步性能的WRFA机制、可变耦合强度机制以及应对传输延迟突变的措施。并在硬件验证阶段提出了依靠GPS芯片提供高精度时间基准的同步验证方法,区别于以往串口-数据采集卡-工控机的同步验证方式。本文主要论述如下:1、描述同步仿真模型的建立过程。首先根据网络节点的随机分布位置以及节点间通讯延迟情况建立网络模型;然后建立节点同步算法的基本数学模型,并针对硬件情况进行模型的离散化、线性化并去除浮点运算;最后在模型中加入测试终端模块,显示网络所有节点的实时相位信息以及节点间的最大相位差随仿真时间的变化规律。2、针对存在耦合延迟以及网络拓扑变化的情况提出了减小系统同步状态波动的WRFA机制、同时提高同步精度和同步速度的可变耦合强度机制以及应对报文传输延迟突变的机制。然后结合前边建立的仿真模型,对引入的新的机制进行仿真验证,均能达到期望的结果。3、最后建立硬件验证平台和验证技术。首先提出利用GPS的高授时精度,为同步方法提供统一的精确的时间基准,一方面避免繁杂的线路连接,另一方面也不会引入过大的不确定性误差。然后介绍硬件的各个功能模块组成。最后利用建立的硬件进行同步方法的初步验证。(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5-01-01)
萤火虫同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标准萤火虫算法(FA)中存在的种群过早收敛、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等不足,提出一种以memetic算法为框架、将同步扰动随机逼近和萤火虫算法相结合的混合算法(FA-SPSA),即首先使用萤火虫算法对种群进行全局寻优,然后使用同步扰动随机逼近算法对选出的部分最优个体进行局部搜索,从而增强萤火虫算法跳出局部最优解的能力。通过6个标准测试函数对FA-SPSA算法的性能进行检验,并与标准萤火虫算法、果蝇算法、改进的果蝇算法等其他4种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FA-SPSA算法在寻优精度、收敛速度、鲁棒性等方面的性能总体上优于对比算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萤火虫同步论文参考文献
[1].胡国祥,鲍仁明,张鹏,顾昊.基于改进萤火虫算法的永磁同步电机PID参数优化研究[J].变频器世界.2019
[2].李维刚,冯宁,刘超,刘翱.基于同步扰动随机逼近的混合萤火虫算法[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6
[3].李洋,童心童画.奇妙的萤火虫同步现象[J].课堂内外(小学智慧数学).2016
[4].郝创博,宋萍,杨诚,武江鹏.多相位粒度萤火虫同步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6
[5].赵海磊.基于“萤火虫同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布式时间同步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