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道德蜕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消极道德蜕化,积极道德蜕化,道德意志
道德蜕化论文文献综述
袁名松[1](2013)在《论道德蜕化中的道德意志》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蜕化可分为消极道德蜕化和积极道德蜕化。道德蜕化的产生有两个原因:一是主体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叁大心理因素的变异;二是客观条件的影响。在这里从主体道德意志原因来探讨道德蜕化,薄弱和坚强的道德意志在不同道德境遇中产生消极道德蜕化,同样,薄弱和坚强的道德意志在不同道德境界中对道德蜕化产生积极影响。(本文来源于《安顺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袁名松[2](2012)在《论道德认识与道德蜕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认识是道德主体心理叁大因素之一,它是由道德感知、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智慧等环节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过程。道德蜕化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叁大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道德认识能够判断善恶是非,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产生的根据,它会对道德内外化过程中的道德蜕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安顺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孙亮[3](2012)在《道德蜕化视域下的道德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由人而定,表现为人为性;同时道德为人而定,表现为为人性。因此,对于道德的研究,不能脱离现实的人而单纯就道德进行冥想。但事实上,有一些人对道德哲学的研究,往往脱离人的实践生活,而单纯从理论上论证某种道德的合理性,并企图通过道德教育途径来完成从理论道德到个体道德的内化。这往往会导致道德理论与现实生活之间产生距离甚至发生矛盾,从而导致道德蜕化现象的发生。我们这里所说的道德蜕化是指主体将曾经内化的道德又外在化的过程,表现为主体对曾经内化的道德的弃置甚至违背。当然,引发道德蜕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化,以及某些特殊情景的出现,都可能是道德蜕化的诱因。本文将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对这些诱因进行分析。根据道德规范本身的性质,我们可以将道德蜕化分为积极的道德蜕化和消极的道德蜕化两种类型,积极的道德蜕化是指主体对已经过时的、失去合理性的道德的外在化甚至违背,这对人和社会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消极的道德蜕化是指主体对具有普遍合理性的道德的外在化甚至违背,这对于人和社会的发展均有消极作用。道德的创新发展,是道德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道德创新的方式和途径是多样的,从道德蜕化的角度来看,积极的道德蜕化出现,就意味着道德本身出现了问题,存在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所以,积极的道德蜕化本身就包含着道德创新的机理,并为道德创新提供方向指引。因此,在道德蜕化的视域下进行道德创新是促进道德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在道德蜕化的视域下,道德创新包括对主要引起道德蜕化的传统道德和西方个人主义道德的创新。通过对于道德蜕化与道德创新的相关性研究,有助于避免道德蜕化、实现道德创新,这样才能摆脱道德异化对人的束缚,真正体现道德的为人性,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全面发展。(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期刊2012-06-02)
易小明[4](2012)在《论道德蜕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蜕化是人们将曾经内化的合理道德原则规范又外在化的过程,它是外在道德情境变异与主体内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道德蜕化是个体精神败落的机理所在。因此,在社会腐败不断漫延的今天,如何从社会制度支持与个体道德修养提升的角度积极阻滞道德蜕化的发生,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袁名松[5](2011)在《道德蜕化中的道德情感原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关系中,人常会背离道德规范,出现"道德蜕化"。道德蜕化可分为积极道德蜕化与消极道德蜕化。道德蜕化中的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的原动力,是导致道德蜕化的非常重要原因。激发强烈的道德情感,抑制消极道德蜕化,引导积极道德蜕化,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本文来源于《安顺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祝青[6](2010)在《论道德意志在道德蜕化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意志是人的本质力量的重要体现,在人的活动中有着最重要的影响。正因为意志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从古至今人们对意志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可是意志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对意志认识的不同视角,使得意志的词义变得纷繁复杂,并常有随意、泛化之现象。本文首先对意志概念进行了剖析,指出本文中意志一词仅指意志力,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道德意志就是人们在道德领域活动中的意志。把道德意志等同于意志的这种理解为我们更好的解释道德蜕化提供了理论基础。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机制,道德意志运行的内在机制是其作用的基础。因此,对道德意志运行的内在机制的分析必不可少。在分析中我们发现道德意志的产生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社会选择的结果;既是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也有其具体的情景性;既受道德认识的影响,也受道德情感等其他心理机制的影响。正是这些因素使得主体坚强的意志或薄弱的意志在积极的道德蜕化中或消极的道德蜕化中有着不同的表现。主体坚强的道德意志在积极的道德蜕化中,主要表现为道德主体为了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而扬弃当前的社会道德,勇敢的表达和践行自己的符合时代精神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主体薄弱的道德意志在积极道德蜕化中则更多的表现为一种“静观”和“逃避”,以一种消极的方式对抗着不合理的社会道德。主体坚强的道德意志在消极的道德蜕化中,主要表现为道德主体为了自我利益的实现而违背普遍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在社会的打击和制裁下,顽强的进行破坏性活动,甚至甘愿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主体薄弱的道德意志则主要表现为,主体为了自我利益的实现,不能很好的遵守现有的道德原则和规范。通过对道德意志在道德蜕化中的作用的分析,我们也更清楚的了解到如何对道德意志进行引导。最后笔者提出从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和提高意志掌控能力叁个方面入手,引导道德意志在积极的道德蜕化中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期刊2010-05-20)
刘仁贵[7](2008)在《论道德蜕化与道德内化、道德外化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种道德现象,即人们的行为常常与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相悖,这种现象的实质是主体利益要求与社会道德规范要求之间发生了冲突。面对这一冲突,高高在上的传统道德常常要求人们压抑甚至放弃个人利益要求而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要求,导致人仅为道德而存在。这反映了人与道德关系错位的情形。我们讲道德为人而生,但人为什么要与道德对抗呢?其实,我们通常所说的道德包含两个层面:即一般意义上的道德和具体层面的道德原则规范。从一般意义上而言,人与道德是彼此同构的,不存在离开人的道德,离开了道德人也很难生成为人,道德要求源生于人的本质需要;而从具体层面而言,人与道德之间既存在着同一和统一的关系,也存在着差异和对立的关系。因为具体的道德原则规范一旦生成便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稳定性,而人的自我实现要求具有复杂性和随机性,人的现实要求有可能与道德规范要求相符合,也有可能与道德规范要求相背离,后者表现为人的行为对具体的道德规范要求的游离甚至对抗,我们将后面这种现象称之为“道德蜕化”现象。道德蜕化是指具有一定社会身份并起一定社会作用的个人,在现实需要的支配下,通过采取对其自身已学习、选择和认同的道德规范要求相游离和对抗的行为,而达到自我利益实现的道德现象。从是否有利于人的本质需要实现来看,道德蜕化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道德蜕化有利于促进道德的发展,消极的道德蜕化则会阻碍道德的发展。因此,人的道德行为由道德内化、道德外化和道德蜕化叁个过程组成,这叁个过程之间辩证互动,共同构成道德行为发生的有机过程。在道德内化过程内含着道德蜕化的原因,外化之道德只是内化之道德的一部分,其余的则被道德蜕化所消蚀,道德蜕化的发生又对道德内化和道德外化产生影响。从当今我国道德现状来看,道德蜕化现象普遍存在,这是传统道德与新的利益结构已发生变化的道德主体之间发生严重错位、分离所致,研究分析其内在原因,全面审视主体道德选择的人生合理性与价值论缺失,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期刊2008-05-15)
道德蜕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道德认识是道德主体心理叁大因素之一,它是由道德感知、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智慧等环节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过程。道德蜕化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叁大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道德认识能够判断善恶是非,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产生的根据,它会对道德内外化过程中的道德蜕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德蜕化论文参考文献
[1].袁名松.论道德蜕化中的道德意志[J].安顺学院学报.2013
[2].袁名松.论道德认识与道德蜕化[J].安顺学院学报.2012
[3].孙亮.道德蜕化视域下的道德创新[D].吉首大学.2012
[4].易小明.论道德蜕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5].袁名松.道德蜕化中的道德情感原因探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1
[6].祝青.论道德意志在道德蜕化中的作用[D].吉首大学.2010
[7].刘仁贵.论道德蜕化与道德内化、道德外化的关系[D].吉首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