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再生产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空间生产,乡村文化,乡村旅游,文化空间
文化再生产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朱运海[1](2018)在《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乡村旅游文化再生产研究——以襄阳五山茶坛和堰河茶文化旅游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研究是地理学的核心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兴起了对城市空间问题的研究。发轫于城市问题的空间生产理论,对城市文化空间生成与变迁做了大量研究。乡村振兴需要加强对乡村空间的研究,城市空间生产的理论成果可用于指导乡村文化空间生产和乡村旅游文化再生产的研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而言,乡村振兴不仅要有产业,更要有文化,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五山茶坛建设和堰河茶文化旅游为研究对象,借助空间生产理论从空间实践、空间表征和再现空间角度,对乡村旅游的茶文化空间生产问题进行分析。同时,立足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从自然层、生计层、制度层和意识形态层四个方面对乡村旅游文化再生产过程进行诠释。以期找出乡村文化空间生产和乡村旅游文化再生产的内在规律性东西,为其他地方的乡村振兴和乡村文化建设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李贝贝[2](2018)在《农村中学生辍学行为分析——基于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辍学中学生、学生家长等的访谈发现农村中学生辍学行为实质上是处在教育场域中弱势地位的惯习行为。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城乡学生拥有文化资本的差异导致两者在教育场域中形成了不同的性情行为倾向,因此农村中学生的辍学行为是教育场域属性在个人身体中内化的结果,是一种前意识实践的惯习行为。(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8年34期)
冯雨晴[3](2018)在《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与皖北地区贫困县民办中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78年党的十一届叁中全会召开以来,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领域的改革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改革。1985年,中共中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从而拉开了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序幕,该决定明确规定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民办教育的地位由此得以确立,并且开始迅速发展起来。这标志着中国的教育制度逐步由国有集中办学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民办教育将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经过叁十多年的发展,民办教育在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相差甚远。在以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民办中小学成为众多家长们竞相追逐的香饽饽,而在贫困县,民办中小学的发展遭遇了不小的困境,特别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由教育成本与就业状况之间的较大反差所引发的“上大学无用论”,使得贫困县民办中小学的发展雪上加霜。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高考升学率虽然逐年升高,但是想要考上重点高校还是难如登天,即使考上普通本科、专科院校,不但要支付一大笔教育费用,而且毕业之后也难以找到一份收入较高的工作,所以还不如干脆放弃学业,直接外出打工赚钱更划算。在针对这一不良现象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有学者以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作为分析框架,试图揭示当代中国教育体制运作过程中的教育资源分配公正问题和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问题。笔者认为,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直接套用西方理论不能真正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只有从实际出发,坚持认识事物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原则,才可能辨清事物的本质,然后在此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方案。为此,笔者多次赶赴安徽省砀山县这一国家级贫困县的一所民办中学T中学展开调研,探明其办学现状并思考背后隐藏的深层次的原因。因此,本论文研究以唯物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为指导,以T中学为样本,通过田野调查的实证方法,在揭示贫困县民办中学现状、问题及其内在成因的基础上,尝试探讨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运用于皖北地区贫困县民办中学是否有效的问题。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主要包括选题背景、意义、创新点、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是理论部分,分别从布尔迪厄的个人经历、法国的时代背景、文化再生产理论的主要概念工具等方面阐述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第叁部分针对样本学校——T中学进行个案研究,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课程建设、生源状况、特殊政策扶持等方面系统地分析T中学的现状。第四部分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为指导,揭示T中学的现状及其成因,以探讨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是否适用于中国贫困县民办教育体制。第五部分是余论,提出只有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为指导,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分配均衡化问题,才能解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过本文分析论证得出如下结论:尽管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对于研究中国当下的教育现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是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具体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探析皖北地区贫困县民办中学现状的特殊性和本质问题。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产生于20世纪七十年代的法国,当时的法国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而现阶段的我国是一个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社会主义国家,目前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时期。中法两国的社会性质、政治制度、文化传统、教育政策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当我们运用布尔迪厄的理论来解读中国某一地区的贫困县民办中学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时,一定会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若盲目照搬,必然出现“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8-01-01)
黄俊,董小玉[4](2017)在《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教育社会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教育社会学视角研究了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认为布尔迪厄建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早期社会化概念的提出,这个概念对于审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公平具有极大的理论开拓意义及普遍有效性。以此为基础,布尔迪厄揭示了教育机会与受教育者所处阶层位置及家庭资本的隐秘契合关系,指出先赋性因素是决定文化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的先决条件。最后分析了文化再生产的实质及在教育领域发挥的作用及功能。(本文来源于《高教探索》期刊2017年12期)
秦立凯[5](2017)在《30年“体育”之争的再审视——以文化再生产理论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文化再生产理论为视角,对我国有关体育概念的争论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体育及其相关概念作为文化产品是其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的呈现,力图追寻体育的绝对真义不符合文化再生产规律;体育概念争论是社会研究方法的重大转向,对体育本质的认识体现人类思维模式的重要转变;对体育起源问题的研究是本体论思维模式的反映,对这一宏观问题的微观追究,本身就是一种逻辑矛盾;中国古代存在丰富的体育现象,是体育实践再生产过程;体育概念的讨论关涉学术群体禀赋资本和惯习,以及权力正当性的场域之争。(本文来源于《体育学刊》期刊2017年06期)
李丽娇[6](2017)在《云南楚雄彝族文化再生产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布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逐渐被湮没,因此推进少数民族文化再生产是社会、政府乃至个人的责任。本文基于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分析了云南省楚雄彝族文化再生产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7年21期)
黄俊[7](2016)在《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布尔迪厄的人生经历就是一部法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史。时代环境、社会语境、教育经历、文化基础及社会思潮共同造就了布尔迪厄的教育社会学思想。他用批判的眼光审视法国高等教育问题,以实证研究撕开了法国高等教育已经“民主化”的幻象。二十世纪中期,法国高等教育的扩张性发展,赋予了普通大众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同时也突显出高等教育阶层流动功能的弱化甚至消失。高等教育不但未能成为推动底层学生向上流动的工具,反而成为复制现有社会结构的“交换器”。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是对二十世纪中期法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往大众化教育转型的反思与探索。他试图从经济基础、权力条件、家庭环境、自身精神结构等因素出发,寻找高等教育沦为社会再生产的途径与机制。现有的关于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研究呈现出零散的局面,逻辑性与体系性都嫌不足。本文将对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建构基础、核心要素、内容核心进行分析,对文化再生产的路径、分类功能及机制特征作出探讨,并对文化再生产理论体现的教育功能观进行推演,最后对其理论特征与理论贡献作出系统性的阐述。本文认为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建构基础包括叁个方面,即社会背景、个人及教育经历、思想基础。为更好的分析研究这些基础,本文将尝试引入文学研究的两种重要形态,即社会历史批评和心理批评对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建构基础进行分析,探究其形成的社会时代根源,从社会环境及社会思潮维度厘清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基础;并依托布尔迪厄自身的教育经历,从传记式研究及心理研究的维度剖析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形成的主观条件。场域、惯习与资本是形塑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叁大要素。目前学界对于这叁大要素的研究呈现“各自为政”的条块分割式研究局面。本文将以行动作为理论统筹这叁个概念,摆脱目前的散乱研究困境,回应教育场域的个体行动成因,并探究资本与惯习作用下的教育场域运行机制,形成惯习、资本、场域研究的整合机制及聚合效应。行动作为理论是建构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前提。在对行动作为理论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将对文化再生产理论展开研究。文化再生产理论认为高等教育不但不能起到整合社会、打破阶层藩篱的作用,反而固化了阶层现状,造成了社会结构的再生产。文化再生产理论的逻辑如下:教育是一种符号暴力行为,学校通过符号暴力进行支配阶级的文化再生产,而文化再生产最终导致社会再生产,这就是布尔迪厄所谓的高等教育场域的“社会炼金术”。论文首先从发生学角度对文化再生产理论的逻辑起点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内容展开深入分析,以把握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清晰观点。以此为基础,论文将对文化再生产的实质进行归纳与总结。在深入分析文化再生产理论内容的基础上,本文将探讨文化再生产的路径及分类功能,并对文化再生产机制的特征作出阐述。以上述研究内容为基点,本文将探讨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所折射出的高等教育功能观。高等教育功能观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重点。高等教育功能观经历了唯正向功能观独尊→负向功能观出现→正负双向功能观齐发展这样的历史演变。本文梳理了互动论、功能论及冲突论教育社会学思想的概念差异及历史流变,并从理论的发展史角度审视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他认为在阶级社会中,符号暴力是教育的本质属性,认定教育既具有实施符号暴力的工具作用,也具有掩饰社会再生产的美化作用。而在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问题上,布尔迪厄认为教育既不能助推底层人士的向上流动,也不能改变社会结构固化的现实,对于身处底层的人来说,教育的意义无足轻重,不过是文化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的工具而已。从根本上说,布尔迪厄认定在阶层流通问题上,先赋性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以高等教育为途径的获致性因素的影响微不足道。基于此,本文认为布尔迪厄秉持的是负向教育功能观。本文最后将对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理论特征及意义作出评价。作为享誉世界的社会学大家,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具有浓厚的批判性研究取向,同时打上了循环论与决定论色彩,他的理论既有学科超越性,又有文化研究的理论特征。在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理论贡献问题上,本文认为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揭示了教育系统与社会权力系统的互动循环机制;展示了社会结构与权力谱系下学校的社会选择功能,拓宽了教育社会学研究领域;而布尔迪厄的负向功能观研究取向丰富了高等教育功能观,并建构了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二元融合的关系主义教育社会学研究新范式,搭建起面向多学科的理论研究网络。(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6-09-10)
董泽芳,赵玉莲[8](2015)在《从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看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公平》一文中研究指出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为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影响分析提供了认识论基础、反思性研究方法和多元分析框架。从文化再生产理论看,"惯习"是导致高等教育不平等的心理根源,"资本"是导致高等教育不平等的物质基础,"符号权力"是导致高等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原因。为此,要重视文化观念更新,为促进高等教育公平提供正确认知;加强各种制度改革,为促进高等教育公平提供制度保障;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为促进高等教育公平提供实施载体。(本文来源于《现代大学教育》期刊2015年06期)
张继平,刘博菱[9](2015)在《高等教育不公平的深层原因及其破解策略——基于大学文化再生产的理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文化再生产是一个专断的过程,大学通过资本积累使文化再生产处于结构化的体系中。在社会差异不可能完全消失的高等教育场域中,大学文化再生产的专断特征体现为城乡二元文化的再制、阶层隔离文化的固化和性别歧视文化的复制。大学文化再生产的专断逻辑最终导致了高等教育机会不公平、高等教育制度不公平和高等教育价值不公平。用公平正义打破大学文化再生产的专断铁律,需要铺设平等流动的文化再生产阶梯,形成合理竞争的文化再生产机制,凝聚共同成长的文化再生产目标。(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管理》期刊2015年10期)
朱永生[10](2015)在《论Bourdieu文化再生产理论对Maton合法化语码理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澳大利亚社会学家Karl Maton为了解决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只关心知识获取而不关心知识本身,以及现有的知识理论未能触及知识结构的深层指导原则等问题,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创建了"合法化语码理论"。该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和语言学等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的,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英国社会学家Basil Bernstein的语码理论和知识结构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家J.R.Martin的"权力叁项"(power trio)分析方法与法国社会学大师Pierre Bourdieu的文化再生产理论。本文将论述Bourdieu文化再生产理论中的场域、习性和资本等重要学术思想对合法化语码理论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外语与翻译》期刊2015年01期)
文化再生产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辍学中学生、学生家长等的访谈发现农村中学生辍学行为实质上是处在教育场域中弱势地位的惯习行为。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城乡学生拥有文化资本的差异导致两者在教育场域中形成了不同的性情行为倾向,因此农村中学生的辍学行为是教育场域属性在个人身体中内化的结果,是一种前意识实践的惯习行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再生产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朱运海.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乡村旅游文化再生产研究——以襄阳五山茶坛和堰河茶文化旅游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8
[2].李贝贝.农村中学生辍学行为分析——基于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分析[J].青年与社会.2018
[3].冯雨晴.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与皖北地区贫困县民办中学研究[D].东华大学.2018
[4].黄俊,董小玉.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教育社会学解读[J].高教探索.2017
[5].秦立凯.30年“体育”之争的再审视——以文化再生产理论为视角[J].体育学刊.2017
[6].李丽娇.云南楚雄彝族文化再生产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布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
[7].黄俊.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6
[8].董泽芳,赵玉莲.从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看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公平[J].现代大学教育.2015
[9].张继平,刘博菱.高等教育不公平的深层原因及其破解策略——基于大学文化再生产的理论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5
[10].朱永生.论Bourdieu文化再生产理论对Maton合法化语码理论的影响[J].外语与翻译.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