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染色体短串联重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麦基因组,串联重复序列,染色体鉴定,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短串联重复论文文献综述
郎涛[1](2019)在《小麦及其近缘物种串联重复序列的全基因组发掘与染色体区段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复序列在小麦族物种基因组中占很高的比例,在普通小麦中国春基因组中含量高达85%以上,但基因组中重复序列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较为薄弱。重复序列可分为串联重复(Tandem repeats,TR)和散在重复(Interspersed repeats,IR),仅少数TR在分子标记、进化研究和细胞遗传学分析中得到应用。近年来,随着基因组测序与组装技术的提升以及成本的下降,小麦族中多个物种的基因组序列的完成,为从全基因组水平上分析小麦及其近缘物种的TR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大规模开发TR探针应用于染色体精细鉴定等提供了基础。本研究基于小麦及其近缘物种的参考基因组,结合基因组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手段,明确了基因组中的TR分布特征,发掘了一批新的寡核苷酸(Oligo)探针,能够在小麦染色体上产生清晰稳定的荧光原位杂交(Fl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杂交信号,并利用新探针对小麦易位染色体片段进行了精细鉴定。研究结果如下:1、基因组TR分布可视化网络服务工具的建立。针对串联重复序列家族在基因组中的物理特征,基于BLAST,我们构建了TR富集与物理分布网络服务B2DSC(http://mcgb.uestc.edu.cn/b2dsc)。B2DSC作为TR分布可视化工具,实现了基于TR设计FISH寡核苷酸探针的预评估,并对FISH杂交信号进行物理定位。同时基于FISH杂交结果,评估参考基因组局部区段重复序列的拼装质量,为细胞遗传学分析改进复杂基因组质量提供指导。2、小麦及近缘物种参考基因组的TR发掘。建立了包括小麦(AABBDD)、乌拉尔图小麦(AA)、节节麦(DD)、野生二粒小麦(AABB)和栽培大麦(HH)物种的非冗余TR(non-redundant TR,NR-TR)全基因组分布数据库(http://mcgb.uestc.edu.cn/tr)。发现小麦各染色体TR含量在2-5%之间,在A、B和D组染色体上非均匀分布,以D组染色体的TR密度最高。明确了小麦基因组中不同长度TR阵列在基因组的分布与富集特征,说明重复序列结构多样性对小麦基因组进化发挥了重要作用。3、小麦基因组TR与基因表达调控分析。发现1-10 bp TR和31-60 bp TR分别在高置信度(high confidence,HC)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transcription start site,TSS)上下游50 bp和基因转录终止位点(transcription terminal site,TTS)下游500bp内相对较高富集。在TSS上游1 Kb内和TTS下游300 bp内出现50拷贝以上TR阵列的HC基因,常常表现为完全不表达或有中低表达。类萌发素蛋白基因家族分析,发现编码区插入了TR的基因完全不表达。对93个低拷贝TR阵列的基因分析,表现了潜在的pre-miRNA序列的存在,为开展TR对全基因组的表达调控网络研究奠定了基础。4、基于高拷贝TR的寡核苷酸原位杂交探针的发掘。在TR全基因组分析的基础上,开展TR阵列的聚类分析,从46类小麦高拷贝TR以及3类大麦TR中获得了16个新寡核苷酸探针。验证发现它们在小麦染色体上有比较清晰稳定的非变性荧光原位杂交(nondenaturing FISH,ND-FISH)杂交信号,且结合B2DSC进行的基因组物理定位,构建了一张TR探针的染色体物理定位整合图谱,大大提高了FISH鉴定小麦及其近缘属物种染色体特定区段的分辨率。5、小麦高富集的小卫星(minisatellite)序列的分布与进化研究。小麦基因组中一类44 bp的TR序列Ta-3A1,共有69,135个拷贝,总长约3.02 Mb,为拷贝数最高的小卫星序列。Ta-3A1主要富集于小麦3AL、5AL、7AS、7AL、5BL和5DS很短的区间内。序列的聚类分析与物理分布分析,结合小麦族代表性物种染色体的比较ND-FISH分析,发现Ta-3A1拷贝数和染色体位置的快速变化,与小麦族物种形成和多倍体化过程中的染色体重排事件有关。6、基于TR的寡核苷酸探针用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精准鉴定。利用发掘的Oligo探针,对小麦-偃麦草导入系Z4、小麦-黑麦-偃麦草易位系品种Amigo以及“川麦62”的染色体进行了多重探针的FISH分析。准确鉴定了Z4的易位染色体(Tr-I)的易位断点,其中3A的断点确定在位于长臂的532.13 Mb区域,3DS的47 Mb区段插入到Tr-I的端部。FISH鉴定发现小麦品种Amigo具有小麦-黑麦1RS.1AL易位染色体,小麦7BS.7AS和7BL.7AL易位,还确定了Amigo的1B染色体随体区域,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片段约为120 Mb。利用多种TR-Oligo探针,将“川麦62”中5B-7B相互易位染色体的断点分别定位于5B的99-151 Mb和7B的310-379 Mb之间。证实多探针ND-FISH可大幅度提高小麦及近缘物种染色体区段重排的鉴定分辨率,实现小麦外源新种质的高效鉴定。综上,本研究围绕小麦及其近缘物种中的串联重复序列,开展生物信息学分析,开发了可展示全基因组TR染色体分布的在线网络服务,已成为物种基因组TR分析的共享平台。开发的新型基于TR的寡核苷酸探针,并构建染色体物理定位整合图谱,成功用于小麦外源染色体易位区段的精准鉴定,实现了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与基因组学新进展的紧密结合,研究结果对完善小麦基因组结构、功能与进化的理论和指导小麦分子染色体工程育种的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2)
安雷雷,黄艳梅,张小莉[2](2018)在《Y染色体多拷贝短串联重复序列及其法医学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Y染色体为男性所特有、呈父系遗传,Y染色体上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 on Y chromosome,Y-STR)在法医学实践中有特殊的作用,诸如父系家族的亲权鉴定,混合斑男性成分的检测,不同男性个体混合物的分析、追溯父系迁移历史及重构同一父系家族等方向都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然而,Y染色体上存在较多的重复回文区域,位于该区域的部分Y-STR基因座具有2个或以上拷贝,称为多拷贝Y-STR基因座,如DYS385a/b、DYS389Ⅰ/Ⅱ等。除了具有Y-STR基因座所具有的一般特征外,多拷贝Y-STR基因座还具有其独特的遗传特点。本文就多拷贝Y-STR基因座的法医学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评述。(本文来源于《中国法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蒋敏[3](2018)在《1RS.1BL易位染色体的1RS特异基因和串联重复序列的表达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AABBDD,2n=6x=42)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黑麦1RS取代小麦1BS形成的1RS.1BL易位染色体,因其具有高产抗病虫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小麦育种。然而,目前人们对1RS.1BL易位染色体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拓宽1RS.1BL易位系的遗传基础和开发1RS特异分子标记方面,对于1RS基因与小麦遗传背景互作机制的相关研究却还不够深入。为此,寻找在小麦背景中,具有1RS特异表达特性的基因有助于了解1RS与小麦背景相互作用的机制。此外,利用1RS.1BL缺失系,可以进行1RS特异基因的区段定位,有助于了解1RS不同区段的功能。通过重复序列分析1RS的结构特点,也有利于了解1RS的功能特性。本实验利用非变性荧光原位杂交(ND-FISH)技术对绵阳11(MY11)与黑麦Kustro的杂交后代进行鉴定,筛选出1RS.1BL易位系和1RS.1BL缺失系;通过SLAF-Seq和RNA-Seq技术开发新的1RS的特异标记,结合前人报道的1RS特异标记,利用缺失系材料对这些标记进行1RS的区段定位;同时通过以cDNA为模板的PCR扩增,从中筛选出与1RS特异表达基因相关的标记,利用其研究1RS特异基因在1RS.1BL易位系的不同生育时期的表达情况;还利用荧光定量PCR对串联重复序列pSc200、pSc250在缺失系材料的不同生育时期的表达差异进行研究;最后我们还考察了1RS.1BL缺失系的农艺性状,对1RS的增产区段进行研究,得到了以下结果:1.以Oligo-1162、Oligo-pSc200、Oligo-pSc250和Oligo-pSc119.2-1为探针,筛选出1RS端部缺失的1RS.1BL易位系(15T-1)、1RS随体缺失的1RS.1BL易位系(15T-2)、完整的1RS.1BL易位系(15T-3),根据这些1RS.1BL缺失系,将1RS分成了S.1-S.3、S.3-S.5、S.5-S.7叁个区段,这是前人未报道过的新型的1RS缺失系。此外,本实验还筛选出了其他的1RS.1BL易位系(T-1、T-2、T-3)以及非易位姊妹系(NT-1、NT-2、NT-3)。2.利用SLAF-Seq和RNA-Seq的方法,共设计2550对引物,从这些引物中筛选出了114个新的1RS特异的分子标记,其中有11个标记可用于区分Kustro和Insave来源的易位系,其余标记无多态性。同时对前人报道的1RS标记的特异性进行验证,筛选出33个1RS特异的标记。利用1RS.1BL缺失系对这147(114+33=147)个标记进行定位,分别将93个标记定位到S.1-S.3区段,40个标记定位到S.3-S.5区段,14个标记定位在S.5-S.7区段;并根据定位结果,将15T-2的缺失位点定位在标记Xtsm587与SCM9间,15T-1的缺失位点定位在标记Sec-1与P6M12-P间。3.以易位系(T-1、T-2、T-3)和非易位系(NT-1、NT-2、NT-3)六个生育时期的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考察上述147个标记是否与1RS特异基因相关,最终筛选到了3个标记(G-1RS-140、G-1RS-143、PE005)仅在易位系的6个生育时期的cDNA中扩增出产物,而在非易位系的各个时期的cDNA中都没有扩增出产物,表明这3个标记与1RS特异表达基因相关。其中G-1RS-140关联的基因与小麦1D的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蛋白基因具有94.07%的相似性;G-1RS-143关联的基因与小麦1A的热激蛋白基因具有94%的相似性;PE005关联的基因与小麦1A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具有92%的相似性,这是前人未报道过的。并利用1RS.1BL缺失系的cDNA,对这3个标记关联的基因的特异表达区段进行定位,最终发现它们的特异表达区段与DNA水平上的物理定位是一致的,G-1RS-140和G-1RS-143对应的基因定位于S.5-S.7区段,PE005对应的基因定位于S.3-S.5区段。4.利用转录组数据,对G-1RS-140和G-1RS-143关联的基因在不同1RS.1BL易位系(T-1、T-2、T-3)的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中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G-1RS-140关联的基因在T-3中的表达量在这6个时期中都最高;在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T-2中的表达量高于T-1,而在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T-1中的表达量高于T-2。G-1RS-143关联的基因除灌浆期外,在T-3中的表达量最高,在抽穗期前,T-2中的表达量高于T-1,而在抽穗期后,T-2中的表达量则要低于T-1。5.利用荧光定量PCR对串联重复序列pSc200和pSc250在1RS.1BL缺失系的6个生育时期中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和开花期,pSc200的表达量均为15T-2>15T-1>15T-3,拔节期时为15T-3>15T-2>15T-1,灌浆期时为15T-1>15T-2>15T-3中;在分蘖期、抽穗期和开花期,pSc250的表达量均为15T-2>15T-1>15T-3;拔节期时为15T-3>15T-2>15T-1;孕穗期时为15T-3>15T-1>15T-2;灌浆期时为15T-1>15T-2>15T-3。从这6个生育时期来看,pSc200和pSc250在15T-1、15T-2、15T-3中的表达量没有明显的规律。6.考察1RS.1BL缺失系的株高、穗长、分蘖数、成穗数、小穗数、千粒重,结果表明:株高和千粒重在所有材料之间存在显着差异,均为15T-3(完整易位染色体)>15T-2(随体缺失易位染色体)>15T-1(端部缺失易位染色体),其中千粒重在所有材料中的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在穗长和小穗数性状上,均是15T-1>15T-3>15T-2,其中15T-3和15T-2都与15T-1的差异达到显着,15T-3和15T-2的差异不显着;而分蘖数和成穗数性状在缺失系间差异不显着。本实验结果表明1RS的不同区段可能对产量具有不同的贡献。本研究结果获得了3个1RS特异表达基因的部分序列以及相关的标记,这为研究1RS.1BL易位染色体与小麦遗传背景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对1RS.1BL易位缺失系农艺性状的考察结果,为1RS小片段易位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考。(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肖志强[4](2018)在《串联重复序列不同区段在小麦族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及小麦背景中簇毛麦染色体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串联重复序列作为基因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存在于高等真核生物中。研究表明串联重复序列的变化能够对基因组以及染色体的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进而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并使生物个体的性状发生改变。因此研究串联重复序列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簇毛麦是小麦远缘杂交育种中常用的基因资源,因此在育种材料中鉴定小麦背景中的簇毛麦染色体也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主要以小麦、黑麦、大麦、簇毛麦、八倍体小黑麦和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为材料,根据重复序列KU.D15.15、pSc119.2以及pTa71(rDNA)的4个重复序列家族设计寡核苷酸探针,对材料根尖中期染色体进行非变性荧光原位杂交(ND-FISH)分析,以研究串联重复序列不同区段在小麦族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以及快速准确地鉴定小麦背景中的簇毛麦染色体。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根据重复序列KU.D15.15设计了寡核苷酸探针Oligo-Ku,同时设计了微卫星寡核苷酸探针(GT)_7。Oligo-Ku与(GT)_7相组合,能用于ND-FISH快速准确地鉴定出小麦背景中的簇毛麦染色体,寡核苷酸探针(GT)_7可以将7条簇毛麦染色体区分开。此外,探针Oligo-Ku也能识别小麦背景中的黑麦染色体。2.分析了来自小麦3B染色体上pSc119.2家族的序列3B.117(117bp),发现该序列被(T)n分隔为5个区段,根据这5个区段序列设计的7条寡核苷酸探针在相同的小麦、黑麦或簇毛麦染色体上呈现出了不同的信号强度以及不同的信号位点。同一条重复序列的不同区段在相同染色体上的不同位置的分布状态是不同的。3.为了探究其他pSc119.2家族序列是否也有这样的特征,从1B和3B染色体上随机寻找了6条pSc119.2家族序列。经分析发现这些序列也由(T)n分隔为5个区段,根据这些区段分别设计36条寡核苷酸探针,并用这些探针与中国春根尖染色体进行ND-FISH分析。结果同样发现由这6条pSc119.2家族序列不同区段设计的探针信号强弱不同,由第一、二、叁和五区段设计的探针信号偏强,而第四区段的探针信号偏弱,且来自不同区段相同长度的探针产生的信号强弱不同,表明寡核苷酸探针信号强度与探针序列碱基构成有关。此外,由pSc119.2家族序列第五区段的整段序列设计的探针信号普遍很强,但由第五区段的部分区段设计的探针信号弱,这说明了寡核苷酸探针信号强度还与探针序列长度有关。4.小麦基因组中的pTa71有A、B、C、D四个不同的串联重复序列家族。提取这四个重复家族的重复单元序列,根据各重复单元的不同区段设计寡核苷酸探针,在小麦、大麦、黑麦和簇毛麦染色体上进行ND-FISH分析。结果发现,由pTa71的A家族设计的探针信号最强,而B、C、D家族的探针信号都很弱并且在不同染色体上也呈现出了信号强弱差异。此外,由pTa71的A家族重复单元设计的两条寡核苷酸探针(Oligo-pTa71A-1和Oligo-pTa71A-2)产生了不同的信号模式。Oligo-pTa71A-1和Oligo-pTa71A-2在小麦1B和6B染色体上有同样强的信号,但Oligo-pTa71A-1在黑麦1R和簇毛麦1V染色体上的信号却比Oligo-pTa71A-2的弱。5.为了探究由黑麦和簇毛麦中的rDNA重复序列是否也存在这样的差异,从黑麦和簇毛麦基因组中克隆出共4条与pTa71的A串联重复序列家族高度相似的序列71-R13-1、71-R4-1、71-R1-2、71-D7-6。将克隆的4条序列各分为叁段,共设计了12条寡核苷酸探针,分别在黑麦和簇毛麦染色体进行ND-FISH分析。结果发现根据这4条序列的不同区段设计的寡核苷酸探针在黑麦和簇毛麦的1R和1V染色体产生的信号强弱也不同。推测该串联重复序列不同区段在中期染色体中存在的状态不同。本研究开发的寡核苷酸探针与ND-FISH分析相结合,能够方便地从小麦背景中鉴定簇毛麦染色体。另外发现根据同一串联重复序列不同区段设计的寡核苷酸探针在小麦族植物中期染色体产生的信号强弱以及信号位点的不同,反映了同一串联重复序列的不同区段在小麦族染色体上的分布状态不同。(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肖志强,汤述尧,邱玲,唐宗祥,符书兰[5](2017)在《利用寡核苷酸和ND-FISH技术展示串联重复序列的不同排列以及鉴定小麦背景中的簇毛麦染色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寡核苷酸探针和非变性原位杂交技术(ND-FISH)作为一种方便的检测工具被广泛用于植物染色体的分析。本研究根据重复序列KU.D15.15、pSc119.2类序列3B117和pTa71分别设计开发了新寡核苷酸探针Oligo-Ku、Oligo-3B117.1、Oligo-3B117.2、O ligo-3B117.2.1、Oligo-3B117.3、Oligo-3B117.4、Oligo-3B117.5、Oligo-3B117.6、Oligo-pTa71A-1、Oligo-pTa71A-2、Oligo-pTa71B-1、0ligo-pTa71B-2、Oligo-pTa71C-1、Oligo-pTa71C-2、Oligo-pTa71C-3和Oligo-pTa71D。此外还新开发了寡核苷酸探针(GT)7,该探针和Oligo-Ku组合可以用于鉴定小麦染色体中的簇毛麦和区分不同的簇毛麦染色体。研究发现衍生于同一条串联重复序列的不同寡核苷酸探针在染色体上表现出不同强度和不同位点的杂交信号,寡核苷酸探针的长度和核苷酸组成共同决定了其原位杂交的信号强度,如Oligo-3B117.2(25 bp)和Oligo-pTa71A-2(46 bp)在小麦、黑麦、大麦和簇毛麦上有最强的信号;Oligo-3B117.4(18 bp)在7B染色体短臂上的信号要弱于Oligo-3B117.2.1(15 bp)和Oligo-3B117.3(16bp);而Oligo-pTa71A-1(38 bp)和Oligo-pTa71A-2在1B和6B染色体上面有同样强的信号,但Oligo-pTa71A-1在1R和1V染色体上的信号却比Oligo-pTa71A-2弱。本研究结果表明寡核苷酸探针和ND-FISH分析能够反映出在染色体上串联重复序列的不同片段的分布以及结构特点,并以此探讨从相同重复序列衍生的不同片段产生不同信号的原理。(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7-08-07)
胡萌[6](2016)在《中原汉族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的遗传多态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Y染色体特异区呈父系单倍型遗传,其基因标记是近年来遗传学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应用27个荧光标记Y染色体STR基因座复合扩增系统,对中原地区汉族3 951名男性无关个体进行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遗传多态性研究,以获得中原汉族人群的遗传信息。结果显示27个Y-STR基因座在中原地区汉族3 951名男性无关个体中检出3 944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999 683,单倍型数目最多的两个基因座分别是DYS385和DYF387S1,分别检出95种和65种单倍型,其余基因座分别检出5~19种单倍型。27个基因座的基因多样性在0.377 2~0.969 1之间,累计基因多态性达0.999 999。同时将DYS385、DYS391和DYS438这3个基因座的基因多样性和湖南、湖北、浙江、广州、辽宁、闽南汉族及广西彝族进行比较分析。据本研究结果可知27个Y-STR基因座在中原汉族人群中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其数据为群体遗传学研究、法医学应用及Y-STR数据库建设提供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6年08期)
康冰,曾昭书,王红丹,吴东,何淼[7](2016)在《同一染色体中罕见叁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突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1例罕见的STR基因座突变。方法应用多位点复合PCR扩增技术及毛细管电泳分型技术,对亲子鉴定案例进行分析。结果 STR基因座D2S1338、TPOX和D2S441同时发生遗传突变且D2S1338基因座发生两步突变。结论亲子鉴定过程中,若只有1个或2个STR基因座违反孟德尔遗传规律时,若为单亲鉴定则需加测孩子生母STR基因座分型,若为双亲鉴定应增加遗传标记位点个数,综合分析以排除或认定亲子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赵志新,李浩[8](2015)在《比较串联重复序列在玉米及高粱染色体上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串联重复序列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特别是植物中,为了比较其在禾本科植物染色体中的分布及差异,使用Phobos软件分析了玉米和高粱全基因组数据。结果显示,重复序列主要为短序列重复(<=6 bp),其中尤以二核苷酸和叁核苷酸重复序列密度最高。玉米和高粱的二核苷酸重复单元都以AT重复为主,而其叁核苷酸重复单元不尽相同;玉米主要以CCG极其互补序列CGG重复居多,而高粱以ATT极其互补序列AAT重复为主。并且玉米及高粱串联重复序列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两端。对于理解串联重复序列在玉米及高粱染色体上的分布做了初步分析,研究揭示串联重复序列主要特征及分布位置,对重复序列在禾本科植物基因组中的研究具有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商洛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赵彦,窦全文,云锦凤,王俊杰[9](2015)在《蒙古冰草Afa家族串联重复序列克隆及染色体定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Afa家族串联重复序列因只出现在小麦及小麦族近缘属物种而得名,本研究从蒙古冰草中克隆得到一个Afa家族序列,长度为233 bp,命名为pAmAfa1,该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序列与大多数小麦族其他物种的Afa家族串联重复序列存在较高的相似性;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蒙古冰草pAmAfa1序列与大赖草pLrAfa3,pLrAfa5序列聚在一起,表明蒙古冰草P染色体组与大赖草的N、X染色体亲源关系较近。为了明确Afa家族串联重复序列在蒙古冰草染色体上的位置,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被采用,以pAmAfa1为探针检测到杂交信号出现在染色体的末端或近端部的区域,每条染色体上都有杂交信号,表明Afa家族串联重复序列普遍存在于P染色体组中。(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于越,黎卫平,谢小冬,陈聪[10](2015)在《临夏回族17个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遗传多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研究17个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Y-STR)基因座及其单倍型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回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AmpFlSTR~(?)Yfile~(TM)PCR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系统,对424名回族无关男性个体血样进行17个YSTR位点的复合扩增,用ABI 3730xl遗传分析仪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分析,数据分析使用GeneMapper ID v3.2。结果:DYS456,DYS389Ⅰ,DYS389Ⅱ,DYS390,DYS458,DYS19,DYS393,DYS385ab,DYS391,DYS439,DYS635,DYS392,YGATA H4,DYS437,DYS438和DYS448各位点遗传多样性(GD值)分布在0.471 3~0.968 0之间。17个Y-STR位点共同构成的单倍型361种。其单倍型多样性为0.999 5。结论:临夏回族17个Y-STR位点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可为父权鉴定和父系进化研究提供有价值的遗传学资料。(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染色体短串联重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Y染色体为男性所特有、呈父系遗传,Y染色体上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 on Y chromosome,Y-STR)在法医学实践中有特殊的作用,诸如父系家族的亲权鉴定,混合斑男性成分的检测,不同男性个体混合物的分析、追溯父系迁移历史及重构同一父系家族等方向都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然而,Y染色体上存在较多的重复回文区域,位于该区域的部分Y-STR基因座具有2个或以上拷贝,称为多拷贝Y-STR基因座,如DYS385a/b、DYS389Ⅰ/Ⅱ等。除了具有Y-STR基因座所具有的一般特征外,多拷贝Y-STR基因座还具有其独特的遗传特点。本文就多拷贝Y-STR基因座的法医学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评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染色体短串联重复论文参考文献
[1].郎涛.小麦及其近缘物种串联重复序列的全基因组发掘与染色体区段鉴定[D].电子科技大学.2019
[2].安雷雷,黄艳梅,张小莉.Y染色体多拷贝短串联重复序列及其法医学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8
[3].蒋敏.1RS.1BL易位染色体的1RS特异基因和串联重复序列的表达差异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8
[4].肖志强.串联重复序列不同区段在小麦族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及小麦背景中簇毛麦染色体的鉴定[D].四川农业大学.2018
[5].肖志强,汤述尧,邱玲,唐宗祥,符书兰.利用寡核苷酸和ND-FISH技术展示串联重复序列的不同排列以及鉴定小麦背景中的簇毛麦染色体[C].第八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7
[6].胡萌.中原汉族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的遗传多态性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6
[7].康冰,曾昭书,王红丹,吴东,何淼.同一染色体中罕见叁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突变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6
[8].赵志新,李浩.比较串联重复序列在玉米及高粱染色体上的差异[J].商洛学院学报.2015
[9].赵彦,窦全文,云锦凤,王俊杰.蒙古冰草Afa家族串联重复序列克隆及染色体定位(英文)[J].草地学报.2015
[10].于越,黎卫平,谢小冬,陈聪.临夏回族17个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遗传多态性[J].解剖学杂志.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