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孔氧化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石棉尾矿,混合焙烧法,多孔氧化硅
多孔氧化硅论文文献综述
罗清威[1](2019)在《混合焙烧法制备多孔氧化硅》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缓解石棉工业废渣的排放压力,实现石棉尾矿的资源化利用,以陕南石棉尾矿为原料,采用混合焙烧法制备了多孔氧化硅材料,并采用XRD、SEM、BET等对其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500℃下混合焙烧2 h制备的多孔氧化硅结晶状况较好,多孔性良好,比表面积为40.23 m~2/g,适合用于工业有机废水的处理。在中性环境下,废水中罗丹明B浓度为25 mg/L、吸附时间30 min时多孔氧化硅对罗丹明B的吸附率最大。(本文来源于《矿冶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马超,张玲[2](2019)在《二氧化硅包覆对纳米多孔金增强荧光特性的调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弱金属基底对表面增强荧光的淬灭效应,设计了增强效果更好的荧光增强基底。采用化学生长二氧化硅的方法对纳米多孔金(NPG)表面进行修饰,避免荧光分子和NPG表面直接接触引起的淬灭效应,在SiO_2@NPG表面分别组装上罗丹明6G(R6G)和辐射中心波长为700 nm的量子点(QD 700)。通过探测分析荧光光谱,可以得出:二氧化硅包覆的基底可以使表面增强荧光得到显着的增强,并且二氧化硅厚度对荧光强度有调节作用;在基底增强量子点荧光信号的同时,量子点和NPG之间还出现非辐射的能量转移现象,二氧化硅的厚度对能量转移同样有调节作用,厚度约为5 nm时能量转移现象最显着。本实验为基于荧光能量转移的检测以及设计更好的荧光增强基底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光学仪器》期刊2019年03期)
徐鹏耀[3](2019)在《包裹金属氧化物多孔中空二氧化硅纳米球合成及在亚甲基蓝降解中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工作以静电力驱使的包裹金属离子的胶束为模板,一步法合成包含功能性氧化物纳米颗粒多孔中空二氧化硅纳米球,并用于催化双氧水降解亚甲基蓝染料。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包裹金属氧化物的中空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合成。本论文以静电力驱使下自组装形成的含金属离子的胶束为模板,分别在酸性条件下采用硅酸四甲酯、碱性条件下以硅酸四乙酯为硅源经水解、结晶和焙烧得到了包裹镧系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或混合双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多孔中空二氧化硅纳米球。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N2物理吸附、X射线能谱仪等表征手段研究合成条件对材料的结构的影响。表征结果表明:中空二氧化硅纳米球总体直径22.8 nm~33.3 nm,内部空腔平均直径尺寸11.1 nm~14.8 nm;酸性条件下的产物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碱性条件下的产物表面积较小。(2)含功能性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多孔中空二氧化硅纳米球在亚甲基蓝降解中的应用。考察了合成的包裹镧系单金属氧化物的中空二氧化硅纳米球催化双氧水降解亚甲基蓝的效率,并以含Ce的中空多孔纳米球对比了不同pH条件下合成的纳米反应器以及传统负载型催化剂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合成的中空多孔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催化性能优于碱性条件合成的材料以及传统的负载型催化剂;外加物质如其它有机物等会降低亚甲基蓝降解效率。我们还采用包裹双金属的多孔中空二氧化硅纳米球降解亚甲基蓝,并对其降解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9-05-20)
孙茂蕾[4](2019)在《多孔二氧化硅负载BMP-2质粒通过自噬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创伤、感染、肿瘤等引起的口腔颌面部骨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在纳米材料促成骨作用的研究中,本课题组证明了多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负载BMP-2质粒在体内具有良好的促骨形成效果,表明该纳米粒子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但是,其在细胞内的命运和所涉及机制还有待阐明。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探究自噬在多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促进小鼠颅骨来源前成骨细胞(MC3T3-E1)成骨分化中的作用,为该纳米粒子的促骨形成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首先,我们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聚乙烯亚胺修饰的多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PEI modified 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PPSNs)。扫描电镜下及透射电镜下观察PPSNs呈树枝状,多孔,分散性良好,尺寸主要分布在110-230 nm,动态光散射测得该粒子带正电,理论上可以与带负电的质粒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PPSNs对MC3T3-E1细胞凋亡的影响,发现PPSNs会引起细胞凋亡,且呈浓度依赖性,但是达到较高浓度时细胞存活率仍在80%以上,提示材料生物相容性较好。ELISA实验中,利用PPSNs、BMP-2质粒(简称pBMP-2)、PPSNs负载BMP-2质粒(简称PPSNs/pBMP-2)转染MC3T3-E1细胞,未在pBMP-2组的上清液中检测到BMP-2蛋白的表达,考虑是质粒进入细胞后被溶酶体消化致无效转染,因此将分组设为空白组、实验组(PPSNs组、PPSNs/pBMP-2组)。接着,我们进行细胞自噬水平的检测,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自噬体,可见实验组中自噬体数量较空白组多;吖啶橙染色观察细胞内酸性囊泡,发现实验组内酸性囊泡增多;Western Blot观察自噬相关蛋白水平的变化,显示实验组内LC3-I向LC3-Ⅱ的转换率上升,且PPSNs/pBMP-2组上升更加明显,以上结果均提示PPSNs、PPSNs/pBMP-2具有促进MC3T3-E1细胞自噬的作用。最后,我们利用3-甲基腺嘌呤抑制细胞自噬并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自噬抑制剂处理组ALP和Col1表达较未用抑制剂处理组下降,但是与空白组相比,PPSNs/pBMP-2组内ALP和Col1水平仍较高,说明PPSNs刺激自噬和pBMP-2表达共同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综上所述,PPSNs、PPSNs/pBMP-2能够通过自噬促进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李常青[5](2019)在《木质素多孔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孔碳材料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高比表面积、高导电性、结构稳定等特性,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储能领域。木质素是一种富含芳香环的可再生天然高分子,碳含量高达50~60%,是制备多孔碳材料的理想前驱体,然而,对木质素直接碳化会导致其结构发生严重的塌陷和团聚。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纳米二氧化硅(SiO_2)具有高比容量、高倍率、结构稳定和储量丰富等优点,但是其充放电过程中严重的体积膨胀和聚集效应造成容量大幅衰减。将纳米SiO_2与木质素碳复合,能够抑制SiO_2的体积膨胀和聚集效应,同时以纳米SiO_2为模板使木质素碳形成多孔结构,可制备出一种高容量、高倍率、循环稳定的负极材料,有望满足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需求。因此,木质素多孔碳(LPC)与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储锂性能及相关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以粒径为30 nm的SiO_2颗粒为活性物质和模板,以来源于制浆造纸黑液的工业碱木质素为原料,采用混合溶剂热反应,结合碳化和碱洗去模板工艺,制备了系列LPC、木质素多孔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LPC/SiO_2)。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组成和结构特性,所制备的LPC和LPC/SiO_2均表现出了优异的储锂性能。主要结论如下:(1)在LPC/SiO_2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纳米SiO_2的分散是影响其性能的关键。为此,本文将碱木质素进行改性形成带正电的季铵化碱木质素(QAL),通过静电作用与负电性的纳米SiO_2进行乙醇-水混合溶剂热反应,制备了一系列结构稳定、均一的季铵化碱木质素/二氧化硅复合物(QAL/SiO_2),粒径约为30 nm的SiO_2颗粒均匀分布在木质素叁维网状结构中,其与QAL分子之间存在静电作用、氢键作用、Si与π电子云的相互作用力以及形成少量的Si-O-C键。(2)以具有不同SiO_2含量(10~60 wt%)的QAL/SiO_2作前驱体,经过碳化并碱洗除尽SiO_2模板后,制得具有不同孔道形貌的系列LPC,其比表面积及孔容积分布范围为292~1107 m~2·g~(-1)和0.25~2.53 cm~3·g~(-1),随着SiO_2用量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孔径集中在20~30 nm。当前驱体中SiO_2含量为50 wt%时,LPC-50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1107 m~2·g~(-1))和最发达的介孔结构(2.53 cm~3·g~(-1)),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表现出最优的循环性能,在200 mA·g~(-1)下,经100次循环后达521 mAh·g~(-1),为商用石墨负极材料的1.4倍,在1 A·g~(-1)大电流密度下,嵌锂容量达289 mAh·g~(-1)。EIS结果表明,SiO_2模板的添加增大了LPC的电荷转移阻抗(R_(ct)),减小了锂离子扩散系数(D~+_(Li))。(3)利用SiO_2作活性物质兼具模板剂,以SiO_2含量为50 wt%的QAL/SiO_2为前驱体进行碳化并碱洗除去部分纳米SiO_2,通过控制碱洗时间,制备了具有不同SiO_2含量(39.5 wt%、20.9 wt%、9.9 wt%)的系列LPC/SiO_2复合材料(LPC/SiO_2-39.5、LPC/SiO_2-20.9、LPC/SiO_2-9.9)。经TEM及SEM表明,LPC/SiO_2具有均一、丰富的介孔结构,其内部均匀分散着粒径约30 nm的SiO_2颗粒。随着SiO_2含量减少,LPC/SiO_2的比表面积由559 m~2·g~(-1)增至887 m~2·g~(-1),孔容积由0.82 cm~3·g~(-1)增至1.75 cm~3·g~(-1)。其中,LPC/SiO_2-9.9在100 mA·g~(-1)电流密度下具有最优的循环性能,经100次循环后嵌锂容量为731 mAh·g~(-1),在5 A·g~(-1)超大电流密度下经1000次循环后嵌锂容量仍有233 mAh·g~(-1)。EIS结果表明,SiO_2与木质素碳复合后R_(ct)大幅减小,为90.4~317.5Ω,D~+_(Li)大幅增加,为2.53×10~(-16)~5.02×10~-1515 cm~2·s~(-1)。通过XPS分析,复合材料中SiO_2的主要储锂机理为先与Li~+发生转化反应生成不可逆产物Li_2O、Li_4SiO_4及Si后再通过Si与Li~+进行可逆的合金化反应。该成果为制备一种高比容量、高倍率、循环稳定、成本低廉、绿色环保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25)
熊怀,唐永兴,胡丽丽,沈斌,李海元[6](2019)在《表面改性多孔二氧化硅减反膜的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iO_2溶胶,通过提拉法涂制多孔SiO_2减反膜,并在多孔SiO_2减反膜上涂制一层甲基叁乙氧基硅烷(MTES)预聚体。通过疏水的MTES预聚体涂制在多孔SiO_2减反膜上,对多孔SiO_2减反膜的表面进行改性,以提高膜层的环境稳定性。经过表面改性的复合膜层的透过率峰值可达99.67%,折射率为1.231,水接触角达123.6°,在相对湿度为95%的环境中放置475 d后膜层的峰值透过率为99.09%,稳定性提高明显。膜层表面平整,激光损伤阈值约为24.5 J/cm~2。(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郭鹏程,刘莹,屈国雄,王宇航,徐文博[7](2019)在《利用石棉尾矿制备多孔氧化硅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孔氧化硅是一维纳米材料,在国民经济及高科技领域具有重要用途。石棉尾矿是石棉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渣,石棉尾矿的大量堆积占据土地,使周围的生态环境恶化。实验以石棉尾矿为原料,采用混合焙烧法制备多孔氧化硅材料,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焙烧法制备多孔氧化硅结晶状况较好,在C罗丹明B=25mg/L、pH=8条件下吸附50min时多孔氧化硅对罗丹明B的吸附率最大。(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03期)
李常青,杨东杰,席跃宾,秦延林,邱学青[8](2018)在《二氧化硅/木质素多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来源于造纸黑液中的碱木质素(AL)通过水热反应与纳米二氧化硅(SiO_2)复合,制备了二氧化硅/季铵化碱木质素复合物(SiO_2/QAL),再经过碳化和酸洗后得到二氧化硅/木质素多孔碳复合材料(SiO_2/PLC).形貌与结构表征结果表明,SiO_2/PLC的比表面积达到1069 m~2/g,具有平均孔径约20 nm的介孔结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叁维网络结构的木质素多孔碳内部.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SiO_2/PLC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在100 mA/g电流密度下经过100周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820 mA·h/g,在5 A/g大电流密度下嵌锂容量达到235 mA·h/g.(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蔡伟[9](2018)在《基于模板法的多孔二氧化硅薄膜的制备及其在蛋白质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印迹是一项新兴的用于蛋白质分离检测的技术,然而由于蛋白质存在体积庞大、结构复杂、构象易变等特点,导致蛋白质印迹存在选择性不好、质量传输困难等问题。本论文针对目前蛋白质印迹的局限性,在模板法制备多孔二氧化硅薄膜的基础上,以枯草芽孢杆菌为模板和载体,采取牺牲模板策略制备了具备良好选择性和质量传输能力的蛋白质印迹薄膜。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使用聚苯乙烯(PS)微球和细菌为模板制备多孔二氧化硅薄膜:(1)以PS微球为模板制备自支撑多孔二氧化硅薄膜,我们将气液界面自组装法和溶胶凝胶技术结合制备了层数可控的有序多孔二氧化硅薄膜,在保证孔有序紧密排列的前提下,多孔层数可方便控制在1-3层,甚至更多;然后,采用自组装法在多孔二氧化硅薄膜中引入碳纳米管以提高二氧化硅薄膜的机械稳定性,碳纳米管的密度可以通过自组装的次数得到控制;(2)以细菌为模板结合水相溶胶凝胶技术制备形貌和厚度可控的二氧化硅薄膜。2.基于模板法制备的多孔二氧化硅薄膜在蛋白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1)使用细菌为模板制备多孔二氧化硅薄膜用于蛋白质印迹研究。我们以枯草芽孢杆菌为牺牲模板,将蛋白质分子(绿色荧光蛋白(GFP)、细胞色素C(CYC)等)偶联在细菌表面,采取基于水相环境的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具有选择性的蛋白质印迹薄膜。以GFP为模板蛋白,采用荧光显微镜定性分析了蛋白质印迹薄膜选择性;以CYC为模板蛋白,结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蛋白质印迹薄膜的吸附容量、吸附动力学、选择性等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制备的蛋白质印迹薄膜具有较好的印迹结合容量、较高印迹因子和良好的选择性。(2)使用PS微球模板制备多孔二氧化硅薄膜,在多孔结构中修饰了纳米金,并进行了100 nm氨基化微球的选择性捕获实验,为制备蛋白质选择性滤膜提供了思路。(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8-12-01)
饶艳英,李章良,王仁捷,翁宏斌[10](2018)在《多孔二氧化硅@银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菲》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湿化学方法制备了新型多孔二氧化硅@银纳米材料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实验以此种材料为催化剂,协同紫外光催化体系降解水中多环芳烃类物质——菲的催化性能,并考察了材料催化性能及催化体系对菲降解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常温下,多孔二氧化硅@银纳米材料投加量为0.4 g/L,H_2O_2浓度为20 mmol/L,菲初始质量浓度为1.02 mg/L的条件下,紫外光协同作用下催化降解菲的效率可达68.4%,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催化材料。(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8年09期)
多孔氧化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减弱金属基底对表面增强荧光的淬灭效应,设计了增强效果更好的荧光增强基底。采用化学生长二氧化硅的方法对纳米多孔金(NPG)表面进行修饰,避免荧光分子和NPG表面直接接触引起的淬灭效应,在SiO_2@NPG表面分别组装上罗丹明6G(R6G)和辐射中心波长为700 nm的量子点(QD 700)。通过探测分析荧光光谱,可以得出:二氧化硅包覆的基底可以使表面增强荧光得到显着的增强,并且二氧化硅厚度对荧光强度有调节作用;在基底增强量子点荧光信号的同时,量子点和NPG之间还出现非辐射的能量转移现象,二氧化硅的厚度对能量转移同样有调节作用,厚度约为5 nm时能量转移现象最显着。本实验为基于荧光能量转移的检测以及设计更好的荧光增强基底提供了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孔氧化硅论文参考文献
[1].罗清威.混合焙烧法制备多孔氧化硅[J].矿冶工程.2019
[2].马超,张玲.二氧化硅包覆对纳米多孔金增强荧光特性的调制[J].光学仪器.2019
[3].徐鹏耀.包裹金属氧化物多孔中空二氧化硅纳米球合成及在亚甲基蓝降解中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9
[4].孙茂蕾.多孔二氧化硅负载BMP-2质粒通过自噬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
[5].李常青.木质素多孔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6].熊怀,唐永兴,胡丽丽,沈斌,李海元.表面改性多孔二氧化硅减反膜的稳定性研究[J].光学学报.2019
[7].郭鹏程,刘莹,屈国雄,王宇航,徐文博.利用石棉尾矿制备多孔氧化硅及其性能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8].李常青,杨东杰,席跃宾,秦延林,邱学青.二氧化硅/木质素多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8
[9].蔡伟.基于模板法的多孔二氧化硅薄膜的制备及其在蛋白质分析中的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8
[10].饶艳英,李章良,王仁捷,翁宏斌.多孔二氧化硅@银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菲[J].环境工程.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