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件式仿真建模论文-畅艺峰,邹旭军,尤海艳,谭宪文,雷群龙

组件式仿真建模论文-畅艺峰,邹旭军,尤海艳,谭宪文,雷群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组件式仿真建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芯片组件,电源分配系统,仿真

组件式仿真建模论文文献综述

畅艺峰,邹旭军,尤海艳,谭宪文,雷群龙[1](2019)在《多芯片组件电源分配系统(PDS)的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多芯片组件的电源分配系统模型中增加去耦电容,满足其电源低阻抗要求,然后分别对不同参考平面和不同去耦电容容量时的情况加以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以地为参考平面的信号传输质量较高,且随着去耦电容的增大,信号完整性也得以改善;两驱动端波形在电压参考位置波形相差15 ps。相较于SPICE模拟结果,该方法所得的电压波动减小了10 mV,仅为110 mV。(本文来源于《通信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张程,陈付龙,刘超,齐学梅[2](2019)在《基于XML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组件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涉及多种计算模型的集成和协同工作,针对CPS设计方法不统一、重塑性差、复杂度高、难以协同建模验证等问题,提出一种结构化、可描述行为的异元组件模型。首先,用统一组件建模方法进行建模,解决模型不开放问题;然后,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规范描述各类组件,解决不同计算模型描述语言不一致和不可扩展问题;最后,用多级开放组件模型的协同仿真验证方式进行仿真验证,解决验证的不可协同问题。通过通用组件建模方法、XML组件规范描述语言以及验证工具平台XModel对医用恒温箱进行了建模、描述和仿真。医用恒温箱的案例表明,这种模型驱动建立可重塑异元组件并确认其设计正确性的过程,支持信息物理协同设计和边构建边纠正,可避免在系统实现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再进行反复修改。(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9年06期)

畅艺峰,邹旭军,谭宪文,尤海艳,余杰[3](2018)在《多芯片组件同步开关噪声的建模与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分析多芯片组件(MCM)同步开关噪声(SSN)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旁路电容对SSN建模,并结合CMOS电路实例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本文的MCM系统级电封装分析方法,可以直接通过分析单驱动和多驱动的波形差来得到同步开关噪声的大小,本文中MCM同步开关噪声所带来的信号附加延时为7ps。(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期刊2018年12期)

畅艺峰,康健,邹旭军,林开,尤海艳[4](2018)在《不同传输模式下多芯片组件串扰的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多芯片组件串扰对信号传输参数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传输线串扰耦合等效电路模型,并利用APD(Advanced Package Designer)软件对其进行模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的性能与耦合程度和传输模式有关,微带线的串扰会影响传输线的时序;差模和共模两种传输模式下的阻抗变化曲线,均为靠近固定阻抗值的渐近线;互耦合寄生参数随传输线间距的减小而呈指数衰减;对于阻抗较低的传输线,其耦合寄生参数也较小。可见,分析与计算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8年09期)

孙华伟[5](2017)在《组件化雷达建模仿真平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战争复杂的电磁环境导致雷达仿真系统的规模日益庞大,传统体制的雷达建模仿真平台逐渐暴露出耦合度高、复用性差、维护性低等缺陷,已经无法满足雷达仿真的基本需求。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以组件化的思想,设计出层次关系简洁清晰、易于维护扩展的雷达建模仿真平台,以提高雷达建模与仿真的效率和质量。本文借鉴软件工程中的分层体系思想,将雷达建模仿真平台设计方案划分为叁层架构:核心层、功能层与应用层,详细分析了每层需要实现的功能并进行组件化分解,形成了以逻辑封装和标准接口为核心理论的组件化软件开发框架。然后,本文针对现有雷达仿真底层库重复包含、过度耦合的问题,利用MySQL、Armadillo、ZMQ等开源库开发出雷达仿真所必需的消息控制、时间管理、格式转换、矩阵运算库、数据库读写、网络传输、XML读写等核心层组件,并结合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对各组件进行封装,经测试其效率、稳定性和兼容性都领先于传统底层库。进而,以核心层为基础,利用Qt、winform、GMap等开发框架,完成了雷达场景设置、显控终端、数据录取回放、参数设置等软件的组件化设计和代码编写工作,在保证软件性能的同时,还提供了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最后,对组件化雷达建模仿真平台进行测试,并利用可视化软件辅助搭建雷达子系统,给出特定场景下的仿真结果,验证其正确性和可靠性。本文已经完成了上述所有功能的设计与实现,并且以本文为基础开发的组件化雷达建模仿真平台已经逐步投入到实际项目的使用中,为雷达系统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帮助。(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彭功状,毛华超,张和明[6](2016)在《基于组件的多分辨率动态结构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复杂系统仿真中模型需要根据环境自适应改变,导致不同分辨率模型之间的一致性和并发性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组件的多分辨率动态结构(CMDS)建模与仿真方法。该方法从高层统一控制系统动态结构变化,利用分辨率状态图实现系统仿真模型交互一致性,通过组件端口自适应技术达到系统仿真前后状态一致性。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模型结构快速重构算法。最后以大系统变结构问题为例,表明CMDS能够充分利用不同分辨率模型的优势,依据具体的计算资源选择合适的分辨率模型,兼顾速度和精度。(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9期)

李国华[7](2016)在《数字仿真系统的组件建模与实现—机载电子对抗》一文中研究指出机载电子战是制电磁权和制信息权的重要手段,贯穿于空中作战全过程。随着战争形态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使机载电子战装备及其作战使用方法不断适应新的作战需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电子作战试验作为信息化时代战争认知的新途径,以其科学、灵活、经济和前瞻性强的特点,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在空军装备科研项目和军内科研项目的支持下,采用基于HLA的分布式仿真开发方法,对机载电子战作战试验的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构建了机载电子战武器装备论证和作战使用策略验证的实验平台。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分析了机载电子战作战试验系统用户使用需求和功能特点,界定了系统的使用对象和范围,设计了系统整体框架结构;提出了基于多域分层的系统组件体系结构,实现了对系统自顶向下的分解;定义了组件接口规范以及组件聚合过程,实现了系统自下向上的聚合,并提出了战术组件化设计思想,规范了装备组件和战术组件的开发;提出并设计了基于“时间-实体-任务-顺序”的系统控制成员。2.设计了机载电子战作战试验系统主要功能分系统雷达分系统和电子战分系统的功能、组织和逻辑结构,建立了雷达分系统的关键组件信号处理组件、波位编排组件和资源调度组件的数学模型,电子战分系统ESM和ECM组件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其组件化设计方法;对电子战与火力攻击协同使用战术策略的使用原则、作战进程和组件化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战术组件设计实现方法。3.依据电子作战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功能,采用基于分枝定界法的实验因子筛选方法,研究了正交设计和均匀设计的多因子电子作战试验方案设计和实施步骤,并运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对电子作战试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4.采用数字武器开发平台(DWK)和Visual Studio 2008等系统设计、开发工具,实现了机载电子战作战试验系统的开发,建立了机载电子战作战武器装备论证和作战使用策略验证的实验平台;结合空中拦截作战的实验想定案例,论述了系统的具体操作使用方法。5.电子作战试验是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重要部分,提出并设计实现的“基于分布式仿真技术的机载电子战系统”,能够为机载电子战装备论证和作战使用策略验证提供有效支撑。(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期刊2016-05-06)

黄克明,张明义,王涛[8](2015)在《基于组件化建模技术的无人机仿真实验模型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开展无人机仿真实验的现实需求,运用组件化技术,通过模型体系和系统架构设计,初步构建了无人机仿真实验模型系统,并对组件接口和模型系统实现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15年12期)

刘海军,刘骁繁,雷林绪,赵鹏程,焦重庆[9](2015)在《气体绝缘变电站开关操作对智能组件端口电磁骚扰的建模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智能化GIS设备的发展,GIS设备上集成了大量电子设备,这些电子设备与一次设备高度融合,使得电子设备电磁兼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GIS设备开关操作产生的特快速瞬态电磁过程主要经由"传感器——二次电缆——智能组件"这段电路对电子设备产生电磁影响。本文首先建立了开关操作产生的地电位升对"传感器——二次电缆——智能组件"回路的耦合计算模型,然后通过验证实验证明了计算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最后对不同屏蔽层接地方式下的传感器和智能组件端口电磁骚扰进行了仿真研究。(本文来源于《2015中国电磁兼容大会论文集》期刊2015-06-08)

徐强,嵇建飞,刘骁繁,吴珺[10](2015)在《气体绝缘变电站就地智能组件端口电磁骚扰建模和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GIS变电站结构紧凑,因电子设备与一次设备高度融合,使得电子设备电磁兼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GIS设备开关操作产生的特快速瞬态电磁过程主要经由传感器-电缆-智能组件这段电路对电子设备产生电磁影响。对某500kV变电站内汇控柜智能组件端口的骚扰电压展开了测量研究。应用多导体时域频域变换法(TDFD)对传感器和汇控柜智能组件端口骚扰电压进行了建模仿真。并比较了仿真结果与测量结果的异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气应用》期刊2015年10期)

组件式仿真建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涉及多种计算模型的集成和协同工作,针对CPS设计方法不统一、重塑性差、复杂度高、难以协同建模验证等问题,提出一种结构化、可描述行为的异元组件模型。首先,用统一组件建模方法进行建模,解决模型不开放问题;然后,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规范描述各类组件,解决不同计算模型描述语言不一致和不可扩展问题;最后,用多级开放组件模型的协同仿真验证方式进行仿真验证,解决验证的不可协同问题。通过通用组件建模方法、XML组件规范描述语言以及验证工具平台XModel对医用恒温箱进行了建模、描述和仿真。医用恒温箱的案例表明,这种模型驱动建立可重塑异元组件并确认其设计正确性的过程,支持信息物理协同设计和边构建边纠正,可避免在系统实现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再进行反复修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件式仿真建模论文参考文献

[1].畅艺峰,邹旭军,尤海艳,谭宪文,雷群龙.多芯片组件电源分配系统(PDS)的建模与仿真[J].通信电源技术.2019

[2].张程,陈付龙,刘超,齐学梅.基于XML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组件建模与仿真[J].计算机应用.2019

[3].畅艺峰,邹旭军,谭宪文,尤海艳,余杰.多芯片组件同步开关噪声的建模与仿真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8

[4].畅艺峰,康健,邹旭军,林开,尤海艳.不同传输模式下多芯片组件串扰的建模与仿真[J].通信技术.2018

[5].孙华伟.组件化雷达建模仿真平台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

[6].彭功状,毛华超,张和明.基于组件的多分辨率动态结构建模与仿真[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7].李国华.数字仿真系统的组件建模与实现—机载电子对抗[D].西安工业大学.2016

[8].黄克明,张明义,王涛.基于组件化建模技术的无人机仿真实验模型系统设计[J].舰船电子工程.2015

[9].刘海军,刘骁繁,雷林绪,赵鹏程,焦重庆.气体绝缘变电站开关操作对智能组件端口电磁骚扰的建模仿真[C].2015中国电磁兼容大会论文集.2015

[10].徐强,嵇建飞,刘骁繁,吴珺.气体绝缘变电站就地智能组件端口电磁骚扰建模和仿真[J].电气应用.2015

标签:;  ;  ;  

组件式仿真建模论文-畅艺峰,邹旭军,尤海艳,谭宪文,雷群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