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融合论文-韦玮,李剑,黄林海,兰敏东,卢显威

选择性融合论文-韦玮,李剑,黄林海,兰敏东,卢显威

导读:本文包含了选择性融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后路植骨融合,椎间融合器,内固定,峡部裂性腰椎滑脱

选择性融合论文文献综述

韦玮,李剑,黄林海,兰敏东,卢显威[1](2019)在《选择性后路植骨融合联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峡部裂性腰椎滑脱》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选择性后路植骨融合联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选择性后路减压植骨融合(PLF)联合钉棒内固定治疗,30例后外侧植骨融合(PLIF)者为对照组,33例Cage椎间器椎间植骨融合者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完成2~4年随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年和末次随访时评价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和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复查影像学,统计植骨融合率、滑脱率、滑脱节段前凸角和相对椎间隙高度。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JOA评分和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JOA评分和ODI均有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研究组OD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滑脱率、节段前凸角度、相对椎间隙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滑脱率均有降低,节段前凸角度和相对椎间隙高度均有所升高,至末次随访时,研究组的滑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节段前凸角度和相对椎间隙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性后路植骨融合联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手术创伤较大,但PLIF在维持脊柱长期稳定性方面可能具有优势,利于患者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王纪元,李梁,秦燕[2](2019)在《靶向NTRK,ROS1和ALK融合阳性实体瘤选择性激酶抑制剂entrectinib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Entrectinib是一种口服有效靶向NTRK,ROS1和ALK致癌基因融合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2项Ⅰ期临床试验中,entrectinib在初治患者颅内显示出高酪氨酸激酶抑制活性。由ROS1融合引起的肺癌中,entrectinib可长期控制疾病发展并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该抑制剂在激酶酶谱中具有选择性好、特异性强、安全性高的优点,但同时也会出现靶向原肌凝蛋白相关激酶(Trk) A/B/C抑制介导的不良反应。本文对entrectinib的药效学、药动学、临床评价和安全性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刘秋杰[3](2019)在《选择性减压融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伴退行性滑脱的临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选择性减压融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伴退行性滑脱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62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伴退行性滑脱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多节段减压融合治疗,研究组予以选择性减压融合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融合节段占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腰部功能障碍指数(ODI)、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结果:对照组融合节段占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大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VAS、JOA、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的VAS、ODI及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上述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2组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减压融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伴退行性滑脱对患者损伤较小,保留了更多的运动节段,疗效确切。(本文来源于《淮海医药》期刊2019年05期)

伍宇轩,潘爱星,海涌[4](2019)在《选择性胸椎融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脊柱畸形,以脊柱侧凸和旋转畸形为特点,不伴有脊柱本身以及神经肌肉发育等异常,多发生于青少年时期。目前AI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AIS不但可以导致躯体冠状位或者矢状位失衡,引发椎体以及躯干的代偿,引起患者顽固性疼痛,严重者还可影响心肺功能并可导致脊髓损害,因此在保守治疗无效时,合理的手术治疗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赵超[5](2019)在《融合选择性提取与子类聚类的快速时间序列shapelet发现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时间序列分类是时间序列数据挖掘的经典问题也是热点问题之一,它的主要内容是将未知类时间序列归类到已知的类别中。与传统的分类问题相比,时间序列数据的属性有先后次序关系,传统的分类问题则没有这方面的考虑。由于时间序列数据往往维度高且数据量大,导致按传统分类的方法在时间序列数据上进行特征选择的计算开销会很大。因此时间序列数据分类常与一般的分类问题被分离开来单独考虑。Ye和Keogh在2009年提出了一种叫shapelet的概念,shapelet是时间序列中能最大程度反映类别信息的一段连续子序列,可以很好地解释分类结果,即某个时间序列为什么属于某个类。基于shapelet的时间序列分类算法具备可解释性,且分类准确率高,分类速度快。在这些算法中,shapelet学习算法不依赖于单一分类器,可以学习出不在原始时间序列中的shapelet,可以取得较高的分类准确率,同时还可以保证shapelet发现和分类器构建同时完成。但它所产生的结果shapelet却实在太多,丧失了可解释性,且分类速度降低,并且参数依赖过多,导致训练时间太长,动态更新困难。本文对shapelet学习算法做了深入研究,目的是在保持shapelet学习算法高准确率的同时,最大程度地解决它存在的可解释性低、训练时间长这两个严重缺陷。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使用了一种新的选择性提取方法去选择shapelet候选集,并改变学习方法以此来加速shapelet学习过程。为了保留shapelet学习算法可以学习出原始时间序列中不存在的shapelet这一优势,并解决产生的结果shapelet过多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两个优化策略。通过对原始训练集采用时间序列聚类,可以得到原始时间序列中没有的shapelet,同时在选择性提取算法中加入投票机制,以解决产生shapelet过多的问题。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1.针对目前shapelet学习算法存在的训练时间过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从时间序列子序列中选择性提取shapelet候选集合的快速可解释算法。算法生成的shapelet候选集的质量得到了显着的提高,同时候选集的数量也大大减少。基于这两个特点,从候选集中学习最终shapelet会更快。2.针对生成的shapelet集合相似多导致解释性和分类速度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两个优化策略。首先对训练集使用子类聚类,可以使最终shapelet不拘泥于原训练集,同时使输入选择性提取算法中的时间序列之间更具差异性,有利于shapelet候选的提取。接着通过在选择性提取算法中加入投票机制,统计每个子序列的得票数量,并去掉相互之间重迭过多的子序列,使生成的shapelet重复数量大大减少。(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0)

尹红,符祥,曾接贤,段宾,陈英[6](2019)在《选择性卷积特征融合的花卉图像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花卉图像标注样本缺乏、标注成本高、传统基于深度学习的细粒度图像分类方法无法较好地定位花卉目标区域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选择性深度卷积特征融合的无监督花卉图像分类方法。方法构建基于选择性深度卷积特征融合的花卉图像分类网络。首先运用保持长宽比的尺寸归一化方法对花卉图像进行预处理,使得图像的尺寸相同,且目标不变形、不丢失图像细节信息;之后运用由Image Net预训练好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VGG-16模型对预处理的花卉图像进行特征学习,根据特征图的响应值分布选取有效的深度卷积特征,并将多层深度卷积特征进行融合;最后运用softmax分类层进行分类。结果在Oxford 102 Flowers数据集上做了对比实验,将本文方法与传统的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花卉图像分类方法进行对比,本文方法的分类准确率达85. 55%,较深度学习模型Xception高27. 67%。结论提出了基于选择性卷积特征融合的花卉图像分类方法,该方法采用无监督的方式定位花卉图像中的显着区域,去除了背景和噪声部分对花卉目标的干扰,提高了花卉图像分类的准确率,适用于处理缺乏带标注的样本时的花卉图像分类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图象图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劼[7](2019)在《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选择性胸腰椎融合手术入路对术后矢状面重建的影响及脊髓灰质炎伴脊柱侧凸叁种骨盆内固定模式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Lenke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选择性腰椎融合手术入路对术后矢状面重建的影响目的:探讨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选择性腰椎融合手术入路对术后脊柱矢状面重建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接受前路或后路选择性胸腰椎融合术且有2年以上完整随访资料的Lenke 5型AIS患者102例,前路手术组56例、后路手术组46例。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胸腰弯Cobb角、腰弯Cobb角、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矢状面整体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腰段交界性后凸角(thoracolumbarjunctional kyphosis,TJK)、内固定节段角(instrumented segments angle,ISA)、内固定近端交界角(proximal junctional angle,PJA)等影像学参数及SRS-22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平均随访(6.1±2.1)年和(5.3±1.5)年。术前影像学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前路组平均融合节段小于后路组(5.3±0.5、5.9±0.8);前路组和后路组远端保留节段分别为1.8±0.7个和1.7±0.7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腰弯平均矫正率分别为73.2%±6.9%和74.8%±10.8%,末次随访时矫正丢失率分别为3.8%±8.7%与2.0%±0.2%;胸弯均获得良好的自发性矫正,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两组腰弯、胸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两组TK均较术前增大,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后3个月增大。术后3个月,前路组LL较术前减小,末次随访时较术后3个月无明显变化;后路组LL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末次随访时较术后3个月增大。术后3个月,前路组SS较术前减小,末次随访时较术后3个月增大;后路组SS较术前增大,末次随访时较术后3个月增大。术后3个月,两组SVA、TJK均较术前减小,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后3个月增大。术后3个月,前路组ISA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末次随访时前凸较术后3个月减小;后路组ISA前凸较术前增大,末次随访时较术后3个月无明显变化;两组术后3个月PJA均较术前增大,末次随访时后路组PJA较术后3个月增大。术后3个月,两组L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两组LL、ISA及PJ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路组发生断棒1例、假关节3例、迭加现象3例、近端交界性后凸1例;后路组发生迭加现象1例、近端交界性后凸5例。两组患者均未行翻修手术,末次随访时SRS-22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enke 5型AIS前路或后路选择性胸腰椎融合术均可获得满意的冠状面畸形矫正。后路手术能够重建更大的矢状面腰椎前凸,内固定节段前凸成角维持更好,但近端交界性后凸的发生率更高。第二部分脊髓灰质炎伴脊柱侧凸叁种骨盆内固定模式的比较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比较采用3种模式的骨盆固定术治疗脊髓灰质炎伴脊柱侧凸(Poliomyelitis-related spinal deformity,PSD)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并探讨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了 2000年至2016年在单中心行脊柱-骨盆内固定手术的42例PSD患者的临床资料。42例患者中,15例患者采用Galveston内固定技术治疗,13例患者采用髂骨螺钉内固定治疗,14例患者采用后路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second sacral alar-iliac screw,S2AI)内固定治疗。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影像学参数和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脊柱侧凸研究会-22问卷(SRS-22)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叁组患者术后主弯矫正率分别为51.7%,57.8%和52.1%,局部后凸角,冠状位平衡和骨盆倾斜角均有显着改善(P<0.05)。3种模式骨盆固定术后骨盆倾斜矫正无显着统计学差异。然而,采用S2AI固定治疗的患者手术时间更短(P<0.05)且术中失血量更少(P<0.006)。术中及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0.5%,其中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23.8%。手术年龄(P=0.006)和采用>SRS-Schwab II级截骨(P=0.036)为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至末次随访时,25例患者完成生活质量评估,SRS-22和ODI评分得分均得到显着改善。结论:本研究显示42例PSD患者脊柱畸形与骨盆倾斜均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矫正。与Galveston技术和髂骨螺钉固定相比,S2AI螺钉的使用显着缩短了手术时间并降低了术中失血量,并可获得类似的骨盆倾斜矫正。患者手术年龄及采用>SRS-Schwab II级截骨术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4-01)

王晓达[8](2019)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助力选择性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进行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实践,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实现翻转课堂与智慧课堂的创新构建,完成对个性化学习的初步探索,形成助力选择性教育的科学策略。一、背景分析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倡导信息技术应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与教学融合,希望找到一种全新的、能实现教育信息化宏伟目标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即能够实现"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途径与方法。与此同时,(本文来源于《天津教育》期刊2019年07期)

潘伟[9](2019)在《青少年特发性腰椎侧凸选择性融合术后代偿胸弯自发矫正与结核性脊柱后凸、医源性脊柱后凸治疗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行选择性前路或后路手术后未融合胸弯自发性矫正的长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共89例在我科接受选择性胸腰/腰弯矫形手术治疗且随访5年以上的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行前路手术43例,后路手术46例。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测量两组患者胸弯Cobb角、胸腰/腰弯Cobb角、躯干偏移、胸弯顶椎偏距、上端固定椎倾斜、胸椎后凸角、近端交界性后凸角、矢状面整体平衡等影像学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分析两组影响胸弯自发矫正的因素。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在人口统计学及术前影像学参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前路组平均融合节段小于后路组(5.4±0.6 vs.5.9±0.8,P<0.001),平均手术时间大于后路组(276±28min vs.186±36min,P=0.001)。术后即刻畸形得到显着矫正,其中两组胸弯自发矫正率分别为49.5%和56.1%,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平均随访6.8±1.7年和6.3±1.3年。末次随访时胸弯自发矫正率分别为45.5%和48.6%(p=0.484),无明显矫正丢失(p=0.408)。其他影像学参数同样维持稳定。Pearson相关性检验发现两组末次随访时代偿胸弯自发矫正率均与上端固定椎(upper instrumented vertebra,UIV)倾斜呈显着负相关(前路组:r=-0.526,p<0.001;后路组r=-0.399,P=0.016),与其他因素无显着相关。术中及随访时两组患者均无感染、血管损伤及神经损害等并发症。结论:选择性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Lenke 5C型AIS代偿胸弯自发矫正长期随访效果满意,且手术入路对于自发矫正没有影响,UIV倾斜是影响胸弯自发矫正的重要因素。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矫形二期前路病灶清除补充融合治疗儿童胸椎结核伴胸椎侧后凸畸形的手术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17例在我院接受一期后路矫形二期前路病灶清除补充融合的儿童胸椎结核伴胸椎侧后凸畸形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男8例,女9例,平均年龄7.7±3.6岁(5~14岁)。结核病灶均位于胸椎,病灶范围1~4个椎体,且无跳跃病灶。13例有不同程度的低热、盗汗、纳差、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和胸背疼痛、活动受限。所有患者先行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矫形术,二期行前路病灶彻底清除术,术后抗结核治疗。观察指标主要包括局部病灶有无复发、后凸畸形术后矫形及中远期随访中维持情况。采用Frankel分级记录功能改善情况。记录17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固定节段和置入螺钉数。测量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指标:冠状面侧凸Cobb角、矢状面局部后凸角,整体矢状位平衡。记录术中及随访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1±0.8h,平均术中出血526±275 ml,平均固定节段7.6±2.3个,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73枚,平均植入密度72.3±7.8%。术前侧凸角平均12.6±6.2°,后凸角平均67.2°±19.4°,术后即刻侧凸角矫正至4.2°±1.9°,后凸角矫正至15.7°±8.2°,平均矫正率分别为66.7±17.5%和76.6±16.6%,其他影像学参数同样得到明显矫正(P<0.05)。所有患者平均随访37.5±11.2个月,末次随访时影像学参数均维持稳定(P>0.05)。1例患者术中发生硬脊膜破裂,予术中修补,1例患者术后出现术后皮下脑脊液漏,1例患者术后出现T5椎弓根螺钉穿破内壁。所有患者最后一次随访时均未见原脊柱结核病灶复发。结论:一期后路矫形二期前路病灶清除补充融合术是治疗儿童胸椎结核伴胸椎侧后凸畸形的有效术式,术后畸形矫正显着且并发症少,中远期随访可获得牢固融合和良好的矫形维持。目的:分析长节段矫形融合术治疗青少年脊柱肿瘤椎板切除术后医源性胸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共12例在我院接受矫形手术的椎板切除术后医源性后凸(6例胸椎后凸,6例胸腰椎后凸)患儿被纳入本研究。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测量脊柱的矢状面和冠状面Cobb角以评估畸形的矫正效果和矫正丢失。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分别采用Frankel分级系统评估患儿的神经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患儿的腰背痛,采用Oswestry残疾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儿的功能状况,采用患者满意指数(Patient satisfactory index,PSI)评估患儿对手术的满意度。结果:脊柱后凸角度从术前76.1°±19.6°降至术后33.7°±17.6°,末次随访时保持在38.9°±17.1°,平均矫正率分别为58.6%和51.0%。7例伴有脊柱侧凸的患者,其平均侧凸角度从术前51.6°±21.3°降至术后即刻16.4°±9.3°,同时末次随访时维持在19.9°±9.3°,平均矫正率分别为69.5%和62.4%。术前至末次随访时,ODI从19.9±7.5增加至10.8±8.0,VAS评分从5.3±2.0减少至1.5±1.4。同时患儿的Frankel分级评估改善明显,其中一名患儿术后出现下肢截瘫,但在末次随访时恢复至Frankel E级。所有患儿对手术治疗均满意,PSI为100%。结论:长节段矫形融合手术是治疗脊柱肿瘤椎板切除术后胸椎或胸腰椎医源性后凸畸形的理想术式,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由于青少年椎板切除术后医源性后凸畸形发生率高,因此在切除脊柱肿瘤尤其是胸椎或胸腰椎节段肿瘤的同时应行内固定。(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奚辉峰,苏燕[10](2019)在《选择性中足关节融合治疗创伤性平足症的手术方法和中短期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选择性中足关节融合治疗中治愈创伤性平足症中使用的手术方法以及所取得的相应的中短期治疗效果。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本院在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关节融合手术创伤性平足症共22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是39.2岁,患者的年龄分布在21~58岁;其中左足患者有14例,右足患者有8例。运用回顾性研究,对于患者足部力线在手术前与手术后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采用中足评分与VAS疼痛评分指标对于中足功能的预后情况以及中短期的恢复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实验中随访20例患者,时间平均是25个月。2例出现皮缘坏死和浅表感染现象,1例跟骰关节融合不愈合,其余融合部位骨性愈合。6例产生轻度疼痛,4例产生中度疼痛。距骨-第1跖骨角和距骨-第2跖骨角得到明显地改善,满足P<0.05的条件。足负重侧位片上Meary角得到一定改善,但是差异表现不明显。在平均AOFAS指标行手术之前是30.5分,手术之后为81.5分;在平均VAS疼痛评分指标方面手术之前是5.7分,手术之后是2.6分。患者中跟骰关节融合不愈合现象有1例,切口皮缘坏死现象具有2例,全部的随访患者都没有出现明显的深部感染与骨髓炎现象。结论通过中足融合手术能够明显提升创伤性平足患者的足部力线及外形现象,加强患者足弓的稳定,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本文来源于《浙江创伤外科》期刊2019年01期)

选择性融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Entrectinib是一种口服有效靶向NTRK,ROS1和ALK致癌基因融合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2项Ⅰ期临床试验中,entrectinib在初治患者颅内显示出高酪氨酸激酶抑制活性。由ROS1融合引起的肺癌中,entrectinib可长期控制疾病发展并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该抑制剂在激酶酶谱中具有选择性好、特异性强、安全性高的优点,但同时也会出现靶向原肌凝蛋白相关激酶(Trk) A/B/C抑制介导的不良反应。本文对entrectinib的药效学、药动学、临床评价和安全性进行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选择性融合论文参考文献

[1].韦玮,李剑,黄林海,兰敏东,卢显威.选择性后路植骨融合联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峡部裂性腰椎滑脱[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2].王纪元,李梁,秦燕.靶向NTRK,ROS1和ALK融合阳性实体瘤选择性激酶抑制剂entrectinib的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9

[3].刘秋杰.选择性减压融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伴退行性滑脱的临床效果分析[J].淮海医药.2019

[4].伍宇轩,潘爱星,海涌.选择性胸椎融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9

[5].赵超.融合选择性提取与子类聚类的快速时间序列shapelet发现算法[D].山东大学.2019

[6].尹红,符祥,曾接贤,段宾,陈英.选择性卷积特征融合的花卉图像分类[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19

[7].李劼.Lenke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选择性胸腰椎融合手术入路对术后矢状面重建的影响及脊髓灰质炎伴脊柱侧凸叁种骨盆内固定模式的比较研究[D].南京大学.2019

[8].王晓达.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助力选择性教育[J].天津教育.2019

[9].潘伟.青少年特发性腰椎侧凸选择性融合术后代偿胸弯自发矫正与结核性脊柱后凸、医源性脊柱后凸治疗的临床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9

[10].奚辉峰,苏燕.选择性中足关节融合治疗创伤性平足症的手术方法和中短期疗效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19

标签:;  ;  ;  ;  

选择性融合论文-韦玮,李剑,黄林海,兰敏东,卢显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