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患者术后应用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宫颈癌患者术后应用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叶惠瑶盘清霞通讯作者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术后应用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本院中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基本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在所有患者中随机选出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包含37例患者。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和综合护理干预(实验组),护理结束后对比患者不同时段的患肢周径和Fbg、D-D水平进行对比,以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患肢周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实验组改善程度更优,同时Fbg、D-D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而护理有效率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宫颈癌术后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预防作用,可以对患者预后进行改善,可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宫颈癌;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宫颈癌属于非常多见的一种妇科恶性肿瘤,近几年中发病率呈增高趋势,且逐渐年轻化,随着宫颈细胞学筛查逐渐被广泛应用,让更多宫颈癌患者可以尽早发现和治疗,死亡率有明显下降趋势[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联合放疗和化疗联合治疗,而由于术后血液呈高凝状态,且静脉壁受损导致静脉血液流速滞缓,所以常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所以有必要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其预后有积极作用[2]。本次研究将本院中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基本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在所有患者中随机选出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宫颈癌患者术后应用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中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基本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在所有患者中随机选出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包含35例患者。对照组中年龄最小的患者35岁,年龄最大的患者47岁,平均年龄(43.7±3.9)岁,实验组中年龄最小的患者37岁,年龄最大的患者50岁,平均年龄(44.5±4.3)岁。包含29例Ia1期患者、41例IA2期患者。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宫颈癌,且排除其他恶性肿瘤。通过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和对比发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P>0.05)。

1.2方法

常规护理(对照组):告知患者术后需注意的事宜,并将下肢抬高,给予抗生素防止感染等。综合护理干预(实验组):

1、加强对患者病情的监测,将其患肢抬高至20-30°,并给予适当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的屈曲、伸展运动,踝泵运动,每小时1次,每次5分钟,针对年龄比较大的患者可以给予静脉曲张袜,帮助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2、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告知其正确饮食的重要性,需要保持饮食清淡,主要以低脂、高蛋白、低油脂、低糖分等食物为主,同时适当增加饮水量以促进新陈代谢,防止血液浓缩。

3、告知患者宫颈癌的主要发病因素、治疗方式以及如何预防,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同时根据患者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多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以提高其治疗信心,加强配合度。

1.3评价标准

护理结束后应用自制表格对比患者不同时段的下肢周径和Fbg、D-D水平进行对比,以观察护理效果。护理有效率判定标准:患者下肢周径无明显差异,血管彩超检查下肢血管通畅为显效;患者下肢有轻微肿胀为有效;患者下肢肿胀疼痛明显或肿胀加剧,血管彩超深静脉血栓未发生变化,存在堵塞情况为无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实验数据均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处理,实验结果中涉及到的计数资料(护理有效率)采用n(%)描述,计量资料(患肢周径和Fbg、D-D水平等指标)应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经t和x2检验,当差异在P<0.05时,则说明本次研究数据意义存在。

2结果

2.1本次研究成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下肢周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实验组改善程度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宫颈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而随着病情发展就可能出现接触性阴道出血、排液等症状,分为原位癌和浸润癌两种,原位癌在30-35岁女性中高发,而浸润癌在45-55岁女性中高发,且发病率逐渐增高,目前针对宫颈癌最常见的治疗就是手术配合放化疗,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非常多见的并发症,不利于患者预后恢复[3]。

因此,有必要对宫颈癌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其预后进行改善。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给予病情指导、饮食指导以及健康知识宣教,加强对患者的监测护理工作,时刻关注下肢肿胀,疼痛情况并实施相应措施防止水肿[4]。此外还在基础护理的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在了解心理状态后进行针对性开导,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缩短预后恢复时间,提高生活质量[5]。

综上所述,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宫颈癌术后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预防作用,可以对患者预后进行改善,可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朱伯琴,许燕,邱小丽,秦云霞.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手术患者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19,5(12):159-161.

[2]焦琪.宫颈癌手术患者实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对策及效果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8,27(19):87-88.

[3]马莹,张小娟.综合护理干预在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7):71-73.

[4]王花.综合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05):184-185.

[5]刘婉婉.行为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01):85-87.

标签:;  ;  ;  

宫颈癌患者术后应用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