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取样间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底地层厚度,GS+,克里金,变异函数模型
取样间距论文文献综述
杨阳,李飒,何福耀,施展玲[1](2019)在《半变异函数及取样间距对克里金法在海洋地层分析中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浅剖数据为源数据,钻孔实测数据为验证数据,利用普通克里金法对海底地层厚度进行空间插值得到地层分布特征,采用3种半变异函数模型和不同取样间距对某井场3组地层厚度进行普通克里金插值并验证其插值效果。结果表明:普通克里金是一种有效的海底地层厚度预测方法;结构分析最佳的模型不一定是误差最小的模型,应对不同模型下的插值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来选择最合适的模型,并提出球状模型在该井场厚度估计中最优,高斯模型次之;对于球状模型,增大取样间距对地层厚度变化剧烈的地层回归效果影响较小,对地层厚度变化不大的地层回归效果影响较大;同时,SE预测值变化率分析表明对于地层厚度变化剧烈的地层,减小取样间距可以大幅度地减少插值误差,而对于地层厚度变化不大的地层,减小取样间距对插值精度提高的意义不大。(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江厚龙,刘国顺,杨夏孟,王雪婧,胡宏超[2](2011)在《精准农业中不同取样间距下Kriging插值精度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土壤不同养分的合理取样间距,研究选择了平顶山地区典型烟田为研究对象,在面积为4 hm2的地块上以20 m×20 m网格采样,共采集耕层(0~20 cm)土壤样品111个。在GIS软件平台上对采样点进行行列删除,人为改变取样间距大小,并运用地质统计学和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进行插值,生成了土壤各养分分布图。同时,随机选取7个样点,并将其在不同取样密度下的Kriging插值结果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由插值误差分析、独立检验、面积分析和养分分布图可以看出:在该研究区域内,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速效铁和速效锌以20 m取样间距较为合适,有机质和速效铜的合理取样间距为60 m,速效锰则以40 m取样间距较适宜。研究目的是为该地区确定合理的土壤取样间距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1年04期)
李新生,刘超[3](2011)在《相关距离分析与勘察钻孔取样间距的合理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场地岩土工程勘察中,为使所取土样之间满足数据独立性的要求,本文提出应使钻孔取样间距等于土的相关距离,这样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地基土的特性。根据Vanmarcke提出的随机场模型,结合数理统计和随机过程理论,采用递推平均法计算得到土的相关距离,其计算数据来自现场静力触探试验。(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1年04期)
谢恒星,张振华,刘继龙,李清翠,谭春英[4](2006)在《果园土壤含水量适宜取样间距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烟台一果园内进行土壤含水量采样后,对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特征和土壤水分适宜采样间距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实验变异函数符合球状模型,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存在几何各向异性,各向异性比为1.01,方向容差为60°,0°方向的滞后距离最大为6.7 m,90°方向的滞后距离最小为4.4 m;对比了东西方向5.7 m、11.4 m、17.1m和南北方向3 m6、m等不同采样间隔的插值精度,结果表明本果园适宜的采样间隔东西方向为5.7 m,南北方向为3 m。(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06年06期)
盛建东,肖华,武红旗,陈冰,王军[5](2006)在《不同取样间距农田土壤全量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种取样间距(100m、50m、25m)进行网格取样,对土壤有机质、全量氮磷进行空间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全磷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全氮的变异系数随不同间距变化幅度较小,有机质与全磷的变异系数随着取样间距增加而减小.取样间距对合理取样数目具有一定的影响,合理取样数目分别为:有机质(24)、全氮(34)、全磷(10).土壤全量养分的空间变异性主要受结构因素影响,随机因素影响较弱,但不同取样间距对全量养分空间变异规律影响不明显;对于全量养分100m的取样间距就可以满足干旱区农田土壤样品的精度要求。(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06年06期)
戴立新[6](2000)在《合理取样间距的确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有序地质样品的最优分割分析、地质统计学、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数学地质方法 ,对玲珑金矿田 52 #脉、1 8#脉取样数据的内部固有结构性进行了统计研究 ,确定了不同地质体矿山地质工作最佳取样间距 .(本文来源于《黄金学报》期刊2000年03期)
王峰[7](1995)在《安化县大溶溪白钨矿床刻槽取样间距对比试验及其经济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地质法、几何法、探采对比法、数学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大溶溪白钨矿床刻槽取样间距进行了对比试验,认为取样间距沿走向为6m、沿倾斜为4m具有代表性,比原来沿走向和倾斜均为2m更经济合理,采用这项试验成果后共节约生产探矿取样成本40余万元。(本文来源于《湖南地质》期刊1995年01期)
龚健雅[8](1989)在《数字地面模型精度分析与取样间距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目前数字地面模型领域有关精度分析和取样间距的理论和方法,讨论了各种方法的特点,井结合笔者的一些试验和分析进行了评述。(本文来源于《武测科技》期刊1989年03期)
乐加清[9](1982)在《应用方差分析确定德兴铜矿炮孔取样间距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德兴铜矿露天采场炮孔取样间距为7×7m,即采用逐个炮孔全部取样的方法,求得某一爆堆的矿石平均品位值,作为地质出矿品位.这种方法的合理性值得探讨. 上述炮孔间距是采矿人员根据最小抵抗线要求设计的,并未结合取样间距一起考虑.地质取样间距完全依赖炮孔间距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笔者认为,根据德兴铜矿矿石分布均匀的特点,应用方差分析原理,目前采用的取样间距可放稀一倍,不仅可满足生产需要,又可节省人力,降低成本.(本文来源于《地质与勘探》期刊1982年07期)
取样间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土壤不同养分的合理取样间距,研究选择了平顶山地区典型烟田为研究对象,在面积为4 hm2的地块上以20 m×20 m网格采样,共采集耕层(0~20 cm)土壤样品111个。在GIS软件平台上对采样点进行行列删除,人为改变取样间距大小,并运用地质统计学和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进行插值,生成了土壤各养分分布图。同时,随机选取7个样点,并将其在不同取样密度下的Kriging插值结果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由插值误差分析、独立检验、面积分析和养分分布图可以看出:在该研究区域内,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速效铁和速效锌以20 m取样间距较为合适,有机质和速效铜的合理取样间距为60 m,速效锰则以40 m取样间距较适宜。研究目的是为该地区确定合理的土壤取样间距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取样间距论文参考文献
[1].杨阳,李飒,何福耀,施展玲.半变异函数及取样间距对克里金法在海洋地层分析中的影响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9
[2].江厚龙,刘国顺,杨夏孟,王雪婧,胡宏超.精准农业中不同取样间距下Kriging插值精度对比研究[J].土壤通报.2011
[3].李新生,刘超.相关距离分析与勘察钻孔取样间距的合理确定[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
[4].谢恒星,张振华,刘继龙,李清翠,谭春英.果园土壤含水量适宜取样间距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6
[5].盛建东,肖华,武红旗,陈冰,王军.不同取样间距农田土壤全量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J].土壤通报.2006
[6].戴立新.合理取样间距的确定方法[J].黄金学报.2000
[7].王峰.安化县大溶溪白钨矿床刻槽取样间距对比试验及其经济意义[J].湖南地质.1995
[8].龚健雅.数字地面模型精度分析与取样间距的讨论[J].武测科技.1989
[9].乐加清.应用方差分析确定德兴铜矿炮孔取样间距问题[J].地质与勘探.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