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岩斜区肿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岩斜区肿瘤,耳前直切口,颞下锁孔入路,显微外科手术
岩斜区肿瘤论文文献综述
雷兵,王卫余,张卫华,麻育源[1](2019)在《耳前直切口颞下“锁孔”入路在显微切除岩斜区肿瘤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耳前直切口颞下"锁孔"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手术技巧、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0例耳前直切口颞下"锁孔"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影像学特点和随访结果。结果:本组共30例患者,其中28例肿瘤全切除(93.3%),2例次全切除(6.6%),术后出现动眼神经麻痹2例,复视2例,术后4个月复查均恢复,无脑脊液漏、偏瘫、失语及死亡病例。结论:耳前直切口颞下"锁孔"入路适用于累及内听道内的中、上斜坡及骑跨中后颅窝的岩斜区肿瘤,为切除岩斜区肿瘤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入路选择。(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大会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及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期刊2019-08-16)
邵方臣[2](2019)在《岩斜区肿瘤手术入路选择与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岩斜区肿瘤是指起源于以岩-斜裂为中心的中上斜坡、CNV-Ⅷ脑神经出颅处内侧岩骨的肿瘤,也包括起源于岩尖、Meckel's腔和后床突来源的肿瘤[1]。由于岩斜区肿瘤发病率及病例数量相对较少,缺少对治疗岩斜区肿瘤的各种手术入路的比较及临床分析,使得对该区域手术入路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比分析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临床疗效,从而结合临床实际、岩斜区肿瘤的生长特点合理选择手术入路。资料与方法:选取山东省立医院2008.年1月-2018年12月26例岩斜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术后病理证实,男7例,女19例,年龄24-78岁,平均54.88±12.65岁;住院时间18.68±9.63。根据患者肿瘤特征的所处部位、肿瘤性质,对周围结构侵袭程度,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对患者术后临床表现、手术并发症,预后情况的长期跟踪随访,比较分析不同类型的岩斜区肿瘤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的优缺点,从而为岩斜区区域肿瘤的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针对肿瘤具体部位及所采用不同种类的手术方式以及诊疗经过,通过检索数据库中有关的该区域肿瘤诊疗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归纳、总结及讨论,从而提高对岩斜区肿瘤的认识及诊疗水平。结果:26例病例中,肿瘤全切除(GTR)16例,次全切除(STR)6例,大部分切除4例。通过不同手术入路肿瘤切除程度及手术效果对比分析及统计学分析后得出如下结果:手术治疗的目标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岩斜区肿瘤,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从而大大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改善机体功能恢复。由于肿瘤的位置、病理类型、生长方式、大小以及对周围结构侵袭范围等各个因素的差异性,需要手术医师针对患者的特异性,综合考虑多方便因素,从而选择最适宜的手术入路。结论:针对岩斜区肿瘤的特异性,选择最适宜的手术入路,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减低手术的并发症的发生率。选择手术入路的原则是:最大程度肿瘤暴露和尽量减少到达病灶部位的距离;同时兼顾周围重要组织、血管、神经,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4-30)
曾春,张施远,蒋永明[3](2017)在《经改良颞下岩骨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改良颞下岩骨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采用经改良颞下岩骨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岩斜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要点。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脑膜瘤13例,神经鞘瘤6例。术后2例患者出现暂时性癫痫发作,4例患者出现轻度面部麻木,1例患者出现轻度面瘫;没有出现术区明显血肿、脑脊液漏及伤口感染的患者,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这5例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18例患者术后无肿瘤复发,1例次全切除患者术后复发。结论改良经颞下岩骨入路为一种操作简捷、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对于切除内听道以内、桥延沟以上,特别是跨中后颅窝的中上岩斜区肿瘤手术操作具有一定优势。(本文来源于《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岑波,邱勇,胡飞,孟国路[4](2016)在《改良Kawase入路切除中上岩斜区肿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改良Kawase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岩斜坡区肿瘤的疗效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采用改良Kawase入路显微外科切除的中上岩斜坡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本组病例包括脑膜瘤8例,叁叉神经鞘瘤2例,表皮样囊肿4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脑干胶质瘤2例。肿瘤全切15例,次全切除3例,均未发生术后死亡,未出现迟发性颅内出血、脑脊液漏、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改良Kawase入路适合应用于切除中上岩斜坡区肿瘤。(本文来源于《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罗正祥,张岩松,黄庆玖,赵鹏来,陈永严[5](2016)在《颞下经天幕入路显微切除岩斜区肿瘤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颞下经天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岩斜区肿瘤的病例资料,均采用颞下经天幕入路切除肿瘤,术中实时电生理监测保护脑神经与脑干功能。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发生近期记忆障碍1例,肢体轻度偏瘫1例,感觉性失语1例,治疗随访3个月后均痊愈;动眼神经麻痹1例,随访6个月后未愈。随访时间3个月~2年,全部病例未见肿瘤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颞下经天幕入路是切除上斜坡肿瘤的较佳入路,该入路创伤小,解剖简单,路径直接且短,对小脑牵拉轻且显露范围广,术后并发症少,可作为此区域肿瘤切除的理想手术入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6年08期)
徐瀚,徐硕,于群,陆小明,鲁艾林[6](2016)在《颞下幕上经天幕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11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颞下幕上经天幕入路治疗岩斜区病变的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颞下幕上经天幕入路治疗岩斜区肿瘤1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中,肿瘤全切10例,次全切除1例。无死亡病例。术后症状完全消失6例,症状缓解5例,未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结论颞下幕上经天幕入路到达岩斜区病变路径较短,无需磨除岩骨骨质,可直视岩骨背侧病变,对于岩斜区肿瘤具有较大的暴露范围和角度。(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16年12期)
赵子进,袁贤瑞,刘庆[7](2016)在《岩斜区肿瘤分型与手术入路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岩斜区肿瘤以良性肿瘤居多,手术全切肿瘤可治愈;但岩斜区位置深在、解剖的复杂性及肿瘤占位的隐蔽性使其手术风险高、肿瘤全切除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预后欠佳。目前,岩斜区肿瘤手术入路很多,不同的入路各有其优缺点,但没有一种入路可以完美解决所有岩斜区肿瘤的切除问题。本文就岩斜区肿瘤手术入路选择的现状和进展以及如何结合肿瘤的分型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等进行综述。1岩斜区肿瘤手术入路选择的发展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殷鑫,王志刚,王益华,郝晓光,姜彬[8](2015)在《耳前锁孔颞下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电生理监测下耳前锁孔颞下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肿瘤的手术技巧和治疗效果。方法根据肿瘤术前影像学特点,采用耳前锁孔颞下入路切除肿瘤,术中辅以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本组共18例患者,其中15例肿瘤全切除(83.3%),2例次全切除(11.1%),1例大部切除(5.6%)。术后出现动眼神经麻痹1例,术后9 d出院时已恢复;复视2例,其中1例4个月后恢复,1例6个月后复查明显缓解;面部感觉减退3例,1例2个月后基本缓解,2例6个月后恢复;面瘫1例,6个月后痊愈;无脑脊液漏、偏瘫、失语及死亡病例。结论耳前锁孔颞下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主要位于中、上斜坡的岩斜区肿瘤的理想选择,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助于保护神经功能,减少神经功能损害。(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5年10期)
张鸿志,于绍亮,孟祥国[9](2015)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老年岩斜区肿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和观察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老年岩斜区肿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从我院2013-01/2014-12收治的老年岩斜区肿瘤患者中随机性抽取30例作为研究对象,30例患者均行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探讨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30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23例,肿瘤近全切除4例,肿瘤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并发失语患者3例,颅内血肿患者2例,肺部感染患者4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无手术死亡.结论:对于老年岩斜区肿瘤患者,采取显微外科下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治疗的方式,手术入路对颞叶和小脑牵拉轻,具有手术视野清楚、对颅神经的损伤小的优点,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来源于《转化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李如军,苏贺先,李健[10](2015)在《不同手术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手术治疗的100例岩斜区肿瘤患者,根据患者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手术入路的方法,治疗结果以及术后临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的全切除率、次全切除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显着好于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颞下前岩骨硬膜外入路以及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患者并发颅内感染(14.89%)和听神经麻痹(17.02%)的患者比率明显高于其他叁种手术入路方式(均为0%);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患者并发皮下积液(12.50%)的患者比率明显高于其他叁种手术入路方式(均为0%);经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并发复视(15.38%)的患者比率明显高于其他叁种手术入路方式(均为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位置的岩斜区肿瘤选用适合的手术入路可以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程度。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是临床手术入路中临床效果最为显着的治疗手段。(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9期)
岩斜区肿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岩斜区肿瘤是指起源于以岩-斜裂为中心的中上斜坡、CNV-Ⅷ脑神经出颅处内侧岩骨的肿瘤,也包括起源于岩尖、Meckel's腔和后床突来源的肿瘤[1]。由于岩斜区肿瘤发病率及病例数量相对较少,缺少对治疗岩斜区肿瘤的各种手术入路的比较及临床分析,使得对该区域手术入路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比分析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临床疗效,从而结合临床实际、岩斜区肿瘤的生长特点合理选择手术入路。资料与方法:选取山东省立医院2008.年1月-2018年12月26例岩斜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术后病理证实,男7例,女19例,年龄24-78岁,平均54.88±12.65岁;住院时间18.68±9.63。根据患者肿瘤特征的所处部位、肿瘤性质,对周围结构侵袭程度,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对患者术后临床表现、手术并发症,预后情况的长期跟踪随访,比较分析不同类型的岩斜区肿瘤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的优缺点,从而为岩斜区区域肿瘤的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针对肿瘤具体部位及所采用不同种类的手术方式以及诊疗经过,通过检索数据库中有关的该区域肿瘤诊疗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归纳、总结及讨论,从而提高对岩斜区肿瘤的认识及诊疗水平。结果:26例病例中,肿瘤全切除(GTR)16例,次全切除(STR)6例,大部分切除4例。通过不同手术入路肿瘤切除程度及手术效果对比分析及统计学分析后得出如下结果:手术治疗的目标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岩斜区肿瘤,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从而大大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改善机体功能恢复。由于肿瘤的位置、病理类型、生长方式、大小以及对周围结构侵袭范围等各个因素的差异性,需要手术医师针对患者的特异性,综合考虑多方便因素,从而选择最适宜的手术入路。结论:针对岩斜区肿瘤的特异性,选择最适宜的手术入路,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减低手术的并发症的发生率。选择手术入路的原则是:最大程度肿瘤暴露和尽量减少到达病灶部位的距离;同时兼顾周围重要组织、血管、神经,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岩斜区肿瘤论文参考文献
[1].雷兵,王卫余,张卫华,麻育源.耳前直切口颞下“锁孔”入路在显微切除岩斜区肿瘤中的应用[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大会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及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2019
[2].邵方臣.岩斜区肿瘤手术入路选择与临床分析[D].山东大学.2019
[3].曾春,张施远,蒋永明.经改良颞下岩骨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7
[4].岑波,邱勇,胡飞,孟国路.改良Kawase入路切除中上岩斜区肿瘤[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6
[5].罗正祥,张岩松,黄庆玖,赵鹏来,陈永严.颞下经天幕入路显微切除岩斜区肿瘤的临床分析[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6
[6].徐瀚,徐硕,于群,陆小明,鲁艾林.颞下幕上经天幕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11例分析[J].江苏医药.2016
[7].赵子进,袁贤瑞,刘庆.岩斜区肿瘤分型与手术入路选择[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6
[8].殷鑫,王志刚,王益华,郝晓光,姜彬.耳前锁孔颞下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
[9].张鸿志,于绍亮,孟祥国.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老年岩斜区肿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观察[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
[10].李如军,苏贺先,李健.不同手术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