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430000武汉市姑嫂树路16号武汉市中心医院住院部药房18907195551
【摘要】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载体。随着医学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医药学的现代化进程不断被重视。文章从中、西药概念出发,对西药中药特性的研究进展、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做了归纳整理,以期为西药的中药特性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打开一个新局面,从而推动中西医结合,丰富和发展中西药学。
【关键词】西药;中药;中药样特性;中西医结合
随着医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医学人才结构的优化,越来越多的中医药工作者同时掌握中、西医药两套知识,在中医诊断中西药种类的应用也随之增多。“中西医结合”也已被视为中国卫生界的三支重要力量之一[1]。然而站在学术角度出发,中、西医结合后的医学系统,其学科所涉领域与内涵,却仍存在较大争议,而作为中、西医主要治疗载体之一的中药与西药,在大部分的中医药工作者中,往往还是将其孤立,中药是中药、西药是西药。文章从中、西药概念出发,对西药中药特性的研究进展、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做了归纳整理,以期为西药的中药特性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理论归纳、临床经验积累等)打开一个新局面,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学的现代化进程。
1.中药与西药概述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载体,临床使用中常将其划分为中药与西药[1]。中药(Chineseherbology),起源于中国,以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术语来表示药物的特性[2],在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多来自植物、动物、矿物及部分化学和生物制品类。西药(Westernmedicine),则相对于我国中药而言的,以现代科学术语来表示药物的特性[2],一般由化学合成或来自天然产物的提制,多为有机、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等。综上,中、西药都是由化合物分子组成,且都为了作用于人体产生生物效应的产物[3]。从这些组成分子看,无论西药或中药,都包含单体化合物类和混合物类,都含人工合成和天然提制,也都含成分结构清楚和成分结构不清楚的[2]。因此,中、西药从某种角度是相互统一的,如一些常见中药若在现代西医理论体系下运用,便能称为西药,反之若将西药,运用中医理论体系,发挥其中药特性和功效,也可称之为中药。
2.西药的中药特性研究进展
西药的中药特性研究,已有部分论著。“中西医结合”的明确提出,至今也已逾五十周年[1]。而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张锡纯就对“西药的中药化”进行了初步的探索[4],总结了西药中阿司匹林的中药学特性,利用其“性凉而能散,善退外感之热”的中药学特性设置中药“阿司匹林石膏汤”[5];60年代初,姚正平[6]也对可的松类西药的中药学特性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强调其具有资助肺、脾、肾阳气的作用。1982年后,部分中医药工作者逐步认识到西药的中药样特性研究的可行性,展开了研究。其中岳凤先、玩小刚、陈先穗等先后都从理论上对西药的中药样特性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浅析,在临床研究中也都进一步证实了以上设想的重要性[7]。
3.西药的中药特性研究内容
西药存在着某些中药样特性,许多西药的疗效与中医证型紧密相关。
3.1西药本身的中药特性
中医理论体系中,对中药本身性能的特殊表示方法,是其本身所含化合物功效规律的体现。中药药性范畴主要包括性味(即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和归经(即脏腑、经络)等[2],而西药中也同样具备中药样特性,如阿托品,患者服用后可有颜面红赤、口干、心率加快、热感等反应,这正是中药的热性特性[2]。加大其他西药的中药样特性整理与归纳,也就成为了西药中药特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3.2西药制剂的中药化问题
如何结合西药制剂的优势,对中药理论进行一定的研究,也是西药中药特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如阿司匹林石膏汤的制作等,这有利于解决中药传统剂型种类少、适用范围窄的缺点,使得中药更能适合不同药物性能及临床使用的要求。
3.3西药功用和主治的中药表示
中药的功用和主治是从宏观角度出发的。其中中药的的功用主要表现为解除表邪,即针对机体的证而言,使用不同的中药起到不同的功用;而中药的主治则是在功用统帅下,治疗作用具体化的表现。这些用中医学术语所表示的药物功用和主治,在西药中并未研究,在西药的中药样特性研究中应当作为其研究的内容之一[2]。如西药抗生素的功用和主治研究发现,因其味苦,性凉,对火邪、热毒所致的病症有治疗作用,可作为清热药及辛凉解毒类药物在临床上使用[7]。
3.4西药配伍使用规律的中药化研究
中药的配伍使用最精华之处在于其复方使用。中医在药物使用时,辩证论治,主次分明,开方药物具内在规律性,有机统一成整体,共同发挥药物疗效。而西药的优势是药效的针对性和使用的方便性,其方的整体性往往不如中药那么严谨,如临床针对低蛋白血症患者,使用较为常见的为白蛋白、氨基酸类药物,但这些药物对不同患者使用后效果却不同,如有的会出现面色苍白、口唇麻木、血压下降等系列休克症状,而有的严重的可能直接导致其死亡。从中医角度看,其药属阴性物质,性寒,具有一定的益气养阴功效,但并不适用于阳虚欲脱的低蛋白血症患者[7]。因此西药在不同药物配合使用中,是否已经考虑到类似于中药复方使用的规律,也成为西药中药特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3.5西药剂量的中药化研究
中药使用的剂量要综合多方因素,而西药剂量往往偏重其有效浓度,而对机体状况及药物配伍制等考虑不够,所以,也应从中药理论对西药剂量进行量化研究,使其在临床使用中得以重视[8]。
4.西药的中药特性研究意义
西药和中药的作用对象都是人体,目的也都为防治人体疾病。许多西药的临床使用过程中,可以在保留西药原有的微观优势的基础上,将西药按中药理论体系,在西医理论指导下同时又按中医理论辨证使用,以中药的特性和功效为指标,进行深入细致的临床研究,认真观察和总结,成为中药现代化重要的研究思路之一,从而确证并归纳相应西药的中药特性、功效和使用规律。这不仅有利于拓宽中医临床用药范围,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西药不良反应,减少或避免西药的毒副作用及药源性疾病[3],而且有助于推动中西医结合,丰富和发展了中西药学[2],促进中医药学的现代科学化,也为西药从微观走向辨证提供了方向,是新医药学的高级阶段[7]。
参考文献:
[1]金少华.中药西药化与西药中药化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8,26(3):173-174.
[2]高艳,贾春燕.试论西药中药化[J].黑龙江医药,2010,12(1):104-105.
[3]卢依平,周立华.西药的中药样特性之我见[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0):735-736.
[4]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5]罗学刚,吕丽慧,张春香等.西药中药化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10,33(2):81-83.
[6]姚正平.北京市老中医经验汇编[M].北京出版社,1994.
[7]吕士选,肖士熹,陆卫民等.西药的中药样特性研究初探[J].江西中医药,1891,22(2):49-51.
[8]蒋瑶.西医学中的西药中药化问题探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9,22(4):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