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碱二元体系论文-潘逸平,葛际江

无碱二元体系论文-潘逸平,葛际江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碱二元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羧基甜菜碱,烷醇酰胺,疏水缔合聚合物,超低界面张力

无碱二元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潘逸平,葛际江[1](2019)在《胜利油田无碱复合二元驱油体系的研制与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无碱二元复合驱的油水界面张力,同时保持聚合物溶液的黏度,针对胜利ST油田的地层条件,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油酸酰胺羧基甜菜碱(OAB)、烷醇酰胺(WCXA)对疏水缔合聚合物(AP)溶液的黏度及其与胜利油田原油界面张力的影响,评价了复合表面活性剂与AP组成的二元驱油体系的驱油性能。结果表明,单一的WCXA或OAB与AP组成的二元体系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达不到超低值。WCXA与OAB复配可产生协同效应,增加WCXA的比例可以提高体系的黏度保留率,而增加OAB的比例有利于油水界面张力的降低。当WCXA与OAB复配质量比为3∶1、复合表面活性剂加量为0.1%~0.4%、AP加量为0.15%~0.25%时,油水界面张力值可在2 h内降至10~(-3)m N/m数量级,且体系黏度保留率为102%~111%。配方为0.25%AP、0.4%复合表面活性剂的复合体系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36%,驱油效果良好。图11表3参29(本文来源于《油田化学》期刊2019年03期)

李国军,王柱,郭宇[2](2019)在《探究无碱超低界面张力下二元复合体系对水驱残余油采收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以及表面活性剂的二元复合体系具有单纯聚合物溶液的特征,有着黏弹性特征的同时也具有表面活性剂体系低界面张力的特征。基于此,文章主要对无碱超低界面张力下二元复合体系对水驱残余油采收率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探究分析,通过设置模型,确定实验方案,了解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对界面张力的影响;分析聚合物质量浓度以及聚合物相对分子量对黏弹性产生的影响,综合残余油启动运移机理分析,探究残余油启动、残余油运移等因素,了解无碱超低界面张力下二元复合体系对水驱残余油采收率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09期)

李奕萱[3](2019)在《无碱二元体系适应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驱油体系既具备单纯聚合物溶液的黏弹特性,又兼具表面活性剂体系的低界面张力的界面特性,同时能够消除叁元复合体系中碱对地层造成的危害。通过考察石油磺酸盐二元体系的界面活性,对该体系进行室内评价工作,并开展物理驱油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二元体系具有良好的抗盐、抗硬水、乳化性能,界面活性范围较宽,稳定性较好,提高采收率达到18.73%。(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9年02期)

蒋华义,黄娜,孙娜娜,靳凯斌,仇栋杰[4](2018)在《表面活性剂/有机碱二元体系对稠油O/W型乳状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常温条件下有效输送高黏稠油,以分水率和降黏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开展稠油乳化实验,系统分析了表面活性剂类型与质量分数、有机碱类型与质量分数对稠油水包油(O/W)型乳状液的稳定性和流变性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由于其结构不同,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能力也不同,造成对稠油的乳化能力各异;表面活性剂OP-10与有机碱(EDA、TEOA、TIPA)复配时均可以产生协同效应,且OP-10与TEOA复配体系存在最佳质量分数,超过此质量分数,乳状液反而变得不稳定;综合分水率、降黏率、经济性、安全环保等特点,确定质量分数为0.75%OP-10与质量分数为0.25%TEOA为优选二元体系,该体系制备的乳状液具有很好的长效稳定性和抗硬水能力,乳状液24 h的分水率仅为29.8%,Ca2+摩尔浓度为0.02 mol/L时,乳状液6 h的分水率为19.4%,研究结果将为稠油乳化降黏输送技术的应用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图6,表3,参22)(本文来源于《油气储运》期刊2018年09期)

于群[5](2016)在《无碱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毛管数理论,传统观点认为界面张力越低,采收率越高,因此超低界面张力一直是评价表面活性剂界面活性的重要指标。基于并联岩心物理模拟试验研究了界面张力与提高采收率的关系,发现非均质油藏条件下低界面张力体系采收率高于超低界面张力体系。通过室内试验研究驱油体系形成乳液状态及粒径分布规律,揭示采收率与乳液粒径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低界面张力体系形成的乳液液滴粒径与高渗透层喉道尺寸匹配,能够有效封堵高渗透层,迫使更多注入液转向进入低渗透层,在扩大波及体积的基础上提高洗油效率,因此低界面张力体系比超低界面张力体系具有更好驱油效果。(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6年22期)

张强,侯岳,翁大丽,陈平[6](2016)在《无碱二元复合体系界面张力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了表面活性剂浓度、聚合物浓度、温度、二价离子、矿化度等因素对表面活性剂体系界面特性的影响。评价该新型无碱二元复合体系界面张力能够达到10-3数量级的油藏应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二元复合体系在很低的活性剂浓度(0.005%)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达到超低;聚合物浓度对二元体系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影响较大;配制二元体系用水中矿化度、二价离子对复合体系界面张力影响不大,该活性剂能够适合于较高矿化度或者二价离子浓度含量较高的油层;温度对二元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基本无影响,在45~80℃范围区间内均可以达到超低。(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6年04期)

陈刚[7](2015)在《萨中油田无碱二元复合体系特性及驱油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萨中油田主力油层自1996年以来先后有区块投入了聚驱开采,已完成的部分区块取得了提高采收率10-14%的较好效果,累计采出程度达到50%以上。目前萨中聚驱已转入后续水驱的区块中,含水大于98%的井占总井数的43.6%,均已因高含水关井。这部分井的生产,造成产液高、含水高,注采低效循环,增加了生产成本。但在聚驱后油层中仍有50%左右的储量没有采出。目前尚没有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技术。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相对于叁元复合驱来说,配方中去掉了碱,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聚合物的粘弹性,减弱由于碱存在引起的腐蚀结垢现象,保持超低界面张力的同时,驱油效果接近叁元复合驱,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可明显提高化学驱油剂的环保性能。因此,为探索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开展无碱二元复合体系特性及驱油效果的研究。本文以大庆油田萨中西区一类储层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了二元复合体系特性研究,包括二元复合体系的流变性、界面张力及注入能力的研究。分析了注入体系、岩心渗透率、聚合物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对流变性、界面张力及注入能力的影响。采用静态法研究了二元复合体系中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等温吸附曲线,运用天然岩心研究了二元复合体系的动态吸附滞留。通过模拟乳状液,对二元复合体系乳状液的稳定性、粘度以及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对油水界面流变性质的影响开展了研究。以达西定律和物质平衡法为理论依据,进行相渗曲线实验测定,分析了注入体系、岩心渗透率、聚合物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岩心润湿性对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利用露头柱状岩心和露头均质长岩心开展驱油实验,研究聚合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和二元复合体系毛管数变化对驱油效率的影响规律。最后对萨中油田无碱二元驱现场区块的开发效果及经济效益进行了总结。研究表明:随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浓度和矿化度增加,聚合物体系的粘度、第一法向应力差、储能模量和耗能模量增加、界面张力同时增加。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二元复合体系粘度先有明显降低,之后降低变缓,体系界面张力降低。剪切对聚合物体系流变性及界面张力有影响,各参数值都降低。二元复合体系注入能力实验表明低分子量聚合物与地层的配伍性更高,二元复合体系经模拟剪切作用后注入能力大幅度提升。二元复合体系聚合物的加入,表面活性剂在油砂上的吸附有所减少。二元复合体系随着吸附次数的增加,油水界面张力依次上升。岩心亲油性强、含有残余油和岩心渗透率低都会导致二元复合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在岩心中的吸附滞留量增大。二元复合体系乳状液的稳定一方面是由于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吸附在油/水界面上形成坚固的具有粘弹性特征的吸附膜,能有效地防止液滴之间的相互碰撞而引起的聚结不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聚合物的存在,在连续相中增加了溶液的粘度,聚合物分子间链链缠绕形成网络结构,束缚液滴的自由运动,使乳状液稳定性增强。渗透率大,亲水性强的岩心采出程度高且二元复合驱比水驱、聚合物驱的效果更好,同时聚合物浓度越高、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越好。随着聚合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浓度和二元复合体系毛管数的增加,二元复合体系的驱油效率增加,总采收率增加。对于露头均质长岩心,当无碱二元复合体系主段塞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达到0.2%,体系粘度达到30mPa·s以上时,聚合物驱后无碱二元复合体系驱采收率提高10%OOIP以上,达到理想效果。根据表面活性剂浓度和体系粘度对驱油效果的影响及体系性能综合评价结果,给出了矿场试验的具体方案。矿场试验全区和中心井采收率大幅度提高,见到了明显的增油效果。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扣除钻降影响,试验区全区预汁最终采出程度59.25%,比水驱提高采收率5.9个百分点;中心区预计最终采出程度60.1%,比水驱提高采收率6.3个百分点。按照全区最终提高采收率5.9测算,试验全过程累计产油25.48×104t。全过程总成本23879×104元,平均吨油开采成本937.1元。矿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是成功的,而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5-10-24)

黄铁淳[8](2015)在《新型磺基甜菜碱二元体系特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二元复合驱及叁元复合驱在国内已进入现场实验阶段,由于叁元复合驱技术存在采出液处理困难的难点,损害地层等诸多负面因素没有的良好解决方法,叁元复合驱正在面临工业化推广的困难。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突出体现了体系中无碱的特征,这以“治本”的形式直接有效减少对地层的伤害,并且在现场中的操作性更强,在现在愈加的受到各大油田的欢迎。但不完美之处是,二元复合驱技术体系本身的特性会造成油水间界面张力的升高,在将界面张力达到超低的数量级(<10-3mN/m)的技术上遇到困难,驱油效率的提高遭遇瓶颈。而在没有碱参与的条件下,表面活性剂会被大量吸附,造成表面活性剂严重流失,再加上长期以来,表面活性剂受到造价较高的限制,关于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开发也随之都集中在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及适合开采条件配方的优化筛选上。本文依照当下形势,围绕新型的磺基甜菜碱进行界面张力及流动性等评价,并对新型磺基甜菜碱进行吸附性试验以及实验室驱油物理模拟研究。研究表明:在聚合物分子量为700-950万,聚合物浓度为500mg/L至2000 mg/L时和在聚合物分子量为1600-1900万,聚合物浓度为500mg/L,新型磺基甜菜碱二元体系的界面张力能够达到10-4mN/m数量级。新型磺基甜菜碱在二元、叁元体系中和一元体系相比吸附量均低。可以有效避免投产时驱油剂的损失,有效保持体系浓度,在一定条件下适用于大庆油田的第叁次开采。新型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基本不影响体系的弹性特性。聚合物浓度与聚驱的平稳压差及后续水驱平稳压差成正比,分子量越高,比值越大。同时分子量增加,压差随之相应增加。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与聚合物浓度、聚合物分子量成正比。经过对非均质岩心的实验结果进行的分析,我们认为采用新型磺基甜菜碱表面活性剂为配方中,二元体系与叁元弱碱(Na2CO3)体系及叁元强碱(NaOH)体系驱油效果相当。(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5-06-15)

于群[9](2014)在《聚驱滞留聚合物对无碱二元复合体系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物理模拟试验研究了聚驱后聚合物滞留量随推进距离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了有无聚驱在无碱二元复合体系中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滞留量随推进距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聚驱聚合物滞留量随推进距离增加近似呈指数关系递减,同时注入端区域滞留大量聚合物。近注入端剩余油饱和度较低,复合体系损失少;注入端附近聚合物滞留量较高,有效减缓复合体系的滞留损失,滞留聚合物能保护复合体系,有助于复合体系进入剩余油饱和度较高的地层深部,提高聚驱后复合驱采收率。(本文来源于《精细石油化工进展》期刊2014年03期)

王东英,范海明,郁登朗,李爱山,康万利[10](2014)在《络合剂改善无碱一元和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的增粘能力和油水界面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络合剂对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直链烷基甜菜碱(BH)粘度和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探讨了在高矿化度条件下,利用络合剂作为助剂改善无碱一元和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增粘能力和油水界面性能的方法。结果表明,在NaCl,CaCl2和MgCl2的质量浓度分别为6 500,890和520 mg/L的矿化水中,质量浓度为50 mg/L的络合剂就可以使质量浓度为1 800 mg/L的HPAM的粘度增加80%以上,可以使质量浓度为800~3 000 mg/L的直链烷基甜菜碱BH与原油的最低界面张力由10-2mN/m数量级降低到超低水平,而且这种络合剂也可以使1 800 mg/L HPAM—800 mg/L BH二元复合体系老化30 d的粘度增加40%以上,并使油水界面张力最低值由1.52×10-2mN/m降低到6.06×10-3mN/m。通过考察粘度和油水动态界面张力随不同老化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络合剂的作用机制。(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4年01期)

无碱二元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聚合物以及表面活性剂的二元复合体系具有单纯聚合物溶液的特征,有着黏弹性特征的同时也具有表面活性剂体系低界面张力的特征。基于此,文章主要对无碱超低界面张力下二元复合体系对水驱残余油采收率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探究分析,通过设置模型,确定实验方案,了解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对界面张力的影响;分析聚合物质量浓度以及聚合物相对分子量对黏弹性产生的影响,综合残余油启动运移机理分析,探究残余油启动、残余油运移等因素,了解无碱超低界面张力下二元复合体系对水驱残余油采收率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碱二元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潘逸平,葛际江.胜利油田无碱复合二元驱油体系的研制与性能评价[J].油田化学.2019

[2].李国军,王柱,郭宇.探究无碱超低界面张力下二元复合体系对水驱残余油采收率的影响[J].化工管理.2019

[3].李奕萱.无碱二元体系适应性评价[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

[4].蒋华义,黄娜,孙娜娜,靳凯斌,仇栋杰.表面活性剂/有机碱二元体系对稠油O/W型乳状液的影响[J].油气储运.2018

[5].于群.无碱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机理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

[6].张强,侯岳,翁大丽,陈平.无碱二元复合体系界面张力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化工.2016

[7].陈刚.萨中油田无碱二元复合体系特性及驱油效果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

[8].黄铁淳.新型磺基甜菜碱二元体系特性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5

[9].于群.聚驱滞留聚合物对无碱二元复合体系影响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4

[10].王东英,范海明,郁登朗,李爱山,康万利.络合剂改善无碱一元和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的增粘能力和油水界面性能[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4

标签:;  ;  ;  ;  

无碱二元体系论文-潘逸平,葛际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