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观念在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的渗透

生态文明观念在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的渗透

辽宁省抚顺市第二中学政治组孔平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建设生态文明,观念要先行。要在全社会形成了解国情,珍爱环境,保护生态,崇尚自然,节约资源,造福后代的共识,使生态文明观念成为14亿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自觉行动。如何将这一观念渗透到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学中呢?下面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今天,生态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曾经网上报道,因PM2.5严重超标导致外国人来北京居住,旅游的人减少,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在经济生活的教材中多次涉及到了生态文明建设观念。

在讲解做理性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原则这一内容中,明确提出消费者要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原则。教材中有这样一段话:“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学会合理消费,共同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20世纪末,绿色消费悄然兴起。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们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如白色污染等进行进一步的探究,真正地认识到作为一个消费者,作为一个公民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讲解企业这一内容时,引导学生明白企业与环保联系已经越来越密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坚持节能、降耗、减污,实现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其实这些也是企业提高美誉度,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提升效益的一种良好手段。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已经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开始建设生态文明企业。

在第三单元财政作用的讲解中,进一步深化财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现在说的很多的一句话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中央财政大力支持的重要方面。从2013年开始,中央财政便根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设立了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共安排资金254亿,支持京津翼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治理雾霾。2016年,中央财政下达专项资金112亿,比上年增加6亿,支持京津翼、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落实“大气十条”,并将辽宁省纳入支持范围。同时,中央财政共拨付专项资金131亿元,调整水污染防治资金分配模式,由各省通过中央财政切块下达的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统筹予以支持,进一步提高了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推动水环境整体改善。在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将财政与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探究课题,深化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以行政手段为辅,形成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到经济发展计划之中,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推进生态经济建设,是在通过经济手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税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环境保护税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通过法律手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对一些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国家勒令整改,甚至关停,这是通过行政手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发展生态经济就要把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相结合。

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盼,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其中一项就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重大进展。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特别是面对国际贸易中日益苛刻的绿色壁垒,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绿色产品,积极培育保护环境的绿色产业。这些书中关乎生态文明建设的字眼无不敲打着我们,也促进我们生态文明观念的树立。

今天我们要树立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不是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回到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而是超越和扬弃高能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理念,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人类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将培养这一观念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一定会碰撞出我们想要的火花。

标签:;  ;  ;  

生态文明观念在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的渗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