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痹灵合剂论文-冯小权,刘明岭,丘振文,蔡庆群,陈晓庆

通痹灵合剂论文-冯小权,刘明岭,丘振文,蔡庆群,陈晓庆

导读:本文包含了通痹灵合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通痹灵片,二藤通痹合剂,使用情况

通痹灵合剂论文文献综述

冯小权,刘明岭,丘振文,蔡庆群,陈晓庆[1](2014)在《我院特需药房通痹灵片及二藤通痹合剂使用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特需药房2012年通痹灵片和二藤通痹合剂的使用现状,为挖掘医院特色制剂的优势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特需药房2012年通痹灵片和二藤通痹合剂的使用资料,以及两者在我院类风湿病科临床应用的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痹灵片和二藤通痹合剂在医院特需药房使用广泛,两者2012年较2011年增长率分别为81.38%,50.75%,临床应用疗效显着。结论医院制剂在医院特需门诊仍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业》期刊2014年01期)

童娟,陈光星,刘清平,陈纪藩[2](2009)在《通痹灵合剂抗新生血管形成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通痹灵合剂抗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先随机分为造模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弗氏完全佐剂于Wistar大鼠尾根部注射,足肿后随机分为造模对照组、消炎痛组、通痹灵合剂组。鸡胚尿囊膜模型分组:建立鸡胚尿囊膜模型(CAM),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其中模型组加入20μl的10ng/L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载体上,再随机分为5组,加入各组大鼠血清或生理盐水20μl,分组为:VEGF+正常对照组,VEGF+造模对照组,VEGF+通痹灵合剂组,VEGF+消炎痈组,VEGF+1%生理盐水(VEGF组)。观察各组大鼠血清对CAM中一、二级新生血管的作用情况;另取各组大鼠右前和左后爪骨,运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关节组织的VEGF和VEGFR-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各组CAM模型在10ng/L的VEGF刺激作用下,血管计数明显增加,VEGF+造模对照组血清作用于CAM后血管数目显着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VEGF+通痹灵合剂组血清的CAM血管计数中一、二级血管计数明显低于VEGF+造模对照组(P<0.01),消炎痛组CAM血管一、二级血管计数与造模对照组比较亦有明显降低(P<0.01)。RT-PCR图像显示出正常对照组、通痹灵合剂组、造模对照组及消炎痛组的大鼠关节组织VEGFmRNA表达,其中正常对照组及通痹灵合剂组明显弱于造模对照组与消炎痛组。正常对照组的VEGF-1mRNA图像不明显,通痹灵合剂组的VEGFR-1mRNA表达明显弱于造模对照组及消炎痛组。结论:本实验研究论证了通痹灵合剂通过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中VEGF产生及受体VEGFR-1在内皮细胞内的信号传递而阻断新生血管形成。(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09年04期)

林昌松,朱凯军,关彤,陈光星,刘丽娟[3](2008)在《通痹灵联合二藤通痹合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nhritis RA)主要是以关节滑膜炎症性改变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通过人群普查得到成人的患病率为0.3%。欧美国家发病率则更高。本病有较高的致残率,(本文来源于《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8-10-01)

朱凯军[4](2008)在《通痹灵联合二藤通痹合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客观评价通痹灵联合二藤通痹合剂治疗RA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08年1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及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RA患者70例,疗程12周,观察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8周、12周ACR20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采用国际RA评价组推荐的疗效标准ACR20,客观评价通痹灵联合二藤通痹合剂抗RA近期疗效。结果:经过2周、4周、8周、12周治疗,达到ACR20分别为44.3%、64.3%、75.7%、91.4%。经过12周治疗后,患者双手平均握力、晨僵时间、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试者评估的疼痛VAS评分、受试者评估的疾病总体状况VAS评分、研究者评估的疾病总体状况VAS评分、健康评定调查问卷(HAQ)及相关实验室指标(ESR、CRP、RF)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而且从第二周开始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已出现明显的改善(P<0.05),可见通痹灵联合二藤通痹合剂治疗RA疗效好,起效快。不良反应方面,不良反应发生率(5.7%)明显低于现今报道的西药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出现的皮疹,经外用皮肤药膏外搽后可消退,出现的恶心等胃肠道反应经对症处理可消失,并未对持续用药造成影响,月经紊乱在观察结束停药后症状逐渐消失,未出现肝肾功能及血细胞影响。结论:通痹灵联合二藤通痹合剂治疗RA疗效确切,与目前同类临床研究相比,具有疗效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少而轻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5-01)

童娟[5](2006)在《通痹灵合剂抑制血管翳形成的作用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主要是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对RA在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由于其发病机制仍然不清楚,所以在药物的研究和使用多以针对其不同的病理机制及具体的病情特征进行联合用药,治疗目的在于减轻疼痛或控制炎症,缓解症状,保持受累关节的功能,防止关节畸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RA的致残率高,因此防止关节骨侵蚀在RA治疗中尤显得非常重要。 由于RA的病因未明,病理机制复杂,涉及人全身的免疫系统,由多个细胞群及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病情的变化,而目前对抗RA药物的研究,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深入至各个层面,治疗RA的生物制剂亦开始推向市场,如肿瘤坏死因子(TNF)阻滞剂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等,此外基因治疗的研究亦出现一些令人振奋的成果,但总的来说只是小范围、阶段性的成果。但本人认为对于一个病因复杂,个体的发病机制也不尽相同的疾病,单基点的治疗方法的研究对于指导药物的临床运用方面来说是有限制的。因此,在目前临床西药的治疗方法往往是多方面的联合用药,通过抑制整体免疫功能来阻止病情的发展,但由于毒副作用较大,患者常难于坚持全疗程治疗。并且因为个体间体质性差异而导致自身免疫功能的作用情况亦不近相同,故相同的治疗方案相对不同个体来说其治疗效果亦有明显差异。从现代医学角度出发,RA基本病理变化为滑膜炎,关节滑膜异常增生,新生血管形成及血管翳产生在早期RA的病理变化中尤为活跃,新生血管产生提供氧和营养物质给高度增生的滑膜组织,促使滑膜细胞肿瘤样增殖,并为炎症细胞进入骨组织结构中提供途径,新生血管还与增殖的滑膜细胞形成血管翳-软骨结合和血管翳骨结合,对关节软骨、软骨下骨组织、韧带、肌键等组织进行侵蚀,引起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因此RA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探讨揭示RA发生骨质侵蚀的发生机制,研制阻止骨侵蚀进展的药物。 导师陈纪藩教授凭其多年的治疗RA临床经验及坚实的中医药基础,对RA的治疗有明确的治疗思路和见解。其基于中医经典《金匮要略》的治疗方法和方药,结合临床实践,并紧密联系现代医学在抗RA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发展方向,提出中药在治疗RA的研究中不应仅拘泥于单纯的辩证论治,应在此基础上寻求对RA主要及共通症结即“筋伤骨损”的防治方法,这是导致RA患者的关节疼痛及关节活动障碍的关键,并运用现代医学技术直观反应药物在此方面的作用以及评定药物的疗效,促使其在临床的广泛运用。这种研究思路依据中医理论中“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异病同治”的治疗准则进行。导师在多年的临床诊治过程中,收集和观察治疗方案,发现通痹灵合剂对于“筋伤骨损”之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南蛇藤性味苦、涩、温,有(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06-05-01)

邓晓梅,孙亦群[6](2004)在《薄层色谱法鉴别通痹灵合剂中的鸡血藤及南蛇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通痹灵合剂中的鸡血藤及南蛇藤。方法薄层色谱法。硅胶G薄层板,展开剂为甲苯醋酸乙酯(9∶4),显色剂为紫外光灯下(365nm)检视及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结果可在同一块薄层板上同时鉴别通痹灵合剂中的鸡血藤及南蛇藤,操作简单,可行。(本文来源于《广东药学》期刊2004年05期)

通痹灵合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通痹灵合剂抗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先随机分为造模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弗氏完全佐剂于Wistar大鼠尾根部注射,足肿后随机分为造模对照组、消炎痛组、通痹灵合剂组。鸡胚尿囊膜模型分组:建立鸡胚尿囊膜模型(CAM),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其中模型组加入20μl的10ng/L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载体上,再随机分为5组,加入各组大鼠血清或生理盐水20μl,分组为:VEGF+正常对照组,VEGF+造模对照组,VEGF+通痹灵合剂组,VEGF+消炎痈组,VEGF+1%生理盐水(VEGF组)。观察各组大鼠血清对CAM中一、二级新生血管的作用情况;另取各组大鼠右前和左后爪骨,运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关节组织的VEGF和VEGFR-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各组CAM模型在10ng/L的VEGF刺激作用下,血管计数明显增加,VEGF+造模对照组血清作用于CAM后血管数目显着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VEGF+通痹灵合剂组血清的CAM血管计数中一、二级血管计数明显低于VEGF+造模对照组(P<0.01),消炎痛组CAM血管一、二级血管计数与造模对照组比较亦有明显降低(P<0.01)。RT-PCR图像显示出正常对照组、通痹灵合剂组、造模对照组及消炎痛组的大鼠关节组织VEGFmRNA表达,其中正常对照组及通痹灵合剂组明显弱于造模对照组与消炎痛组。正常对照组的VEGF-1mRNA图像不明显,通痹灵合剂组的VEGFR-1mRNA表达明显弱于造模对照组及消炎痛组。结论:本实验研究论证了通痹灵合剂通过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中VEGF产生及受体VEGFR-1在内皮细胞内的信号传递而阻断新生血管形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通痹灵合剂论文参考文献

[1].冯小权,刘明岭,丘振文,蔡庆群,陈晓庆.我院特需药房通痹灵片及二藤通痹合剂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业.2014

[2].童娟,陈光星,刘清平,陈纪藩.通痹灵合剂抗新生血管形成机制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

[3].林昌松,朱凯军,关彤,陈光星,刘丽娟.通痹灵联合二藤通痹合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评价[C].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8

[4].朱凯军.通痹灵联合二藤通痹合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5].童娟.通痹灵合剂抑制血管翳形成的作用机理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

[6].邓晓梅,孙亦群.薄层色谱法鉴别通痹灵合剂中的鸡血藤及南蛇藤[J].广东药学.2004

标签:;  ;  ;  

通痹灵合剂论文-冯小权,刘明岭,丘振文,蔡庆群,陈晓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