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佛寺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家族,佛教,石刻,文化
佛寺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郭峰[1](2019)在《千年摩崖佛刻与地方佛教传统:以来凤仙佛寺的土家族佛教文化为基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仙佛寺摩崖佛刻的开凿年代至少在五代十国前蜀后主王衍咸康元年(925)之前。随着摩崖佛刻数量的不断增加,在其址上修建了以摩崖佛刻为主的寺庙仙佛寺,今天仙佛寺所在的来凤县已成为土家族聚居区的佛教重镇。通过对仙佛寺佛教文化脉络的梳理发现,在土家族聚居区,佛教在发展的同时逐步地方化和民间化,深深地融入土家族文化中,成为土家族众多文化元素之一,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土家族佛教文化。(本文来源于《长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徐明庆,何欢,陈湘[2](2019)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农文化旅游创新研究——以龙泉驿区顶佛寺村互动采摘园模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乡村旅游发展存在设备设施建设不完善,游客体验感不足,游玩过程走马观花等问题。主要从乡村建设结合艺术改造等方面,结合具体案例,规划出结合生活、生态、生产为主的采摘体验园。(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19期)
叶佳雯,田诗韵[3](2019)在《竹文化与竹在佛寺景观中的情感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具有不同特征的空间地域中的活动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情感效应。竹因其特有的文化共鸣,常被人以拟人化的方式使用于园林景观营造中,以起到情感共鸣的效果。本文简要介绍竹与中国人文化及中国佛教中的情感共鸣,并列举竹在不同佛寺景观中运用所产生的情感效应和空间意境,为竹在佛寺景观中的运用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园林》期刊2019年10期)
介永强[4](2019)在《唐长安佛寺书法文化寻绎》一文中研究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门艺术,具有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史上,唐代书法以其辉煌成就而放射出极为璀璨的光芒。今天,回望和盘点唐代书法,我们会发现,许多丰碑大碣、法书名品往往与佛教寺院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唐长安佛寺不仅是佛教活动场所,而且是文化荟萃之地。建筑、雕塑、绘画等文化艺术在这里熠熠生辉,琳琅满目的书法作品是唐长安(本文来源于《唐史论丛》期刊2019年02期)
吴限[5](2019)在《这里有国内最完整最集中的锡伯族民居》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心提示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村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文化底蕴深厚。这里又是东北地区锡伯族的发祥地之一,有国内最完整最集中的锡伯族民居。2019年初,石佛寺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今年6月,又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村边有条河,河(本文来源于《辽宁日报》期刊2019-07-28)
梁晓芬[6](2019)在《西双版纳总佛寺:传承文化 服务社会》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传佛教源出印度,南弘斯里兰卡,盛传东南亚地区,进而传入我国云南傣族地区,后浸润到傣族社会文化生活之中,对傣族的思想文化、伦理道德、价值标准、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西双版纳总佛寺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相传始建于7世纪,迄今已有10(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19-07-02)
乔孝冬[7](2019)在《《东阳夜怪录》与佛寺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东阳夜怪录》的"新意"与"笔妙"表现在叙事联句的诗化美、机锋禅理的思辨美和听觉叙事的禅境美,反映了佛寺诗会联唱活动、寺院释子的俗讲参禅和佛寺文化"音教"观对小说的深层影响。(本文来源于《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林建宇,王贞力[8](2019)在《探究南传佛寺的多元文化机制及其释义——以云南省耿马总佛寺为个案》一文中研究指出耿马总佛寺的多元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建筑风格、寺院壁画以及教义和仪轨等方面,其中建筑上具有浓厚的缅式、傣式、汉式等风格特征;经画与壁画在绘画风格上呈现出缅式和傣式风格,而技法上则是以傣族、汉族为主;在教义和仪轨方面则是在以南传佛教教义为主的基础之下,借鉴和吸纳了汉传佛教的教义。通过嵌入概念和系统理论,笔者建构出耿马总佛寺的多元文化形成机制,并认为在这一机制作用下而形成的多元文化格局能够使得耿马总佛寺更好地向当地信众提供社会支持功能,有效地整合社会秩序,并加强当地人对佛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得当地民众即使存在着族群、地缘等不同社会背景的情况下,仍能形成相互和谐、友好相处的社区环境。(本文来源于《青海民族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武帅,黄凯[9](2018)在《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北京市大兴区铜佛寺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地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探索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是此文章的重点。从最基本的概念--地域文化出发,分别阐述了地域文化的构成要素以及含义、地域文化的表达在景观设计中的意义,如有利于文化的传承,满足公众精神文化的需要,推动景观内涵的提升等。并以北京市大兴区采育镇铜佛寺村景观设计为例,提出了地域文化的表达应从宏观定位与微观落实两个层面着手分析,从景观的总体到局部实现地域文化的融入。在充分思考之后得出如今中国设计师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将景观与地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和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而在景观设计中,是在基于自然和社会环境、尊重当地的文化、地域文化的概念之上来指导设计,同时融入当地的景观环境设计,便可以实现地域文化的继承,描绘属于一方土壤独特的区域特点。(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8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Research and Reform (ERR 2018)(Advances in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VOL.24)》期刊2018-09-07)
张莹[10](2018)在《唐代长安佛寺分布及其在文化交流中的价值与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繁荣时期,同时是佛教迅速发展的历史时期,而长安地区大量分布的佛教寺院不仅促进了佛教传播,同时也为文化交流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场所。本文以唐代长安佛教的发展和佛寺分布特征为研究起点,深入分析唐长安佛寺在文化交流中的价值与作用。(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佛寺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存在设备设施建设不完善,游客体验感不足,游玩过程走马观花等问题。主要从乡村建设结合艺术改造等方面,结合具体案例,规划出结合生活、生态、生产为主的采摘体验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佛寺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郭峰.千年摩崖佛刻与地方佛教传统:以来凤仙佛寺的土家族佛教文化为基点[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
[2].徐明庆,何欢,陈湘.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农文化旅游创新研究——以龙泉驿区顶佛寺村互动采摘园模式为例[J].现代园艺.2019
[3].叶佳雯,田诗韵.竹文化与竹在佛寺景观中的情感效应[J].园林.2019
[4].介永强.唐长安佛寺书法文化寻绎[J].唐史论丛.2019
[5].吴限.这里有国内最完整最集中的锡伯族民居[N].辽宁日报.2019
[6].梁晓芬.西双版纳总佛寺:传承文化服务社会[N].中国民族报.2019
[7].乔孝冬.《东阳夜怪录》与佛寺文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9
[8].林建宇,王贞力.探究南传佛寺的多元文化机制及其释义——以云南省耿马总佛寺为个案[J].青海民族研究.2019
[9].武帅,黄凯.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北京市大兴区铜佛寺村为例[C].Proceedingsof20183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ducationResearchandReform(ERR2018)(Advancesin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VOL.24).2018
[10].张莹.唐代长安佛寺分布及其在文化交流中的价值与作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