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模式论文-高春亮,李善同

城镇化模式论文-高春亮,李善同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镇化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迁移动机,人力资本,城市规模,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高春亮,李善同[1](2019)在《迁移动机、人力资本与城市规模:中国新型城镇化模式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城市是否为城镇化道路最佳选择广受争议。本论文以预期人力资本积累替代即期工资收入动机,建立人力资本积累模型,形成城市便利性、人力资本区位和城市规模的解释性框架,以2003-2016年272个城市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固定效应和内生性检验证实人力资本存量越高则城市规模越大,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大城市促进人力资本积累能力较强且人力资本对城市规模贡献也较大。结论表明,为提高人力资本积累而进行的区位决策将导致大城市规模持续增长,因此增加大城市数量更有利于中国城市化发展。(本文来源于《上海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朱杰[2](2019)在《多源数据融合的市县国土空间规划人口城镇化模式——以扬州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人、地、财"等新型城镇化叁大核心问题,衍生出人口流动的社会、空间、经济属性,构建多源数据融合的人口城镇化概念模型。基于迁移流、位置识别和企业关联网络等方法,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层面:受落户门槛、家庭权益、社会保障等限制,人口流动比资本流动更为谨慎,也更遵从行政区经济和城镇等级体系。(2)市域层面:城镇化形式主要表现为城市和乡村的直接联系,重点镇辐射和吸纳作用不强。(3)新经济使后发地区弯道超车成为可能。研究发现此概念模型适用性较好,能够合理识别经济社会联系的主体格局,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和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对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的区域协调研究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向前,刘洪,黄莉,王俊男[3](2019)在《我国城镇化模式与演进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模型,对我国30个代表城市1989-2017年的城镇化进行社团分析,总结得出我国的城镇化模式和模式演进的路径。研究表明:我国城镇化模式可以归纳为8种;城镇化模式演进路径有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内在动力发展、内外力驱动发展、经济外向驱动发展、简单发展、滞后发展、曲折发展和禀赋支撑发展等八种;其中,前四种路径发展态势较好,后四种路径发展相对缓慢。各类路径的城市城镇化进程中,可依据自身特征,学习相似标杆路径城市群体。(本文来源于《华东经济管理》期刊2019年11期)

黄鹏进[4](2019)在《“半城半乡”与农民的就近城镇化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这一波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现象在于,大量农民在自己所在的县乡购房并逐步开始城镇化生活,呈现出一种就近城镇化的独特模式。这种就近城镇化具有"非精英群体进城""家庭代际支持""生产生活空间分离""生活面向分殊""户籍制度影响小""城市融入成本低"等诸多特征。相对于较为传统的农民外出务工而导致的"半城市化"而言,就近城镇化是一种"半城半乡"的城镇化模式,农民可以同时利用城市与农村两种资源,通过人员、物资等要素在城乡之间两栖流动,实现进城成本的最小化。就此角度而言,就近城镇化是一种更为廉价、风险更小的城镇化,这是当前中国城镇化得以快速推进的重要原因。同时,这种城镇化也更加契合国家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多重目标,政府和学界应更加重视这种具有中国独特经验的城镇化模式。(本文来源于《治理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莫志明[5](2019)在《旅游引导的乡村新型城镇化模式及其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可以不断发展下去,如何在旅游资源充足且丰富的地区,开展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工作,一直是学术界重点关注的问题,"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这表示以后城镇化发展要进行转型,努力找出能够帮助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方法,以此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争取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本文来源于《农业经济》期刊2019年05期)

[6](2019)在《海盐“就地城镇化”模式成国标》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如何统筹推进?什么是就地城镇化?如何评估就地城镇化的发展水平?……这些问题都有了"标准答案"。继2015年出台全国首个《就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县级标准后,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近日又率先发布《就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国家标准。近年来,以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本文来源于《领导决策信息》期刊2019年14期)

刘梦嗣,林如珊,张益驰,栗晨曦[7](2019)在《农业转移人口及其家庭城镇化模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作为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关键环节,也有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而当前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正面临着居无定所、家庭分离以及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困境。基于此,以家庭为视角,从发展战略以及利益冲突出发,剖析家庭式市民化困境存在的深度原因,并从城镇化理念、家庭政策与公共服务体系、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共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10期)

谢学兴,秦红增[8](2019)在《中越边境口岸城镇化:模式演进、原始动力与推进策略——以凭祥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边境口岸城镇是我国新型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其城镇化水平对我国稳边安边兴边及"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探讨中越边境凭祥市城镇化的模式演进和原始动力,可以发现凭祥市主要经历了边关小镇、"岸城守望"和"前岸中区后市"叁种模式的演进,而口岸贸易的不断增长是贯穿其中的原始动力。根据这种实证分析所提出的政策建议在于,扩大口岸贸易规模以增强口岸城镇化的原始动力,推进"前岸中区后市"模式转型升级为"岸城融合"模式。(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张兴月[9](2019)在《叁方主体互动下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创新研究——来自四川省仁寿县水利新村的个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借助微观调查数据,探究了四川省仁寿县水利新村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发现:该模式的创新之处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以政府、市场(企业)和农民叁方为主体,正确处理这叁方的职能定位与角色关系。服务型政府以土地集中管理利用为基础,带动农民转型与企业发展;企业依托政策优势入驻园区、带动经济发展与农民转型;农民积极参与,共享建设成果,努力实现自我转型,最终形成了一种以"政府牵头搭台,市场(企业)领衔,农户积极参与,实现叁方共赢"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期刊2019年02期)

陆萱,刘凌云[10](2019)在《从国外经验看湖北省农村城镇化模式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英、美、日、韩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发现,发达国家农村城镇化一般会经历"相对缩减—全面发展"的发展过程,但各国在人口、产业、城镇建设的发展模式上差异显着。综合认为,湖北省农村城镇化下一步的关键是减小差距,走区域差异分类提升道路。主要策略有人口居住布局集中、增加就业岗位、提升农民素质;一产产业化、二产集聚化、叁产多元化;城镇建设定位准确、合理规划、设施集中。(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9年01期)

城镇化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围绕"人、地、财"等新型城镇化叁大核心问题,衍生出人口流动的社会、空间、经济属性,构建多源数据融合的人口城镇化概念模型。基于迁移流、位置识别和企业关联网络等方法,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层面:受落户门槛、家庭权益、社会保障等限制,人口流动比资本流动更为谨慎,也更遵从行政区经济和城镇等级体系。(2)市域层面:城镇化形式主要表现为城市和乡村的直接联系,重点镇辐射和吸纳作用不强。(3)新经济使后发地区弯道超车成为可能。研究发现此概念模型适用性较好,能够合理识别经济社会联系的主体格局,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和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对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的区域协调研究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镇化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高春亮,李善同.迁移动机、人力资本与城市规模:中国新型城镇化模式之争[J].上海经济研究.2019

[2].朱杰.多源数据融合的市县国土空间规划人口城镇化模式——以扬州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9

[3].李向前,刘洪,黄莉,王俊男.我国城镇化模式与演进路径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9

[4].黄鹏进.“半城半乡”与农民的就近城镇化模式[J].治理研究.2019

[5].莫志明.旅游引导的乡村新型城镇化模式及其效应研究[J].农业经济.2019

[6]..海盐“就地城镇化”模式成国标[J].领导决策信息.2019

[7].刘梦嗣,林如珊,张益驰,栗晨曦.农业转移人口及其家庭城镇化模式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9

[8].谢学兴,秦红增.中越边境口岸城镇化:模式演进、原始动力与推进策略——以凭祥市为例[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9].张兴月.叁方主体互动下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创新研究——来自四川省仁寿县水利新村的个案[J].农村经济.2019

[10].陆萱,刘凌云.从国外经验看湖北省农村城镇化模式选择[J].城市建筑.2019

标签:;  ;  ;  ;  

城镇化模式论文-高春亮,李善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