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父母卷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家庭客观经济地位,父母教育卷入,心理素质,社交焦虑
父母卷入论文文献综述
黄佳佳,余玮,黄云,邹燕,赵高明[1](2019)在《父母教育卷入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心理素质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中介调节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心理素质和中学生家庭客观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Status,SES)在父母教育卷入与社交焦虑间所起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了我国贵州和四川2所中学初一至高叁的597名中学生(Mage=15.92,SD=1.86,男生256人(42.9%),女生341人(57.1%)。使用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简化版)和亲子互动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进行家庭SES评估和社交焦虑考察。结果发现:(1)父母教育卷入与心理素质及家庭SES呈显着正相关,与社交焦虑呈显着负相关;心理素质与家庭SES呈显着正相关,与社交焦虑呈显着负相关;社交焦虑与家庭SES呈显着负相关;(2)心理素质能够在父母教育卷入与社交焦虑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259,95%CI:-0.338,-0.179);(3)家庭SES在父母教育卷入与社交焦虑间的直接关系中起调节作用(调节效应值为-0.092,95%CI:-0.174,-0.010)。通过研究结果显示,中学生的社交焦虑不仅与其自身的心理素质相关,还受其父母教育卷入的影响。同时本研究还发现,在那些高家庭SES的中学生中,父母教育卷入对其社交焦虑具有显着的负向预测作用,但对于那些家庭SES处于低水平的中学生,父母教育卷入的增加并不能有效降低其社交焦虑。最后基于本研究结果,提出对于那些家庭SES处于低水平的中学生来说,当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其家庭条件时,可以通过增加其父母教育卷入,从而改善其父母教育卷入的质量,以此降低其社交焦虑水平。(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赵晓萌,李红霞,黄碧娟,司继伟[2](2019)在《父母教育卷入与儿童数学焦虑的关系:数学态度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工具学科,占据着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乃至更高层次的学习生活。作为特殊的学科焦虑之一,数学焦虑已逐渐成为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带有认知色彩的消极情绪。它不仅会影响个体当下的学业成绩,甚至会对其后续的专业和职业选择产生滞后效应。父母是学龄期儿童的主要交往对象,父母教育卷入对于此阶段儿童的数学焦虑水平具有显着预测作用。为了探讨学龄期儿童的父母教育卷入与自身数学焦虑之间的联系及其作用机制,从山东省两所普通小学选取叁、四年级1661名学生,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考察学生的父母教育卷入、自身数学焦虑以及数学态度的发展变化。结果发现:(1)父母教育卷入、儿童数学态度与数学焦虑之间存在显着相关,父母教育卷入水平越高,儿童对数学的态度越积极,数学焦虑水平越低;(2)父母教育卷入与儿童数学焦虑之间的滞后效应显着,T1时间的父母教育卷入能够显着负向预测T2时间的儿童数学焦虑,T1时间的儿童数学焦虑也能够显着负向预测T2时间的父母卷入;(3)儿童数学态度在父母教育卷入与儿童数学焦虑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即T1父母教育卷入→T1儿童数学态度→T1儿童数学焦虑路径显着;同时,T1父母教育卷入→T1儿童数学态度→T2儿童数学焦虑路径同样显着。这表明了父母教育卷入和儿童数学态度对数学焦虑的稳定性影响。该结果强调了父母教育卷入对学龄期儿童数学焦虑变化的重要作用,也为从数学态度角度有效降低儿童的数学焦虑水平提供了有力证据。(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张成秀,赵高明,林楠,黄佳佳,黄云[3](2019)在《初一新生入学适应期抑郁情绪变化与父母教育卷入和心理韧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考察初一新生抑郁情绪变化与父母教育卷入和心理韧性的关系,采用整群取样的方法在贵州抽取了叁所中学的549名初一新生,其中男生299人(55.58%),女生239人(44.42%),年龄在10~15岁之间,M=12.62岁,SD=0.68岁,进行了历时4个月的四次追踪测试。首先,使用无条件潜变量增长模型建模,考察在新生入学适应期抑郁的变化轨迹。其次考察心理韧性和父母教育卷入对抑郁变化轨迹的影响建立有条件的潜变量增长模型。最后,建立有中介的潜变量增长模型。结果发现:(1)抑郁呈线性增长,抑郁的截距为14.26,显着大于0 (p <0.001),在之后的叁个月内呈明显上升趋势(β=0.32,p <0.01);(2)心理韧性能显着负向预测抑郁截距(β=-0.456,p <0.001)且正向预测抑郁斜率(β=0.184, p <0.05);(3)母亲教育卷入能显着负向预测抑郁截距(β=-0.128,p <0.001);(4)使用偏差校正百分位Bootstrap(重复取样5000次)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母亲教育卷入通过心理韧性到抑郁截距具有显着间接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62,95%CI:-0.085,-0.038),母亲教育卷入通过心理韧性到抑郁斜率有显着的间接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05,95%CI:0.001,0.010)。父亲教育卷入通过心理韧性到抑郁截距有显着地间接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23,95%CI:-0.040,-0.006)。基于本研究的结果,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来说,父母亲教育卷入可以通过心理韧性能够有效的帮助初一新生的抑郁情绪,应该提升父母教育卷入来降低其抑郁水平,从而保证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张文,林楠,肖兴学,黄佳佳,邹燕[4](2019)在《小学生心理素质在父母教育卷入与问题行为间的中介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调节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家庭投资理论和家庭压力模型,探究父母教育卷入对小学生问题行为的作用机制,以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S)和心理素质在其间所起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在全国叁个省选取了3所小学4至6年级的459名小学生(Mage=10.77,SD=1.11),男生246人(53.60%),女生213人(46.40%)。使用父母教育卷入问卷、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父母版)、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简化版)以及家庭SES问卷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父母教育卷入、心理素质、家庭SES叁者彼此存在显着正相关,同时它们均与问题行为呈显着负相关;(2)心理素质在父母教育卷入与问题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家庭SES在父母教育卷入与问题行为的直接关系间起调节作用(调节效应值为-0.13,95%CI:[-0.22,-0.03])。本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教育卷入是小学生问题行为的重要保护性因素,且该作用还可以通过心理素质来实现;此外,相对于高家庭SES而言,低家庭SES父母由于教育质量和教育方式较差,导致其教育卷入对问题行为的直接抑制作用不再显着。本研究结果对于一线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家长具有重要启示:首先无论家庭经济环境如何,父母都应尽力增加对孩子的教育卷入,这对于塑造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减少问题行为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其次,针对低SES家庭的家长,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开展一些家庭教育的培训,以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养育知识和改善教养方式,进而提升其教养信心以减少孩子问题行为的产生。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揭示父母教育卷入对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而且对探讨教育精准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具有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张凤,蒋莹,黄四林[5](2019)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学业成绩:父母学业卷入、主观社会流动信念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诸多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对儿童的学业成绩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即高家庭SES儿童的学业成绩显着高于低家庭SES儿童。然而,对于家庭SES影响儿童学业成绩的内在机制及其条件仍然不明确。因此,本研究试图揭示父母学业卷入在这二者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父母主观社会流动信念的调节作用。具体地,父母学业卷入是指父母参与儿童学业相关的教育活动,以促进其学业发展的各项行为。主观社会流动信念反映了个体对于客观社会流动的主观感知,表明个体通过自身努力从而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信念。本研究采用多数据来源法对安徽省、河北省共5所小学的815名4-6年级儿童进行调查。采用家长报告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包括父母双方受教育程度、职业,及家庭月收入)以及主观社会流动信念,儿童报告的父母学业卷入程度,以及学校提供的学期考试(语文和数学)成绩。结果显示:(1)家庭SES与父母学业卷入呈正相关,且家庭SES与父母学业卷入分别与儿童的语文、数学成绩呈显着正相关;(2)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父母学业卷入在家庭SES与儿童语文、数学成绩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3)父母主观社会流动信念主要对前半段路径(家庭SES与父母学业卷入的关系)具有显着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在高水平父母主观社会流动信念下,家庭SES与父母学业卷入的关联不显着;而在低水平父母主观社会流动信念下,家庭SES与父母学业卷入的正向关联显着。结论:家庭SES通过父母学业卷入作用于语文、数学成绩,且该中介作用仅在低水平父母主观社会流动信念的条件下存在,父母主观社会流动信念对低SES的儿童具有保护性作用。(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程刚,张文,肖兴学,熊树林,郭成[6](2019)在《小学生心理素质在父母教育卷入与问题行为间的中介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调节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家庭投资理论和压力模型,探究父母教育卷入对小学生问题行为的作用机制,以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心理素质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对459名4至6年级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后发现:首先,心理素质在父母教育卷入与问题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次,父母教育卷入对问题行为的直接作用会受到家庭SES的调节,低家庭SES父母因其教育质量较差,会导致其教育卷入对子女问题行为的直接抑制作用消失。(本文来源于《中国特殊教育》期刊2019年10期)
孙雨萌[7](2019)在《青少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学习投入:父母教育卷入和自我教育期望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关系着祖国未来的发展,他们的身心健康及学业发展水平决定了祖国未来的前途和命运。青少年的学习投入(learning engagement)在一定程度上既能反映其学业状况又能反映身心健康状况,并且对青少年未来的学业成就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还会使学生体验到投入学习中的自豪感与满足感,因此学习投入还能带给学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对于学习投入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要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会更加困难,而且往往会伴随有厌学情绪,容易产生学业倦怠,甚至造成学生逃学、辍学。因此,探明青少年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对青少年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模型,家庭是与青少年关系最密切的微系统,是从出生一直伴随其成长和学习的环境,对青少年个性、习惯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作为一个客观的家庭环境因素,是以家庭拥有资源的多少形成的社会等级排名,通常会使青少年被动地卷入社会比较中,对青少年的身心和学业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目前,大多数的研究倾向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只有个别学者针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学业表现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因此本研究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学习投入的关系有一定的必要性。此外,根据家庭社会资本理论,来自家庭的经济资本、人力资本是父母通过与子女的互动过程传递给子女,父母卷入本身也是重要的社会资本。并且社会认知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因素通常会通过主体内部的认知因素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因此,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学习投入的影响时有必要考虑多重中介因素的存在,为提高青少年的学习投入,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了山东省鄄城县一所中学的一、二年级和一所小学的五、六年级,每个年级各两个班共530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青少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育卷入、自我教育期望与青少年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青少年在母亲教育卷入总分、自我教育期望和学习投入总分上的性别差异显着。在母亲教育卷入方面,女生显着高于男生,其中,在母亲行为卷入方面,女生显着高于男生,而在智力卷入和情感卷入方面,男女之间并无显着差异,在父亲教育卷入方面男女生也无显着差异;在自我教育期望方面,女生显着高于男生;在学习投入方面,女生显着高于男生,并且在活力、专注维度上女生均显着高于男生。(2)青少年在父亲智力卷入的得分上存在显着的年级差异,五年级显着高于六年级和初二。母亲教育卷入总分和母亲智力卷入的得分在年级上有显着差异,五年级显着高于六年级、初一、初二。青少年自我教育期望的得分在年级上存在显着差异,六年级得分最高,显着高于初一、初二。青少年学习投入总分及各维度的得分在年级上存在显着差异,五、六年级得分最高,显着高于初一、初二。在活力、专注维度上,五、六年级得分均显着高于初一、初二。在奉献维度上六年级被试得分最高,显着高于初一、初二。(3)除与母亲行为卷入不存在显着性相关外,青少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父母教育卷入总分及各维度均呈显着正相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自我教育期望显着正相关,并且与学习投入总分及其活力、奉献、专注叁个维度都显着正相关;父母教育卷入与自我教育期望显着正相关;父亲教育卷入、母亲教育卷入及其各维度均与学习投入总分及其各维度呈显着性正相关;自我教育期望与学习投入总分及其各维度显着正相关。(4)父母教育卷入和青少年自我教育期望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学习投入之间起到链式中介的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通过叁条途径作用于青少年的学习投入的。第一条: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直接作用于学习投入;第二条: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通过影响父母教育卷入间接作用于学习投入;第叁条: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依次通过父母教育卷入进而影响青少年的自我教育期望,间接作用于青少年的学习投入。(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5)
宋丽群[8](2019)在《小学父母教育卷入类型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实际上,家庭教育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对于子女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父母教育卷入的质量却令人堪忧,因此研究父母教育卷入的状况显得格外重要。父母教育卷入是指父母为了促进子女的学业成就水平提高、社会化完满进程以及认知能力的培养而做出的一系列的行为,其重要性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的发展不仅仅受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学校教育的影响,还时刻受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阶段是人生中重要的奠基阶段,也是其发展的基础阶段。由此,在该阶段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发展自然具有非比寻常的作用。因此,对小学父母教育卷入的类型进行探究,并据此提出高质量的父母教育卷入和教师个性化卷入对策是十分有必要的,基于此,笔者开展这一研究。首先,该研究综合运用调查法、文献法、德尔菲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编制出信效度良好的小学父母教育卷入问卷,并利用该问卷开展调查;其次,分别运用学生学业等级分数、同伴提名法和瑞文测验,以学业成就、社会性发展和认知能力叁个要素为主要依据,进行排列组合,严格筛选研究对象,以期较为全面地把握小学父母教育卷入的类型;再次,通过对所选取的小学生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将小学父母教育卷入的类型归结为八种,并探究其表现形式,从中发现父母教育卷入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成因展开剖析;最后,提出了小学生良性发展的父母教育卷入对策,同时对教师个性化卷入对策进行了探究,以弥补父母教育卷入的不足。经过反思,该研究一方面编制出信效度良好的父母教育卷入问卷,适用于广大小学生父母,并且采取了精确抽样的方式,量化与质性研究相结合,获取了小学不同年级父母教育卷入类型及表现形式的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提出了小学生良性发展的父母教育卷入对策和教师个性化卷入对策,对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具有一定价值。(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2)
郭筱琳,罗良[9](2019)在《独生子女父母与不同出生顺序的非独生子女父母教育卷入的比较分析——以山东省聊城市小学生家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033名山东省聊城市小学生家长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测量学生父母的教育卷入状况,通过对独生子女父母与不同出生顺序的非独生子女父母的比较分析发现:非独生子女父母的家庭年收入、平均受教育水平均显着低于独生子女父母;排除父母受教育水平的影响后,独生子女父母以及非独生"老二"父母的亲子沟通、共同活动教育卷入水平显着高于非独生"老大"父母,非独生"老二"父母的家校沟通教育卷入水平显着高于非独生"老大"父母以及独生子女父母,独生子女父母与不同出生顺序的非独生子女父母在学业辅导教育卷入水平上没有显着差异;仅在男生群体中,独生子父母的家庭监控教育卷入水平显着高于非独生子父母。(本文来源于《教育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刘家琼,龙女,黄佳佳,周亦佳,程刚[10](2019)在《中学生父母教育卷入与抑郁情绪的关系——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中学生父母教育卷入与抑郁情绪的关系,使用父母教育卷入问卷、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简化版)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1764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父母教育卷入与抑郁情绪呈显着负相关,父母教育卷入与心理素质呈显着正相关,心理素质与抑郁情绪呈显着负相关.(2)父母教育卷入对抑郁情绪的总效应显着;父母教育卷入对抑郁情绪的直接效应显着;心理素质在父母教育卷入与抑郁情绪间具有显着的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64.29%.这表明中学生父母教育卷入不仅可以直接预测抑郁情绪,还可以通过心理素质间接预测抑郁情绪.(本文来源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父母卷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数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工具学科,占据着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乃至更高层次的学习生活。作为特殊的学科焦虑之一,数学焦虑已逐渐成为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带有认知色彩的消极情绪。它不仅会影响个体当下的学业成绩,甚至会对其后续的专业和职业选择产生滞后效应。父母是学龄期儿童的主要交往对象,父母教育卷入对于此阶段儿童的数学焦虑水平具有显着预测作用。为了探讨学龄期儿童的父母教育卷入与自身数学焦虑之间的联系及其作用机制,从山东省两所普通小学选取叁、四年级1661名学生,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考察学生的父母教育卷入、自身数学焦虑以及数学态度的发展变化。结果发现:(1)父母教育卷入、儿童数学态度与数学焦虑之间存在显着相关,父母教育卷入水平越高,儿童对数学的态度越积极,数学焦虑水平越低;(2)父母教育卷入与儿童数学焦虑之间的滞后效应显着,T1时间的父母教育卷入能够显着负向预测T2时间的儿童数学焦虑,T1时间的儿童数学焦虑也能够显着负向预测T2时间的父母卷入;(3)儿童数学态度在父母教育卷入与儿童数学焦虑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即T1父母教育卷入→T1儿童数学态度→T1儿童数学焦虑路径显着;同时,T1父母教育卷入→T1儿童数学态度→T2儿童数学焦虑路径同样显着。这表明了父母教育卷入和儿童数学态度对数学焦虑的稳定性影响。该结果强调了父母教育卷入对学龄期儿童数学焦虑变化的重要作用,也为从数学态度角度有效降低儿童的数学焦虑水平提供了有力证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父母卷入论文参考文献
[1].黄佳佳,余玮,黄云,邹燕,赵高明.父母教育卷入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心理素质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中介调节作用分析[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赵晓萌,李红霞,黄碧娟,司继伟.父母教育卷入与儿童数学焦虑的关系:数学态度的中介作用[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3].张成秀,赵高明,林楠,黄佳佳,黄云.初一新生入学适应期抑郁情绪变化与父母教育卷入和心理韧性的关系[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4].张文,林楠,肖兴学,黄佳佳,邹燕.小学生心理素质在父母教育卷入与问题行为间的中介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调节效应[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5].张凤,蒋莹,黄四林.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学业成绩:父母学业卷入、主观社会流动信念的作用[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6].程刚,张文,肖兴学,熊树林,郭成.小学生心理素质在父母教育卷入与问题行为间的中介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调节效应[J].中国特殊教育.2019
[7].孙雨萌.青少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学习投入:父母教育卷入和自我教育期望的中介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9
[8].宋丽群.小学父母教育卷入类型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9].郭筱琳,罗良.独生子女父母与不同出生顺序的非独生子女父母教育卷入的比较分析——以山东省聊城市小学生家长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9
[10].刘家琼,龙女,黄佳佳,周亦佳,程刚.中学生父母教育卷入与抑郁情绪的关系——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