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迟子建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女性写作,两性和谐,温情写作
迟子建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和邦珍[1](2019)在《悲天悯人话和谐——论迟子建小说中的“两性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当代颇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迟子建以其温暖的笔触,向世人传达着她对"和谐"的渴求。她的文学创作蕴含着深厚的和谐文化,她善用悲天悯人的情怀去化解两性矛盾与冲突,她描写朴实而深沉的爱情,宣扬人性的善与美。在男女两性的问题上,她所坚持的"两性和谐",既不同于男权主义笔下的"男强女弱",也不同于女权主义者笔下的"女强男弱",而是不偏不倚,执着地探索着一条以两性和谐通往和谐世界的道路。(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3期)
李荞伊[2](2019)在《迟子建小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迟子建是一位极具创作特色的东北作家,她的温情叙事以及诗性书写在东北作家群这一庞杂的创作群体中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80年代,迟子建步入文坛,在3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她始终坚持关注着普通人的精神状态和他们的生活方式。(本文来源于《参花(下)》期刊2019年11期)
郭展硕[3](2019)在《迟子建小说中死亡意识形成的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迟子建的文学作品中氤氲着浓厚的死亡气息,而造成这样一种意识形态的根源则是因为其青年丧父,中年丧夫的悲惨经历。具体说:一是童年感知死亡的悲伤;二是青年亲人离世的悲痛;叁是中年丧夫的悲凉。(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9年16期)
陈杰[4](2019)在《忍辱负重 顽强呼吸——论迟子建小说《群山之巅》中的辛开溜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迟子建在小说《群山之巅》中描绘了一群小人物,她以小人物的命运遭际为线,刻画了形象各异的小人物形象。本文选取小说中的辛开溜作为典型人物进行研究,从辛开溜独特的人物形象入手,探索辛开溜这样一个逃兵在残酷的生活中顽强生存的一生,研究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重要意义。见证小说中小人物的生命尊严和人性光辉,从而引发我们对当今社会中的小人物的产生一定的认识和思考。(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14期)
李愔茵,刘涛[5](2019)在《浅析乡土视域下的城市小说——以迟子建小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迟子建将对乡土的热爱融入自己的文学创作当中,因而她的小说一直带有浓重的乡土情怀。近些年,迟子建的创作视野由边地乡村逐渐转向城市,她将自己对自然、乡村的热爱也融进了城市的书写中。迟子建的大部分城市小说都有着乡村视角:一方面展现了城市文明与乡土文明的激烈碰撞,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人们所面临的生存困境等问题,另一方面展现了乡土小说和城市小说共有的人文情怀追求。(本文来源于《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孙冠华[6](2019)在《萧红和迟子建小说创作的异同性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萧红和迟子建代表性长篇小说的比较研究,分析两位作家作品创作中的异同性,主要围绕他们作品中显露出的乡土意识、萨满民俗以及女性意识叁个层面加以探究。(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2期)
布威麦尔耶姆·图尔贡[7](2019)在《试析迟子建小说的死亡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迟子建的文本中有很多关于死亡主题的书写。她总是站在一个心灵受创者的角度,直面现实生活中的人生惨痛,向那些被伤害的不幸人们发出关怀,所以她的文字总是充满温情和人性。在生命和死亡之间,她的作品现实而又深刻,既有死亡的悲惨,也有对生命的追求渴望,体现出生存的艰辛,也折射出人性的美好。(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18期)
王永清[8](2019)在《论迟子建小说中城市“在家感”的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迟子建凭借书写“北极村”登上文坛,乡土故园始终是她文学作品中的主角。90年代后随着迟子建进入哈尔滨生活与工作情况有所改变,城市在她的文学作品中越来越醒目,并逐渐成为很重要的文学审美对象。本文以迟子建的城市书写为研究对象,认为“在家感”投射了迟子建对城市生活深刻的体悟,蕴含了她对于城市和乡村冷静理性的思考以及对超越城乡二元对立关系的展望。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论述城市“在家感”提出的现实背景,分别从自然、社会和人叁个方面论述迟子建笔下的城市所呈现出来的种种问题。第二章论述城市“在家感”被作家赋予的精神内涵。主要从城市空间的情感投射、城市文化的精神指归和城市主体的灵魂求索叁方面入手,探讨迟子建城市书写的独特之处,对其城市书写的审美内涵进行更深一步的挖掘。第叁章论述城市“在家感”的叙事策略,分别从叙事意象和叙事模式两个方面论述迟子建言说“在家感”的方式和意义。第四章意在探讨城市“在家感”书写的价值。面对城市生活的种种艰难,迟子建始终坚持柔中有刚的疗救和引导。此外她还致力于探索城市中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之美,为人们在城市中“诗意的栖居”寻找可能。总之,本文意在对迟子建小说中的城市“在家感”书写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挖掘其城市书写中表现出的独特的想象力和执着的探寻精神,以期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迟子建的城市书写兼具的城市文化价值与文学审美价值。(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代颖慧[9](2019)在《论迟子建小说的“出走”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现代文学时期,由于思想启蒙的影响,文学创作中的“出走”模式就已大量出现,并且受到学者们的广泛研究。而当代文学中的“出走”模式,既是对以往的继承,也有着创新和发展。这一模式是与当今中国社会的城市化进程和现代文明密切相关的。作为当代一位具有强烈社会现实感的作家,迟子建时刻关注着现代文明进程中人们的思想转变与精神困境,其小说中的“出走”模式体现出对当下社会现实的独特生命体验。首先,在“出走”模式的类型方面,迟子建“出走”模式的小说具有独特的结构类型,形成了“从出走到回归到再次出走”的循环结构、出走后一直在外流浪的线性结构、出走后得到释放与解脱自愿回归的圆圈式结构。其次,在主题表达方面,迟子建对个体的诉求进行了全面的书写,主要有由乡入城:现代性的质疑与反思;逃离困境:精神隔阂与心灵煎熬;勇敢追寻:自我理想的执着坚守。在这一模式的小说中,出走中交通工具的使用和空间的变换向读者展现出世间百态,出走者的设计与叙述者的选择呈现出不同的叙述方式,而“出走”过程中的意象,也因个体身份和处境的变化具有了新的隐喻和意义。然而,在对社会现实的书写中,迟子建始终坚持自己的温情表达,用爱与温暖抚慰着出走者孤单忧伤的内心,这使迟子建的作品在苦难中呈现出另一番诗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审美。(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仲秋云[10](2019)在《论迟子建小说的苦难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迟子建是中国当代文坛颇有实力和影响力的一位作家。她在展现东北独特地域风情的同时,又对底层平民的生存困境予以关注与思考。迟子建认为幸福是一种错觉,辛酸才是人的真实处境,于是她从自身经历与感受出发,深刻描摹生活中的苦难与艰辛。论文从呈现形态、表现手法以及意识成因等角度对迟子建的苦难意识进行分析,以挖掘出其书写苦难的现实意义。论文分叁章,第一章分析迟子建苦难的呈现形态,将其笔下的苦难分为个人苦难与民族苦难两种形态进行分析,展现底层人民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困境,以及人类遭遇群体性灾难后的余痛与反思。第二章重点分析苦难书写的艺术表现,着重从叙事视角、意象选择与叙述技巧叁个方面进行论述。本章从“儿童”与“动物”两个叙事视角入手,展现人性的虚伪与残酷;用“自然意象”与“神话意象”表达迟子建对家乡亲人的怀念和对原乡失落的伤感;用“阻断”和“城乡对比”的叙述技巧,展现生命的无常以及人类在城乡两种场域挤压下难以言说的精神困境。第叁章则是分析迟子建苦难书写的创作动因。亲人的早逝让迟子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地域文化所包含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因素为其提供了众多创作的素材,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与俄罗斯“小人物”写作精神都是迟子建“关注底层”创作的思想来源。迟子建将自身悲伤抚平,用悲悯的目光观照社会,书写底层人民生存之困,精神漂泊之悲,批判了现实的黑暗与人性的冷漠,同时也记录了历史进程中的痛苦劫难,从而在反思中重新审视内心,以达到追求人性回归、道德重建的目的。论文以苦难书写作为切入点,深刻揭示苦难的本质,对于人们认识社会现实,了解人性阴暗,从而进行思考反思,都有一定的价值意义。(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迟子建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迟子建是一位极具创作特色的东北作家,她的温情叙事以及诗性书写在东北作家群这一庞杂的创作群体中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80年代,迟子建步入文坛,在3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她始终坚持关注着普通人的精神状态和他们的生活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迟子建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和邦珍.悲天悯人话和谐——论迟子建小说中的“两性观”[J].青年文学家.2019
[2].李荞伊.迟子建小说研究[J].参花(下).2019
[3].郭展硕.迟子建小说中死亡意识形成的原因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
[4].陈杰.忍辱负重顽强呼吸——论迟子建小说《群山之巅》中的辛开溜形象[J].汉字文化.2019
[5].李愔茵,刘涛.浅析乡土视域下的城市小说——以迟子建小说为例[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6].孙冠华.萧红和迟子建小说创作的异同性比较研究[J].戏剧之家.2019
[7].布威麦尔耶姆·图尔贡.试析迟子建小说的死亡主题[J].青年文学家.2019
[8].王永清.论迟子建小说中城市“在家感”的书写[D].杭州师范大学.2019
[9].代颖慧.论迟子建小说的“出走”模式[D].河北大学.2019
[10].仲秋云.论迟子建小说的苦难书写[D].江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