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学论文-朱慧敏,李月琴

近代中学论文-朱慧敏,李月琴

导读:本文包含了近代中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学历史教科书,AS-Level,《剑桥国际AS-Level国际史(1871-1945)》,鸦片战争

近代中学论文文献综述

朱慧敏,李月琴[1](2019)在《英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近代中国形象——以《剑桥国际AS-Level国际史(1871-1945)》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英国教育体系由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五个部分组成。在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除了学院式学校(academics)和私立学校(private schools)外,所有学校都必须按照英国教育部出台的《英国国家课程》(National Curriculum of England)展开相关课程教育。对于各科所用的教材,英国教育部并未进行统一编制,而是采取(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问题》期刊2019年04期)

赵新华[2](2019)在《《墨子》在近代中学的传播与接受——基于清末民国时期中学国文教科书选文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中,《墨子》在清末民国时期中学国文教科书中呈现着独特演变历程:清末民初时期,由于教科书选文以应用古文为主,且偏重于儒家典范作品,《墨子》难以进入其中;民国新学制时期,在教育大众化、平民化思想影响下,《墨子》备受青睐,掀起了一股"墨子热";"九一八"事变后,《墨子·非攻》又逐渐淡出教科书。(本文来源于《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李蒙[3](2019)在《近代山东省立第六中学研究(1904-1945)》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朝末年,在清廷改制和新学思潮等因素的影响下,曹州地区建立曹州官立中学堂和曹州普通中学堂两所新式学堂。两所学堂坚持对新式教育的探索。随政府教育政策调整,1913年两所学堂合并,后改名为山东省立第六中学。此后,学校建设不断完善,步入稳定发展时期。至1937年,学校因抗日战争被迫南迁,开启南迁办学之路。山东省立第六中学极为重视对学校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和管理体制的建设。课程设置方面,学校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视野拓展。教师队伍方面,学校老师不仅教学能力突出,教育理念先进,而且师德高尚。管理体制方面,学校设有完善的行政组织和详细的学生细则,并实行宽严相济的原则,可以有效规范学生行为,保障学生权益。在近半个世纪的办学过程中,六中坚持对新式教育的探索与发展,这使学校取得较大的办学成就,在二十世纪二叁十年代发展成为江北名校。省立六中作为一所地方中学,在受到曹州地方支持的同时,亦对曹州甚至山东地区产生影响。在两所学堂时期,学校重视对学生的革命思想教育,积极组织革命活动,这对曹州地区革命意识的启蒙起到极大作用。省立六中时期,学校重视爱国教育,组织示威游行,促进曹州地区民族思想的发展。六中学生毕业后多进入教育行业,一定程度上促进山东地区教育的进步。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通过学校发展与地方进步的良性互动,极大地促进了曹州地区的近代化。省立六中办学成功的原因,对今天的教育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2)

郭晓宇[4](2019)在《近代基督教中学的教师生活——以山西铭贤学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督教中学作为传教的派生品,一方面为宗教服务,一方面又以它良好的办学质量,为近代中国培育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不仅如此,与当时的官办中学相比,学校教师的生活也别具特色。除了最常规的教学生活之外,学校教师还会广泛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生活,同时也会根据个人的兴趣和需要开展研究生活。工作之余,他们还会参加各种各样的交往活动,以加强与其他师生的联系。(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9年03期)

景晓平,刘叶莲[5](2019)在《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与中国近代中学体制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培养的师资,有相当大的部分进入了全国各地中学,他们参与近代重要中学的筹建或参与早期管理工作。师范馆毕业生群体在全国各级中学体系建立,近代中学教育体制的建立等方面功不可没,他们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普通中等教育近代化。(本文来源于《北京印刷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周峰[6](2018)在《近代学术研究职业化过程中学人面临的生计困局与应对——以顾颉刚为中心的探讨(1920—1926)》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早期学术研究职业化过程中,如何处理学术研究和生计的问题,顾颉刚的努力很具有代表性。面对生计的压力,他极力保持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并积极应对。一方面,他通过集合同志,创办出版机构,寄希望于版税来实现经济独立。另一方面,他积极打造学术环境,利用出版物结成学术共同体和营造学术研究的风气,试图打造一个"学术社会"。他的努力,反映了近代学人开始试图通过学术研究职业化来确立知识事业自身的价值。(本文来源于《近代史学刊》期刊2018年02期)

王晨辰[7](2018)在《从府学试院到近代中学—长治二中校史》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时期是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新式教育过渡的关键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近代教育虽然发展曲折、变革艰难,但也取得了很大进步。长治地区在教育改革方面不属于先进区域,其典型代表长治二中同样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以长治二中为例,长治地区的中等教育起源于建立在府学试院基础上的清末潞安中学堂。民国时期依次改为山西省立第四中学校、山西省立长治中学校,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在学校内建立党支部和“牺盟会”等组织,进行革命活动。抗战时期,在此前学校旧址上依次成立的民族革命大学六分校和民族革命中学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抗日活动,师生成为抗日主力军。在战时,潞安陆军医院和晋冀鲁豫军区预备总医院曾设立在学校校址上。抗战胜利后,顺应时代需求,太行区公立工业职业学校、太行财经学校和山西省立第二工业技术学校相继成立。长治二中发展变迁有其自身的特点:源自封建制度,且与时代共振;与政局变动密切相关;与革命斗争相辅相成;其发展受到阎锡山政策的影响。近代长治二中的发展对整个长治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普及教育,开启民智;引领社会风潮,承担社会责任;推动了党组织的建立和革命运动的发展;为长治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发展进步输送了一批批人才。总之,我们在研究近代教育史以及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时,不能遗漏和忘记以长治为代表的内陆区域的经验。长治二中不仅为本地区的社会发展和革命斗争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为研究当今长治地区中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12-01)

王俊晓,许政[8](2018)在《北京近代教会学校建筑演进——以通州潞河中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产生了教会学校这一特殊建筑类型,其在选址规划、空间布局、风格造型、结构与材料等多方面均独具特色。北京因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和地理位置,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深,该地区的教会学校弥足珍贵。其中,通州潞河中学是北京早期教会学校的典例。文章以史料研究和实地调研为基础,梳理潞河中学的历史沿革,分析研究潞河中学在校园选址、总体布局及单体建筑风格的演进,以丰富北京近代建筑研究。(本文来源于《遗产与保护研究》期刊2018年11期)

张美平,丁伟[9](2018)在《近代浙江教会中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及特点、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中国英语教育始于19世纪上半叶英美传教士在华开展的教会教育。浙江是中国教会中等教育最发达的省份之一,英语是近代浙江教会中学倾力打造的课程,其课程设置具有与公立及其他私立中学所不同的特点。文章梳理了近代浙江教会中学的设置概况,讨论了英语课程的设置情况、特点及其当下启示。(本文来源于《兵团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付馨悦,张大庆[10](2018)在《近代我国编写中学生理卫生教材初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汉译教材的引入,国内开始自编生理卫生教材的实践。介绍陈用光和鲁迅分别编写的《中等博物教科书:生理卫生学》和《生理学讲义》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在性教育方面的尝试。(本文来源于《生物学通报》期刊2018年08期)

近代中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中,《墨子》在清末民国时期中学国文教科书中呈现着独特演变历程:清末民初时期,由于教科书选文以应用古文为主,且偏重于儒家典范作品,《墨子》难以进入其中;民国新学制时期,在教育大众化、平民化思想影响下,《墨子》备受青睐,掀起了一股"墨子热";"九一八"事变后,《墨子·非攻》又逐渐淡出教科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近代中学论文参考文献

[1].朱慧敏,李月琴.英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近代中国形象——以《剑桥国际AS-Level国际史(1871-1945)》为例[J].历史教学问题.2019

[2].赵新华.《墨子》在近代中学的传播与接受——基于清末民国时期中学国文教科书选文的考察[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李蒙.近代山东省立第六中学研究(1904-1945)[D].曲阜师范大学.2019

[4].郭晓宇.近代基督教中学的教师生活——以山西铭贤学校为例[J].学理论.2019

[5].景晓平,刘叶莲.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与中国近代中学体制的建立[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

[6].李周峰.近代学术研究职业化过程中学人面临的生计困局与应对——以顾颉刚为中心的探讨(1920—1926)[J].近代史学刊.2018

[7].王晨辰.从府学试院到近代中学—长治二中校史[D].西北大学.2018

[8].王俊晓,许政.北京近代教会学校建筑演进——以通州潞河中学为例[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

[9].张美平,丁伟.近代浙江教会中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及特点、启示[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8

[10].付馨悦,张大庆.近代我国编写中学生理卫生教材初阶[J].生物学通报.2018

标签:;  ;  ;  ;  

近代中学论文-朱慧敏,李月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