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14-3-3τ蛋白,流动注射荧光分析,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分子对接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何田,贾玮娟,王弯弯,王弘[1](2019)在《基于荧光光谱、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分子对接技术的天然产物中14-3-3τ蛋白抑制剂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和建立一种从天然产物中高效筛选14-3-3τ蛋白抑制剂的方法,并初步探讨所筛选活性化合物与14-3-3τ蛋白相互作用的位点。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荧光分析方法对天然产物中具有14-3-3τ结合活性的化合物进行筛选研究,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对筛选结果进行验证,再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行活性化合物的作用位点的预测,进而选择主要的结合位点,使用氨基酸定点突变体进行结合位点的验证。结果从82个备选天然产物中筛选出了17个不同类别的具有潜在14-3-3τ结合活性的化合物,并通过SPR实验验证了其中10个化合物的结合活性;使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它们与14-3-3τ蛋白的结合位点主要为Arg56、Arg127和Tyr128,并使用3个14-3-3τ蛋白定点突变体R56A、R127A和Y128A,证明了其中5个化合物与目标蛋白的结合与此3位点相关。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高效,可用于快速筛选天然产物中14-3-3τ小分子抑制剂,为新型乳腺癌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参考和途径。(本文来源于《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王晨晨,李慧冬,郭长英,毛江胜,丁蕊艳[2](2019)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检测沙丁胺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检测猪肉中的沙丁胺醇。将金纳米粒子引入到生物芯片的制备过程中,通过间接竞争抑制法结合SPR技术检测猪肉中的沙丁胺醇。沙丁胺醇线性关系良好(R2=0. 988),方法的检出限为1. 2 ng/mL。猪肉样品中沙丁胺醇的添加回收率为91. 8%~102. 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 0%。所采用的SPR方法对于检测猪肉中的沙丁胺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9年08期)
杜健嵘,杜有刚,田芃,田芳[3](2019)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及其在传感技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金属等离子体振荡概念,表面等离子体波及其特征,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光激发—衰减全反射叁方面浅析了SPR技术的物理机制及激励方法;并探讨了SPR传感器的技术应用.(本文来源于《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姚国英,刘清路,赵宗彦[4](2019)在《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在光催化技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等离子激元是物理效应在光催化技术应用中的典型代表之一,作为新型光场调控技术为光催化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和思路,能够从全新的角度解决光催化技术的发展瓶颈,在过去十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能够通过调节纳米颗粒的组成、形貌和介质环境等因素调控光催化体系的光谱响应范围。除此之外还能够通过增强光散射、热电子注入、诱导产生强烈的局域电场、加热周围环境等方法来增加光催化剂的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物质传输以及极化光催化材料表面的吸附分子,从而进一步增强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将这些优势集成到光催化材料体系中,能够显着提高传统光催化材料的太阳能转换效率,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在光催化技术中应用的基本原理、调控规律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热电子的产生和迁移过程,贵金属中带间跃迁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制约关系。最后,总结了表面等离子体光催化剂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9年04期)
张晖,薛洪宝,陈飞剑,王杰,王充[5](2019)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快速测定蛋白A与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结合的反应常数》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建立了测定两种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抗人TCRγδ和抗人CD3-PE)分别与蛋白A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的方法。在双通道SPR仪(SR 7500DC)上,将抗人TCRγδ或抗人CD3-PE溶液流过偶联蛋白A的传感芯片,实时监测这两种抗体与蛋白A的结合和解离过程,并对其反应模式和反应常数进行分析。两种抗体与蛋白A的结合速率常数ka、结合平衡常数Ka和活化能Ea比较接近,但焓变ΔH有些差异。SPR适宜用作蛋白A与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结合的反应常数的测定。该方法不需对分析物进行标记、专属性强,是检测和分析抗体和蛋白质A相互作用较理想的方法之一。(本文来源于《分析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卢卫嘉,潘勇兵,乔玉玲,房世娣,杨晓明[6](2018)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分析抗A型肉毒毒素及抗破伤风毒素的单克隆抗体表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对抗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BONT/A)及抗破伤风毒素(tetanus toxin,TT)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抗原表位分析。方法采用CM5芯片,通过氨基偶联抗BONT/A诊断血清,经Biacore T200捕获BONT/A,再进样抗BONT/A单克隆抗体A-13、A-14、C-5,通过响应值(response unit,RU)的变化来判断是否针对同一表位,并通过动物实验对抗BONT/A单克隆抗体进行生物学活性验证;采用CM5芯片,氨基偶联TT,经Biacore T200分别进样人源化抗TT单克隆抗体G2及G6,通过RU的变化来判断是否针对同一表位。结果抗BONT/A的3株单克隆抗体中,单克隆抗体A-13连续3次进样后,A-14继续进样的RU略降低,C-5进样的RU明显升高,A-13+A-14、A-13+C-5、A-14+C-5组合进样的相加指数(AI)分别为35. 8%、98. 2%、96. 0%。BONT/A剂量为2 000 LD_(50)时,A13+C5及A14+C5组小鼠在96 h内均死亡1只,A13+A14组小鼠24 h内全部死亡。G2连续3针进样后,G6进样的RU升高至825. 6;G6连续3针进样后,G2进样的RU升高至3 689. 2。结论 A-13及A-14针对同一抗原表位,与不同表位C-5之间抗体存在协同效应;抗TT的2株单克隆抗体针对不同抗原表位。(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李鹏[7](2018)在《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技术的探索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感技术在多个技术性领域之中均有所应用,传感器研究水平不断提升,新型的传感器装置逐渐研制出来,表面等离子型共振传感器具有高于一般的传感器的敏感度,其还能够满足实时监测的全新需求,在应用该种传感器时,使用者不需要标记检测对象,该种传感器比较适合被应用到新型环境监测工作中。光纤表面的全新的等离子传感器的运行原理极为复杂,对该种共振传感技术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民营科技》期刊2018年12期)
俞婧,范素芳,李强,马俊美,石伟杰[8](2018)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测定猪肉中磺胺二甲嘧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的猪肉中磺胺二甲嘧啶(sulfamethazine,SM2)的测定方法。以纳米金材料为媒介,将SM2的抗原连接到传感器芯片表面,优化芯片固定抗原质量浓度和测定溶液中抗体的质量浓度,并对标准曲线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添加水平为10、20、100μg/kg时,方法回收率为87.6%~107.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1%;对实际样品进行测定,并经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确证,表明该方法可用于猪肉中SM2的快速筛查分析。(本文来源于《肉类研究》期刊2018年10期)
王各,朱君,娄健,徐政杰[9](2018)在《纳米增强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技术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PPs)具有高度局域化和近场增强的特性,能突破光的衍射极限。正因为SPPs这种独特的性质,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广泛研究,提出了各种的器件与机理。本文以表面等离子技术为基础,从当前发展的较为成熟的多种SPR传感器、应用情况对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技术进行了回顾和讨论,旨在将这一领域相关研究成果及发展方向展示给读者。(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曾瑾,戴瑛,任思冲,华桦,鄢良春[10](2018)在《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药物抗淀粉样蛋白聚集作用的实验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抗淀粉样蛋白聚集药物的实验条件、方法。方法:制备Amyloidβ1-40与1-42单体和聚体,配制对照分析物CR/TS/TT浓度梯度(0μg/ml、7. 81μg/ml、15. 63μg/ml、31. 25μg/ml、62. 5μg/ml、125μg/ml、250μg/ml、500μg/ml)。采用CM5芯片,分别将蛋白的单体和聚体通过氨基偶联固定于芯片表面。将样品依次进样,进行亲合分析。结果:Aβ1-40与Aβ1-42单体在25℃温度下静置24 h可制备成实验用聚集体; SPR分析系统进样参数:流速30μl/min,结合时间300s,解离时间300s,再生1 m M Na OH 15s;实验优选阳性对照为CR(Congo Red)。结论:以上实验条件可用于SPR系统中抗β淀粉样蛋白聚集药物的初步筛选,实验方法稳定,结果可信。(本文来源于《中药药理与临床》期刊2018年04期)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检测猪肉中的沙丁胺醇。将金纳米粒子引入到生物芯片的制备过程中,通过间接竞争抑制法结合SPR技术检测猪肉中的沙丁胺醇。沙丁胺醇线性关系良好(R2=0. 988),方法的检出限为1. 2 ng/mL。猪肉样品中沙丁胺醇的添加回收率为91. 8%~102. 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 0%。所采用的SPR方法对于检测猪肉中的沙丁胺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何田,贾玮娟,王弯弯,王弘.基于荧光光谱、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分子对接技术的天然产物中14-3-3τ蛋白抑制剂的筛选[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9
[2].王晨晨,李慧冬,郭长英,毛江胜,丁蕊艳.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检测沙丁胺醇[J].分析试验室.2019
[3].杜健嵘,杜有刚,田芃,田芳.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及其在传感技术中的应用[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姚国英,刘清路,赵宗彦.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在光催化技术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19
[5].张晖,薛洪宝,陈飞剑,王杰,王充.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快速测定蛋白A与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结合的反应常数[J].分析科学学报.2019
[6].卢卫嘉,潘勇兵,乔玉玲,房世娣,杨晓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分析抗A型肉毒毒素及抗破伤风毒素的单克隆抗体表位[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8
[7].李鹏.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技术的探索与研究[J].民营科技.2018
[8].俞婧,范素芳,李强,马俊美,石伟杰.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测定猪肉中磺胺二甲嘧啶[J].肉类研究.2018
[9].王各,朱君,娄健,徐政杰.纳米增强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技术的研究进展[J].激光杂志.2018
[10].曾瑾,戴瑛,任思冲,华桦,鄢良春.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药物抗淀粉样蛋白聚集作用的实验方法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8
标签:14-3-3τ蛋白; 流动注射荧光分析;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 分子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