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石油公司标准化工作现状及措施

海洋石油公司标准化工作现状及措施

一、海洋石油总公司标准化工作的现状与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陈海[1](2021)在《大型央企集团投资项目过程监控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各大型央企集团承担着实现国家全球化战略、带动国内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角色,承担大量巨型工程建设项目,这些大型建设工程往往具有投资大、工期长、技术要求高和施工难度大等特点。这些项目的有效监控一直以来也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难点,迫切需要找到合适的项目监控办法,加强对项目全过程关键环节的监控、提高项目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研究等方面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针对目前大型央企集团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所面临的重要挑战和管理难点,本研究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其大型投资项目中遇到的实践问题为背景,引入门径管理系统,融合项目全过程监控管理,分别从情景分析和风险管理两个大的角度切入,构建大型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动态过程监控体系,能够从项目的全过程、多维度的角度,提供统一的标准化管控体系,减少企业在项目监控过程中带来的决策损失,突破不同行业、不同场景、不同业务类型缺少统一方法论的困境。本文结合中国海油实际管控架构,引入决策门径管理体系,提出并设计了一个大型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监控模型,通过在三个层级不同进行不同的角色设置和责任分配,形成完整的过程监控流和决策流,实现大型投资项目的分阶段决策的全生命周期动态监控。结合情景分析理论,设计出一套适用于大型投资项目的情景分析模型,明确了各个环节重点问题,并以中国海油某项目进行实例验证,为项目全过程监控特别是前期研究阶段提供有效的评估方法,提升了项目流程监控绩效。同时,基于门径管理构建的全生命周期过程监控模型,结合投资项目中的风险管理方法和要点,以中国海油上游投资项目为目标,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大型投资项目全风险管理过程监控模型的设计和实施,并以中国第一个自营深水气田项目(陵水17-2)项目确定阶段的风险管理为例进行验证。本文基于风险管理的项目过程监控模型建立了一整套监控指标标准体系,以建立的一整套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控制口径为前提,精细的业务流程和清晰界定的责权分配矩阵为保障,项目全面管理维度为框架,标准化和自动化的信息化系统为支持,最终通过一整套过程管控工具,实现项目管理的标准化、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本研究构建的一套标准化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监控管理体系,让大型央企有一套框架蓝图作为依据,开发出适应不同地区和环境的投资项目管理监控模式和工具,可以使监控管理工作更加精准和高效,让项目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监控的标准化、数字化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前识别出关键风险因素,制定相应应对方案,最大限度减少项目受到的负面影响。本研究重点围绕应用和整体管控架构展开研究,对于情景分析、风险分析等技术难点研究不足,需要下一步对不同专题进行理论研究进而指导项目管理实践。本研究的全生命周期过程监控体系的的应用,提升了中国海油在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水平,可以帮助企业提前识别并持续应对项目风险,同时在技术层面上使项目的全面风险管理成为可能。该成果经过近6年的成功应用,集团公司的项目绩效处于国际一流能源公司前列,也佐证了该成果具备国际先进水平。

毕重人[2](2020)在《我国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海洋经济主要增长方式是结构主导性增长,是以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我国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发展背景下,分析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促进海洋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从海洋产业发展历程出发,基于产业效率视角阐述海洋产业结构演化过程及海洋经济主要发展阶段,通过比较研究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影响因素,针对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使用博弈模型解析我国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作用过程。随后,本文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与效率评价方法分析了区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科技驱动路径与政策驱动路径,最后结合国际经验启示提出我国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具体来讲,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内容:首先本研究界定了我国需要转型升级的海洋传统优势产业。采用文献梳理和发展历程梳理两种方法,并通过分别计算各个海洋产业的产业贡献度,最后对政策文件进行全面梳理,确定出海洋传统优势产业中需转型升级的五大海洋产业: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油气业。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历程的分阶段阐述。对海洋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演变从行政管理机构、产业发展政策、环境与资源保护以及科技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分析,把我国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分成五个时期,同时通过解析海洋产业结构与产业效率关系,根据海洋产业效率评价方法与超效率DEA模型,根据全国宏观海洋经济效率与各上市企业经济效率的变化趋势,结合产业结构演化过程分析海洋产业效率测算结果,量化分析海洋产业结构演化过程,寻找海洋传统优势产业演变的规律性。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通过从宏观层面对我国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随后采用我国11个沿海省市的面板数据,分别对影响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油气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技术因素是各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共性影响因素,政策因素具有产业异质性,在部分产业中影响显着。从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参与主体特征出发,分析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归纳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产业转型升级过程的参与主体特征,分析主体间互动关系复杂性,在简化基本假设下,利用博弈分析方法,解析技术驱动路径与政策驱动路径下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的作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与海洋产业政策激都可以激励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作为两条差异化途径,分别影响三个层次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行为,技术进步的影响渠道多元性强于政策激励,而政策激励在持续时间以及均衡状态的稳定性方面较技术进步差。从创新价值链理论出发,分析海洋传统优势产业的科技驱动路径。以提升我国海洋产业创新能力与全球地位为目标,使用DEA模型从知识创新价值链的三阶段评价各区域的创新效率,根据创新效率差异,分析世界主要海洋国家创新能力实现的若干路径,通过比较分析我国各沿海省份的创新效率结构属性。研究发现,世界主要海洋国家产业升级的发展经验可以从三个维度与不同省域发展路径进行匹配,各省海洋产业转型升级需结合自身特征选择发展模式。分析海洋传统优势产业的政策驱动路径。根据中国海洋经济政策演变过程,分别梳理每个时期我国海洋经济综合管理的主要政策,聚焦我国五年规划中海洋产业政策的转向,从海洋产业的发展历史角度,厘清海洋政策的发展脉络。为了验证产业政策的有效性,本文通过使用2001-2017年中国海洋经济各行业数据,采用GRA-DID分析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海洋政策的变化对于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带来显着的影响,我国海洋产业政策的分类治理对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海洋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为研究对象,从影响因素、产业政策、产业创新三个方面阐述了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过程,形成了如下三点创新:(1)基于产业整体发展历程与混合回归方法,本研究厘清了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影响因素,验证了影响因素的共性与差异,明确了科技创新因素的普遍显着性影响,有助于解决海洋产业转型升级中各产业共性规律的归纳问题。(2)在假设条件下,设计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分析方法,厘清了各影响因素作用过程,有助于解释海洋产业转型升级问题分析中不同影响因素作用路径的显着差异。(3)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与创新价值链理论,结合GRA-DID、三阶段DEA等实证方法,分析了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科技驱动路径与政策驱动路径,有助于解释海洋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与影响因素间的互动关系。

王文鑫[3](2020)在《我国海洋石油对外合作体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已建成了5000万吨规模持续稳产的近海油气田生产基地,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浅海、中浅海油气田开发技术和管理体系,海洋石油对外合作事业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随着国内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的逐年攀升,我国正在制定进一步增储上产计划,并在制度层面积极推进油气体制改革。作为我国油气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海洋石油工业,在这历史的关键时期,有必要审视对外合作的发展历程、组成要素和现状。因此,研究我国海洋石油对外合作体制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并在国家能源政策和油气体制改革的要求下,提出对外合作体制优化建议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以我国海洋石油对外合作体制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和比较研究法进行系统研究。首先概述了我国海洋石油对外合作体制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明确了研究内容与框架。其次,借鉴了国际石油合作相关理论,通过大量文献研究、数据整理、国际案例分析和对比,构建了我国海洋石油对外合作体制的结构框架,并在对国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后,系统地梳理了我国海洋石油对外合作体制的各个构成要素具体内容,包括对外合作的配套法律法规体系、石油合同形式、合作主体、经营形式、合作种类等。其次,提出了国际海洋石油对外合作体制常见影响因素,并就当前影响我国海洋石油对外合作体制的因素进行的具体分析,包括我国政治经济环境、国家策略、油气能源形势和行业策略、法律法规制度的变化、财税制度情况、海洋石油资源潜力和技术水平等方面,分析了各因素的影响效用。最后,通过上述我国海洋石油体制系统分析,提出目前体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海洋石油对外合作体制优化建议。

邹日崧[4](2020)在《基于专利的石油装备产业产学研合作网络及影响效应研究》文中认为石油装备产业是我国战略性基础产业,对国家能源工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伴随着知识经济与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到来,石油装备产业创新发展面临更高的要求与更大的挑战,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逐渐成为促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推手。现阶段,随着产学研合作规模的扩大,产学研协同创新逐渐由单一线性合作转向多元网络化发展,但产学研合作网络功能不完善,合作效率低下等问题依然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制约。因此,结合石油装备产业具体情境,探索产学研合作网络的特征规律与功能效用,对丰富产学研合作网络研究以及助推石油装备产业创新发展兼具理论与现实意义。本研究从专利视角出发,首先在概念与理论上对产学研合作网络等基本概念做出界定、对社会网络等基础理论进行梳理,并由此提出了包含网络关系与网络结构两方面的产学研合作网络与企业创新能力影响关系的理论模型。其次聚焦到石油装备产业,通过对该领域产学研合作专利的计量分析研究石油装备产业产学研合作网络关系特征,同时奠定本研究的基础数据来源。紧接着,依据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结合UCINET网络分析工具,构建并分析了石油装备产业产学研合作网络结构特征。进一步地,利用上述产学研合作网络关系与结构分析结果设计研究变量,构建面板数据随机效应负二项回归模型,使用STATA统计分析软件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从而验证前期理论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得出本文研究结论,并针对石油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供参考。研究发现石油装备产业产学研合作网络成果与规模在不断扩大,呈现小世界网络特征,自2013年起网络连通性逐渐向好,进入知识流通的加速期。但合作网络内部关系发展失衡,且网络密度持续下降,连接功能亟待完善;随着集聚程度与趋势的加深,网络表现出非同类混合特征,高节点度主体之间各自为战现象严重,不利于行业内部信息交流与协同创新发展。此外,就合作网络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来看,产学研合作网络中的关系周期对企业创新能力存在正向影响;关系强度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不显着;产学研合作网络中的节点规模对企业创新能力表现出正向影响,但存在时效限制,一般延长至产学研合作后的5年;而节点位置则始终对企业创新能力存在正向影响。综合研究结论,建议一方面从优化产学研合作网络环境入手,另一方面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入手,全力推动我国石油装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

庄伟华[5](2020)在《基于专利的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产学研合作分析与预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装备制造业是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的各类制造业的总称,是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高端装备制造业属于装备制造业中的高端部分,是指生产制造先进工业设备的行业,这些设备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特征。其不仅能满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所需,同时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但是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产业能力、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产学研合作可以有效地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资源之间的联合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三者之间的合作能够将高校和科研机构最新的技术与知识向企业进行转移,实现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进而促进产业发展。论文首先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合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并总结,分析国内已有的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合作研究的不足之处后,以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中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产学研合作为研究对象。结合1985年到2018年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专利数据,利用基于IPC分类号的主题分析对产学研合作申请的地理分布与主体分布进行分析,发现北京市的产学研合作发明专利数量远远领先于其余省市,这可能与北京的高校及科研院所数量较多有关,同时企业类申请人的专利数量占比远大于高校类及科研机构类申请人;利用社会网络分析与表示学习方法对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进行分析,发现仅有小部分的申请人之间有密切的专利合作情况,且多以小团体内部的频繁合作为主,并对申请人之间未来的合作关系进行预测,探索最具有合作潜力的机构,为促进产学研合作提供决策支持。为了进一步推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产学研合作,政府层面应当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各种类型的企业开展专利合作,同时大型企业应当积极发挥自身在合作网络中的通信作用,加快技术与知识的流动。

王连伟[6](2019)在《海上钻井承包作业污染损害赔偿责任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科技的发展使人类勘探开发石油的脚步逐渐向深海迈进,海上钻井承包作业是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生问题,可能引发灾难性的事故,造成巨大的损害。本文以海上钻井承包作业的污染损害赔偿责任为中心,对其责任主体、责任范围、责任限制和责任分摊四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尝试提出完善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的建议,以促进我国海洋石油钻井行业的健康发展。论文全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正文部分分为五章:第一章“海上钻井承包作业污染损害赔偿责任概述”。本章旨在厘清海上钻井承包作业的相关概念,明确海上钻井承包作业中的合同关系,并指出我国法下海上钻井承包作业污染损害赔偿责任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章“海上钻井承包作业污染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本章首先对海上钻井承包作业的两类主体即作业者和承包者进行介绍,之后对中美两国认定作业者和承包者为责任主体的法律规定及相关案例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作业者和承包者作为责任主体的适格性,并提出我国立法应将作业者和承包者均列为责任主体的建议。第三章“海上钻井承包作业污染损害赔偿的责任范围”。本章分析我国法下对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损害、财产损害、纯经济损失、清污费用的损害范围确定问题,针对损害范围确定标准不明确等问题,提出完善我国立法的相关建议。第四章“海上钻井承包作业污染损害赔偿的责任限制”。本章分析作业者和承包者污染损害赔偿责任限制的立法现状,剖析海上钻井承包作业污染损害赔偿责任限制的必要性,最后从海上钻井承包作业的特点出发,提出完善海上钻井承包作业污染损害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的建议。第五章“海上钻井承包作业污染损害赔偿的责任分摊”。本章对行业标准合同中的责任分摊条款的内容及其意义进行介绍,分析美国司法实践中对该条款的认定及其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司法实践中应对类似条款的效力予以认可的建议。

梁志华[7](2019)在《中国政府资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于政府资产的研究有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政府资产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在为政府机关相关经费的支出提供保障的同时,政府资产又通过社会总需求这一指标调节社会经济运行,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而通过对国内外国家(政府)资产负债表研究发现,大多数研究主体是国家,对以政府为主体的相关研究较少,但实际上中国政府拥有和支配着大量的资产,探索研究中国政府资产的准确货币价值和合适估算方法是必要的。同时,在核算过程中可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改进管理方法,对维护政府资产权益,促进政府资产规范运作,增强政府资产的利用效率等有较强现实意义。本文对政府资产的研究从政府资产核算和政府资产管理两个方面展开。通过对国际和国内国家资产负债表和政府资产负债表的比较分析,在遵循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8等国际准则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政府会计制度》等相关制度,参考国内已有对国家资产负债表和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研究,制定出中国政府资产负债的类别和主体框架。以理论框架为指导,文章分别估算了中国2016年和2017年的政府资产和政府负债。其中,对非生产资产和金融机构国有净资产的核算是重点内容。在非生产性资产的核算中,主要测算了土地资产、煤炭资产、石油和天然气资产和水资源资产。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政府土地资产应包含的面积进行了重新确定,对石油和天然气资产的核算用净现值法对中国现有已探明的储量进行估算。同时尝试在中国政府煤炭资产和水资源资产的核算中采用净现值法对现有储量应缴资源税折现得到估算值。金融企业国有净资产的计算从重点银行企业扩展到了银行业中的城市商业银行、证券期货业、保险业,具体分析选取的各个企业,并对核算出的数据与《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的专项报告》中的官方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评估计算数据的准确性。另外,还估算了生产资产和政府负债。通过估算中国政府资产,发现了在政府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别从生产资产管理,非生产资产管理,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三个方面阐述了相对应的政策建议,而政府资产管理的改进将为政府资产的准确核算和计量打下坚实的统计基础。本文对于中国政府资产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第一,非金融类企业国有净资产的估算方法和数据较为合理。文章通过计算分析2010年至2017年非金融机构的国有净资产,结合《2017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中公布的数据,对估算数据和官方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非金融机构的国有净资产估算数据与官方差别不大,估算方法是较为合适的。第二,非生产资产的自然资源资产的核算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搜集计算中国土地资源、煤炭资源、石油资源、天然气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和无线电频谱资源的资产数据过程中发现,自然资源的管理存在较大的问题,只有加大力度针对性的加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非培育性生物资源和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管理和统计工作,才有可能为中国自然资源资产的核算打下基础。目前可借鉴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做法,尝试编制卫星账户,对自然资源的损耗、新发现资源详细记录,并将各资源账户与中国的经济和环境保护政策相联系,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第三,金融机构的国有净资产核算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文分别从银行业、证券期货业、保险业三个行业对金融机构的国有净资产进行了核算。在测算出具体政府资产数据后,根据《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的专项报告》中公布的数据,对核算数据和官方数据进行了分行业对比分析,发现金融机构国有净资产与官方数据差别较大,其中保险业国有资产的估算数据与官方差距不大,而银行业和证券业的估算数据与官方差距较大,并对可能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只有加强金融企业的管理工作,注重部分金融企业的信息记录和公开,完善金融企业的国有权益数据,分行业、分类别进行汇总,才能实现金融企业国有权益部分的准确计量和真实反映,加强金融资产的管理和监管。第四,中国政府资产总量较大,可被利用的资产较多。本文核算的中国政府资产与实际价值相比是低的。一方面,中国的自然资源丰富,不仅包括文中核算的土地、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等资源,还包括其他各种自然资源,未来对它们的计量将是重要的一环。另一方面,金融企业的国有净资产因数据的可得性等原因未包括全部的金融企业。即便如此,计算得出的中国政府资产的总量仍较大,而且通过对资产负债结构的分析发现,中国政府所掌握的可被利用的资产较多。

吴健[8](2018)在《新形势下国宾宾馆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宾宾馆隶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是一家国企性质、以内部服务保障为主的功能性酒店。面对国企改革、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不景气的酒店行业环境和自负盈亏的新要求,其定位从服务保障转变到参与市场营销,如何盈利、如何生存变得和服务一样重要。因此,营销策略也随之发生转变。如何营销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来并占有一席之地,是论文研究的最终目的,也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国宾宾馆的经营历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周边同级别宾馆进行调研;以国宾宾馆中软好泰酒店管理系统数据库为依据,对国宾宾馆客户群体进行细分,以年度为单位,提取各个客户群体房费收入,利用百分比、同期比等数据,通过图表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定量分析法(统计分析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内部员工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引用对标分析、2080法则、市场细分和定位方法、“4C”理论、马斯洛需求理论研究和对标及成本的相关理论知识。根据分析总结,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策略。从找准定位、找准客户群体进行针对性营销、营销队伍及考核机制的建立、建立以客户为需求的顾客战略、互联网+的运用和向成本要效益6个方面,给国宾宾馆的营销提出可行性措施,以适应新形势表的新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一席之地。

金亭汝[9](2017)在《能源企业跨国并购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经营企业往往通过跨国并购行为谋求自身快速发展并完成经营战略举措。而跨国并购被公认为是一项复杂、难度极高的企业间交易活动,企业在并购交易的各个环节都可能遭遇诸多风险。由于普遍缺乏对跨国并购的风险防范意识,并购不力或并购后的整合不力的情况层出不穷,尤其是对于经营体积庞大、对国家经济稳定有较大影响的能源企业来说,凸显出更多问题。政治与法律风险、并购后整合风险以及财务风险是跨国并购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尤其是可量化的财务风险需重点关注。因此,选取合适的能源企业样本,再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进而有针对性地研究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估与防范对中国能源企业来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将并购交易环节风险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切入,通过定价、融资、支付和整合四大影响因子及其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因子分析,并归纳了各类风险与财务指标间的联系。本文筛选出2010-2014年中国上市的能源企业发起的37项跨国并购交易案例作为样本,通过构造风险评估机制体系,建立能源企业风险评价指标,通过Z-Score模型和因子分析模型进行财务风险的实证分析,得出主要面对的风险类型以及并购后的整合状况,针对不同情况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首先,选用Z-Score模型评估样本企业并购前后财务风险的大小,Z值均值的变动显示样本企业Z值自并购前一年开始呈逐年递减趋势,逐步划入破产区,企业财务风险持续增大;其次,选用因子分析法从能够反映并购交易环节风险的财务指标中提取出共性因子,以体现并购交易环节风险程度的公共因子作为自变量,以跨国并购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值——Z值为因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进行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验证显示,在并购当年及以后各年现金支付因素对企业财务风险具有显着影响;并购当年融资支付因素也影响较大;并购后第一年以及第二年,整合因素对企业整体财务风险具有显着影响。这一结果表明我国能源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对支付方式的选择和并购后期财务整合的管控是企业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关注点。最后,基于以上实证研究与它类风险的定性分析结论,针对我国能源企业的跨国并购实践提出可行的防范措施,希望建议措施能对该类跨国并购实践提供相应有效指导。

姜少慧[10](2015)在《海洋石油企业溢油风险评估及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类社会对石油需求量的日益增加,石油开采力度也随之加大,出现了陆上石油资源储量降低及开发要求升高的局面。面对严峻的形势和挑战,石油资源的勘探范围逐渐由陆上扩展至海洋。海底蕴藏着储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为社会经济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障,海洋石油开发工作在提供石油能源的同时也发挥着双刃剑效应——溢油灾害的存在给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了严重危害。对海洋溢油灾害进行风险评估、构建高效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对海洋溢油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很大帮助,在海洋石油开发过程中,特殊的工作环境使溢油致灾因子呈现多样化: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存在技术陈旧、设备故障;油气储运过程中管线破裂、船舶碰撞;石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素质;生产操作层的身体状况、思想素质以及企业管理制度的适应性等溢油安全因素,多样化的致灾因子给溢油灾害的防范和救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海洋溢油风险评估的研究成果,资料显示:以往专家和学者对海洋溢油风险的防范工作主要从研发先进监测系统、提升监测数据准确度等方面进行溢油灾情的监测和防范,注重凭借监测技术对企业风险等级进行确定。从导致原因上来看,海洋溢油属于人为灾害,人的行为与致灾因子的动态存在密切关系。因此,拟以溢油致灾因子中的人为要素为切入点,从管理学角度出发,将相对可控的人为因素分为组织管理层和生产操作层两类评价指标,进行海洋石油企业溢油风险评估研究,对于海洋石油企业中存在的溢油风险,要加强灾害应急工作的建设,基于Haddon模型的“三阶段、三因素”理论,将我国溢油应急管理体系进行现状分析,找出灾前监测、灾中应急、灾后治理三个应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问题剖析。借鉴美国、加拿大的先进海洋溢油应急管理经验,为我国构建高效的海洋溢油灾害应急体系提出详细对策和建议。将研究内容和拟解决问题进行思路和内容上的梳理,本论文的研究顺序及框架内容如下:(1)海洋溢油风险评估及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将溢油风险及灾害应急管理进行概念和内容上的表述,介绍了风险评估、应急体系构建的常用方法和研究模型,对海洋溢油灾害研究过程遵循的企业管理、可持续发展、风险管理等相关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保障研究开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2)海洋溢油灾害成因及危害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为例对海洋石油企业的生产特点、组织结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概述,特殊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特点决定了海洋溢油事故存在的必然性,将存在于油气勘探、生产开发和油气储运不同环节的溢油种类进行分析,确定事故来源及造成溢油灾害的根本原因;通过对溢油颗粒在海洋环境中迁移规律的分析,明确溢油灾害对海洋环境、海洋生态及人类社会造成的具体危害,论证了对溢油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和构建灾害应急体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3)海洋溢油灾害的致灾因素机理分析在明确海洋溢油灾害危害程度的基础上,根据溢油灾害种类对溢油致灾因子、孕灾环境进行分类剖析,确定不同类型溢油灾害的发生机理、灾害特征及灾害防治要求,为下文从管理角度进行溢油风险指标的识别和选取做铺垫。(4)海洋石油企业溢油风险因素的识别与分析根据海洋石油企业生产特点,分别从企业管理层的管理能力、生产操作层的技术水平、和企业环境等方面进行溢油灾害影响因素的选取,将选取指标设计成海洋石油企业溢油风险因素调查问卷,选取熟知海洋石油企业管理及生产过程的专家对调研内容进行详细填写和内容反馈,将获得的微观数据统计整理,对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确保调研数据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分析软件对溢油风险因素进行关键因子识别,确定各级溢油风险指标。最终确定的海洋石油企业溢油风险因素集涵盖:管理者应急处理能力、管理监督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企业规章制度的适应性、组织管理精细化程度、企业奖罚机制合理性;生产操作者的学历程度、从业时间、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生理素质、责任意识、道德品质、岗位忠诚度、所处的工作和休息环境,共17个具体指标。(5)海洋石油企业溢油风险评估过程及结果运用鉴于每个海洋石油企业的具体生产状况存在差异,溢油风险指标的权重也各不相同,以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为研究对象,运用前面章节确定的溢油风险因素集,对该企业进行溢油风险等级评估工作的实证分析,邀请该企业高层管理者和资深业务专家对该企业各项溢油灾害风险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量化,确定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的权重,构建溢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随机选取企业中从事管理和生产的员工进行企业溢油风险状况调查,将调研数据运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由评价结果得出,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的总体溢油风险等级较低,但生产操作层的业余环境指标处于风险较高的等级。因此,需要加强员工业余休息环境的改善或缩短员工单个作业周期,以缓解自然环境给员工工作和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提高作业效率和准确度。由风险评价过程可以看出,对于风险等级较高指标所涉及的管理和生产环节,需及时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和程序合理化调整,以期降低企业溢油风险,确保海洋石油生产工作安全进行。(6)海洋溢油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海洋石油企业对溢油风险进行合理评估,是防范溢油灾害的有效措施;同时,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在企业进行溢油防范和治理工作中也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Haddon模型的分析理念,对我国应急管理体系进行现状分析和原因查找,在美国、加拿大等先进海洋溢油应急管理经验启发下,结合我国海洋石油企业实际情况,分别从灾前监测预防阶段、灾害应急处置阶段和灾后评估治理阶段分层次、分阶段地提出建设高效海洋溢油灾害应急体系的相关对策和建议。在企业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及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结合海洋石油企业生产特点,对海洋石油企业的溢油风险进行评估,提出构建高效海洋溢油应急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在以往凭借监测技术对海洋溢油灾害风险进行等级确定的基础上,从企业内部的管理层和生产操作层选取风险评价指标进行内容构思和过程探索,实现了溢油风险分析角度和风险等级确定方法上的创新。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将继续结合海洋石油企业具体运营状况,对管理和生产中的安全指标进行更加细致的总结和归纳,促进溢油风险指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以期为保护海洋生态、维护社会稳定、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帮助。

二、海洋石油总公司标准化工作的现状与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洋石油总公司标准化工作的现状与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大型央企集团投资项目过程监控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论文结构与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项目过程监控研究总体发展趋势
    2.2 投资项目过程监控理论国内外发展情况
        2.2.1 国外项目过程监控发展状况
        2.2.2 国内项目过程监控发展状况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门径管理构建大型投资项目全生命过程监控模型
    3.1 投资项目过程管理研究范畴
        3.1.1 投资项目
        3.1.2 大型投资项目管理
        3.1.3 大型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3.2 以门径管理流程构建项目动态管控架构
        3.2.1 门径管理流程概念
        3.2.2 门径管理发展历程
        3.2.3 门径管理的优势
    3.3 门径管理在大型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迁移应用
        3.3.1 大型投资项目的阶段-关口划分
        3.3.2 门径管理在大型投资项目过程管控的架构构建
        3.3.3 大型投资项目过程管控架构的应用效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型投资项目过程监控的情景分析模型设计及应用
    4.1 情景分析(Scenario Analysis)的应用背景
        4.1.1 项目前期监控对情景分析的需求
        4.1.2 情景分析的概念和演变
        4.1.3 情景分析的方法论和特点
    4.2 项目情景分析在央企中的应用现状
    4.3 投资项目的情景分析模型设计
        4.3.1 投资项目情景分析的设计思路
        4.3.2 情景分析方式的选择
        4.3.3 投资项目情景分析的范围和目标选定
        4.3.4 投资项目情景分析的评价指标选取
        4.3.5 投资项目情景分析的指标权重设计
        4.3.6 情景分析中不确定性因素的筛选
        4.3.7 投资项目的情景结构设计
        4.3.8 情景分析的模拟流程设计
    4.4 投资项目策略和实施计划评估
    4.5 投资项目情景分析的敏感性测试
    4.6 情景分析在中国海油某项目的应用
        4.6.1 中国海油投资项目情景分析的模型设置
        4.6.2 中国海油投资项目P情景分析的过程
        4.6.3 中国海油投资项目情景分析的结果
        4.6.4 中国海油投资项目情景分析的应用评价
    4.7 应用情景分析的注意事项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风险管理的大型投资项目过程监控模型
    5.1 项目的风险管理过程
        5.1.1 传统的项目风险管理过程
        5.1.2 中国海油投资项目风险管理过程
    5.2 风险管理规划
        5.2.1 投资项目风险管理规划阶段活动
        5.2.2 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5.2.3 WBS在投资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5.3 投资项目风险识别
        5.3.1 投资项目风险源分类
        5.3.2 风险识别的方法与模型的应用
        5.3.3 投资项目各阶段重点风险识别内容
    5.4 投资项目风险评估
        5.4.1 项目风险的评估概述
        5.4.2 项目风险的量化处理
        5.4.3 项目风险评估办法
    5.5 投资项目风险监控与应对
        5.5.1 投资项目风险监控流程
        5.5.2 投资项目风险应对方案
    5.6 基于风险管理的大型投资项目过程监控模型的应用
        5.6.1 投资项目风险管理流程设计
        5.6.2 投资项目风险管理应用案例
        5.6.3 陵水17-2大型半潜式天然气生产平台风险管理实践案例
    5.7 投资项目风险管理应用评价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大型投资项目实施阶段过程监控系统
    6.1 投资项目实施过程监控目标及概念
        6.1.1 项目成本管理
        6.1.2 项目进度管理
        6.1.3 项目合同管理
        6.1.4 项目范围监控
        6.1.5 项目质量监控
        6.1.6 项目管理实践中的问题
    6.2 项目实施过程监控模型搭建
        6.2.1 项目实施过程管控模型概述
        6.2.2 项目管控方案工具
        6.2.3 项目责任分配矩阵
        6.2.4 项目管理维度体系
        6.2.5 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支持
    6.3 中国海油油气项目过程监控成本管理应用成果
        6.3.1 中国海油投资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6.3.2 中国海油项目实施过程管理模型的应用实践
        6.3.3 中国海油项目实施过程管理模型的应用评价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我国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创新点
2 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文献综述
    2.1 产业转型升级相关研究
        2.1.1 产业转型升级内涵
        2.1.2 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
    2.2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2.2.1 产业结构合理化
        2.2.2 产业结构高级化
    2.3 海洋产业的特征与转型升级研究
        2.3.1 海洋产业结构变化规律研究
        2.3.2 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
        2.3.3 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优化研究
    2.4 价值链理论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应用
        2.4.1 创新价值链与产业转型升级
        2.4.2 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价值链理论解释
    2.5 小结
3 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研究对象界定
    3.1 我国海洋产业分布特征
        3.1.1 我国海洋经济主要的产业分布与空间分布
        3.1.2 我国各海洋产业的发展水平差异
    3.2 我国海洋传统产业界定
    3.3 我国海洋优势产业界定
    3.4 当前国际环境与国内经济转型条件下各海洋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3.4.1 各国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与发展趋势
        3.4.2 环境约束下各海洋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3.5 我国海洋传统优势产业中需转型升级产业界定
    3.6 小结
4 我国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历程分析
    4.1 建国以来我国海洋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过程分析
        4.1.1 中国海洋经济政策的恢复和确立时期:1949-1965年
        4.1.2 中国海洋经济政策在曲折中完善时期:1966年-1977年
        4.1.3 改革发展阶段的我国海洋传统优势产业:1978-2002年
        4.1.4 转型升级阶段的我国海洋传统优势产业:2003-2011年
        4.1.5 新常态下海洋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2012至今
    4.2 中国海洋经济政策的变化与发展分析
    4.3 产业效率视角下海洋产业结构变化分析
    4.4 近年来海洋产业转型升级过程分析
        4.4.1 评价指标选择
        4.4.2 海洋产业效率测算结果与产业结构演化过程相关性分析
        4.4.3 海洋产业结构演化中产业效率的变化路径
    4.5 小结
5 我国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5.1 我国海洋产业宏观转型升级现状分析
    5.2 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5.3 海洋盐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5.4 海洋交通运输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5.5 海洋油气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5.6 海洋船舶工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5.7 本章小结
6 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分析
    6.1 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参与主体特征
        6.1.1 海洋产业转型升级过程的参与主体特征集合
        6.1.2 海洋产业主体间互动关系复杂性
    6.2 不同路径下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解析
        6.2.1 基本假设
        6.2.2 海洋传统优势产业的价值链互动与均衡
        6.2.3 技术驱动路径中各因素对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过程
        6.2.4 政策驱动路径中各因素对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过程
    6.3 本章小结
7 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科技驱动路径分析
    7.1 创新价值链视角下产业创新能力分析
    7.2 模型构建与数据
    7.3 主要海洋国家与各省域创新效率比较
    7.4 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各省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分析
    7.5 小结
8 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驱动路径分析
    8.1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分析
    8.2 海洋产业结构的模型设定
    8.3 政策影响实证结果分析
    8.4 小结
9 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
    9.2 政策建议
    9.3 本文存在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我国海洋石油对外合作体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价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国际合作理论
        2.1.1 国际合作生产理论
        2.1.2 社会契约理论
        2.1.3 国际投资引力论
    2.2 国际石油合作相关理论
        2.2.1 国际现行石油合同的种类与特点
        2.2.2 石油合同财税制度关键要素
第3章 我国海洋石油对外合作体制及其构成分析
    3.1 石油行业对外合作体制构成框架
    3.2 典型海洋石油开采国对外合作体制分析
        3.2.1 巴西
        3.2.2 尼日利亚
        3.2.3 英国
        3.2.4 典型海洋石油国对外合作体制评价
    3.3 我国海洋石油对外合作法律法规
        3.3.1 海洋石油对外合作法律法规构成
        3.3.2 《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的产生背景
        3.3.3 《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的主要内容解析
    3.4 我国海洋石油对外合作石油合同
        3.4.1 石油合同的条款构成
        3.4.2 我国海洋石油对外合作石油合同的属性界定
    3.5 我国海洋石油对外合作主体情况
    3.6 我国海洋石油对外合作经营形式
        3.6.1 国际石油合作经营形式的发展
        3.6.2 我国海洋石油对外合作经营形式
    3.7 我国海洋石油对外合作典型案例
        3.7.1 南海东部CACT作业者集团
        3.7.2 蓬莱19-3合作油田
        3.7.3 QHD32-6合作油田
第4章 我国海洋石油对外合作体制影响因素分析
    4.1 国际石油对外合作体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4.2 资源国国际石油对外合作体制影响因素
        4.2.1 国际石油合作内部影响因素综述
        4.2.2 国际石油合作外部影响因素综述
    4.3 我国海洋石油对外合作体制的影响因素
        4.3.1 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家战略
        4.3.2 石油与天然气能源形势
        4.3.3 油气行业国家策略与计划
        4.3.4 海洋石油对外合作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
        4.3.5 财税制度变化因素
        4.3.6 国际油价影响因素
        4.3.7 海洋石油资源潜力因素
        4.3.8 海洋石油资源开发技术能力因素
    4.4 我国海洋石油对外合作体制影响因素效用分析
        4.4.1 定性影响综述
        4.4.2 定量影响综述
        4.4.3 对外合作体制影响因素构成框图
第5章 我国海洋石油对外合作体制优化建议
    5.1 完善配套法律法规
    5.2 推进财税制度整合
    5.3 多元合同形式选择
    5.4 放开合作主体权限
    5.5 拓展对外合作领域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4)基于专利的石油装备产业产学研合作网络及影响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述评
        1.2.1 产学研协同创新相关研究
        1.2.2 产学研合作网络相关研究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结构
        1.3.3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概念、理论与研究假设
    2.1 概念界定
        2.1.1 石油装备产业
        2.1.2 产学研合作网络
        2.1.3 专利合作
    2.2 理论基础
        2.2.1 三螺旋理论
        2.2.2 协同学理论
        2.2.3 模块化理论
        2.2.4 社会网络理论
    2.3 产学研合作网络与企业创新能力影响关系的理论假设
        2.3.1 产学研合作网络关系特征对企业创新能力影响的理论假设
        2.3.2 产学研合作网络结构特征对企业创新能力影响的理论假设
        2.3.3 产学研合作网络与企业创新能力影响关系的理论假设模型
第3章 石油装备产业产学研合作网络关系分析
    3.1 产学研合作网络运行机理及分析数据来源
        3.1.1 产学研合作网络运行机理
        3.1.2 分析数据来源
    3.2 石油装备产业产学研合作网络主体关系特征
        3.2.1 主体关系分布
        3.2.2 主体关系演化
    3.3 石油装备产业产学研合作网络合作关系特征
        3.3.1 合作关系周期
        3.3.2 合作关系强度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石油装备产业产学研合作网络结构分析
    4.1 产学研合作网络结构分析基础
        4.1.1 产学研合作网络结构的内涵
        4.1.2 产学研合作网络结构的复杂性
        4.1.3 产学研合作网络结构分析架构
    4.2 石油装备产业产学研合作网络结构测度指标与模型构建
        4.2.1 石油装备产业产学研合作网络结构测度指标
        4.2.2 石油装备产业产学研合作网络结构模型构建
    4.3 石油装备产业产学研合作网络结构特征
        4.3.1 整体网络结构
        4.3.2 网络集聚性
        4.3.3 个体网络属性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产学研合作网络对企业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变量选取与度量
        5.1.1 自变量选取与度量
        5.1.2 因变量选取与度量
        5.1.3 控制变量选取与度量
    5.2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5.3 实证模型构建
    5.4 实证结果与分析
        5.4.1 t+1期回归分析结果
        5.4.2 t+2期回归分析结果
        5.4.3 t+3期回归分析结果
    5.5 实证结果总结与讨论
        5.5.1 控制变量回归结果总结与讨论
        5.5.2 自变量回归结果总结与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关于优化石油装备产业创新网络环境方面的建议
        6.2.2 关于提升石油装备产业企业创新能力方面的建议
    6.3 不足之处与展望
        6.3.1 研究不足之处
        6.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5)基于专利的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产学研合作分析与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产学研合作演化研究现状
        1.2.2 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合作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及处理
        2.1.1 数据来源
        2.1.2 数据筛选
    2.2 研究方法
        2.2.1 基于IPC分类号的主题分析
        2.2.2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产学研合作网络分析
        2.2.3 基于网络表示学习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预测
3 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产学研合作主体和主题分析
    3.1 产学研合作申请地理分布和主体分析
        3.1.1 地理分布
        3.1.2 主体分析
    3.2 产学研合作技术主题演化分析
4 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产学研合作关系预测
    4.1 产学研专利申请人合作网络分析
    4.2 产学研专利申请人合作关系预测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专利检索式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海上钻井承包作业污染损害赔偿责任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海上钻井承包作业污染损害赔偿责任概述
    第一节 海上钻井承包作业的概念界定
        一、海上钻井承包作业的定义
        二、海上钻井承包作业的特征
    第二节 海上钻井承包作业中的合同关系
        一、美国法下海上钻井承包作业中的合同关系
        二、我国法下海上钻井承包作业中的合同关系
    第三节 我国法下海上钻井承包作业污染损害赔偿责任的主要问题
        一、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识别困境
        二、损害赔偿责任范围的确定难题
        三、损害赔偿责任限制的立法缺失
        四、损害赔偿责任分摊条款的效力认定不明
第二章 海上钻井承包作业污染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
    第一节 海上钻井承包作业的主体
    第二节 作业者作为污染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
        一、中美两国对作业者作为污染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认定
        二、作业者作为污染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适格性
    第三节 承包者作为污染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
        一、中美两国对承包者作为污染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认定
        二、承包者作为污染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适格性
    第四节 完善海上钻井承包作业污染损害赔偿责任主体规定的建议
第三章 海上钻井承包作业污染损害赔偿的责任范围
    第一节 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损害
        一、蓬莱19-3油田溢油案反映出的损害赔偿范围不明确问题
        二、《海洋生态损害赔偿规定》对损害赔偿范围的明确
    第二节 财产损害
        一、直接损失
        二、间接损失
    第三节 纯经济损失
    第四节 清污费用
    第五节 完善海上钻井承包作业污染损害赔偿责任范围规定的建议
第四章 海上钻井承包作业污染损害赔偿的责任限制
    第一节 海上钻井承包作业污染损害赔偿责任限制的立法例
        一、作业者作为责任限制主体的模式
        二、承包者作为责任限制主体的模式
    第二节 海上钻井承包作业污染损害赔偿责任限制的必要性
        一、促进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督促作业各方尽到事故预防与及时补救的义务
    第三节 完善海上钻井承包作业污染损害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的建议
        一、明确作业者和承包者的责任限制主体地位
        二、设置合理的责任限额
        三、设定严格的责任限制丧失条件
        四、建立油污损害赔偿基金
第五章 海上钻井承包作业污染损害赔偿的责任分摊
    第一节 标准格式合同中的责任分摊条款
        一、标准格式合同责任分摊条款的内容
        二、标准格式合同责任分摊条款的意义
    第二节 美国司法实践对责任分摊条款效力的认定
    第三节 美国司法实践对责任分摊条款效力认定的合理性
    第四节 我国应采取的责任分摊条款效力认定对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中国政府资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1.2 有关政府资产的研究综述
        1.2.1 政府资产
        1.2.2 政府资产核算研究
        1.2.3 政府资产管理研究
    1.3 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与不足
        1.5.1 本文创新点
        1.5.2 本文局限性
第2章 政府资产的概念与范畴
    2.1 政府资产的概念
        2.1.1 政府资产定义
        2.1.2 与政府资产相关概念解析
    2.2 政府资产的范畴
        2.2.1 政府资产中的自然资源资产
        2.2.2 政府资产中的其他资产
第3章 中国政府资产负债理论框架
    3.1 国际上国家资产负债核算方法
        3.1.1 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国际做法
        3.1.2 不同国际机构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3.1.3 不同国家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3.1.4 国际国家资产负债核算方法对中国政府资产核算的启示
    3.2 中国国家(政府)资产负债的核算方法
        3.2.1 中国现有的政府会计制度
        3.2.2 中国国家(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进程
    3.3 中国政府资产负债类别与框架
第4章 中国政府资产负债核算
    4.1 非生产资产
        4.1.1 核算资源性资产的重要性
        4.1.2 土地资产
        4.1.3 矿产资源
        4.1.4 水资源
        4.1.5 森林资源
    4.2 金融机构国有净资产
        4.2.1 银行业国有净资产
        4.2.2 证券期货业国有净资产
        4.2.3 保险业国有净资产
        4.2.4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国有净资产
        4.2.5 金融机构国有净资产汇总
    4.3 生产资产
        4.3.1 政府存款
        4.3.2 全国社保基金
        4.3.3 固定资产及其他
        4.3.4 非金融类企业国有净资产
    4.4 政府负债
        4.4.1 直接负债
        4.4.2 或有负债
    4.5 中国政府资产负债表
    4.6 中国政府资产负债数据分析
        4.6.1 政府资产结构分析
        4.6.2 政府负债结构分析
        4.6.3 政府资产负债分析
第5章 政府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5.1 生产资产管理
        5.1.1 生产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5.1.2 生产资产管理的政策建议
    5.2 非生产资产管理
        5.2.1 非生产资产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5.2.2 非生产资产资产管理政策建议
    5.3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
        5.3.1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5.3.2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政策建议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A 4.1:2016年31个国家的资产负债情况
    附录A 4.2:2006年至2017年中国主要矿产查明资源储量
    附录A 4.3:大型商业银行及股份制银行股东持股情况
    附录A 4.4:截止2016年底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情况表
    附录A 4.5:2016年证券、期货公司经营业绩排名靠前的公司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新形势下国宾宾馆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理论基础和研究背景
    2.1 国宾宾馆概况
    2.2 营销理论基础
    2.3 新形势下的挑战
        2.3.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3.2 国企改革
        2.3.3 酒店行业环境不景气
        2.3.4 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价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宾宾馆营销现状分析
    3.1 国宾宾馆客源分析
        3.1.1 客源总体情况
        3.1.2 中海油内部客源
        3.1.3 外部客源
    3.2 对标分析
    3.3 环境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宾宾馆营销影响因素分析
    4.1 宾馆定位转变
    4.2 目标客户及客户需求的转变
    4.3 高成本因素的转嫁
    4.4 缺乏营销队伍、考核机制
    4.5 内部保障和市场营销面临的矛盾
    4.6 标准化需求和时代特征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宾宾馆营销策略改进研究
    5.1 差异性营销
    5.2 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高度回应
    5.3 创新网络营销渠道
    5.4 回报:向成本要效益
        5.4.1 新形势下成本管控前提
        5.4.2 “345”用工创效益
        5.4.3 各项成本管控
    5.5 人本策略:建立营销队伍和考核机制
    5.6 过程控制策略:标准化的实施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能源企业跨国并购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现实背景与理论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制定跨国并购决策的影响因素
        2.1.2 跨国并购内外部风险原因和类型的分析
        2.1.3 评估跨国并购关键环节的特殊风险研究
        2.1.4 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的评估研究
        2.1.5 跨国并购风险控制的措施研究
        2.1.6 跨国并购绩效研究
    2.2 企业跨国并购理论
        2.2.1 企业战略决策理论引入
        2.2.2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2.2.3 跨国并购理论
第三章 我国能源企业跨国并购风险问题
    3.1 我国能源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3.1.1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概述
        3.1.2 我国能源企业跨国并购现状与特征
    3.2 跨国并购主要风险问题
        3.2.1 外生风险
        3.2.2 内生风险
    3.3 风险评估定量模型介绍
        3.3.1 德尔菲法
        3.3.2 AHP多层次分析模型法
        3.3.3 Z-Score模型法
        3.3.4 因子分析法
第四章 上市能源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评估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 实证数据分析
        4.2.1 基于Z值检验的数据分析
        4.2.2 基于财务指标表现的数据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上市能源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
    5.1 变量说明与研究方法
        5.1.1 变量说明
        5.1.2 因子分析研究
    5.2 因子分析
        5.2.1 数据处理
        5.2.2 可行性检验及因子提取
        5.2.3 因子命名并计算得分
    5.3 回归分析
        5.3.1 构建模型
        5.3.2 回归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风险控制对策
    6.1 微观财务层面风险控制对策
    6.2 宏观层面风险防范与建议
        6.2.1 制定科学的并购决策
        6.2.2 妥善应对政治法律风险
        6.2.3 化解市场风险
        6.2.4 注重并购整合
        6.2.5 构建支持体系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的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10)海洋石油企业溢油风险评估及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海洋溢油风险评估进展综述
        1.2.2 海洋溢油应急管理体系构建进展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研究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逻辑框架
        1.3.4 创新之处
2 海洋溢油风险评估及应急体系构建基础理论
    2.1 风险及海洋溢油风险
        2.1.1 风险
        2.1.2 海洋溢油风险
    2.2 灾害应急体系
        2.2.1 应急管理
        2.2.2 海洋溢油应急体系
    2.3 风险评估及应急体系构建遵循的相关理论
        2.3.1 人本理论
        2.3.2 动态理论
        2.3.3 风险管理理论
        2.3.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4 小结
3 海洋溢油灾害成因及危害
    3.1 海洋石油企业
    3.2 海洋溢油灾害的来源及成因
        3.2.1 海洋溢油事故的种类
        3.2.2 导致海上溢油事故的根本原因
    3.3 溢油颗粒在海洋环境中的迁移规律
    3.4 溢油灾害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3.4.1 溢油灾害对海水水质的影响
        3.4.2 溢油灾害对海平面的影响
        3.4.3 溢油灾害对沿海环境的影响
    3.5 溢油灾害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3.5.1 溢油灾害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3.5.2 溢油灾害对生态过程的影响
        3.5.3 溢油灾害对生态多样性的影响
    3.6 海洋溢油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6.1 海洋溢油灾害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3.6.2 海洋溢油灾害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
        3.6.3 海洋溢油灾害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3.7 小结
4 海洋溢油灾害的致灾因素机理分析
    4.1 海洋溢油灾害的致灾因子
    4.2 海洋溢油灾害的孕灾环境
    4.3 海洋溢油灾害链分析
        4.3.1 海洋溢油的毒理性质
        4.3.2 海洋溢油灾害链分析
    4.4 海洋溢油灾害特征
        4.4.1 影响正常海洋资源开发活动
        4.4.2 溢油灾害造成巨大损失
    4.5 海洋溢油灾害发生及防治特殊性
        4.5.1 溢油灾害发生特殊性
        4.5.2 溢油灾害防治特殊性
    4.6 小结
5 海洋石油企业溢油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
    5.1 海洋石油企业溢油主要风险因素及研究假设
        5.1.1 企业氛围
        5.1.2 管理者素质因素
        5.1.3 生产者业务素质
        5.1.4 生产者思想素质
        5.1.5 生产者身体状况
    5.2 风险因素调查
        5.2.1 调查问卷设计
        5.2.2 问卷发放与收集整理
    5.3 海洋石油企业溢油风险因素识别
        5.3.1 风险因素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5.3.2 因子分析
        5.3.3 回归分析
    5.4 小结
6 海洋石油企业溢油风险评估
    6.1 构建海洋石油企业溢油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6.1.1 溢油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6.1.2 海洋石油企业溢油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6.2 海洋石油企业溢油风险评估方法的确立
        6.2.1 风险评估常用方法
        6.2.2 海洋石油企业溢油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
    6.3 以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为例的溢油风险评估过程
        6.3.1 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简介
        6.3.2 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溢油风险指标权重确定
        6.3.3 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溢油风险模糊评估过程
        6.3.4 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溢油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6.4 小结
7 海洋溢油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7.1 构建溢油应急管理体系环境分析
        7.1.1 海洋溢油应急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7.1.2 海洋溢油应急体系构建的可行性分析
    7.2 灾害应急常用分析模型
        7.2.1 Haddon三阶段模型
        7.2.2 斯蒂文·芬克四阶段模型
        7.2.3 米特罗夫五阶段模型
        7.2.4 诺曼.R.奥古斯丁六阶段模型
    7.3 基于HADDON模型下的溢油应急管理分析
        7.3.1 分析模型的引入
        7.3.2 Haddon模型下海洋溢油应急管理现状及成因分析
    7.4 国外海洋溢油灾害应急经验借鉴
        7.4.1 美国海洋溢油应急管理
        7.4.2 加拿大海洋溢油应急管理
    7.5 国外先进溢油应急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7.6 我国海洋溢油灾害应急体系构建对策
        7.6.1 灾前监测防范对策
        7.6.2 灾害应急对策
        7.6.3 灾后治理保障对策
    7.7 小结
8 结语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海洋石油总公司标准化工作的现状与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型央企集团投资项目过程监控及应用研究[D]. 陈海.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我国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D]. 毕重人.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6)
  • [3]我国海洋石油对外合作体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王文鑫.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4)
  • [4]基于专利的石油装备产业产学研合作网络及影响效应研究[D]. 邹日崧.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5]基于专利的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产学研合作分析与预测研究[D]. 庄伟华.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6)
  • [6]海上钻井承包作业污染损害赔偿责任问题研究[D]. 王连伟.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7]中国政府资产研究[D]. 梁志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9(01)
  • [8]新形势下国宾宾馆营销策略研究[D]. 吴健.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9]能源企业跨国并购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D]. 金亭汝.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7(04)
  • [10]海洋石油企业溢油风险评估及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 姜少慧. 中国海洋大学, 2015(12)

标签:;  ;  ;  ;  ;  

海洋石油公司标准化工作现状及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