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功能磁共振论文-万晓勇,赵文瑞,吴欣然,陈鑫源,雷旭

脑电功能磁共振论文-万晓勇,赵文瑞,吴欣然,陈鑫源,雷旭

导读:本文包含了脑电功能磁共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静息态,脑电图,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电功能磁共振论文文献综述

万晓勇,赵文瑞,吴欣然,陈鑫源,雷旭[1](2019)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脑影像研究:来自静息态脑电和功能磁共振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睡眠障碍,表现为上呼吸道在睡眠时反复阻塞,并导致睡眠片段化、间歇性低血氧等症状。本文回顾了针对OSA患者的静息态脑成像研究,包括静息态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在静息态EEG中,OSA主要表现为前额叶和中央区域δ波和θ波增加;而在静息态fMRI研究中,OSA患者在默认网络(default-mode network, DMN)、中央执行网络(central executive network, CEN)和突显网络(salience network, SN)等大尺度脑网络水平上存在改变。综合来自静息态EEG和静息态fMRI的研究,大量证据都共同指出OSA患者前额叶区域的活动异常,并且其异常活动强度与OSA严重程度相关,表明前额叶是OSA患者大脑功能受损的一个关键脑区。最后,本文从治疗效果、多模态数据采集、以及相关共病等方面对OSA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生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赵文瑞,陈鑫源,雷旭[2](2018)在《同步脑电-功能磁共振信号处理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步脑电-功能磁共振(Simultaneous EEG-fMRI)整合了脑电的高时间分辨率和功能磁共振的高空间分辨率,是无创的大脑观测技术。但目前,该技术仍然存在信噪比过低、受试者舒适性差和数据融合困难等问题。本综述在介绍同步EEG-fMRI硬件系统的基础上,从EEG伪迹去除、基于EEG信息的fMRI分析、同步EEGfMRI的应用、未来研究前景四个方面,综述该领域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在信号处理方面的新突破。本文介绍了一个对强磁场环境下脑电的信号处理的技术分级框架,为此新技术的应用分流和推广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18年08期)

雷旭[3](2017)在《睡眠的同步脑电-功能磁共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步脑电-功能磁共振(EEG-fMRI)利用了EEG和fMRI在时空分辨率上的互补优势,为睡眠研究提供了电生理和血氧代谢两方面的无创信息。这使得睡眠的神经成像研究可以借助电生理方法进行睡眠分期和特殊脑电事件的分析,并能进一步结合实验设计进行单个试次的全脑观测,为探讨不同意识状态下神经活动的动态过程提供了条件。本报告基于我中心最近的工作,从睡眠过程的记忆巩固,睡眠剥夺的荟萃分析以及失眠的自发脑活动这叁方面,介绍了目前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本报告将结合硬件构成、被试安全和数据质量等问题总结同步EEG-fMRI应用于睡眠的优缺点。同步EEG-fMRI技术在睡眠研究中的应用对于阐明意识状态转换的神经机制具有深刻意义,并有可能为临床睡眠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全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期刊2017-11-03)

曲冰倩,毓青,燕鑫鑫,谭珂,杨倩倩[4](2017)在《长程视频脑电结合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对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长程视频脑电(VEEG)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 MRI)技术研究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S)患者脑功能网络改变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于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癫痫门诊及功能神经外科12例右利手BECTS患者,均行语言、执行、记忆及注意等认知功能测评,将其按总智商(FIQ)分为两组:FIQ≥90分组(7例)及FIQ<90分组(5例),两组患者均行长(本文来源于《第七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7-10-27)

李坤[5](2014)在《基于脑电和功能磁共振的3D电视视疲劳评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全球掀起了享受3D视觉盛宴的狂潮,3D电视已走进消费者的日常生活,观看3D电视引起的视疲劳、头昏、恶心等不良症状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利用脑电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了观看3D电视与脑功能区变化之间的关系。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脑电信号α、β、θ、δ四种特征波能量值及(α+θ)/β、α/β、(α+θ)/(α+β)、θ/β四种比值,结合主观评价结果,建立了基于β波能量和(α+θ)/β、α/β、(α+θ)/(α+β)、θ/β四个比值的评估模型对观看3D电视引起的视疲劳进行客观评价。2、为了优化基于能量特征值的视疲劳评估模型,引入功率谱熵和重心频率,建立了基于功率谱熵和重心频率的视疲劳评估模型,该模型准确率较高。3、通过对实验过程中的脑电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观看3D影视过程中大脑状态由清醒到逐渐疲劳到中度疲劳的过程,前20分钟为清醒阶段,20~45分钟视疲劳逐渐增强,40~45分钟疲劳最严重,达到中度疲劳,部分被试出现重度疲劳。4、基于功能磁共振的3D影像视疲劳检测。通过观看3D/2D影视前后的棋盘格刺激实验对比分析,发现观看3D影像后,大脑的激活区域以及激活体素具有显着性差异,主要表现在BA8、BA17、BA18及B19区域,其中BA8(额叶眼动区,FEF)表现最为突出,这与基于脑电信号对观看3D电视引起的视疲劳得出的区域相一致。上述研究表明,长时间观看3D电视会造成视疲劳,从而带来健康隐患。从观看3D电视过程中脑电监测的结果来看,建议观看3D电视的时间不宜过长,最好不要超过40分钟。本文研究结果可以为建立健康3D标准提供客观依据。(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4-01-01)

龙柳,张志强,张宗军,许强,林玉姣[6](2013)在《低频振幅分析及脑电联合功能磁共振成像对局灶性癫痫活动定位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基于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分析与脑电联合功能磁共振成像(electroencephalogram combin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EEG-fMRI)技术对局灶性癫痫活动检测的能力,评估该两种技术在局灶性癫痫活动定位中的应用价值。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apability of EEG(electroencephalogram)-fMRI and ALFF(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based fMRI for detection of epileptic activation.方法27例局灶性癫痫患者进行同步脑电图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采集,获得36次有效数据。先采用广义线性模型方法(p<0.05,AlphaSim校正)对间期痫样发放(interictal epiletiform discharges,IEDs)相关的fMRI(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叁届全国磁共振学术大会暨海外华人磁共振2013年会、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论坛论文集》期刊2013-06-27)

邱天明,吴劲松,贾杰,吴毅,陈亮[7](2011)在《一例左侧全臂丛损伤患者的脑功能磁共振影像和脑电地形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臂丛损伤后大脑手运动区的脑功能磁共振影像及脑电地形图的表现。方法对1例左侧全臂丛损伤两月后的患者,分别进行右手运动的BOLD扫描以及想象左手运动的BOLD扫描。用同样的任务设计进行脑电地形图采集。最后观察并分析该例患者大脑手运动区的功能影像和脑电地形图。结果在患者进行右手运动的BOLD图像以及想象左手运动的BOLD图像上都出现左侧大脑手运动区的激活较右侧明显。在同样的任务刺激模式下,脑电地形图上也表现为左侧大脑运动区的脑电活动明显较右侧强。结论左侧臂丛损伤后,右侧大脑的手运动区脑活动减退而左侧大脑的手运动区活动异常增强,在脑功能磁共振影像以及脑电地形图上出现了一致的结果。提示在臂丛损伤后大脑的手运动区可能发生了功能的重组。(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1-04-15)

张浩,钱志余,卢光明,张志强,王正阁[8](2011)在《同步脑电-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儿童失神性癫痫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失神癫痫是一类常见的原发全面性癫痫,表现为无抽搐性的阵发性意识丧失,以及3 Hz左右的头皮脑电全面慢波发放。应用同步记录头皮脑电与功能磁共振(simultaneous electroencephalography-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EEG-fMRI)技术,可以同时从血氧代谢和脑电生理角度对癫痫活动的空间特征进行观察。本研究采用EEG-fMRI技术对3例儿童失神癫痫进行研究,针对特征性的3 Hz失神癫痫波进行功率谱相关设计,发现双侧丘脑呈现出显着的激活信号,而双侧顶下小叶、后扣带回、前扣带回、角回、颞中回等默认网络区域呈现出显着的负激活。结果提示丘脑可能是失神性癫痫活动的起源区,而广泛的皮层功能抑制则可能是失神性癫痫意识丧失的神经病理生理基础。(本文来源于《生物物理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李凌,程识君,雷旭,尧德中[9](2010)在《功能磁共振和脑电神经成像技术与大脑刺激相结合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对神经机制问题阐述水平的迅速提高,所应用的神经成像技术、方法及各种工具的复杂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一方面是神经成像技术本身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大脑直接刺激与神经成像技术同步记录方法的发展.经颅磁刺激-功能磁共振成像同步技术(TMS-fMRI)和经颅磁刺激-脑电技术(TMS-EEG)能为研究大脑网络的功能和有效连通性提供技术手段,该技术在多种认知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为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神经信息学等学科的研究者对人脑的研究开启了多条通道,更加有利于深入地理解人类大脑的工作机制.(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2010年11期)

宋宏杰,王默力,李丽萍,信红[10](2010)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脑电地形图与功能磁共振及血管病变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间期脑电地形图(BEAM)变化情况,并与磁共振、血管病变对比,深入探讨TIA的病变机制。方法 18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均行常规头MRI(T1WI、T2WI)、功能磁共振(DWI、PWI),BEAM检查,综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及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简称超声)检测判定血管病变并对上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BEAM病灶检出率94.4%,灌注加权成像(PWI)异常率70.6%,TCD异常率50%,DWI异常率16.7%。TIA间期BEAM广泛异常77.8%,责任病变部位集中于中央、顶部、前颞,主要表现为α频段较对侧功率降低,δ和θ频段较对侧功率增高。结论将BEAM和TCD/PWI相结合,可为TIA提供可靠的辅助检查。临床医生应重视TIA患者的神经保护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药杂志》期刊2010年08期)

脑电功能磁共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同步脑电-功能磁共振(Simultaneous EEG-fMRI)整合了脑电的高时间分辨率和功能磁共振的高空间分辨率,是无创的大脑观测技术。但目前,该技术仍然存在信噪比过低、受试者舒适性差和数据融合困难等问题。本综述在介绍同步EEG-fMRI硬件系统的基础上,从EEG伪迹去除、基于EEG信息的fMRI分析、同步EEGfMRI的应用、未来研究前景四个方面,综述该领域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在信号处理方面的新突破。本文介绍了一个对强磁场环境下脑电的信号处理的技术分级框架,为此新技术的应用分流和推广提供了重要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脑电功能磁共振论文参考文献

[1].万晓勇,赵文瑞,吴欣然,陈鑫源,雷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脑影像研究:来自静息态脑电和功能磁共振的证据[J].生理学报.2019

[2].赵文瑞,陈鑫源,雷旭.同步脑电-功能磁共振信号处理进展[J].信号处理.2018

[3].雷旭.睡眠的同步脑电-功能磁共振研究[C].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2017

[4].曲冰倩,毓青,燕鑫鑫,谭珂,杨倩倩.长程视频脑电结合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对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C].第七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汇编.2017

[5].李坤.基于脑电和功能磁共振的3D电视视疲劳评估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

[6].龙柳,张志强,张宗军,许强,林玉姣.低频振幅分析及脑电联合功能磁共振成像对局灶性癫痫活动定位的比较研究[C].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叁届全国磁共振学术大会暨海外华人磁共振2013年会、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论坛论文集.2013

[7].邱天明,吴劲松,贾杰,吴毅,陈亮.一例左侧全臂丛损伤患者的脑功能磁共振影像和脑电地形图分析[C].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2011

[8].张浩,钱志余,卢光明,张志强,王正阁.同步脑电-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儿童失神性癫痫的研究[J].生物物理学报.2011

[9].李凌,程识君,雷旭,尧德中.功能磁共振和脑电神经成像技术与大脑刺激相结合的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0

[10].宋宏杰,王默力,李丽萍,信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脑电地形图与功能磁共振及血管病变的相关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

标签:;  ;  ;  ;  

脑电功能磁共振论文-万晓勇,赵文瑞,吴欣然,陈鑫源,雷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