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敏超分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物被膜,靶向,光动力疗法,抗菌肽
光敏超分子论文文献综述
高祎祎,汪璟,金桥,计剑[1](2018)在《细菌靶向的超分子光敏剂递送载体用于生物被膜的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动力疗法被认为是治疗生物被膜的有效手段。然而非选择性的光动力疗法难以避免对正常细胞产生损伤。而细菌靶向性的光动力治疗不仅能增强对细菌的杀灭作用,同时能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具有很大的潜力。基于此,我们通过α‐CD/PEG主客体组装作用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细菌靶向光敏剂递送载体胶束。主体分子α‐CD上修饰了光敏剂Ce6,客体分子PEG与亲水性抗菌肽Magainin I共价结合,主客体组装后形成胶束。其中抗菌肽Magainin I处于胶束的外层,起到稳定胶束和靶向细菌的双重作用。该胶束显示出优异的细菌靶向效果。与α‐CD‐Ce6相比,该胶束对革兰氏阴性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和革兰氏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生物被膜具有更优异的杀灭能力。于此同时,通过减少细胞对光敏剂的内吞作用,该胶束显示出更低的细胞毒性。(本文来源于《2018(第3届)抗菌科学与技术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24)
吴世军[2](2018)在《多氟烷基硅(Ⅳ)酞菁-环糊精超分子光敏剂的构建及其光和药物控制释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环糊精主体与多氟烷基取代硅(Ⅳ)酞菁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自组装多氟烷基硅(Ⅳ)酞菁-环糊精(CD)纳米超分子光敏剂。研究其光物理性质以及药物控制竞争释放和光控制释放主体分子多氟烷基硅(Ⅳ)。首先合成新型多氟代硅(Ⅳ)酞菁(SiPc-F),通过用1HNMR、IR、ESI-MS、MALDL-TOF-MS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比较研究了多氟代硅(Ⅳ)酞菁的光物理性质和单线态氧量子产率。将多氟烷基硅(Ⅳ)酞菁与PEG-β-CD通过主客体识别自组装成了PEG-β-CD负载多氟烷基硅(Ⅳ)酞菁超分子体系。采用紫外、荧光光谱研究了超分子体系的光物理性质。研究盐酸金刚烷胺(1-ADH)与超分子体系竞争络合,控制释放多氟烷基硅(Ⅳ)酞菁。构建了单壁碳纳米管-芘-环糊精-多氟代硅酞菁超分子体系。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超分子体系结构进行表征。研究超分子体系的光物理性质、光热效应和单线态氧的生成能力。超分子体系结构中单壁碳纳米管具有光热转换效应,光诱导作用下,可以控制释放多氟烷基硅(Ⅳ)酞菁,导致被单壁碳纳米管猝灭的多氟烷基硅(Ⅳ)酞菁荧光恢复。超分子体系在670nm光照射下可以光热和光动力协同作用抑制大肠杆菌。该研究验证了“光分子开关”的概念,为精准灭火细菌避免产生耐药性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郭颂,赵建章[3](2016)在《基于氢键作用C_(60)/Bodipy超分子叁重态光敏剂的设计及其光物理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报道的含有C_(60)的叁重态光敏剂普遍是通过共价键将C_(60)与发色团连接,该方法合成工作量大,不利于光敏剂的筛选[1]。本文尝试将氢键超分子作用引入到光敏剂的设计当中[2]。氢键组装分子体系中的Bodipy部分可用作可见光吸收天线和单重态能量的给体,C_(60)部分则用作能量受体和电子自旋转换单元[8]。在甲苯中混合氢键给体和氢键受体即可实现氢键分子自组装,继而可以用稳态/瞬态光谱仪器对组装体系光物理性质进行研究。该方法可以高效地考察和筛选各种能量给体发色团。(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09-27)
徐磊,刘立超,张正河,张伟安[4](2015)在《基于主客体化学光可控两亲性超分子光敏剂的构建及其在光动力学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主客体化学设计两亲性超分子光可控释放的卟啉光敏剂体系TPP-Azo/PEG-β-CD,该体系能够很明显的提升光动力学的治疗效果。含有卟啉的偶氮苯化合物TPP-Azo可以通过TPP与Azo之间的酯化反应得到的,TPP-Azo被进一步用来与PEG-β-CD通过主客体包结络合构建到两亲性超分子聚合物。透射电镜结果表明TPP-Azo/PEG-β-CD两亲性超分子聚合物可以在水溶液当中组装成球形胶束,在365 nm光照下,胶束会解离。在MCF-7的细胞系测试中,TPP-Azo/PEG-β-CD胶束的光毒性以及其细胞体内的分布分别是通过MTT法,流式细胞术以及激光共聚焦等手段来测试的。根据MTT结果,球形胶束的IC50为31.2μg/mL,但是,经过365 nm紫外光对摄取胶束的细胞经行预处理时,我们发现这时候细胞的IC50降低到20.6μg/mL。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构建光可控的主客体的两亲性超分子体系,在紫外光的刺激下实现对光敏剂的可控释放从而提升光动力学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I 高分子组装与超分子体系》期刊2015-10-17)
何明桃[5](2015)在《基于光点击反应的光敏超分子水凝胶构建及其生物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凝胶是一种介于溶液和固体之间的特殊状态的“软物质”,由于其含有大量水、一定的机械强度且内部具有疏松的多孔结构并允许营养物质在其内部扩散,因而已经被广泛用作细胞培养基质而用于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等领域,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功能材料。通过短肽分子自组装形成的水凝胶体系具有易于合成、便于进行化学结构修饰等优势,同时短肽超分子水凝胶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易于降解等优点,且通过短肽中氨基酸序列的设计可获得能够与生物体系发生特定的识别作用的智能型超分子体系从而实现超分子水凝胶的响应和特定生物功能。光活性分子因其分子结构和性质能被外界光源以不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定时、定点的调控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新型的智能材料之中。二芳基四氮唑是一类较为特殊的光敏分子,在温和的紫外光照射下可迅速释放一分子氮气形成腈亚胺偶极子,进而与烯烃发生快速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并形成具有荧光的吡唑啉类产物,该反应近年来也被称为“光点击”反应,具有高产率、速率快、副产物少、生物相容性好等在化学生物学中应用的优势。我们将具有光反应活性的二芳基四氮唑分子连接在短肽的N端,通过改变短肽序列,达到亲水疏水作用之间的平衡进而促进短肽分子自组装形成光敏型超分子水凝胶。通过不同结构的二芳基四氮唑和不同的短肽序列的组合,我们构建了多种生物相容性的光敏超分子水凝胶体系,并将其作为细胞培养基质用于多种细胞的二维、叁维培养;并通过“光点击”反应前后分子构型的微小变化,实现了光诱导下超分子水凝胶宏观状态和微观结构的变化,展示了这些光敏短肽超分子水凝胶在构建光可调控性细胞生长微环境方面的新应用。论文工作的第一部分构建了基于二芳基四氮唑短肽的分子内光点击反应的光降解型超分子水凝胶体系。将二芳基四氮唑分子N端苯环上引入一个与四氮唑处于邻位的烯丙基醚取代基,使得分子在温和的光照下可发生分子内的光点击反应,引起分子结构中的大共轭体系被破坏的同时形成基于p-π共轭荧光团。经过此种四氮唑分子修饰的短肽凝胶因子所形成的水凝胶在经过10秒的光照后由分子内光点击反应生成的产物即可“点亮”整个水凝胶,并可以通过光掩膜技术对水凝胶进行光蚀刻;随着光诱导的分子内光点击反应对凝胶因子分子结构的改变,超分子水凝胶体系中疏水相互作用和亲水作用间的平衡逐渐被打破,发生水凝胶向溶液的相转变过程。基于此类四氮唑修饰的短肽中发现的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的凝胶因子,我们构筑了在pH中性下能与水或细胞培养基形成比较牢固的水凝胶并作为细胞二维及叁维培养的基质,其中Tet(I)-GFF水凝胶成功地被应用于进行成肌细胞C2C12的二维培养,并通过光照控制释放包裹在水凝胶中的马血清用于控制C2C12细胞的分化过程;Tet(II)-GFRGD则被应用于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MSC的叁维培养,通过光照调节水凝胶的机械性能,从而影响叁维培养在水凝胶中hMSC细胞的伸展行为。这部分工作展示了由光点击反应底物分子修饰的短肽所构建的新型光敏超分子水凝胶在调控细胞微环境和细胞行为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论文工作的第二部分构建了基于二芳基四氮唑短肽的分子间光点击反应的光降解型超分子水凝胶。我们对二芳基四氮唑进行了不同的修饰,其中甲氧基取代的四氮唑分子通过提升光点击反应过程的中间体腈亚胺的HOMO轨道能量,加快了偶极环加成的反应速率,提高了基于四氮唑短肽的超分子水凝胶的光敏性。与此同时使用具有强亲水能力的对苯乙烯磺酸钠作为四氮唑与烯烃之间偶极环加成光点击反应的亲偶极体,随着光点击反应的进行,四氮唑短肽分子逐渐转化为亲水性更强的含有磺酸根的毗唑啉分子,破坏了亲疏水作用的平衡,实现了基于分子间光点击反应的可快速光降解的超分子水凝胶。通过对所得到的四氮唑短肽凝胶因子MeO-Tet-GA和Nap-Tet-GGG的生物相容性的测试发现,Nap-Tet-GGG对于hMSC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对于4T1细胞具有较强的毒性,并且MeO-Tet-GA凝胶因子可以用于4T1细胞的叁维培养。这部分工作构建了基于四氮唑短肽与亲水性烯烃的分子间光点击反应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的光降解水凝胶,具有应用于细胞外基质并通过光来调控细胞行为的潜质。论文工作的第叁部分构建了基于二芳基四氮唑短肽分子间光点击反应的双光子光蚀刻型超分子水凝胶。与单光子激发相比,双光子激发所使用的近红外光能够减少光在水凝胶内部的散射和提供很高的叁维空间分辨能力。通过将二芳基四氮唑分子的N端的苯环换成甲氧基取代或氮乙酰基的萘环,C端的苯环换成苯氧乙酸,增加了共轭体系使得基于该类四氮唑形成的水凝胶更加稳定,并且使得四氮唑分子的可被激发波长红移的同时增大了分子的双光子横截面积,得到了两种可用近红外飞秒激光器进行双光子激发的四氮唑分子TPI-COOH和TPII-COOH。通过在苯氧乙酸端连接不同序列的短肽得到一系列基于这两种四氮唑分子的超分子凝胶因子。通过双光子共聚焦显微镜的飞秒激光器对包裹有富马酸二甲酯的TPI-GGF水凝胶进行了双光子光蚀刻,证实了TPI-GGF具有双光子响应的能力。同时,对包裹在TPI-GGF水凝胶中的hMSC细胞和小鼠神经干细胞NSC不同时间的叁维培养表明TPI-GGF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用于不同干细胞长时间的叁维培养。为了研究干细胞的分化行为对于细胞外的化学微环境的改变的响应及其内在的调控机制,将富马酸单甲酯修饰的具有细胞粘附作用的c(RGDfK)-MMF以及促进神经细胞粘附和生长的MMF-GIKVAV-OH通过与TPI-GGF的光点击反应修饰到叁维包裹有干细胞的水凝胶内部。结果表明,对TPI-GGF水凝胶修饰环状RGD后能够促进间hMSC细胞的分化行为,而IKVAV修饰能够促进mNSC田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该部分工作利用近红外光具有更好穿透能力以及双光子激发极高的空间分辨能力的特点设计了双光子响应的超分子水凝胶,并且能够提供对细胞外基质精确地修饰生物活性分子,从而影响干细胞的分化命运,在模拟复杂细胞外微环境和研究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5-05-01)
刘凯,刘一流,姚昱星,王树,张希[6](2014)在《一种制备高杀菌性能超分子光敏剂的新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敏剂可以把光能转递给氧气,产生高活性单线态氧,以此杀灭病变的组织和微生物。这就是光动力疗法的基本原理。卟啉类分子是一类常用的光敏剂,但它在水溶液中容易聚集,导致荧光淬灭,单线态氧产生效率降低。如下图所示,基于主客体相互作用,我们构建了一种超分子光敏剂。研究表明:与传统的卟啉类光敏剂相比,此超分子光敏剂的单线态氧产生效率和杀菌效率都有显着提高。这种超分子光敏剂的构筑方法具有简便、高效、可逆以及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预见其设计思路可以拓展到制备其它智能响应性功能超分子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8分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期刊2014-08-04)
李昱,钟成,秦金贵[7](2010)在《含卟啉/环糊精/双光子吸收剂叁组份的超分子光敏体系的构筑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动力学治疗是一种正在发展中的治疗癌症的新方法。传统的光动力学治疗是利用单光子激发光敏剂引发光敏化反应。由于采用可见光进行激发,治疗的深度有限,而且选择性差,因而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双光子光动力学治疗是通过双光子吸收的方式激发光敏剂,激发波长接近于光敏剂的紫外-可见最大吸收波长的两倍,因此与单光子光动力学治疗相比,双光子光动力学治疗具有以下几个(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期刊2010-06-14)
肖素芳[8](2009)在《离子自组装制备光敏功能超分子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敏聚合物由于在智能响应系统及光学器件中的潜在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已经开发了多种光敏材料包括染料掺杂聚合物和各种共价合成的光敏高分子。然而,掺杂聚合物由于相容性问题通常染料掺杂量不高,并且光诱导取向的稳定性差;共价合成的光敏材料光学性能优良但合成过程繁琐复杂,需多步反应,最终产率很低。因此设计合成性能优良的光敏聚合物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要,仍是目前重要的研究目标。离子自组装主要利用库仑作用将相反电荷的构筑单元结合在一起,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选择不同的构筑单元,精确组合复合物的结构,因此离子自组装技术为开发具有独特光物理化学性能的光敏材料提供了非常好的解决方案。本论文利用离子自组装技术探索合成了一系列的光敏超分子材料,详细研究其相态行为、光学性质及对小分子液晶取向的有效性,为新型高性能光敏材料的设计合成提供了新思路。首先基于离子自组装技术设计合成了可作为液晶取向层的光敏材料。该复合物材料通过离子偶合聚离子液体和光敏单元甲基橙制得,用傅立叶变换红外、核磁共振、热分析、正交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小角X射线散射和双折射等分析手段对光敏复合物材料的结构、相行为和光响应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证实了复合物材料具有高度有序的层状纳米有序结构和较高的光敏特性。利用脉冲紫外激光辐照复合物膜,在较低能量下,可得到光学各向异性表面,取向方向垂直于激光的偏振方向;在较高辐照能量下,得到规则的周期性沟槽结构,沟槽方向平行于激光的偏振方向。液晶盒于正交偏振片间的透光率曲线和偏光显微镜观察证明,不论分子链取向的光学各向异性表面还是具有沟槽结构的形貌各向异性表面都可实现对小分子液晶的均匀取向。虽然上述光敏超分子可用于各向异性表面的制备,并实现了对小分子液晶的取向,但刚性的分子结构使聚合物膜的机械性能较差,并且限制了光诱导各向异性取向性能,因此我们进一步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烷基链长度的功能组装单元偶氮离子液晶(azo-ILC),偶氮苯基团和季铵离子端间的亚甲基间隔数分别有4、6或12。通过离子自组装聚丙烯酸和偶氮离子液晶,构筑了相态可调、取向性能优良的偶氮热致液晶超分子材料(根据亚甲基间隔数的不同分别指名为PAZO4,PAZO6和PAZO12)。结果证实,该超分子材料呈现不同d间距的层状纳米有序结构。通过偏振紫外和偏振傅立叶变换红外对组装超分子材料的光取向性能进行了研究。在脉冲激光辐照下,可以获得非常突出的光学各向异性,取向方向垂直于激光偏振方向。通过激光辐照和退火处理,PAZO12的最大面内取向度的数值可达0.93,这是目前文献报道的偶氮聚合物光取向的最大值。并且发现最大面内取向度随着光敏材料清亮点温度的提高而增大,此结果可为有效光诱导取向材料的设计提供指导。由离子自组装聚电解质和商业化的表面活性剂或精心设计的双亲性功能小分子构筑的超分子材料都是单功能性的,而实际应用中往往对功能材料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因此双功能化甚至多功能化,是功能材料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我们提出了双功能性超分子的概念,利用离子自组装技术将光学各向异性和可调的润湿性结合起来。不同比例的光敏单元MO和全氟十二酸(FDA)作为功能侧链通离子自组装接枝到聚离子液体主链上,制备了系列双功能复合物。通过改变MO和FDA的组装比例可以实现对复合物材料表面润湿性能和光诱导各向异性的调控。488 nm偏振激光室温下辐照,可获得双折射值Δn~10-2的光学各向异性取向,并且该复合物材料光取向稳定性好。复合物膜的表面接触角随着FDA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即通过调节氟链的含量可实现表面润湿性的连续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调节光辐照取向的复合物取向层中FDA的比例,可以实现对液晶小分子从平面取向到垂直取向的转变。肉桂酸类聚合物及其衍生物在可见区域是无色透明的,因此在光学器件特别是液晶取向中比偶氮材料更有优势。其光化学反应包括[2+2]的光交联反应和肉桂酸的光异构化,在线性偏振光辐照下,发生光学各向异性取向的同时形成了立体交联网络,因此取向膜的稳定性好。目前,肉桂酸类光敏聚合物的非共价合成还没有报道。为此,我们通过离子自组装技术将聚乙烯苯磺酸与季铵端基的肉桂酸甲酯结合在一起,制备了肉桂酸酯侧链超分子聚合物。根据烷基链间隔长度的不同,6或12个亚甲基单元分别指名为PCAM6和PCAM12。研究了激光辐照下复合物材料的光交联性能和光诱导取向行为。将旋涂膜置于掩模板下,通过激光辐照和显影可以得到清晰的图形结构。取向研究发现,较长的柔性间隔有利于肉桂基团的光异构化,从而PCAM12的光诱导取向较PCAM6的大。另外在该交联性光学各向异性膜上实现了稳定均匀的液晶取向。(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9-05-01)
刘剑波,赵瑜,宋心琦[9](1996)在《光敏离子载体——一类功能性超分子光化学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光敏离子载体——一类可用于识别、检测、运输和释放金属离子的超分子光化学体系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物、化学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大学化学》期刊1996年05期)
左宝玉,童哲,姜桂珍[10](1996)在《光周期对光敏核不育水稻叶绿体类囊体膜超分子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冰冻撕裂叶绿体类囊体膜电镜术的研究,在超分子水平上揭示出长日照(LD)与短日照(SD)对突变型光敏核雄性不育水稻农垦58S及其野生型农垦58 倒二叶叶绿体类囊体膜的形成有不同的影响。农垦58-SD 和农垦58-LD差别不明显;而农垦58S-SD和农垦58S-LD之间出现较明显的差异:(1)农垦58S-SD 叶绿体类囊体膜的垛迭和非垛迭膜区的4 个冰冻撕裂膜小面呈现的功能蛋白粒的密度、大小及构象分布与其对照农垦58-SD 和农垦58-LD 类似,均属正常的超分子结构类型。(2)农垦58S-SD叶绿体垛迭类囊体膜区的外质撕裂面(EFs)功能蛋白粒的密度比58S-LD的大,且在有的垛迭膜区呈现出类晶格状的规则排列。(3)农垦58S-LD 叶绿体非垛迭膜区的原生质撕裂面(PFu)和外质撕裂面(EFu)出现频率较低,往往在基粒的边缘膜或末端中能找到,且分布于膜上的功能蛋白粒的密度较小。有的叶绿体EFu、PFu、EFs和垛迭膜区原生质撕裂面(PFs)功能蛋白粒极少或丧失,表明类囊体膜受到严重损伤(本文来源于《植物学报》期刊1996年05期)
光敏超分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采用环糊精主体与多氟烷基取代硅(Ⅳ)酞菁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自组装多氟烷基硅(Ⅳ)酞菁-环糊精(CD)纳米超分子光敏剂。研究其光物理性质以及药物控制竞争释放和光控制释放主体分子多氟烷基硅(Ⅳ)。首先合成新型多氟代硅(Ⅳ)酞菁(SiPc-F),通过用1HNMR、IR、ESI-MS、MALDL-TOF-MS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比较研究了多氟代硅(Ⅳ)酞菁的光物理性质和单线态氧量子产率。将多氟烷基硅(Ⅳ)酞菁与PEG-β-CD通过主客体识别自组装成了PEG-β-CD负载多氟烷基硅(Ⅳ)酞菁超分子体系。采用紫外、荧光光谱研究了超分子体系的光物理性质。研究盐酸金刚烷胺(1-ADH)与超分子体系竞争络合,控制释放多氟烷基硅(Ⅳ)酞菁。构建了单壁碳纳米管-芘-环糊精-多氟代硅酞菁超分子体系。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超分子体系结构进行表征。研究超分子体系的光物理性质、光热效应和单线态氧的生成能力。超分子体系结构中单壁碳纳米管具有光热转换效应,光诱导作用下,可以控制释放多氟烷基硅(Ⅳ)酞菁,导致被单壁碳纳米管猝灭的多氟烷基硅(Ⅳ)酞菁荧光恢复。超分子体系在670nm光照射下可以光热和光动力协同作用抑制大肠杆菌。该研究验证了“光分子开关”的概念,为精准灭火细菌避免产生耐药性提供新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敏超分子论文参考文献
[1].高祎祎,汪璟,金桥,计剑.细菌靶向的超分子光敏剂递送载体用于生物被膜的治疗[C].2018(第3届)抗菌科学与技术论坛论文摘要集.2018
[2].吴世军.多氟烷基硅(Ⅳ)酞菁-环糊精超分子光敏剂的构建及其光和药物控制释放[D].福建师范大学.2018
[3].郭颂,赵建章.基于氢键作用C_(60)/Bodipy超分子叁重态光敏剂的设计及其光物理性质[C].第十四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6
[4].徐磊,刘立超,张正河,张伟安.基于主客体化学光可控两亲性超分子光敏剂的构建及其在光动力学治疗中的应用[C].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I高分子组装与超分子体系.2015
[5].何明桃.基于光点击反应的光敏超分子水凝胶构建及其生物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5
[6].刘凯,刘一流,姚昱星,王树,张希.一种制备高杀菌性能超分子光敏剂的新策略[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8分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2014
[7].李昱,钟成,秦金贵.含卟啉/环糊精/双光子吸收剂叁组份的超分子光敏体系的构筑与性能[C].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2010
[8].肖素芳.离子自组装制备光敏功能超分子材料[D].上海交通大学.2009
[9].刘剑波,赵瑜,宋心琦.光敏离子载体——一类功能性超分子光化学体系[J].大学化学.1996
[10].左宝玉,童哲,姜桂珍.光周期对光敏核不育水稻叶绿体类囊体膜超分子结构的影响[J].植物学报.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