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东苏伊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约翰逊,威尔逊,美英特殊关系
东苏伊士论文文献综述
李梦竹[1](2019)在《从英国撤出东苏伊士运河事件看美英特殊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约翰逊政府时期,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英两国在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外交政策作了部分调整,使得这一时期的美英特殊关系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从这一时期美英两国在一些国际大事上的反应可以窥见此时美英特殊关系的变化。(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03期)
徐东瑞[2](2008)在《1964-1968年英国的东苏伊士防务撤退决策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英国从苏伊士运河以东地区实施全面的防务撤退,是英国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标志着英国一流世界大国地位的终结。本文力图揭示英国从东苏伊士地区撤军的决策过程,阐明影响英国决策的各种因素,进而分析英国决策的特点、本质以及它对英国和当地安全格局的影响。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简要叙述东苏伊士防务体系的由来,以及1945年-1964年英国东苏伊士防务政策的演变过程。东苏伊士防务体系的建立和存在都和印度殖民地有直接关系。但是印度独立后,由于英国仍然竭力维护其大国地位,加上冷战爆发以及英国在东苏伊士地区有重大战略利益等因素,英国政府拒绝放弃在东苏伊士地区的防务存在。苏伊士运河事件后,尽管短时间内英国的东苏伊士防务政策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但英国朝野中已经有不少人开始质疑东苏伊士防务体系存在的价值,进而对英国的海外政策展开秘密审查和检讨,为以后以威尔逊为首的工党政府上台后的防务政策审查和决策提供了参考和铺垫。第二章阐述1964年10月-1965年6月工党政府执政初期的防务政策审查状况。在这个过程中,英国的东苏伊士政策逐渐发生变化,对该体系的态度经历坚决维护、有限度坚持再到达成部分削减共识的过程,迈出了最终全面放弃东苏伊士防务存在的关键一步。第叁章阐述1965年7月-1966年2月工党政府部分削减东苏伊士防务义务的决策状况。在前一阶段达成部分削减防务共识的基础上,威尔逊政府更为细致和深入地检讨英国东苏伊士政策的利弊得失,做出撤离亚丁和新加坡基地以及削减地中海防务等一系列决定。但考虑到盟国的反对和英国的现实困难,在公布决定时,英国对其撤离新加坡基地的意图进行了掩饰。第四章阐述1966年3月-1967年7月工党政府全面放弃东苏伊士防务的决策过程和决策因素。经济危机的发生,使英国再一次进行防务政策审查。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军事对抗的结束①和削减防务开支的压力迫使威尔逊政府考虑全面放弃东苏伊士防务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权衡英国的处境和盟国的态度,英国政府最终决定在70年代初将远东驻军削减一半,70年代中期全面撤离远东和波斯湾,回归欧洲的立场和意图愈加明显。第五章主要阐述和分析1967年8月-1968年1月,英国加速退出东苏伊士地区的决策进程。经济危机的再次发生,彻底击碎了英国的帝国迷梦。面对盟国的挽留乃至恳求,英国政府依然决定加速从东苏伊士地区撤离的进程。本文认为,英国最终离开东苏伊士地区是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英国国势衰落和英国战略利益重心转移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漫长曲折的决策进程中,英国政府的态度十分谨慎。最终的决定为美国成为东苏伊士地区安全格局中的主导因素创造了条件。从根本上来说,英国放弃东苏伊士防务体系的决策过程,也是英国政府在国内外局势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对其国际地位和国家长远发展方向进行重新定位和调整的过程。(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08-05-28)
徐东瑞[3](2007)在《1964年英国工党政府执政初期的防务审查初探——由坚持到部分放弃东苏伊士防务角色的初步共识》一文中研究指出1964年10月大选中上台执政的英国工党政府,一度坚信英国仍旧是个世界大国,决心维持英国在东苏伊士地区庞大的防务体系和防务角色,但是严峻的经济形势使威尔逊政府不得不面对现实,重新审查英国的东苏伊士防务政策。随着这一进程的开始和逐步深入,英国政府决策者逐渐认识到,英国的实力有限,继续在东苏伊士地区承担原有程度的防务角色是不现实的。工党政府上台不到8个月的时间里,即初步达成了部分放弃东苏伊士防务的共识,迈出了最终全面和彻底地从这一地区实现防务撤退的第一步。本文即试图阐述工党政府这一关键性态度转变的背景、过程和它在整个撤退决策中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S1期)
东苏伊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英国从苏伊士运河以东地区实施全面的防务撤退,是英国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标志着英国一流世界大国地位的终结。本文力图揭示英国从东苏伊士地区撤军的决策过程,阐明影响英国决策的各种因素,进而分析英国决策的特点、本质以及它对英国和当地安全格局的影响。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简要叙述东苏伊士防务体系的由来,以及1945年-1964年英国东苏伊士防务政策的演变过程。东苏伊士防务体系的建立和存在都和印度殖民地有直接关系。但是印度独立后,由于英国仍然竭力维护其大国地位,加上冷战爆发以及英国在东苏伊士地区有重大战略利益等因素,英国政府拒绝放弃在东苏伊士地区的防务存在。苏伊士运河事件后,尽管短时间内英国的东苏伊士防务政策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但英国朝野中已经有不少人开始质疑东苏伊士防务体系存在的价值,进而对英国的海外政策展开秘密审查和检讨,为以后以威尔逊为首的工党政府上台后的防务政策审查和决策提供了参考和铺垫。第二章阐述1964年10月-1965年6月工党政府执政初期的防务政策审查状况。在这个过程中,英国的东苏伊士政策逐渐发生变化,对该体系的态度经历坚决维护、有限度坚持再到达成部分削减共识的过程,迈出了最终全面放弃东苏伊士防务存在的关键一步。第叁章阐述1965年7月-1966年2月工党政府部分削减东苏伊士防务义务的决策状况。在前一阶段达成部分削减防务共识的基础上,威尔逊政府更为细致和深入地检讨英国东苏伊士政策的利弊得失,做出撤离亚丁和新加坡基地以及削减地中海防务等一系列决定。但考虑到盟国的反对和英国的现实困难,在公布决定时,英国对其撤离新加坡基地的意图进行了掩饰。第四章阐述1966年3月-1967年7月工党政府全面放弃东苏伊士防务的决策过程和决策因素。经济危机的发生,使英国再一次进行防务政策审查。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军事对抗的结束①和削减防务开支的压力迫使威尔逊政府考虑全面放弃东苏伊士防务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权衡英国的处境和盟国的态度,英国政府最终决定在70年代初将远东驻军削减一半,70年代中期全面撤离远东和波斯湾,回归欧洲的立场和意图愈加明显。第五章主要阐述和分析1967年8月-1968年1月,英国加速退出东苏伊士地区的决策进程。经济危机的再次发生,彻底击碎了英国的帝国迷梦。面对盟国的挽留乃至恳求,英国政府依然决定加速从东苏伊士地区撤离的进程。本文认为,英国最终离开东苏伊士地区是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英国国势衰落和英国战略利益重心转移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漫长曲折的决策进程中,英国政府的态度十分谨慎。最终的决定为美国成为东苏伊士地区安全格局中的主导因素创造了条件。从根本上来说,英国放弃东苏伊士防务体系的决策过程,也是英国政府在国内外局势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对其国际地位和国家长远发展方向进行重新定位和调整的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苏伊士论文参考文献
[1].李梦竹.从英国撤出东苏伊士运河事件看美英特殊关系[J].青年与社会.2019
[2].徐东瑞.1964-1968年英国的东苏伊士防务撤退决策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8
[3].徐东瑞.1964年英国工党政府执政初期的防务审查初探——由坚持到部分放弃东苏伊士防务角色的初步共识[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