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民族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凡夫寻仙妻”故事,女性叙事,“丝绸之路”,文化交流
多民族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丹[1](2019)在《多民族文化交流中的“仙妻”形象研究——以新疆“凡夫寻仙妻”故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汉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和锡伯族是生活在新疆"丝绸之路"沿线的民族,他们传讲的"凡夫寻仙妻"故事及其"仙妻"形象不仅代表了这些民族以女性为中心的叙事传统,而且构成了以讲述空间、讲述内容、讲述情感为中心的多民族民众之间的生活交往关系。新疆作为文化地理空间作用于"凡夫寻仙妻"故事表现的共性及其表述,是民族交往、和谐生活的基础,并成为在多民族个性表达基础上的文化共同体意识的叙事行动。新疆多民族"凡夫寻仙妻"故事及其传统特点与语言文化圈及"丝绸之路"有密切关系。(本文来源于《民族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张芳[2](2019)在《交给孩子才是最好的教育——浅谈幼儿园多民族文化教育的“五育”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教育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传播路径。我所在幼儿园幼儿民族构成多元化,为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资源和家庭资源。因此,我以优秀民族文化为内容,在幼儿园生活的各个环节有机渗透民族文化教育,探索出"环境育人、课堂育人、实践育人、游戏育人、活动育人"五育途径,通过了解体验少数民族多彩文化,促进了幼儿民族情感的建立和发展。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上千个家庭,几千个家长形成民族自尊和认同,促进了各民族团结,也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9年32期)
马永辉,赵子芳[3](2019)在《城镇化进程中兵团多民族文化互动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兵团新型城镇是多民族文化互动的新场域,兵团城镇人口成为多民族文化互动的主角。兵团多民族文化互动与变迁既是急速的,也有与新疆地方多民族文化变迁发展所不同的特性。兵团城镇化进程中,新的宜居宜业环境与文化教育人文等环境对多民族文化互动也产生诸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9年20期)
刘金萍,陈天武[4](2019)在《裕固族民歌:多民族文化交融的果实》一文中研究指出裕固族既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又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和祁连山北麓一带,集中居住区域为甘肃省张掖市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的黄泥堡乡。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裕固族人主要从事牧业和农业,在长期的民族发展和传承中,创造和孕育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教育》期刊2019年09期)
陈燕[5](2019)在《多民族文化的混合式英语学习》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广西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育混合式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才成长的需要,是教学实际的需要。广西少数民族预科英语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学生英语水平差异大,民族文化呈现多样性,师生数字素养偏低。课题组根据其特点,提出进行微视频教学,创建突出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班群网页和碎片化学习等符合实际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混合式英语学习。(本文来源于《大学教育》期刊2019年08期)
北寒,宋生鹏,宁志浩[6](2019)在《带你领略璀璨的多民族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喜庆的宴席曲重大节庆上的"家曲",没曲不成席在门源,回族群众把结婚办喜事称为"吃宴席",专门在婚宴或其它喜庆场合演唱的曲子叫宴席曲,俗称"菜曲儿"或"家曲"。宴席曲已经被列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分为表礼、叙事曲、五更曲、打莲花、散曲等五类。这些宴席曲涵盖了回族群众数百年来生产、生活、爱情、婚姻等方方面面,可以说是全(本文来源于《旅游世界》期刊2019年06期)
邹雯[7](2019)在《媒介化语境中的多民族文化共生》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大杂居、小聚居”的多民族共处一地的情况较为普遍,在当前一带一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维持和谐的多民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迪庆维西塔城正是一个民族关系融洽的多民族聚集、多民族文化共生、多宗教共存的地区。本文以迪庆维西塔城的启别村为研究地点,以“媒介与多民族文化共生的关系”、“媒介化语境对多民族文化共生产生的影响”为主要研究问题,对维西塔城启别村进行田野调查和研究。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媒介化、文化共生、民族文化传播等概念以及学界相关文献、研究背景进行梳理;第二部分是对维西塔城的多民族共存、多元文化共生、多宗教并存的概况进行描述;第叁部分先对村寨中少数民族对大众媒介的使用情况进行概括,并选择村寨中不同民族的“人”进行观察与深度访谈;第四部分将研究视角详细聚焦到手机微信,讲述启别村各个民族与微信这一现代化媒介平台的故事,并对微信与当地多民族文化共生的关系进行具体的呈现与探究;第五部分是在上一部分的基础上,结合传播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知识,分析媒介与媒介化对当地多民族文化共生格局产生的影响,对现代媒介介入多民族村寨的文化共生后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思考;第六部分是总结媒介化环境与多民族文化共生的关系,并对研究中的不足进行反思。论文主要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以田野调查法和微信民族志为主,在阅读分析大量论着的基础上,到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中,切身体会多民族的文化与生活,之后再利用微信将田野民族志做得更加深入。同时,结合深度访谈法来获取更全面资料,以弥补笔者在田野调查中观察的“片面化”“主观化”问题,做到“由面到点”的深入剖析和研究,并结合相关理论进行理性思考。研究发现,当传统媒介介入到同一个社区的不同民族后,会对各民族的人群、生活、习俗、传统,乃至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整体性影响和社会结构性的转变,现代化媒介更是如此。微信的出现使得维西塔城启别村多个民族的相处更加融洽和谐,民族关系更加紧密,多民族文化共生共存的区域特点更加明显,使得文化共生的特点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6)
张婷婷,张建宝,徐钲佯[8](2019)在《云南“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多民族文化禀赋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的多民族文化禀赋,是云南"一带一路"建设的比较优势所在;充分利用这种多民族文化禀赋,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时代要求,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它具有基于地缘、民族和既有工作格局的客观基础,应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视角予以进一步全面体现,科学谋划。(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9年15期)
杨印,尚文昭[9](2019)在《“一带一路”沿途内的多民族文化交流平台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地域性民族文化系带与经济带紧密相连,有助于人们站在地缘文化的角度思考一带一路微观化与适应化的能力,在平台的帮助下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更切实地落实和执行一带一路战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更好地整合力量攻坚。(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9年14期)
冷婷[10](2019)在《滇藏茶马古道与多民族文化交流的空间演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滇藏茶马古道自古以来就是沟通我国西南地区纳、藏、白、汉等多民族的重要商贸通道,对沿途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产生了巨大的作用,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深入推进,新的时期又赋予了茶马古道新的定位。因此,分析滇藏茶马古道与多民族文化交流空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加强多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关系的融合,民族团结和维护边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史料和田野调查,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探讨滇藏茶马古道与民族文化交流的时空耦合关系,并尝试分析这种高度迭合性背后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滇藏茶马古道的演化过程在时间上呈现出明显的生命周期规律。唐宋为雏形时期、明清为繁荣期,新中国成立以后,茶马古道进入衰落期。(2)滇藏茶马古道在空间上表现出“点-线-网”的发展模式。首先形成枢纽型贸易节点城市,然后再以这些节点城镇为依托,发展出次级区域贸易城镇,以点带线,连线成网,最终形成覆盖整个滇藏边区的交通网络体系。(3)滇藏茶马古道的时空演变同民族文化交流的空间演化具有高度重合性。茶马贸易的繁荣加速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滇藏茶马古道线路拓展的同时也扩大了民族文化交流的空间。反之,民族文化交流空间的扩大也对茶马古道的拓展具有促进作用,二者呈现出互促的空间迭合关系。(4)滇藏茶马古道与沿线民族文化交流空间演化的驱动因素具有相似性,均是在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和生产生活方式互补性的基础上,由中央政府、地方势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9)
多民族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教育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传播路径。我所在幼儿园幼儿民族构成多元化,为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资源和家庭资源。因此,我以优秀民族文化为内容,在幼儿园生活的各个环节有机渗透民族文化教育,探索出"环境育人、课堂育人、实践育人、游戏育人、活动育人"五育途径,通过了解体验少数民族多彩文化,促进了幼儿民族情感的建立和发展。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上千个家庭,几千个家长形成民族自尊和认同,促进了各民族团结,也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民族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丹.多民族文化交流中的“仙妻”形象研究——以新疆“凡夫寻仙妻”故事为例[J].民族文学研究.2019
[2].张芳.交给孩子才是最好的教育——浅谈幼儿园多民族文化教育的“五育”途径[J].中华少年.2019
[3].马永辉,赵子芳.城镇化进程中兵团多民族文化互动影响因素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
[4].刘金萍,陈天武.裕固族民歌:多民族文化交融的果实[J].中国民族教育.2019
[5].陈燕.多民族文化的混合式英语学习[J].大学教育.2019
[6].北寒,宋生鹏,宁志浩.带你领略璀璨的多民族文化[J].旅游世界.2019
[7].邹雯.媒介化语境中的多民族文化共生[D].云南师范大学.2019
[8].张婷婷,张建宝,徐钲佯.云南“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多民族文化禀赋探析[J].才智.2019
[9].杨印,尚文昭.“一带一路”沿途内的多民族文化交流平台建设[J].科技资讯.2019
[10].冷婷.滇藏茶马古道与多民族文化交流的空间演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