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物理演示教学的基本要求(论文文献综述)
王欣[1](2021)在《多模态教学对初中生英语阅读动机的影响探究》文中认为阅读作为英语学习中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是学生进行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前提和基础。但目前初中生英语阅读兴趣不够浓厚,阅读动机不够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的学习效果。因此,强化学生的阅读动机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语篇交际中,语篇的意义主要体现在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上,其中非语言因素在语篇中的作用也十分重要,主要包括物理特征和非物理特征。物理特征包括肢体动作、手势、面部表情等。非物理特征主要包括PPT、多媒体设备、语篇的页面布局、空间布局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与人之间、人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不再是简单地通过语言来进行,而是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模态一起进行。因此,多模态教学对强化学生的英语阅读动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取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某中学的八年级某班共50名同学为研究对象,研究共持续16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分析法等,通过对初中生英语阅读进行多模态教学,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初中生的英语阅读动机现状如何?(2)多模态教学对初中生的阅读动机是否产生影响,如果有,在哪些方面会产生影响?(3)多模态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初中生的阅读动机的影响有何不同?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笔者发现:(1)初中生的阅读动机总体来讲强度不够,阅读水平不同的学生动机水平不同,主要表现在自我效能感、内在动机方面;(2)多模态教学会对初中生的阅读动机产生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自我效能感、内在动机、外在动机以及社会互动动机四个方面;(3)多模态教学对阅读水平不同的同学所产生的动机影响是不同的,具体表现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在阅读动机的四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高水平学生的阅读内在动机提升最为显着;中等水平学生和低水平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升最为显着。
王蕾[2](2021)在《NOBOOK虚拟仿真软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手段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这其中虚拟仿真技术对中学物理教学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虚拟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弥补目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物理教师的工作效率。本文主要对NOBOOK虚拟仿真软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系统地论述了该主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介绍了STEAM教育理念、支架式教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视听教育理论,并论述了这些教学理论对NOBOOK虚拟仿真软件辅助物理教学的理论支撑与指导作用。其次,调研通辽市四所中学对NOBOOK虚拟仿真软件了解情况等基础上,以高中物理《平抛运动》和《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内容为例,详细分析了教学中NOBOOK虚拟仿真软件的应用问题,指出了NOBOOK虚拟仿真软件在关键物理规律和物理现象的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给出了NOBOOK虚拟仿真软件辅助教学的具体示例。最后,通过采用单元测试和问卷调查方法,对比分析教学实验班与对照班,论证了NOBOOK虚拟仿真软件辅助教学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论证结果表明NOBOOK虚拟仿真软件辅助物理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对物理学的兴趣,对整体的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NOBOOK虚拟仿真软件辅助教学的具体示例,同时对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应用NOBOOK虚拟仿真软件提供了参考,对通辽地区的中学物理教学中推广使用虚拟仿真软件具有积极影响。
王熙宁[3](2021)在《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研究 ——以初中物理课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信息化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日常带来巨大变化,同时对现代化教育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被日益重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合理优化课堂教学,是否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成为备受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无论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实际课堂的教学需求,还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活动的开展,都明确教师应该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从以上研究背景出发,本研究选取“一师一优课”平台30节初中物理部级优课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师生教学行为及技术应用情况。首先,通过阅读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制定适合的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行为编码表,从课堂有效行为、无效行为以及技术应用三方面进行细化和具体描述。然后,采用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师生教学行为及技术应用情况进行观察和编码,并收集数据进行归类,从教学模式分类、课堂教学行为的整体维度、具体教学行为的频次和时间占比、技术应用等角度对视频课例进行量化分析以及结果可视化,描述信息化环境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行为特点与现状。研究结果表明:(1)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相对而言,教师行为占比率大于学生行为,基本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理念。(2)信息化环境下的技术应用行为中,技术应用仍以教学媒体呈现功能为主,教师和学生利用技术的方式或手段较为单一。(3)选定视频课例中对话型教学模式占较大比例,教学模式与师生教学行为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教师通过改变教学模式,丰富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4)不同教学模式教学行为时序性有所不同,但技术应用行为类型没有很大差别,教师优化行为设计促进课程的有效教学。最后,在总结教学行为和视频课例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相关建议,包括增强教师的信息素养,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多样性,优化信息环境下教学过程设计。
轩有为[4](2020)在《新手与专家型高中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行为比较研究》文中指出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物理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演示实验教学。演示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物理实验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最终要落实到教师自身具体的、动态的教学行为上,因此研究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行为很重要。国内关于物理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主要是关于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教学策略的提升等方面,而缺少关于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行为的研究。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行为到底具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又是如何影响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效果的,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行为影响因素又有哪些。本文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物理实验教学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基础,以调查研究法、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为研究方法对新手与专家型高中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行为进行比较研究,比较分析新手与专家型高中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行为在实验引入过程、实验操作过程、实验解释过程的差异。经过研究发现:在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中,新手教师讲授行为比例高于专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引导行为和评价行为比例高于新手教师;新手与专家型教师都较为重视演示实验原理和演示实验器材的说明,专家型教师比新手教师更加重视演示实验教学的示范性和演示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新手与专家型教师都习惯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和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等。笔者根据比较结果提出以下研究建议:避免物理演示实验故障,关注物理演示实验安全;重视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设计,提升教学的逻辑性;积极参与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竞赛,优化演示实验教学行为等。
李志明[5](2020)在《工科类高职院校实训楼一体化设计平面布局研究 ——以东海学院实训楼项目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工科类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迅速发展,发展重心已经由规模的扩张转向教育内涵的发展。新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育模式由于其打破传统教育模式长期以来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壁垒,为越来越多的工科类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所接受。实训楼作为工科类高职院校最主要的实训教学场所,教育模式的更新必然会对实训楼建筑的平面布局和功能组织产生相应的影响,相较于丰富的针对新型教育模式的研究,针对在新型教育模式下实训楼的一体化设计的研究就显得尤为不足。鉴于此背景下,本文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育模式为切入点,以工科类高职院校实训楼为研究对象,从一体化实训空间的平面布局和实训楼内部功能空间组合两个方面来研究实训楼的一体化设计的功能布局方式。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和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分析实训建筑的类型、工科类涉及的专业以及在应对“理论-实践一体化”教育模式下实训楼建筑内部的功能空间特性以及一体化实训空间的功能组成要素。在此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和归纳分析方法,根据所涉及实训门类的不同,将实训空间分为大中小三类,以每一类实训空间涉及到的设备尺寸为依据,来分析实训空间的空间尺度以及实训空间中组成单元要素的布局方式,并根据不同的单元布局形式将实训空间内部功能要素进行重组,得出每一类实训空间的一体化平面布局方式。同时,通过前文对一体化实训楼内部功能空间特性的分析,得出实训楼内部功能空间组合存在空间尺寸多样化和功能空间环境要求多样化这两个问题,并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相应的功能空间组合策略。基于以上的研究,将工科类实训楼一体化设计策略应用到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训楼的一体化设计中,并加以说明。全文约8.4万字,图114幅,表43个
杜东林[6](2020)在《广东高中地理教师地理实践教学能力素养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顺应国际地理教育趋势,落实立德树人的总任务,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该版课程标准提出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素养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以考察、调查、模拟实验等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地理实践教学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一线地理教师的地理实践教学能力素养状况直接影响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落实情况。因此迫切需要了解教师的地理实践教学能力素养现状,以便有针对性提高一线教师地理实践教学能力素养,贯彻立德树人的总目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本研究从“地理实践力素养”内涵入手,通过理论探讨,界定了地理实践教学能力素养;采用“定量+定性”的研究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使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交流法、观察比较法进行现状调查。本文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阐述研究意义、梳理相关研究现状,确定研究内容,根据研究目的制定研究路线和框架。第二部分:理论探讨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内涵,界定地理实践教学和地理实践教学能力素养以及陈述理论基础。第三部分:用量表问卷法结合访谈交流法对广东高中地理教师的地理实践教学能力素养现状及特点进行定量调查研究。阐明量表问卷的设计与编制过程、信度与效度检验结果、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一般描述性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样本基本信息数据、自评量表数据,包括地理实践素养整体水平、六个维度水平得分及得分等级分布情况分析。另一方面是人口背景因素差异分析性分析。对参加调查教师的性别、学历、教龄、职称、高中所在地等因素进行地理实践教学能力素养及各个维度上的差异性检验。根据一般描述统计性分析结果发现地理实践教学能力素养现状不理想,还有教师知识层面和技术层面的欠缺;另一方面地理实践教学能力素养存在性别、学历、职称、城乡差异还有地区差异。第四部分:用观察比较法和访谈交流法对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地理实践教学类型进行定性比较分析,探讨不同教龄和职称、不同地区教师的地理实践教学能力素养差异,补充和验证调查现状和原因。第五部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地理实践教学能力素养的策略。其策略如下:(1)构建科学合理的地理实践力素养评价体系为导向。(2)开展观摩型培训和参与性培训相结合的系统性培训为途径。(3)建立区域学术团队和编写地理实践教学案例库。(4)开展经济与教育对口帮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5)加强师范生队伍培养和师范队伍多元化。(6)教师自身加强自我发展意识。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本研究仍存在部分不足之处,但希望相关结论及对策能够很好的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对广东地理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素养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马小花[7](2020)在《数字仿真实验辅助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应用研究 ——以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数字仿真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现有的实验器材进行的一种直观实验过程展示,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要形式之一。由于受到实验器材等外界因素限制,一些物理实验无法通过基本实验操作实现实验现象展示,利用数字仿真实验能够打破这种条件约束,优化演示实验教学。本文以利用MATLAB软件将数字仿真实验引入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研究为例,对课题研究在中学实践教学环节展开进行意义阐述。本文的研究脉络首先基于文献综述,对相关概念进行鉴定。其次,依据数字仿真实验的优势和高中物理演示实验基本特征,对数字仿真实验引入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环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述。并基于视听教学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进行电学仿真案例教学设计。第三,分别以《电场线》.、《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这两节课为实践对象,以此实践对象的实验结论为标准来验证本课题提出的立场意义与实践价值。阐明基于MATLAB仿真实验辅助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探究内容、方法和步骤,论述实际效果。最后,对案例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展开分析并给出对应结论,并结合实际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将其在高中演示实验教学环节的意义与价值体现出来,并对其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发展进行客观性论述,为以后的研究者、教师工作者提供数字仿真实验辅助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案例的参考和建议。
张雅婷[8](2020)在《智能手机助力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专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教育信息化的教改背景下,物理学科乘科学技术之东风,从各方面不断落实和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之间深度融合,其中运用信息技术设备助力物理实验教学成为热点研究的一个领域,在2017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也特别强调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利用手机等工具便捷地解决一些物理学习问题。本研究以智能手机这一普及率极高、功能强大的信息技术工具助力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为专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索智能手机助力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效果和意义。研究过程中,首先笔者对研究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学科背景、实践背景进行了系统地阐述。之后,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等对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调查;并基于上述依据,分析和论证了研究方案的可行性。接下来,针对收集和开发的智能手机辅助高中物理实验素材,按照智能手机助力物理实验现象有效观察、助力物理实验数据便捷测量、助力物理虚拟仿真实验即时演示三个方向,以专题研究的方式进行了分类综述和探讨。最后运用准实验研究法展开实践环节的研究,实践之前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访谈、教研活动等形式对实验对象和环境进行前期调研,调研内容有高一学生在生活、学习、以及物理学习方面使用手机的基本情况;教师对助力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专题的建议和看法。根据调研结果,修改实验方案内容,进一步挖掘智能手机的实验功能,突破传统演示实验的难点问题,进一步保障实验方案设计的科学性。最后选定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中的三个实验:牛顿管演示实验、通过自由落体运动测重力加速度、研究超重、失重演示实验,实验组实施手机实验,控制组实施传统实验;之后,运用预先设计并选定的效果检测项目工具,对学生实验前后的物理成绩、学习动机、好奇心、兴趣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智能手机助力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实践效果。最终,专题研究结论显示:在高中物理演示实验中使用智能手机辅助教学的资源颇多,且实验方案具有较强的可行性。研究发现手机实验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的优势,其一,有助于观察实验现象,如慢动作拍摄放慢实验过程,随时定格画面即可观察到瞬时发生的实验现象;其二,手机内置传感器可准确、便捷地测量实验数据,学生通过分析所显示的实验图像,得出实验结论,可锻炼学生的图像处理、分析能力。其三,众多手机APP也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虚拟仿真实验资源,为师生的移动学习创造了条件。其四,经过实践结果显示,实施手机辅助的物理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好奇心、兴趣。总之,智能手机助力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该专题研究,有助于突破物理演示实验的难点问题,改进和优化实验方案,强化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效果。
李慧星[9](2020)在《基于转换思想的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的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主要包括物理理论知识与物理实验,其中物理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充分凝练了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进一步肯定了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对三维目标进行了升华,更加注重“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体现。并结合物理学习过程中的转换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将复杂的实验简单化,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感知物理现象。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以新课程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以提高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技能为目标,结合优秀物理教师的访谈建议,调查了解到在课堂上开展物理演示实验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物理课堂气氛、增加教师个人魅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能力。但是在校园中,物理演示实验实施的效果依然有一些不足之处,存在效率低、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注重对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优化策略方面的研究就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调查研究了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情况及学习情况的现状,并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角度分析形成重理论轻实验现象的原因,提出并总结了物理演示实验的一些教学策略:(1)结合物理演示实验高效导入新课,(2)设计探究性实验提高学生的能力,(3)规范演示实验过程提高实验效率,(4)教师做实验时讲演配合。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物理实验提出了创新演示实验教学的策略与建议。教师方面的创新策略:(1)加入大量有趣味的、启发性的实验,(2)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3)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4)增加低成本创新性的物理实验,(5)增加可视化的物理实验,(6)鼓励学生总结、反思实验操作,培养创新意识。学校方面的创新策略:(1)注重小学科学的开展与实施,(2)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对教师实验能力的培训,(3)开放实验室,定期举行实验展览活动。最后,对研究工作进行了反思与展望,期望为今后物理演示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孙伟[10](2020)在《分析初中物理演示教学的基本要求》文中研究指明物理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尤其是在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之后,对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要求普遍比较高。本文针对初中物理演示教学的基本要求进行分析,为初中物理教学水平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二、初中物理演示教学的基本要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初中物理演示教学的基本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1)多模态教学对初中生英语阅读动机的影响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一)问卷调查法 |
(二)访谈法 |
(三)文献分析法 |
(四)数据分析法 |
五、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多模态的概念 |
(二)多模态教学的概念 |
(三)阅读动机的相关概念 |
二、多模态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多模态教学的国外研究综述 |
(二)多模态教学的国内研究综述 |
三、阅读动机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阅读动机的国外研究综述 |
(二)阅读动机的国内研究综述 |
四、多模态教学对英语阅读动机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多模态教学对英语阅读动机影响的国外研究综述 |
(二)多模态教学对英语阅读动机影响的国内研究综述 |
(三)多模态教学对初中生英语阅读动机影响的国内研究综述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 |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
三、情感过滤假说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工具 |
(一)调查问卷 |
(二)SPSS数据分析软件 |
(三)访谈 |
四、研究过程 |
(一)准备阶段 |
(二)实验阶段 |
(三)实验后阶段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
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一)问卷信效度分析 |
(二)前测数据分析 |
(三)后测数据分析 |
(四)前后测数据对比分析 |
(五)不同水平学生在阅读动机的不同方面提升情况分析 |
二、访谈结果分析 |
(一)多模态教学对初中生英语阅读动机的影响及原因 |
(二)初中生对实施多模态教学的建议 |
第六章 结论 |
一、主要发现 |
二、教学启示 |
三、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NOBOOK虚拟仿真软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提出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1 国外研究现状 |
1.5.2 国内研究现状 |
2 NOBOOK虚拟仿真软件应用于物理教学的理论基础 |
2.1 STEAM教育理念 |
2.2 支架式教学理论 |
2.3 多元智能理论 |
2.4 视听教育理论 |
2.5 NOBOOK虚拟仿真软件 |
3 调查实施 |
3.1 调查目的和方法 |
3.2 调查对象和具体实施 |
3.3 调查结果分析 |
3.3.1 对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
3.3.2 对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
4 NOBOOK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示例及分析 |
4.1 NOBOOK在《平抛运动》中的应用示例及分析 |
4.1.1 《平抛运动》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
4.1.2 NOBOOK在《平抛运动》中的应用示例 |
4.1.3 NOBOOK应用于《平抛运动》的小结 |
4.2 NOBOOK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中的应用示例及分析 |
4.2.1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
4.2.2 NOBOOK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中的应用示例 |
4.2.3 NOBOOK应用于《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小结 |
5 论证NOBOOK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的积极影响 |
5.1 NOBOOK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
5.2 NOBOOK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NOBOOK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局限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研究 ——以初中物理课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
(二)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提出 |
(三)物理学科课程教学的需求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现状 |
(二)教学行为分析的研究现状 |
(三)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现状 |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信息化教学环境 |
(二)课堂教学行为 |
(三)课堂教学视频/课例 |
二、理论基础 |
(一)教学结构理论 |
(二)TPACK理论 |
(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章 信息化环境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设计 |
一、研究方法确定 |
二、研究对象选择与确定 |
三、教学行为观察维度设计 |
四、研究工具的确定 |
第四章 信息化环境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行为分析 |
一、基于S-T分析方法的视频课例教学模式分析 |
(一)讲授型教学模式实例 |
(二)混合型教学模式实例 |
(三)对话型教学模式实例 |
(四)练习型教学模式实例 |
二、基于Nvivo11 的视频课例教学行为分析 |
(一)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行为分析 |
(二)信息化环境下信息技术应用行为分析 |
研究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建议 |
(一)增强教师信息素养 |
(二)实现“讲授型”教学模式的转变 |
(三)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多样性 |
(四)优化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过程设计 |
三、创新之处 |
四、反思与展望 |
(一)研究反思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新手与专家型高中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行为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引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五)研究框架与思路 |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三、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行为理论探讨 |
(一)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行为的内涵 |
(二)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行为的特点 |
(三)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行为的类型 |
(四)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行为的结构 |
(五)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行为的发展阶段 |
(六)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行为的影响因素 |
(七)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行为的评价指标 |
四、新手与专家型高中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行为比较分析 |
(一)分析目的 |
(二)分析对象 |
(三)工具设计 |
(四)结果与分析 |
五、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提升建议 |
六、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5)工科类高职院校实训楼一体化设计平面布局研究 ——以东海学院实训楼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课题背景 |
1.1.2 课题来源 |
1.2 研究对象界定 |
1.2.1 实训建筑 |
1.2.2 工科类实训楼 |
1.2.3 一体化设计 |
1.2.4 平面布局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5.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5.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5.3 相关研究总结 |
1.6 论文框架 |
第2章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育模式下实训楼相关概况 |
2.1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及其发展历程 |
2.1.1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2.1.2 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
2.1.3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特点 |
2.2 工科类实训建筑概况 |
2.2.1 实训建筑的分类 |
2.2.2 工科类实训楼涉及的专业 |
2.3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
2.3.1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
2.3.2 “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流程 |
2.3.3 “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优势 |
2.4 基于“理论-实践一体化”教育模式工科类实训楼功能配置 |
2.4.1 一体化实训室 |
2.4.2 普通教室空间 |
2.4.3 阅览空间 |
2.4.4 交流讨论空间 |
2.4.5 教学辅助空间 |
2.4.6 交通空间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一体化实训空间设计研究 |
3.1 小型实训空间一体化设计 |
3.1.1 空间尺度分析 |
3.1.2 一体化组织形式 |
3.2 中型实训空间一体化设计 |
3.2.1 空间尺度分析 |
3.2.2 组成单元布局形式 |
3.2.3 一体化布局形式 |
3.3 大型实训空间一体化设计 |
3.3.1 空间尺度分析 |
3.3.2 组成单元布局形式 |
3.3.3 一体化布局形式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一体化实训楼功能空间组合设计研究 |
4.1 功能组合设计原则 |
4.1.1 适应性原则 |
4.1.2 相似同区原则 |
4.1.3 经济性原则 |
4.2 实训空间组合设计 |
4.2.1 中小型实训室组合设计 |
4.2.2 中小型实训室与大型实训室组合设计 |
4.3 实训楼功能分区组合设计 |
4.3.1 分层分区 |
4.3.2 同层分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东海学院实训楼建筑设计 |
5.1 项目概况 |
5.2 方案难点分析 |
5.2.1 功能空间的分区及组合 |
5.2.2 实训空间的一体化设计 |
5.2.3 交通流线的组织 |
5.3 实训楼一体化设计 |
5.3.1 功能分区设计 |
5.3.2 功能分层设计 |
5.3.3 实训空间组合设计 |
5.3.4 实训空间一体化设计 |
5.3.5 流线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后续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校实训楼建筑设计方案图纸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6)广东高中地理教师地理实践教学能力素养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国际地理教育的趋势 |
2.国内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化 |
3.新时代地理学科教师队伍的建设 |
(二)研究意义 |
1.对教师发展的意义 |
2.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1.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2.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3.文献述评 |
(四)研究目的及内容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内容 |
3.研究方法 |
4.研究路线 |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理论探讨与概念界定 |
1.理论探讨 |
2.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1.地理学基本理论 |
2.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
3.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三、地理实践教学能力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量表问卷的编制与设置 |
1.问卷预调查基本情况 |
2.量表信度分析与效度检验 |
(二)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 |
1.一般描述性统计分析 |
2.人口学背景因素差异性分析 |
(三)问题与原因分析 |
1.基于一般性描述统计分析 |
2.基于人口学背景因素差异分析 |
四、教师教学过程观摩的实证对比研究 |
(一)研究准备 |
1.研究对象的选择 |
2.资料的获取 |
(二)地理实践教学案例实证研究对比 |
1.“地貌景观”案例的实证研究对比 |
2.“工业区位因素”案例的实证研究对比 |
(三)实证结论 |
五、教师地理实践教学能力素养提升策略 |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地理实践力素养评价体系 |
(二)开展观摩培训和参与性培训相结合的系统性培训 |
(三)建立区域学术团体与编写地理实践教学案例库 |
(四)开展教育与经济的对口帮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
(五)加强师范生队伍培养和师范队伍多元化 |
(六)教师自身加强自我发展意识建设 |
六、结论与反思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反思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3.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7)数字仿真实验辅助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应用研究 ——以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数字仿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数字仿真实验辅助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研究文献综述 |
1.4 研究目标、内容以及研究方法 |
1.5 研究路线 |
第二章 数字仿真实验辅助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理论基础 |
2.1 仿真的基本概念 |
2.2 数字仿真实验 |
2.3 演示实验 |
2.4 数字仿真实验辅助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理论基础 |
第三章 数字仿真实验辅助高中演示实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3.1 数字仿真实验辅助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的必要性 |
3.2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作用与不足 |
3.3 数字仿真实验辅助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的可行性 |
第四章 数字仿真实验辅助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应用研究 |
4.1 数字仿真实验辅助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应用研究概述 |
4.2 数字仿真实验辅助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设计 |
4.3 数字仿真实验辅助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材分析 |
第五章数字仿真实验在高中物理电学演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
5.1 《电场线》教学过程案例研究 |
5.2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教学过程案例研究 |
5.3 数字仿真实验辅助高中物理演示实验应用研究效果反馈 |
第六章 研究课题的结论与反思 |
6.1 课题研究结论 |
6.2 课题研究过程中关于研究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调查问卷内容以及数据分析 |
附录2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物理实验仿真程序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智能手机助力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专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时代背景 |
1.1.2 学科背景 |
1.1.3 实践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基于文献综述的启示和展望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方案设计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思路 |
1.4.3 研究方法 |
2 智能手机助力高中物理实验专题研究方案的理论基础和可行性分析 |
2.1 理论基础 |
2.1.1 行为主义理论 |
2.1.2 视听教育理论 |
2.1.3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 |
2.2 研究方案可行性分析 |
2.2.1 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
2.2.2 技术可行性分析 |
2.2.3 组织环境可行性分析 |
2.2.4 风险因素及对策分析 |
3 智能手机助力高中物理演示实验专题研究素材的开发和利用 |
3.1 智能手机助力物理实验现象有效观察 |
3.1.1 专题一:借助手机摄像头的慢动作功能将瞬时现象放慢演示 |
3.1.2 专题二:借助手机的高清拍照和投屏功能提高测量数据和现象的可视性 |
3.1.3 专题三:借助手机相机拍照功能简化频闪照片的制作 |
3.2 智能手机助力物理实验数据便捷测量 |
3.2.1专题四:加速度传感器助力力学演示实验 |
3.2.2专题五:角速度传感器助力力学演示实验 |
3.2.3专题六:磁传感器助力磁学演示实验 |
3.2.4专题七:声传感器助力声学演示实验 |
3.3 智能手机助力物理虚拟仿真实验即时演示 |
3.3.1 专题八:科普APP营造科学、丰富的物理图景 |
3.3.2 专题九:虚拟仿真实验APP助力观察物质的微观结构 |
4 智能手机助力高中物理演示实验专题研究实践方案前期调研 |
4.1 前期调研 |
4.1.1 学生调查问卷设计 |
4.1.2 问卷编制与修订 |
4.1.3 问卷信效度分析 |
4.1.4 问卷的发放 |
4.1.5 教研活动与单独访谈 |
4.2 前期调研结果统计与分析 |
4.2.1 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
4.2.2 单独访谈和教研活动结果分析 |
5 智能手机助力高中物理演示实验专题研究方案实施 |
5.1 研究方案实施对象 |
5.1.1 实验对象情况介绍 |
5.2 实验内容选定与实施 |
5.2.1 实验设计 |
5.2.2 实验实施进度和流程安排 |
6 智能手机助力高中物理演示实验专题研究方案实施效果检测工具的开发和施测 |
6.1 效果项目检测概述 |
6.2 检测工具的设计 |
6.2.1 量表设计 |
6.2.2 量表信效度分析 |
6.2.3 实验专题测试设计 |
7 智能手机助力高中物理演示实验专题研究方案实施效果检测结果分析 |
7.1 成绩测试结果分析 |
7.1.1 第一阶段测试成绩分析 |
7.1.2 第二阶段测试成绩分析 |
7.2 量表测试结果分析 |
7.2.1 选项赋值 |
7.2.2 前测结果分析 |
7.2.3 实验组量表测试结果分析 |
7.2.4 控制组量表测试结果分析 |
7.2.5 后测结果分析 |
7.3 个别案例分析 |
7.3.1 个案材料收集 |
7.3.2 个案分析 |
8 研究总结 |
8.1 研究结论 |
8.1.1 智能手机助力高中物理演示实验专题研究结论 |
8.1.2 智能手机助力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方案实践结果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基于转换思想的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的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章 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研究的理论综述 |
2.1 2017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1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教师观、学生观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启示 |
2.3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2.4 物理中的转换思想 |
第3章 高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的现状调查研究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对象及方法 |
3.3 问卷的结构 |
3.4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4.1 学生问卷分析 |
3.4.2 教师问卷分析 |
3.4.3 教师访谈问题及内容的分析 |
第4章 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过程及创新研究 |
4.1 物理演示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 |
4.1.1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4.1.2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4.1.3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
4.1.4 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技能 |
4.2 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过程遵循的原则 |
4.2.1 趣味性原则 |
4.2.2 直观性原则 |
4.2.3 规范性原则 |
4.2.4 科学性原则 |
4.3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策略 |
4.3.1 结合物理演示实验高效导入新课 |
4.3.2 设计探究性实验提高学生的能力 |
4.3.3 规范演示实验过程提高实验效率 |
4.3.4 讲演配合增加师生互动 |
4.4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 |
4.4.1 教师方面 |
4.4.2 学校方面 |
4.5 演示实验教学案例(人教版必修一) |
4.5.1 教案设计思路 |
4.5.2 教学过程 |
4.5.3 实施效果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高中物理实验学习情况调查 |
附录B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调查 |
致谢 |
(10)分析初中物理演示教学的基本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一、演示实验教学的目的 |
二、演示实验要直观 |
三、演示实验操作动作要规范 |
四、结束语 |
四、初中物理演示教学的基本要求(论文参考文献)
- [1]多模态教学对初中生英语阅读动机的影响探究[D]. 王欣.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2]NOBOOK虚拟仿真软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王蕾.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1(12)
- [3]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研究 ——以初中物理课堂为例[D]. 王熙宁.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2)
- [4]新手与专家型高中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行为比较研究[D]. 轩有为.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5]工科类高职院校实训楼一体化设计平面布局研究 ——以东海学院实训楼项目为例[D]. 李志明. 南京工业大学, 2020(11)
- [6]广东高中地理教师地理实践教学能力素养调查研究[D]. 杜东林.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2)
- [7]数字仿真实验辅助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应用研究 ——以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数字仿真为例[D]. 马小花. 宁夏大学, 2020(03)
- [8]智能手机助力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专题研究[D]. 张雅婷.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9]基于转换思想的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的创新研究[D]. 李慧星. 河南大学, 2020(02)
- [10]分析初中物理演示教学的基本要求[J]. 孙伟. 中华少年,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