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用脲酶抑制剂饲喂绒山羊增重效果观察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红光[1](2021)在《不同缓释尿素对安格斯后备母牛饲喂效果及其机理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旨在研究使用包被尿素和糊化淀粉尿素替代日粮中部分豆粕对安格斯育成母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血液生化指标、瘤胃发酵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及其机理。试验首先采用体外法评估两种缓释尿素的释放速率,结果表明,包被尿素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培养,经过2 h消化有62.43%的尿素溶出,经过8 h消化有95.10%的尿素溶出,而糊化淀粉尿素经过2 h消化有93.53%的尿素溶出,经过8 h消化有99.93%的尿素溶出,表明包被尿素具有更好的缓释效果。之后开展动物试验,试验选择210头13月龄左右的纯种安格斯牛,根据体重和月龄相同或相近的原则,三头牛配对,再将每对动物随机分为3个组,对照组、包被尿素组和糊化淀粉尿素组,每组70头。参考NRC(2016)肉牛营养需要配制基础日粮,包被尿素组和糊化淀粉尿素组根据等能等氮的原则使用2%包被尿素和2.5%糊化淀粉尿素分别替代精饲料中部分豆粕。预试期7天,正试期90天。研究结果表明:(1)第二个月包被尿素组ADG极显着高于对照组和糊化淀粉尿素组(P<0.01);料重比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极显着低于糊化淀粉尿素组(P<0.01)。整个试验期,包被尿素组平均日增重显着高于糊化淀粉尿素组(P<0.05),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包被尿素组料重比显着低于糊化淀粉尿素组(P<0.05)和对照组(P<0.05)。(2)糊化淀粉尿素组EE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包被尿素组ADF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极显着高于糊化淀粉尿素组(P<0.01);其他营养物质消化率差异不显着。(3)第49天血清生化指标中,糊化淀粉尿素组ALT活性显着高于包被尿素组(P<0.05)。第86天血清生化指标中,包被尿素组ALB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糊化淀粉尿素组AN浓度、ALT和AST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各采样时间点其他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4)瘤胃发酵方面,包被尿素组乙酸和丁酸(P<0.05)、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P<0.01)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对照组;糊化淀粉尿素组丙酸和丁酸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乙丙比显着高于包被尿素组和糊化淀粉尿素组(P<0.05)。(5)瘤胃微生物区系方面,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方法发现,糊化淀粉尿素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显着高于包被尿素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包被尿素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增加了14.12%(P>0.05),糊化淀粉尿素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降低了29.16%(P>0.05)。糊化淀粉尿素组普雷沃式菌属(Prevotella)相对丰度显着高于包被尿素组(P<0.05);包被尿素组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较对照组和糊化淀粉尿素组分别增加了3.61%和32.31%(P>0.05),瘤胃杆菌属(Ruminobacter)较对照组和糊化淀粉尿素组分别增加了127.40%和22.06%(P>0.05)。各组瘤胃真菌菌群相对丰度差异不显着。(6)两种缓释尿素均可降低公斤增重成本,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且包被尿素经济效益更加显着。综上所述,包被尿素和糊化淀粉尿素均可替代日粮中部分豆粕,本试验的替代量对安格斯后备母牛生产性能无不良影响,两种缓释尿素均可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包被尿素带来的使用效果及经济效益优于糊化淀粉尿素。
贾柔[2](2021)在《两种氮源复合化学处理稻草对其纤维结构以及滩羊生产性能和尿液理化指标的影响》文中提出本试验开展了两种氮源复合化学处理稻草对其纤维结构以及滩羊生产性能和尿液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试验共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处理风干稻草:对照组(未处理稻草);试验I组(4%尿素+2%氧化钙+1%氯化钠复合化学处理稻草);试验Ⅱ组(7.1%氯化铵+2%氧化钙+1%氯化钠复合化学处理稻草)。分析测定三组稻草纤维结构、营养成分。第二阶段:基础饲粮的精粗比为30:70,苜蓿与稻草以60:40组合作为粗饲料饲喂舍饲滩羊,选取24只3月龄,平均体重(18.65±0.35)kg的健康公滩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饲喂未处理稻草;试验I组饲喂尿素复合化学处理过的稻草;试验Ⅱ组饲喂氯化铵复合化学处理过的稻草。预饲期15d,正饲期60 d。饲喂期结束后,测定滩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功能、消化代谢、瘤胃发酵参数、尿液理化指标以及肾脏发育情况。结果表明:1)稻草纤维结构经尿素或氯化铵复合化学处理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破坏;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稻草CP含量和Ca含量相比对照组显着提高(P<0.05),NDF含量显着降低(P<0.05),试验Ⅱ组稻草CP含量显着高于试验Ⅰ组(P<0.05),NDF含量显着低于试验Ⅰ组(P<0.05)。2)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滩羊NDF和ADF的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滩羊氮消化率、氮利用率以及蛋白质表观生物学价值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滩羊DE和总能消化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试验Ⅱ组滩羊DE和总能消化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第60d,试验Ⅰ组滩羊瘤胃液pH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后期,试验Ⅰ组滩羊瘤胃NH3-N含量较对照组显着增高(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瘤胃液乙酸/丙酸数值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试验30d时,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滩羊血清TP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滩羊血清ALB含量和HDL-C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60d时,试验Ⅱ组滩羊血清GLU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UREA含量显着低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30d时,试验Ⅰ组滩羊血清GSH-Px活力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滩羊血清T-SOD活力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60d时,试验Ⅱ组滩羊血清MDA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4)试验Ⅰ组滩羊平均日增重显着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试验Ⅱ组滩羊平均日增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滩羊料重比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滩羊胸围增长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滩羊体高增长量显着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试验Ⅰ组经济效益最高,试验Ⅱ组次之,对照组最低。试验Ⅰ组滩羊骨重显着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试验Ⅱ组滩羊眼肌面积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滩羊肉pH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黄度值b*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亮度值L*显着低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滩羊肉CP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滩羊Ash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5)试验Ⅱ组滩羊尿液pH值相比对照组和试验Ⅰ组显着降低(P<0.05),Mg含量显着增加(P<0.05);对照组和试验Ⅰ组肾小管内粘液增多,试验Ⅰ组肾小囊增大,肾小球皱缩,试验Ⅱ组肾脏系数显着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综上所述,尿素或氯化铵复合化学处理稻草有助于提高稻草的营养价值,破坏稻草纤维结构。尿素或氯化铵复合化学处理稻草可以促进滩羊生长发育,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羊肉品质,还可以提高滩羊的抗氧化功能,促进营养物质、氮和能量代谢。此外,氯化铵处理还可以降低滩羊患尿结石的风险。
王寒冰,王琤韡[3](2018)在《浅谈脲酶抑制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脲酶抑制剂是一种可以提高动物对尿素的利用效率,抑制脲酶的活性,避免氨中毒的危险,有利于动物健康生长,提高动物品质的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本文对脲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以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作一阐述。
吴琼[4](2016)在《RPMet与缓释尿素的研制及复合使用对羊瘤胃发酵和氮代谢的影响》文中指出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应用蛋氨酸、丙烯酸树脂Ⅳ、乙基纤维素、尿素、预糊化淀粉等原料制备瘤胃保护性蛋氨酸和尿素缓释剂。通过体内尼龙袋法和“三步酶解法”研究瘤胃保护性蛋氨酸在瘤胃和皱胃环境下不同时间的降解规律;通过水溶解法和恒温水浴脲酶法检测尿素缓释剂的释放率,从而筛选出最佳制备体系和产品。以12只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的小尾寒羊为试验动物,利用4×4重复拉丁方试验设计,保护性蛋氨酸与缓释尿素的添加量设计为对照组A(0:0)、处理组B(1.7:3.4)g/kg、处理组C(3.4:3.4)g/kg和处理组D(6.7:3.4)g/kg,将保护性蛋氨酸与缓释尿素的复合饲料添加剂分组喂给小尾寒羊并对其瘤胃发酵和氮代谢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过瘤胃保护性蛋氨酸的最佳组合为包衣材料与DL-Met芯材的比例为3:20,其中混合包衣材料内部的丙烯酸树脂Ⅳ与乙基纤维素的比值为3:1,蛋氨酸含量为60.00%。(2)尿素缓释剂的最佳组合为尿素:丙烯酸树脂Ⅳ:预糊化淀粉用量比为14:15:5,尿素含量为41.18%。在水解率检测中于120min时的水解率为60.06%,在恒温水浴脲酶法中于120 min时氨的释放量为NH3-N 260.01mg/g SRU。(3)将过瘤胃蛋氨酸与缓释尿素的复合饲料添加剂分别喂给小尾寒羊后对瘤胃内的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菌体蛋白浓度的影响没有显着差异(P>0.05),处理组C日粮中添加保护性蛋氨酸3.4 g/kg及尿素缓释剂3.4 g/kg的效果最好,与其它各组瘤胃内氨态氮浓度、pH的影响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4)将过瘤胃蛋氨酸与缓释尿素的复合饲料添加剂饲喂给小尾寒羊后与对照组相比可降低氮的排出量达14.93%,增加氮的沉积率达23.20%,其中处理组C全混合日粮中添加保护性蛋氨酸3.4 g/kg及尿素缓释剂3.4 g/kg的效果最好。
刘威[5](2014)在《半胱胺盐酸盐饲喂泌乳中期奶牛的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剂量半胱胺盐酸盐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血液参数、体况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给出半胱胺盐酸盐在泌乳奶牛饲料中的安全有效剂量。选择48头健康荷斯坦奶牛(平均泌乳天数为123d,平均产奶量为27kg/d,平均胎次为1.2胎),根据产奶量、泌乳天数、胎次相近的原则,将试验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4个组日粮添加半胱胺盐酸盐的量(精料基础)分别为:(1)0g/kg(对照组);(2)3g/kg;(3)15g/kg;(4)30g/kg。整个试验适应期2周,预饲期2周,正试期8周。试验牛群采用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方式,每天06:30、13:30、18:30饲喂,05:00、13:00和21:00挤奶,自由采食、自由饮水。1半胱胺盐酸盐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日粮中添加3g/kg、15g/kg半胱胺盐酸盐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30g/kg半胱胺盐酸盐干物质采食量有降低趋势;试验组均显着提高常乳、4%FCM和ECM产量,以3g/kg组最显着,增加剂量到15g/kg和30g/kg时提高程度有下降趋势;3g/kg组显着提高乳脂率和乳蛋白率(P<0.05)。添加15g/kg显着提高乳糖率(P<0.01)。2半胱胺盐酸盐对奶牛血液参数的影响随着添加剂量增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肌酸激酶呈线性显着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30g/kg组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分别提高9.51%、22.79%(P<0.05,P<0.01),3g/kg、15g/kg、30g/kg组碱性磷酸酶浓度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8.74%、28.96%、29.61%(P<0.01)。添加30g/kg半胱胺盐酸盐显着提高奶牛白细胞、淋巴细胞、中间细胞、粒细胞浓度和中间细胞百分比(P<0.05,P<0.05,P<0.05,P<0.01,P<0.01),并使红细胞浓度显着降低(P<0.01)。随着添加剂量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呈线性显着增加(P<0.05),丙二醛含量呈线性显着降低(P<0.01)。添加3g/kg时总抗氧化能力比对照组显着提高(P<0.01),添加量达到30g/kg时总抗氧化能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低于对照组。添加30g/kg半胱胺盐酸盐皮质醇浓度显着降低(P<0.01);随着添加剂量的增加生长抑素呈线性显着降低(P<0.05),组间差异不显着;3g/kg、15g/kg组T4浓度分别比对照组降低15.50%、14.85%(P<0.01),30g/kg组T3升高10.25%(P<0.05)。3半胱胺盐酸盐对奶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添加15g/kg半胱胺盐酸盐显着提高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P<0.05),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其他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有提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着。4半胱胺盐酸盐对奶牛临床指标的影响试验期前4周牛舍平均THI在72以上,奶牛处于热应激环境,且整个试验期各组THI没有差异;随半胱胺盐酸盐添加剂量增加,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线性显着降低(P<0.01,P<0.01),15g/kg、30g/kg组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P<0.01);半胱胺盐酸盐对奶牛体况和体重没有显着影响。
钟志勇[6](2012)在《不同组合的功能性寡糖对锦江黄牛瘤胃发酵和内容物酶活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研究了在精粗比为2:8的日粮中添加功能性寡糖对锦江黄牛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建立瘤胃微生物生长效率模型,同时结合江西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实验室前期试验,得出两个理想组合;采用体内法,研究不同组合的功能性寡糖对锦江黄牛瘤胃发酵功能及内容物酶活的影响。试验分三个部分:试验一: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功能性寡糖对锦江黄牛瘤胃微生物生长效率的影响。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在精粗比为20:80的基础日粮中添加甘露寡糖、果寡糖及大豆寡糖,三种功能性寡糖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0.80%、1.00%和1.20%。结果表明:日粮添加功能性寡糖对锦江黄牛瘤胃pH值无显着影响(P>0.05),但显着增加培养液总VFA浓度和MCP浓度(P<0.05);每日微生物N产量也有提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建立的微生物生长效率与功能性寡糖添加水平之间的二次曲线模型,当甘露寡糖添加水平为1.17%时,微生物生长效率最大,为每千克可消化有机物合成微生物N59.72g;当大豆寡糖添加水平为1.03%时,微生物生长效率最大,为每千克可消化有机物合成微生物N59.50g。综合本试验和前人试验结果,得出两种不同的功能性寡糖组合。试验二和试验三: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功能性寡糖组合对锦江黄牛瘤胃瘤胃发酵功能和内容物酶活的影响。试验选用3头体况良好,体重为300±20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生长期锦江黄牛,采用自身对照的设计方法,分三期试验,第一期为对照期,不添加寡糖,第二期和第三期分别为添加功能性寡糖组合GT1和组合GT2。每期为14天,过渡期14天(饲喂对照期即基础日粮)。结果表明:添加功能性寡糖组合对瘤胃液的pH值影响不大,能提高锦江黄牛瘤胃液中NH3-N浓度和VFA浓度,降低瘤胃液中MCP浓度,提高瘤胃液中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总脱氢酶活性,未见提高瘤胃液中蛋白酶活性。以添加GT2(0.8%甘露寡糖+1.2%果寡糖+1.0%大豆寡糖)效果较好。
张静芝[7](2011)在《螺旋藻及其保护性使用对奶牛瘤胃发酵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认为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平螺旋藻及其保护性使用对奶牛瘤胃发酵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该试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体外试验,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初步筛选出螺旋藻和保护性螺旋藻的适宜添加量,为体内试验做准备;第二部分为体内试验,利用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荷斯坦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对体外初步筛选出的结果进行饲养试验研究,通过其对奶牛瘤胃内环境、发酵产物、瘤胃物质降解率、日粮表观消化率、瘤胃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活性以及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效果,探讨螺旋藻及保护性螺旋藻作为奶牛绿色营养性调控剂的使用效果,为其在今后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1不同水平螺旋藻及其保护性使用适宜添加量的体外筛选试验试验采用单因素对照试验,螺旋藻的添加量为日粮干物质的0、0.03%、0.06%、0.09%、0.12%、0.15%六个梯度,即A0、A1、A2、A3、A4、A5六个处理组,A0为对照组;保护性螺旋藻组为乙酰氧肟酸(AHA 25mg/kg)与螺旋藻共同组成,添加量为日粮干物质的0、0.03%、0.06%、0.09%、0.12%、0.15%六个梯度,即B0、B1、B2、B3、B4、B5六个处理组;B0组为添加25mg/kg AHA的日粮为对照组。每个水平设3个重复,进行0h、6h、12h和24h的体外批次培养。依多项指标综合指数对培养液pH值、NH3-N浓度、DM、NDF和ADF消失率进行综合评定,筛选出螺旋藻的适宜添加量为:0.09%DM和0.15%DM;保护性螺旋藻的适宜添加量为:0.09%DM和0.12%DM。2不同水平螺旋藻及其保护性使用对奶牛瘤胃物质发酵的影响本试验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螺旋藻的添加量分别为S1(0)、S2(0.09%DM)、S3(0.15%DM);保护性螺旋藻的添加量分别为P1(0)、P2(0.09%DM)、P3(0.12%DM),分别研究螺旋藻和保护性螺旋藻对奶牛瘤胃内环境、发酵产物、日粮营养物质降解率、日粮表观消化率、瘤胃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活的影响。(1)添加0.09%和0.15%DM的螺旋藻与0.09%和0.12%DM的保护性螺旋藻对瘤胃pH值无显着影响;螺旋藻和保护性螺旋藻均能降低瘤胃氨态氮浓度,但差异不显着(P>0.05);各添加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均显着高于其对照组(P<0.05),且0.15%DM螺旋藻可显着提高乙酸浓度(P<0.05);保护性螺旋藻组的TVFA、乙酸、丙酸浓度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0.09%DM的保护性螺旋藻效果尤为显着。(2)0.09%和0.15%DM的螺旋藻与0.09%和0.12%DM的保护性螺旋藻均能显着提高日粮NDF和ADF的有效降解率(P<0.05),0.15%DM螺旋藻可显着降低日粮CP的有效降解率(P<0.05),而保护性螺旋藻组有降低CP的有效降解率的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3)螺旋藻和保护性螺旋藻均可显着提高日粮DM、CP、NDF和ADF的表观消化率(P<0.05)。螺旋藻和保护性螺旋藻均可显着提高瘤胃纤维素酶和中性蛋白酶活力(P<0.05),其中以0.15%DM的螺旋藻和0.09%DM的保护性螺旋藻效果最佳。3不同水平螺旋藻及其保护性使用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螺旋藻和保护性螺旋藻对奶牛血清中血糖浓度、血钙和血磷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活力均无显着影响(P>0.05);添加0.15%DM的螺旋藻可显着降低奶牛血中尿素氮含量(P<0.05),0.09%DM的保护性螺旋藻效果较好(P<0.05);螺旋藻和保护性螺旋藻对提高奶牛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机能方面均有显着效果。4螺旋藻与保护性螺旋藻应用效果比较保护与非保护性螺旋藻对日粮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率、瘤胃消化酶以及抗氧化和免疫方面的影响,并无显着差异。在实际应用中,螺旋藻可直接应用,无需用乙酰氧肟酸进行保护性使用。
刘敬敏[8](2011)在《无机硫对陕北白绒山羊瘤胃发酵及纤维素降解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研究陕北白绒山羊非产绒期适宜的无机硫添加水平,本试验选择4只健康、体质量相近(28~32 kg)且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陕北白绒山羊,以玉米、小麦麸、豆粕、菜粕、青贮玉米为主要原料,按照NRC(1981)山羊饲养标准的1.2倍配制基础日粮,作为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硫酸钠2.0,4.8,6.4 g/kg(干物质基础)配制成3种试验组日粮,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无机硫(硫酸钠)不同添加水平对陕北白绒山羊非产绒期瘤胃发酵参数、纤维素降解以及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⑴添加硫酸钠对瘤胃pH无显着影响,但pH随着硫酸钠添加水平的提高有增加的趋势;添加硫酸钠使瘤胃NH3-N浓度显着降低(P<0.05),而且硫酸钠添加水平越高,NH3-N浓度越低。⑵添加硫酸钠提高了瘤胃食糜干物质流通量,对瘤胃食糜外流速率(Kp)无显着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0 g/kg,4.8 g/kg,6.4 g/kg试验组的瘤胃食糜总氮流通量分别提高了0.45 g/d、0.66 g/d、0.96 g/d,差异显着(P<0.05);添加硫酸钠4.8 g/kg、6.4 g/kg试验组的瘤胃食糜总硫流通量较对照组分别显着增加了0.55 g/d、0.40 g/d,差异显着(P<0.05)。⑶添加硫酸钠提高了瘤胃干物质(DM)、中型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动态降解率和有效降解率,且有效降解率随着硫酸钠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增大。与对照组相比,当硫酸钠添加水平分别为4.8g/kg和6.4g/kg时,DM、NDF、ADF有效降解率均显着提高(P<0.05)。⑷添加不同水平硫酸钠对瘤胃内4种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不同。硫酸钠添加水平为4.8g/kg时,羧甲基纤维素酶、果胶酶、木聚糖酶活性最高,分别为16.33μmol/(min·ml)、9.34μmol/(min·ml)、3.51μmol/(min·ml),且酶活性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滤纸酶活性较对照组提高,但无显着变化(P>0.05);硫酸钠添加水平为6.4g/kg时,4种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综合试验结果得出,日粮中硫含量为0.21%时,瘤胃发酵环境相对稳定,瘤胃内主要纤维素降解酶活性较高,且纤维素降解率也较大。
吕文龙[9](2011)在《益生菌与石灰处理秸秆对绵羊瘤胃发酵及消化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课题以益生菌(酵母菌与乳酸菌)和石灰复合处理玉米秸秆研究其对秸秆营养价值的影响。通过秸秆的加工调制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利用率,探讨复合处理方法的可行性,为秸秆饲料在绵羊日粮中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1,筛选不同石灰添加水平与益生菌复合处理秸秆。玉米秸秆经过不同方式处理(益生菌处理组、4%石灰处理组、益生菌和4%石灰处理组、6%石灰处理组、益生菌和6%石灰处理组,对照组)30天后,LP中pH值比对照组、4%石灰处理组和6%石灰处理组低。LP秸秆质地柔软,具有微酸香味且无霉变,而4%石灰组和L均有霉斑出现。LP的NDF和ADF含量为最低,分别比L低7.77%和10.92% (P<0.05)。设计四种处理:CK、L、P和LP进行下一步试验。选用玉米秸秆(CK组)、6%石灰处理秸秆(L组)、益生菌处理秸秆(P组)、益生菌与石灰复合处理秸秆(LP组)为试验材料。选用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雄性东北细毛羊,按4×4拉丁方试验设计,分别饲喂四种不同处理秸秆,研究其对绵羊适口性、瘤胃发酵、养分动态消失率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如下:试验2,LP和P绵羊采食速度和采食量差异不显着,LP比L高出27.24%和50.79% (P<0.05),比CK提高29.04%和54.55% (P<0.01),差异极显着,差异显着。分别为3.97 g/min和978.92 g/d。试验3,对绵羊瘤胃发酵影响试验可以看出,各组瘤胃液pH值在8 h内先降低后升高,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5.71~6.98),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LP瘤胃NH3-N浓度在0 h和6 h显着高于CK、L(P<0.05),采食后2 h极显着高于CK、L (P<0.01)。各处理组乙酸、丙酸、丁酸、TVFA及乙酸/丙酸比值在0、6、8 h差异均不显着(P>0.05)。瘤胃TVFA浓度在采食后2 h,显着高于P和CK (P<0.05)。试验4,采用尼龙袋法测定秸秆养分瘤胃消失率。LP干物质瘤胃消失率个时间点均高于其他各组,培养6 h比L提高14.81% (P<0.05),培养6、12、24、48 h显着高于P (P<0.05),在6 h和24 h极显着高于CK (P<0.01)。LP瘤胃NDF和ADF消失率经培养6 h,显着高于CK和L(P<0.05),但与P差异不显着;24、48和72 h显着高于CK、L和P (P<0.05)。试验5,益生菌与石灰复合处理能显着提高日粮表观消化率,LP组DMD比CK提高了18.36% (P<0.05),比P和L分别提高6.45%和5.22%,差异不显着(P>0.05)。OMD表现出与DMD相似的规律,LP组、P组、L组分别较CK高11.57%、8.25%、8.42%,差异显着(P<0.05),比P和L分别提高2.91%和3.11%,差异不显着(P>0.05)。LP、P组DCP之间差异不显着,但显着高于CK组和L组(P<0.05)。LP组DNDF比CK提高了28.57% (P<0.05),比P和L分别提高7.88%和5.34%,差异不显着(P>0.05)。LP组DADF极显着高于CK(P<0.01),显着高于L和P。(P<0.05)。
祁茹,林英庭[10](2010)在《脲酶抑制剂对反刍动物瘤胃氮代谢的调控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脲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脲酶活性有效控制反刍动物瘤胃内氨的爆发式释放,使氨较长时间稳定在一定的浓度范围,有利于微生物的利用,由此提高氨的利用效率、降低氨中毒的危险,提高尿素等非蛋白氮饲料的利用效率和安全性,提高瘤胃中内源尿素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本文综述了反刍动物脲酶抑制剂对瘤胃氮代谢的调控机理及几种脲酶抑制剂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二、应用脲酶抑制剂饲喂绒山羊增重效果观察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脲酶抑制剂饲喂绒山羊增重效果观察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缓释尿素对安格斯后备母牛饲喂效果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文献综述 |
1 反刍动物利用尿素的生物学基础及机理 |
2 尿素理化特性及反刍动物利用尿素的研究进展 |
3 尿素缓释方法及机理 |
3.1 物理缓释法 |
3.2 化学缓释法 |
3.3 抑制脲酶法 |
4 缓释尿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
4.1 缓释尿素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
4.2 缓释尿素对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4.3 缓释尿素对反刍动物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4.4 缓释尿素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
5 尿素对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
6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7 研究技术路线图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主要仪器 |
2.2 试验主要试剂 |
2.3 试验所用尿素材料 |
2.4 试验地点和时间 |
2.5 试验动物和试验设计 |
2.6 试验日粮 |
2.7 饲养管理 |
2.8 样品采集与处理 |
2.8.1 血液样品 |
2.8.2 瘤胃液采集 |
2.8.3 饲料样和粪样采集 |
2.9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9.1 体外评估缓释尿素溶出度 |
2.9.2 生长性能测定 |
2.9.3 营养成分和表观消化率的测定 |
2.9.4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
2.9.5 瘤胃发酵指标 |
2.9.6 瘤胃微生物区系 |
2.10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缓释尿素的溶出度 |
3.2 不同缓释尿素对肉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
3.3 不同缓释尿素对肉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4 不同缓释尿素对肉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5 不同缓释尿素对肉牛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
3.6 不同缓释尿素对肉牛瘤胃细菌群落的影响 |
3.6.1 总DNA的完整性结果 |
3.6.2 样本序列信息 |
3.6.3 各组瘤胃细菌群结构多样性 |
3.6.4 基于门水平的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
3.6.5 基于属水平的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
3.7 不同缓释尿素对肉牛瘤胃真菌群落的影响 |
3.7.1 总DNA的完整性结果 |
3.7.2 样本序列信息 |
3.7.3 各组瘤胃真菌群结构多样性 |
3.7.4 基于门水平的真菌群落结构分析 |
3.7.5 基于属水平的真菌群落结构分析 |
3.8 经济效益分析 |
4 讨论 |
4.1 不同缓释尿素的溶出度 |
4.2 不同缓释尿素对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4.3 不同缓释尿素对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4.4 不同缓释尿素对肉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5 不同缓释尿素对肉牛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
4.6 不同缓释尿素对肉牛瘤胃细菌群落的影响 |
4.7 不同缓释尿素对肉牛瘤胃真菌群落的影响 |
4.8 经济效益分析 |
5 结论 |
5.1 全文总结 |
5.2 有待后续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2)两种氮源复合化学处理稻草对其纤维结构以及滩羊生产性能和尿液理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秸秆饲用化技术研究进展 |
2.1 物理处理法 |
2.2 化学处理法 |
2.3 生物学处理法 |
3 氮源的定义及分类 |
4 氮源的营养生理作用 |
4.1 不同氮源处理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影响 |
4.2 不同氮源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
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两种氮源复合化学处理稻草对其纤维结构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时间与地点 |
1.3 试验设计 |
1.4 试验样品采集 |
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6 数据统计与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两种氮源复合化学处理对稻草纤维结构的影响 |
2.2 两种氮源复合化学处理对稻草营养成分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两种氮源复合化学处理对稻草纤维结构的影响 |
3.2 两种氮源复合化学处理对稻草营养成分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二 两种氮源复合化学处理稻草对滩羊瘤胃发酵和消化代谢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时间与地点 |
1.3 试验动物分组及饲粮设计 |
1.4 消化试验 |
1.5 样品采集 |
1.6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7 数据统计与处理 |
2 结果及分析 |
2.1 两种氮源复合化学处理稻草对滩羊瘤胃发酵的影响 |
2.2 两种氮源复合化学处理稻草对滩羊消化代谢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两种氮源复合化学处理稻草对滩羊瘤胃发酵的影响 |
3.2 两种氮源复合化学处理稻草对滩羊消化代谢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三 两种氮源复合化学处理稻草对滩羊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时间与地点 |
1.3 试验动物分组及饲粮设计 |
1.4 试验样品采集 |
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6 数据统计与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两种氮源复合化学处理稻草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2.2 两种氮源复合化学处理稻草对滩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两种氮源复合化学处理稻草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3.2 两种氮源复合化学处理稻草对滩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四 两种氮源复合化学处理稻草对滩羊饲料报酬及肉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时间与地点 |
1.3 试验动物分组及饲粮设计 |
1.4 屠宰试验 |
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6 数据统计与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两种氮源复合化学处理稻草对滩羊饲料报酬的影响 |
2.2 两种氮源复合化学处理稻草对滩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
2.3 两种氮源复合化学处理稻草对滩羊肉品质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两种氮源复合化学处理稻草对滩羊饲料报酬的影响 |
3.2 两种氮源复合化学处理稻草对滩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
3.3 两种氮源复合化学处理稻草对滩羊肉品质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五 两种氮源复合化学处理稻草对滩羊尿液理化指标和肾脏发育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时间与地点 |
1.3 试验动物分组及饲粮设计 |
1.4 样品的采集 |
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6 数据统计与处理 |
2 结果及分析 |
2.1 两种氮源复合化学处理稻草对滩羊尿液理化指标的影响 |
2.2 两种氮源复合化学处理稻草对滩羊肾脏发育情况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两种氮源复合化学处理稻草对滩羊尿液理化指标的影响 |
3.2 两种氮源复合化学处理稻草对滩羊肾脏发育情况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三章 论文总体结论与创新点 |
1 总体结论 |
2 创新点 |
3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浅谈脲酶抑制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脲酶抑制剂的概述 |
2 脲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 |
3 脲酶抑制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
3.1 鸡 |
3.2 猪 |
3.3 奶牛 |
3.4 羊 |
4 小结 |
(4)RPMet与缓释尿素的研制及复合使用对羊瘤胃发酵和氮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本文部分缩写词的中英文对照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反刍动物对过瘤胃蛋氨酸利用的研究进展 |
1.2.1 反刍动物对氨基酸的营养需要 |
1.2.2 氨基酸对瘤胃内微生物的影响 |
1.2.3 反刍动物对氨基酸的吸收与代谢 |
1.2.4 LAA对反刍动物的影响 |
1.2.5 过瘤胃氨基酸对反刍家畜的影响 |
1.2.6 过瘤胃氨基酸的应用前景与展望 |
1.3 反刍动物瘤胃缓释尿素的研究进展 |
1.3.1 反刍动物利用非蛋白氮代谢特点 |
1.3.2 缓释尿素的概念及其作用特点 |
1.3.3 .缓释尿素的基本加工技术 |
1.3.4 缓释尿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作用 |
1.3.5 缓释尿素技术应用前景与展望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过瘤胃保护性蛋氨酸的研制与有效释放率的研究 |
2.1 RPMet的制备 |
2.1.1 制粒原理 |
2.1.2 试验材料及试验器材 |
2.1.3 试验设计 |
2.1.4 试验操作步骤 |
2.1.5 15种RPMet产品的Met含量及含氮量 |
2.2 RPMet有效释放率的研究 |
2.2.1 试验材料与试验动物 |
2.2.2 试验设计 |
2.2.3 体内尼龙袋法评定RPMet在瘤胃内的释放率 |
2.2.4 酶解法评定RPMet在小肠内的释放率 |
2.2.5 数据处理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应用体内尼龙袋法与酶解法确定RPMet壁材组成的筛选结果 |
2.3.2 应用体内尼龙袋法与酶解法确定RPMet组成的筛选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缓释尿素的研制及其释放率的研究 |
3.1 缓释尿素的制备 |
3.1.1 缓释尿素中尿素的选取 |
3.1.2 缓释尿素中缓释材料的选取 |
3.1.3 试验设计 |
3.1.4 缓释尿素产品中尿素含量的测定 |
3.2 缓释尿素溶解率的分析 |
3.2.1 水溶解法测定缓释尿素溶解率 |
3.2.2 恒温水浴酶解法测定缓释尿素释放氨氮量 |
3.2.3 数据处理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水解法测定缓释尿素的溶解率 |
3.3.2 恒温水浴脲酶法测定缓释尿素产品中氨氮释放量 |
3.4 讨论 |
3.4.1 水解法测定缓释尿素溶解率 |
3.4.2 恒温水浴脲酶法测定缓释尿素产品中氨氮释放量 |
3.5 小结 |
第四章 RPMet与缓释尿素的复合使用对羊瘤胃发酵的影响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动物 |
4.1.3 试验设计及日粮配方 |
4.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4.1.5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RPMet与缓释尿素的复合使用对羊瘤胃内pH的影响 |
4.2.2 RPMet与缓释尿素的复合使用对羊瘤胃内NH_3-N浓度的影响 |
4.2.3 RPMet与缓释尿素的复合使用对羊瘤胃内菌体蛋白质的影响 |
4.2.4 RPMet与缓释尿素的复合使用对羊瘤胃内VFA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RPMet与缓释尿素的复合使用对羊瘤胃内pH的影响 |
4.3.2 RPMet与缓释尿素的复合使用对羊瘤胃内NH_3-N浓度的影响 |
4.3.3 RPMet与缓释尿素的复合使用对羊瘤胃内菌体蛋白质的影响 |
4.3.4 RPMet与缓释尿素的复合使用对羊瘤胃内VFA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RPMet与缓释尿素的复合使用对羊氮代谢的影响 |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与试验动物 |
5.1.2 试验设计与日粮配方 |
5.1.3 测定指标及粪、尿收集与处理 |
5.1.4 数据处理 |
5.2 结果与分析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论文总体讨论和总结 |
6.1 论文总体讨论 |
6.2 论文总体结论 |
6.3 本研究的创新点 |
6.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介 |
(5)半胱胺盐酸盐饲喂泌乳中期奶牛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表目录 |
图目录 |
缩略语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1.1 半胱胺简介 |
1.2 半胱胺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 |
1.2.1 耗竭生长抑素 |
1.2.2 对其他激素的影响 |
1.2.3 抗氧化功能 |
1.2.4 调节免疫功能 |
1.3 半胱胺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1.3.1 家禽 |
1.3.2 猪 |
1.3.3 水产 |
1.3.4 反刍动物 |
2 立题依据 |
3 研究目的 |
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动物 |
1.4 试验设计 |
1.5 试验日粮与饲养管理 |
1.6 样品采集制备 |
1.6.1 饲料样采集与制备 |
1.6.2 乳样采集与制备 |
1.6.3 粪样饲料样采集制备 |
1.6.4 血样的采集与制备 |
1.7 样品分析与指标测定 |
1.7.1 采食量测定 |
1.7.2 产奶量测定 |
1.7.3 乳成分分析 |
1.7.4 饲料样和粪样测定指标 |
1.7.5 血液生化指标 |
1.7.6 温湿度指数 |
1.7.7 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 |
1.7.8 体况评分及体重测量 |
1.8 数据处理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半胱胺盐酸盐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2.2 半胱胺盐酸盐对奶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2.3 半胱胺盐酸盐对奶牛血液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4 半胱胺盐酸盐对奶牛血液激素指标的影响 |
2.5 半胱胺盐酸盐对奶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2.6 半胱胺盐酸盐对奶牛临床指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剂量半胱胺盐酸盐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 不同剂量半胱胺盐酸盐对奶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 不同剂量半胱胺盐酸盐对奶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4 不同剂量半胱胺盐酸盐对奶牛血液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5 不同剂量半胱胺盐酸盐对奶牛血液激素指标的影响 |
3.6 不同剂量半胱胺盐酸盐对奶牛临床指标的影响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6)不同组合的功能性寡糖对锦江黄牛瘤胃发酵和内容物酶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及其调控 |
1.1 瘤胃发酵的特点与作用 |
1.2 调控瘤胃发酵的措施 |
1.2.1 通过日粮来调控瘤胃发酵 |
1.2.2 调控瘤胃原虫 |
1.2.3 瘤胃调控剂的使用 |
2 寡糖的研究进展 |
2.1 寡糖的概念 |
2.2 功能性寡糖的来源及种类 |
2.2.1 果寡糖 |
2.2.2 大豆寡糖 |
2.2.3 木寡糖 |
2.2.4 甘露寡糖 |
2.2.5 异麦芽寡糖 |
2.3 功能性寡糖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和代谢 |
3 功能性寡糖的生物学活性 |
3.1 调节消化道微生物区系,促进健康菌群的增殖 |
3.2 结合吸附肠道病原菌,防止动物发病 |
3.3 促进动物肠道发育 |
3.4 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 |
3.5 调节机体脂肪和蛋白代谢 |
3.6 其他功能 |
4 功能性寡糖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4.1 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
4.2 在禽中的应用 |
4.3 在水产中的应用 |
4.4 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 |
5 论文研究背景、思路、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在体外条件下,不同功能性寡糖对锦江黄牛瘤胃发酵及微生物生长效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日粮及饲养管理 |
1.2 试验设计 |
1.3 瘤胃液的采集 |
1.4 样品的预处理 |
1.5 试验测定指标及方法 |
1.5.1 pH值的测定 |
1.5.2 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测定 |
1.5.3 微生物蛋白(MCP)的测定 |
1.6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不同功能性寡糖对锦江黄牛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 |
2.1.1 不同功能性寡糖对锦江黄牛瘤胃pH的影响 |
2.1.2 不同功能性寡糖对锦江黄牛瘤胃液微生物蛋白(MCP)浓度的影响 |
2.1.3 不同功能性寡糖对锦江黄牛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影响 |
2.2 不同功能性寡糖对锦江黄牛瘤胃微生物生长效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功能性寡糖对锦江黄牛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 |
3.1.1 不同日粮对锦江黄牛瘤胃pH的影响 |
3.1.2 不同日粮对锦江黄牛瘤胃液微生物蛋白(MCP)浓度的影响 |
3.1.3 不同日粮对锦江黄牛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影响 |
3.2 不同日粮对锦江黄牛瘤胃微生物生长效率的影响 |
4 结论 |
实验二 在体内条件下不同组合功能性寡糖对锦江黄牛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设计 |
1.4 样品采集及处理 |
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5.1 pH值的测定 |
1.5.2 氨态氮(NH_3-N)的测定 |
1.5.3 微生物蛋白(MCP)的测定 |
1.5.4 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测定 |
1.6 数据处理 |
2 分析与讨论 |
2.1 不同组合功能性寡糖对锦江黄牛瘤胃pH值的影响 |
2.2 不同组合功能性寡糖对锦江黄牛瘤胃氨态氮(NH_3-N)浓度的影响 |
2.3 不同组合功能性寡糖对锦江黄牛瘤胃微生物蛋白(MCP)浓度的影响 |
2.4 不同组合功能性寡糖对锦江黄牛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影响 |
3 小结 |
试验三 在体内条件下,不同组合功能性寡糖对锦江黄牛瘤胃内容物酶活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设计 |
1.4 样品采集 |
1.5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5.1 总脱氢酶 |
1.5.2 蛋白水解酶 |
1.5.3 纤维素酶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论文总体结论与建议 |
1 论文总体结论 |
2 创新点 |
3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螺旋藻及其保护性使用对奶牛瘤胃发酵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文献综述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不同水平螺旋藻及其保护性使用的体外筛选试验 |
2.1 试验材料及方法 |
2.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螺旋藻及其保护性使用对奶牛瘤胃内环境及发酵产物的影响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3 结果分析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螺旋藻及其保护性使用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4.3 结果分析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螺旋藻与保护性螺旋藻的应用效果比较 |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5.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5.3 结果分析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无机硫对陕北白绒山羊瘤胃发酵及纤维素降解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陕西白绒山羊概述 |
1.1.1 陕北白绒山羊育成过程 |
1.1.2 陕北白绒山羊品种特性 |
1.1.3 陕北白绒山羊营养研究现状 |
1.2 绒山羊的营养研究概况 |
1.2.1 蛋白质对产绒的影响 |
1.2.2 能量对产绒的影响 |
1.2.3 硫对产绒的影响 |
1.3 硫的营养功能 |
1.3.1 硫的来源与体内分布 |
1.3.2 硫的生物学效价 |
1.3.3 硫的营养作用 |
1.4 硫的需要量 |
1.5 硫在反刍动物上的功能研究 |
1.5.1 硫对氮代谢的作用 |
1.5.2 硫对瘤胃发酵影响 |
1.5.3 硫对瘤胃微生物降解纤维物质的作用 |
1.6 试验研究总体方案与技术路线 |
1.6.1 试验研究目的与意义 |
1.6.2 试验研究主要内容 |
1.6.3 试验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硫酸钠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试验动物 |
1.1.2 试验日粮 |
1.1.3 试验设计 |
1.1.4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
1.1.5 样品分析与指标检测 |
1.1.6 统计分析 |
1.2 结果与分析 |
1.2.1 硫酸钠对瘤胃pH 的影响 |
1.2.2 硫酸钠对瘤胃NH3-N 浓度的影响 |
1.3 讨论 |
1.3.1 硫酸钠对反刍动物瘤胃pH 的影响 |
1.3.2 硫酸钠对反刍动物瘤胃NH3-N 浓度的影响 |
1.4 小结 |
试验二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硫酸钠对瘤胃食糜流通量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动物 |
2.1.2 试验日粮 |
2.1.3 试验设计 |
2.1.4 样品采集 |
2.1.5 样品分析与检测指标 |
2.1.6 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硫酸钠对瘤胃Kp 的影响 |
2.2.2 硫酸钠对瘤胃食糜流通量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小结 |
试验三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硫酸钠对瘤胃纤维素降解率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动物 |
3.1.2 试验日粮 |
3.1.3 试验设计 |
3.1.4 样品采集 |
3.1.5 样品分析与指标检测 |
3.1.6 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硫酸钠对瘤胃DM 降解率的影响 |
3.2.2 硫酸钠对瘤胃NDF 降解率的影响 |
3.2.3 硫酸钠对瘤胃ADF 降解率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小结 |
试验四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硫酸钠对瘤胃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动物 |
4.1.2 试验日粮 |
4.1.3 试验设计 |
4.1.4 样品采集 |
4.1.5 样品分析与测定指标 |
4.1.6 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硫酸钠对瘤胃内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
4.2.2 硫酸钠对瘤胃内滤纸酶活性的影响 |
4.2.3 硫酸钠对瘤胃内果胶酶活性的影响 |
4.2.4 硫酸钠对瘤胃内木聚糖酶活性的影响 |
4.2.5 硫酸钠对瘤胃内主要纤维素酶活性均值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三章 论文总体讨论与结论 |
1.1 论文总体讨论 |
1.2 论文结论 |
1.3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益生菌与石灰处理秸秆对绵羊瘤胃发酵及消化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秸秆的结构特点及其营养价值 |
1.3 影响反刍动物对秸秆利用的因素 |
1.3.1 反刍动物对秸秆的自由采食量 |
1.3.2 瘤胃微生物与秸秆的消化 |
1.3.3 日粮中营养成分对秸秆消化的影响 |
1.4 秸秆的加工调制方法 |
1.4.1 秸秆的物理处理 |
1.4.2 秸秆的化学处理 |
1.4.3 秸秆的石灰处理 |
1.4.4 秸秆的微生物处理法 |
1.4.5 益生菌处理秸秆 |
1.5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益生菌与石灰复合处理玉米秸秆适宜组合的筛选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菌种复壮及扩大培养 |
2.1.3 玉米秸秆的处理方法 |
2.1.4 样品采集与分析 |
2.1.5 统计分析 |
2.2 益生菌及石灰复合处理对玉米秸秆适口性的影响 |
2.2.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2.2.2 试验设计及饲粮组成 |
2.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2.4 测定指标的计算 |
2.2.5 统计分析 |
2.3 益生菌及石灰复合处理玉米秸秆对绵羊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 |
2.3.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2.3.2 试验设计及饲粮组成 |
2.3.3 瘤胃液样品采集与处理 |
2.3.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3.5 统计分析 |
2.4 益生菌及石灰复合处理玉米秸秆对绵羊瘤胃养分消失率的影响 |
2.4.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2.4.2 试验设计及饲粮组成 |
2.4.3 尼龙袋的制备及样品的处理 |
2.4.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4.5 统计分析 |
2.5 益生菌与石灰复合处理玉米秸秆对绵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2.5.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2.5.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2.5.3 试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2.5.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5.5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益生菌与石灰复合处理玉米秸秆适宜组合的筛选 |
3.1.1 益生菌与石灰复合处理玉米秸秆pH 值、菌数及感官评定 |
3.1.2 益生菌与石灰复合处理玉米秸秆概略养分分析 |
3.2 益生菌及石灰复合处理对玉米秸秆适口性的影响 |
3.3 益生菌及石灰复合处理玉米秸秆对绵羊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 |
3.3.1 益生菌与石灰复合处理玉米秸秆对绵羊pH 值的影响 |
3.3.2 益生菌与石灰复合处理玉米秸秆对绵羊NH_3-N 的影响 |
3.3.3 益生菌与石灰复合处理玉米秸秆对绵羊VFA 的影响 |
3.3.4 益生菌与石灰复合处理玉米秸秆对绵羊瘤胃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
3.4 益生菌及石灰复合处理玉米秸秆对绵羊瘤胃养分降解的影响 |
3.4.1 益生菌与石灰复合处理玉米秸秆对绵羊瘤胃DM 消失率的影响 |
3.4.2 益生菌与石灰复合处理玉米秸秆对绵羊瘤胃CP 消失率的影响 |
3.4.3 益生菌与石灰复合处理玉米秸秆对绵羊瘤胃NDF 消失率的影响 |
3.4.4 益生菌与石灰复合处理玉米秸秆对绵羊瘤胃ADF 消失率的影响 |
3.5 益生菌与石灰复合处理玉米秸秆对绵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4 讨论 |
4.1 益生菌与石灰复合处理玉米秸秆最优组合的筛选 |
4.2 益生菌及石灰复合处理对玉米秸秆适口性的影响 |
4.3 益生菌及石灰复合处理玉米秸秆对绵羊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 |
4.3.1 益生菌与石灰复合处理秸秆对绵羊瘤胃液pH 的影响 |
4.3.2 益生菌与石灰复合处理秸秆对绵羊瘤胃液NH_3-N 的影响 |
4.3.3 益生菌与石灰复合处理秸秆对绵羊瘤胃VFA 浓度的影响 |
4.3.4 益生菌与石灰复合处理玉米秸秆对绵羊瘤胃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
4.4 益生菌及石灰复合处理玉米秸秆对绵羊瘤胃养分降解的影响 |
4.5 益生菌与石灰复合处理玉米秸秆对绵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脲酶抑制剂对反刍动物瘤胃氮代谢的调控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脲酶抑制剂对瘤胃氮代谢的调控原理 |
2 脲酶抑制剂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 |
2.1 乙酰氧肟酸 (AHA) |
2.2 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 (n-BPT) |
2.3 对苯二酚 (HQ) |
2.4 丝兰皂甙 |
2.5 硼砂 |
2.6 苯磷酸二酰胺 (PPDA) |
3 结语 |
四、应用脲酶抑制剂饲喂绒山羊增重效果观察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缓释尿素对安格斯后备母牛饲喂效果及其机理研究[D]. 李红光. 安徽农业大学, 2021(02)
- [2]两种氮源复合化学处理稻草对其纤维结构以及滩羊生产性能和尿液理化指标的影响[D]. 贾柔. 宁夏大学, 2021
- [3]浅谈脲酶抑制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J]. 王寒冰,王琤韡. 江西饲料, 2018(05)
- [4]RPMet与缓释尿素的研制及复合使用对羊瘤胃发酵和氮代谢的影响[D]. 吴琼.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6
- [5]半胱胺盐酸盐饲喂泌乳中期奶牛的效果评价[D]. 刘威. 甘肃农业大学, 2014(05)
- [6]不同组合的功能性寡糖对锦江黄牛瘤胃发酵和内容物酶活的影响[D]. 钟志勇. 江西农业大学, 2012(06)
- [7]螺旋藻及其保护性使用对奶牛瘤胃发酵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D]. 张静芝.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1(09)
- [8]无机硫对陕北白绒山羊瘤胃发酵及纤维素降解的影响[D]. 刘敬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04)
- [9]益生菌与石灰处理秸秆对绵羊瘤胃发酵及消化性能的影响[D]. 吕文龙. 东北农业大学, 2011(04)
- [10]脲酶抑制剂对反刍动物瘤胃氮代谢的调控及应用[J]. 祁茹,林英庭. 中国奶牛,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