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削性能实验论文-张晓阳

磨削性能实验论文-张晓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磨削性能实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量润滑磨削,电晕放电,电场分布,静电雾化

磨削性能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阳[1](2018)在《植物油基静电雾化微量润滑磨削的雾化机理与润滑性能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制造业的主流趋势,为解决传统制造业成本高、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中国制造2025》对制造业提出清洁生产可持续制造的要求,十叁五规划与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均提出技术革新,绿色低碳的理念。磨削加工是机械加工中不可或缺的加工方式,微量润滑磨削加工是一种节能环保的绿色磨削加工方式,但高压气流下的液体射流破碎机制复杂,无法实现对雾滴分布状态的主动控制。根据上述问题论文开展了植物油基静电雾化微量润滑磨削加工雾化机理与润滑性能实验研究,建立了针-板电极静电场分布及电晕放电模型及微量润滑磨削工况下多物理场耦合雾化动力学模型,对电晕放电机制、液体荷电机制、静电雾化特性做了系统研究与分析。最后以雾化锥角、雾滴荷电量、雾滴粒径分布为雾化性能评价参数,以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与表面形貌为润滑性能评价参数,对静电雾化微量润滑磨削雾化特性及润滑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建立了荷电液体雾化机理力学模型,研究了液体荷电的叁种不同方式,对针-板电晕放电的起晕条件作了量化分析,并分析了液滴在电晕放电条件下的荷电量,得出荷电液滴破碎的临界韦伯数与临界荷电量建立了荷电雾滴在流场与电场中的动力学模型。(2)建立了针-板电极静电场分布及电晕放电模型,分析得到不同电压下电势、电场强度的分布规律,并针对针极附近高场强区做了详细分析;研究了电晕放电带电粒子产生、运动、消散分布规律,进一步研究了电晕放电引起的离子风现象,得到空气流场分布及电流体分布。(3)建立了静电雾化微量润滑磨削工况下多物理场耦合雾化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液体荷电与破裂机制,得到了液滴形成速度与电荷密度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磨削区砂轮与喷嘴耦合气流场模型,依据仿真结果确定喷嘴位置;建立磨削工况下静电喷雾离散模型,分析不同电压下雾化锥角、雾滴平均粒径变化规律,建立了雾滴粒径累计分布与基于雾滴数的概率密度函数。(4)研究了不同电压对静电雾化特性的影响,实验分析了雾化锥角、荷质比、雾滴粒径分布规律并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实验与仿真出现的误差原因以及电压对润滑液雾化性能的影响。(6)使用植物油基合成酯对镍基合金进行了干式、浇注式、微量润滑、静电雾化微量润滑电压-20~-40kV 8种润滑工况下的磨削实验,通过对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Ra、RSm值以及工件表面形貌的综合分析,研究了静电雾化微量润滑磨削加工的润滑性能,分析得到最优的电场参数。(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8-12-01)

张晓阳,李长河,张彦彬,杨敏,贾东洲[2](2018)在《电场参数对雾化特性及微量润滑磨削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针-板电极电场参数对雾化特性微量润滑磨削性能的影响,通过调节电压幅值和电极间距进行微量润滑平面磨削实验,根据所得雾化锥角、雾滴粒径算术平均值、磨削力及表面粗糙度Ra值进行机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静电雾化微量润滑在高压静电场的参与下,液滴荷电后会发生二次甚至多次雾化。随着电压幅值的升高,雾化锥角增大,雾滴的平均粒径减小并扩散均匀,同时润滑液的润滑性能也有所提高。在电压幅值一定,电极间距为160 mm时,获得最优的润滑性能;在电极间距一定,电压幅值为50 k V时,相比于无静电微量润滑,比切向磨削力Ft'、比法向磨削力Fn'及表面粗糙度R_a值,分别减小25.01%、15.08%、22.18%,获得最优的润滑性能。(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18年10期)

李雪,陈静,王贵成[3](2018)在《冷却方式对磨削淬硬加工层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平面磨床上对AISI1045钢进行了磨削淬硬处理,研究了乳化液、干燥空气和液态氮等叁种不同冷却介质对磨削淬硬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乳化液冷却时,试件表层组织为珠光体,无淬硬层,表面粗糙度数值小,表层残余应力为压应力;采用液态氮和干燥空气冷却时,试件表层均被淬硬,组织均为马氏体,表面粗糙度变化不大,但使用液态氮冷却获得的硬度高,且表层应力为压应力;采用空气冷却获得的淬硬层深度深,表层残余应力为拉应力。(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8年16期)

贾东洲,李长河,张彦彬,杨敏,王要刚[4](2017)在《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球墨铸铁磨削性能实验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纳米流体微量润滑在磨削加工中的润滑性能,进行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实验。实验通过与纯棕榈油微量润滑对比,采用两种(Al_2O_3、MoS_2)纳米流体对球墨铸铁进行微量润滑磨削。进一步用比磨削力、力比率、磨削比能、表面粗糙度和工件表面形貌来表征磨削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纯棕榈油微量润滑相比,纳米流体微量润滑获得了更为优异的磨削性能,且二硫化钼纳米流体的磨削性能优于叁氧化二铝纳米流体的磨削性能。(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17年12期)

叶浩浩[5](2017)在《基于图像处理的砂带磨削性能监测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砂带磨削技术是制造业中一项重要的加工技术。随着砂带磨削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论在加工效率还是磨削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砂带磨削的应用范围也涉及到各行各业。工业4.0概念的提出,拉开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相结合的序幕,砂带磨削与自动化生产相结合也成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多年来学者们的研究重心一直向加工技术倾斜,导致砂带磨削的监测技术较为薄弱,而监测技术又是砂带磨削实现自动化生产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本文以砂带磨削实验为基础,探索了一种以砂带表面图像来监测砂带磨削性能的新方法。搭建了砂带磨削平台和砂带磨削过程监测系统,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分析了砂带磨削过程中磨削力和砂带表面图像的变化规律,用MATLAB对砂带表面图像进行处理,以及识别不同磨削阶段的砂带表面图像特征,结合磨削力的变化规律,实现用砂带表面图像监测砂带磨削性能的目的。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实验要求搭建砂带磨削平台和砂带磨削过程监测系统,其中砂带磨削平台为砂带磨削实验提供稳定的加工条件,砂带磨削过程监测系统用来记录和监测砂带磨削过程中的磨削力和砂带表面图像。2、在自主搭建的砂带磨削平台上进行磨削实验,记录不同种类砂带在磨削过程中的磨削力与砂带表面图像数据。3、分析砂带磨削过程中磨削力和砂带表面图像的变化规律,用MATLAB对砂带表面图像进行处理,编写程序识别不同磨削阶段的砂带表面图像的构成,结合磨削力的变化规律,最终实现用砂带表面图像的变化规律来监测砂带的磨削性能。(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7-03-16)

张彦彬,李长河,贾东洲,张东坤[6](2015)在《纳米粒子射流微量润滑磨削镍基合金润滑性能实验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国内外对植物油作为微量润滑基础油的研究现状,用液态石蜡作为对比,实验探究了棕榈油作为基础油的润滑性能,实验中添加的纳米粒子是粒径为50nm的Mo S2。实验中以高温镍基合金作为工件在精密平面数控磨床上进行平面磨削,四种磨削工况:干式磨削、浇注式润滑、微量润滑、纳米粒子射流微量润滑。采用叁向测力仪测量磨削力用于计算比磨削能和摩擦系数,用粗糙度测量仪测量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值。实验结果表明添加Mo S2纳米粒子的棕榈油基纳米流体在纳米粒子射流微量润滑的条件下取得了最好的润滑性能,这是由于棕榈油中高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和羧基高的成膜性能。(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5年06期)

孙杨[7](2015)在《单晶材料微尺度磨削工艺性能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随着产品小型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微小型单晶零件及零件的微小特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单晶材料相对于多晶材料具有很好的高温性能及力学性能分散性最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高温工作环境中。微磨削作为微型机械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磨削后的表面质量直接影响到零件的使用寿命和力学性能,同时单晶材料不同于多晶材料,单晶仅有一个晶粒,没有晶界存在,这使得单晶材料的微磨削不同于多晶材料。而镍基高温合金类属于典型的难加工材料,因此,本文对单晶、多晶类镍基高温合金微磨削进行了深入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介绍了单晶材料与多晶材料的不同,根据材料的实际应用情况,研究微磨削对单晶材料加工的影响,提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2)分析单晶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断裂机理,确定单晶材料的滑移面;针对微磨削建立了表面粗糙度的理论模型,将磨粒的突出高度视为瑞利分布,而建立磨削力的理论模型。(3)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确定镍基高温合金获得良好表面粗糙度的最优微磨削工艺参数组合和影响的主次顺序,进一步分析各微磨削工艺参数对镍基高温合金表面粗糙度和磨削力的影响规律。(4)建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微磨削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确定微磨削工艺参数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顺序和最优参数组合,对不同的微磨削工艺参数,分别从磨削力、表面粗糙度方面结合理论分析,总结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影响规律,针对单晶材料发生再结晶的现象进行实验分析,归纳影响再结晶的因素、各磨削参数对再结晶的影响和抑制再结晶的措施。(5)对全文进行总结,得出主要结论,对后续的研究进行展望并提出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5-06-01)

张东坤,李长河,贾东洲,马宏亮[8](2014)在《球墨铸铁纳米粒子射流微量润滑磨削性能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对纳米粒子射流微量润滑磨削性能进行实验评价。采用K-P36数控平面磨床,选取干磨削、浇注式磨削、微量润滑磨削和纳米粒子射流微量润滑磨削4种工况条件,分别从磨削力、磨削G比率、磨削温度和表面粗糙度方面进行磨削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射流微量润滑磨削改善了换热能力,与干磨削相比降低了将近150℃,干磨削得到的工件表面粗糙度Ra值为1.2μm,纳米粒子射流微量润滑磨削Ra值为0.58μm,工件表面质量显着提高;在纳米粒子的润滑作用下,得到的磨削力较稳定,且比干磨削和微量润滑磨削得到的磨削力减小15%以上;纳米粒子射流微量润滑磨削G比率在4种工况中最高,值为33,干磨削仅为12,比其他工况增大约一倍,砂轮的磨损明显减小,延长砂轮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14年11期)

闫江波[9](2014)在《新型点磨削砂轮磨削性能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点磨削工艺加工效率高,稳定性好,是高速磨削在高柔性和大批量生产方面的又一新发展。砂轮轴线与工件轴线在水平与竖直方向上呈一定夹角,与工件形成小面积点接触,综合利用连续轨迹数控技术进行高速磨削,可以合并车磨顺序。陶瓷CBN砂轮能够很好地满足难加工材料和铁族材料的高精、高速、高磨削效率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材料不断涌现,机械加工范围不断扩大。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从高速点磨削技术和陶瓷CBN砂轮两方面分别介绍了国内外的发展情况,简述了点磨削技术的特点与陶瓷CBN砂轮在加工中的优势,提出了本课题的来源、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2、对点磨削几何学进行分析,引入偏转角α的概念,从点磨削的几何特征入手,推导α角存在时的砂轮当量直径、砂轮与工件的接触弧长、单颗磨粒最大未变形切屑厚度的公式,分析了θ角对砂轮的磨削性能、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的影响,阐述了砂轮的特性参数对磨削的影响及选择原则,并初步确定了砂轮的特征参数。设计并制造出本实验方案所需的七片砂轮。3、通过光学曲线磨床,对球墨铸铁工件进行大量加工实验。应用七种具有不同粗磨削区倾角的陶瓷结合剂CBN砂轮,在分别改变变量角α、磨削深度、轴向进给速度、砂轮线速度的条件下进行单因素磨削实验,之后利用叁维轮廓仪和超景深显微镜观测工件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微观形貌,整理实验数据得到数据折线图,总结不同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产生规律的原因,设计正交试验来分析各磨削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对测量结果进行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来确定各因素对表面粗糙度影响的主次顺序,并分析影响的显着水平。4、基于工件表面生成机理,建立磨削砂轮的仿真模型,从磨削运动学导出砂轮磨粒的运动轨迹,对工件的加工表面形貌取磨粒轨迹最小值模拟。在不同的磨削参数下,模拟点磨削加工工件的表面微观形貌,分析磨削参数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并比较和分析仿真表面与实测表面的异同。5、介绍磨削过程振动产生的原因和分类,对空转实验与高速点磨削过程采集的加速度信号进行频域分析,判断不同砂轮线速度下的振动类型。针对切向振幅与法向振幅进行分析,研究各磨削参数对平均振幅的变化趋势。(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4-06-01)

李飞[10](2014)在《螺旋锥齿轮磨削表面性能生成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螺旋锥齿轮是实现相交轴及交错轴间运动和动力传递的基础元件,它具有承载能力高、重合度大、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寿命长、噪音小等众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精密机床、汽车运输等行业中的关键部件。齿轮磨削表层性态即显微硬度与金相组织、磨削烧伤与裂纹对齿轮对耐磨性、抗疲劳性能、耐腐蚀性都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提高螺旋锥齿轮磨削表层性态,本文依据螺旋锥齿轮加工原理和工艺特征,对其磨削表面表层性态进行探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以SG砂轮对20CrMnTi弧齿锥齿轮的成形磨削建立了温度场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温度场的仿真分析,得出在不同磨削工艺参数下的磨削温度场。通过实验法,使用全自动显微硬度计对螺旋锥齿轮磨削表层显微硬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实验检测,得出螺旋锥齿轮表层硬度梯度的变化规律,研究在其他磨削实验条件相同时,不同磨削深度下的磨削齿面表层显微硬度变化规律,并提出了齿面涂镀合金层的方法来提高螺旋锥齿轮表层硬度。金相组织相变是齿轮加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通过金相显微镜对螺旋锥齿轮磨削表层金相组织特征的检测分析,得出齿轮磨削表面的金相组织。选用正交试验法,对工艺参数对螺旋锥齿轮表面金相组织的不同影响规律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极差分析,得出磨削的最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建立了螺旋锥齿轮残余奥氏体量的回归数学模型,并对所建模型做出对比验证。最后,通过金相显微镜和全自动显微硬度计对大齿轮磨削不同烧伤程度的齿、正常的齿进行了实验研究,对磨削烧伤后表层显微硬度与显微组织进行分析并对比验证金相组织、表层显微硬度的变化对磨削烧伤和裂纹的影响,探讨在磨削用量下磨削区温度与磨削烧伤的关系,得出磨削烧伤产生的临界条件,并提出一些预防磨削烧伤和裂纹的有效措施。(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期刊2014-05-30)

磨削性能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究针-板电极电场参数对雾化特性微量润滑磨削性能的影响,通过调节电压幅值和电极间距进行微量润滑平面磨削实验,根据所得雾化锥角、雾滴粒径算术平均值、磨削力及表面粗糙度Ra值进行机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静电雾化微量润滑在高压静电场的参与下,液滴荷电后会发生二次甚至多次雾化。随着电压幅值的升高,雾化锥角增大,雾滴的平均粒径减小并扩散均匀,同时润滑液的润滑性能也有所提高。在电压幅值一定,电极间距为160 mm时,获得最优的润滑性能;在电极间距一定,电压幅值为50 k V时,相比于无静电微量润滑,比切向磨削力Ft'、比法向磨削力Fn'及表面粗糙度R_a值,分别减小25.01%、15.08%、22.18%,获得最优的润滑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磨削性能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阳.植物油基静电雾化微量润滑磨削的雾化机理与润滑性能实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

[2].张晓阳,李长河,张彦彬,杨敏,贾东洲.电场参数对雾化特性及微量润滑磨削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8

[3].李雪,陈静,王贵成.冷却方式对磨削淬硬加工层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8

[4].贾东洲,李长河,张彦彬,杨敏,王要刚.纳米流体微量润滑磨削球墨铸铁磨削性能实验评价[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7

[5].叶浩浩.基于图像处理的砂带磨削性能监测实验研究[D].华侨大学.2017

[6].张彦彬,李长河,贾东洲,张东坤.纳米粒子射流微量润滑磨削镍基合金润滑性能实验评价[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5

[7].孙杨.单晶材料微尺度磨削工艺性能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15

[8].张东坤,李长河,贾东洲,马宏亮.球墨铸铁纳米粒子射流微量润滑磨削性能的实验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4

[9].闫江波.新型点磨削砂轮磨削性能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14

[10].李飞.螺旋锥齿轮磨削表面性能生成与实验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4

标签:;  ;  ;  ;  

磨削性能实验论文-张晓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